彭加木为何要冒50℃高温去找水?

龙波基尼


感谢提问,要搞清楚彭加木为什么要冒着50度的高温去找水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还是需要来了解一下彭加木是在哪里去冒险找水的以及当时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高的温度。

众所周知,彭加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曾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为此他还曾15次进疆,其中就有3次深入罗布泊探险,为发展我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贡献。但不幸的是,1980年6月17日这一天,他的生命却永远的被定格在了有着“地球之耳”和“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腹地。

而且彭加木失踪以后,国家也累计4个次派出了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以及数千号人进行拉网式搜索,虽花费巨资但搜寻未果,自那以后这起离奇的失踪事件也因此与所谓的平行宇宙、双鱼玉佩等联系起来,而且还被排在了所谓的“十大未解之谜”之首,为罗布泊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彭加木失踪一案没有传言的那么邪乎,说白了就是与罗布泊降雨稀少、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罗布泊曾为我国内陆第二大咸水湖,水域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左右,受湖泊对气候的调节的影响,当时周边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水草也比较丰盛,因此那里曾经孕育了长达800年之久的楼兰古国。但是由于气候的变迁和塔里木河来水量的减少,导致汇入到罗布泊的水量持续减少湖泊逐渐干涸,曾经繁华兴盛的楼兰也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罗布泊的干涸,周边的气候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严重缺水导致大量草本植物枯萎,就连有“防沙卫士”之称的胡杨也成大片的死亡,失去了植被防风固沙的作用,位于西侧的塔里木盆地中心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便加速向东蔓延,每年移动约5米左右,最终与罗布泊相连。而彭加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科学考察的。

1980年5月9日,彭加木人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并带领队员踏上了他第三次深入罗布泊考察的征程,到了6月5日这一天考察队已用时28天实现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的任务。但是在回程的时候彭加木却提出了“另辟蹊径”的想法,企图再用20多天完成一次穿越,没想到这一穿却是永远!

就在科考队按照新路线折返的途中,由于汽油和水所剩无几,而彭加木因节俭不肯求援,并且他坚信能找到水,遂在驻地留下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17/6,10:30”,于是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上文中,我们讲到了两个关键点,一个当时的时间是6月中旬,另一个是是在流动的沙漠腹地考察。

我们都知道6月中下旬恰好处在夏至日前后,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属于昼最长、也最短,因此从理论上讲北半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大温度也相对较高,而且沙漠的比热容小,白天温度升高较快,因此沙漠里温度达到50度以上很容易。同时沙漠的比热容小夜间降温也就越快,因此沙漠中往往昼夜温差也很大,而温差大直接导致气压差也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自然就很强,这也是为什么沙漠会有“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没有足够的水和其他充分的保障,贸然进入沙漠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毕竟沙漠里气候十分干燥、昼夜温差大,因此进入以后人体很快会脱水而亡,并且随时会被沙尘淹埋且无任何痕迹。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也许就没去找水,考察队给出的、或者事后公布的说法就是假的!

众所周知的经过时:彭加木率领考察大队进入罗布泊,行进中途时断水,这在罗布泊地域几乎等同于断绝生命线,因此队伍中产生了两个派系,前者赞同自行从罗布泊当地找水,后者则主张向空军基地求援,以花费7000元人民币的直升机运输油费代价来获取数百公斤淡水。在事发的1980年,普通百姓月收入只有三四十块钱的年代,7000元可以堪称天文数字,因此领队彭加木极力反对,但当地找水完全没有目标,空运淡水虽然耗费巨大,却最为及时,重点是已经缺水的考察队已经处于生命线的边缘。因此最终的商讨结果,还是决定向空军求援,而各种无法理解的是,偏偏就在这是发生了!

1、既然已经确定空军运水,在考察队已经选择就地宿营,水源马上送达的情况下,彭加木吃饱撑的外出找什么水?

2、考察队大队人马,彭加木何时消失竟然谁也不知道?可能吗?罗布泊一望无际,在缺乏障碍物阻挡视线的情况下,即便彭加木走出数公里之外,也很可能会处于考察队的视线范围里,没注意他什么时候离开宿营地,也没注意他已向外走去,难不成考察队个个都在集体睡觉?还是所有成员都是高度近视?

3、临走前居然留下一张“我去找水”的字条,难道彭加木有自闭症,平时不敢跟人说话?身边那么多考察队员,居然不直接说话只是留下一张字条就扬长而去?而且字条上居然还写了日期和时间,谁平常写字条还搞得这么严谨?

也许他根本没有找水,考察队剩余人员根本就没说实话!


辽宁资深球迷


因为被困沙漠,缺水就代表着死亡,还是比较快的那种,于是彭加木就留下纸条“我往东去找水井”,涉险冒着高温去找水而不幸失踪。事实大概就是如此简单。

彭加木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研究,曾多次主持和参与罗布泊的考察活动,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中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彭加木最后一次主导罗布泊的考察活动,在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之后,预计的考察时间还有剩余,于是他建议利用20多天找到一条能够安全穿越的路线,其它成员也同意了他的提议,于是就重新进入罗布泊,但是可能对食物、水、汽油存量估计不足,被困在沙漠中,只剩下一桶水一桶油,本来救援队已经决定先用直升机送水,但是当时动用直升机费用太高,彭加木却想在此之前找到水,然后就不用动用直升机来送水了,但是考察队的成员不同意,他自己就在留下纸条后去找水但却不幸失踪。这里边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沙漠中的高温下,没有水就是坐以待毙,半天就能要了人命,彭加木可能是想化被动为主动,希望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先解决了水的问题,以减少经费的需求。

彭加木失踪一事没什么特别蹊跷的地方,在此前彭加木已经参加过2数次罗布泊的考察活动,之前也多次进行沙漠科考活动,对在沙漠中辨别方向有一定经验,而他也知道被困地点周围曾经有一些古老的水井可能有水,但是可能他也低估了环境温度,从彭加木遗留的纸条看,他外出的时间是上午10:30,这个时间段阳光强度是会逐渐增加的,而且在沙漠中行走会更加艰难,50℃的高温沙漠中一天,正常人很难扛住,更不用说彭加木患癌症多年。彭加木最后大概是在找水的过程中因为高温中暑热射病晕倒,而当时彭加木和考察队所在的地区有一定的风力,晕倒后不久就被流沙掩埋。搜救队没能找到彭加木的遗体,这一点也好理解,搜救期间当地有一定的风力,会干扰警犬的嗅觉,沙漠地区会有较快的地形变化,沙子随风飘,用不了多久就能将一个人给埋了,也使留下的气味更淡。

所以总的来看,彭加木冒着50℃高温外出找水,一是因为当时真的缺水,为了考察队安全考虑,彭加木想要通过古水井解决饮水问题;二是为了省经费,在现代难以理解,但在物质条件还比较缺乏的时代却可以理解。


来看世界呀


网上很多分析都经不起推敲,很多疑点无法解释:

1.当时科考队严重缺水缺粮缺油,存水已经不够两天,所有车辆已经因为没有燃油全部停驶,多名队员身体不适病倒,这已经直接威胁到队员的生存状况,在此情况下,科考队向上级求援非常正常,上级得知消息后立刻决定第二天由部队派直升机配送给养并且接回病倒的队员,彭是队长,向上级求援他肯定是知道的,既然上级已第二天同意派飞机,并且他也没有拒绝,那么他为何还要独自找去找水,所谓给国家节约经费肯定不合逻辑,因为不管能不能找到水,第二天直升机都会送来水,事实上,在之前的多次考察过程中,考察队的物资补给都是由上级部门用直升机完成的,那么这次他为什么非要坚持独自完成呢?

2.根据公开资料,彭的性格刚愎执拗,听不得反对意见,因为给养问题已经多次和其他人发生争执,这是很多队员事后说的,以往多次科考活动后勤补给本来就是由上级部门负责配送的,彭这次的一些奇怪态度和反常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本来这次科考准备就不充分,是在彭极力争取和要求下仓促成行的。

3.事后有关部门向很多对罗布泊有研究的专家和当地牧民了解,当时考察队所处位置根本不可能有水源,整个罗布泊腹地至今未发现可以饮用的水源,做为罗布泊专家的彭加木不可能不了解这一基本常识,所以说外出找水只是他借机离开考察队的借口,甚至可以认为,彭急于在救援到来之前离开,因为他知道,上级部门知道科考队现状后很可能会强制取消这次科考活动,那么,彭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急于离开考察队?

4.彭失踪后,国家动用了惊人的力量寻找都一无所获,有人分析说彭可能被沙丘埋了,其实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当时考察队所处位置根本就不是沙漠,而是戈壁滩,是可以跑汽车的坚硬地面,彭加木失踪地点现在已经可以公开参观,去过的人都知道这种地形是不存在所谓沙丘埋人的可能,虽然离沙漠不远,但从发现彭失踪到开始找寻的时间分析,他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走近沙漠。

正因为彭加木失踪一事太过蹊跷,带有如此多的神秘色彩,才导致这么些年一直话题不断,有关部门大规模寻找的原因也带有一种解开谜底的目的,当时找寻的规模之大可谓是空前,别说是个人,就是只兔子,在彭失踪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也应该无处藏身。其实我分析,彭的失踪原因有关部门肯定已经掌握了,但是碍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说明罢了,网上说的被杀一事只能说是其中的一种猜测,这种猜测也不能解开所有疑问,因为上级部门如果想掩盖被杀一事的话,完全没必要隐藏尸体,把死者好好安葬同样也可以不提被杀一事,所以我觉得彭加木的确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于真正原因还有待历史沉淀。


种下苹果长出了梨


科学家彭家木原名彭家睦,广东番禺人,原新疆科学院副院长。生于192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考,3次进入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探险,1980年6月17日因给科考队找水不幸失踪,在后来的多次搜救中一无所获,没有结果,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彭家木为什么要冒着50摄氏度的酷暑去找水呢?是因为当时科考队的水和燃油的情况非常危急,只能维持两天,彭当时是科考队队长,有责任,所以就留下了“我向东去找水”的字条去找水。说他不愿向当地驻军请求援助,其主要原因是部队送水需要花费一大笔款项,彭想为部队减少这个损失和负担才决定亲自去找水,也许他觉得自己还是有这个把握找到水的,(没有其它的队员同行,单独行动不可取)可是他当时身体并不好,有病。在酷热难耐的恶劣环境中行动,更加会对他有病的身体造成伤害,很容易造成意外,这或许是造成他最终酿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闲话红尘


彭加木当时冒酷暑为同志们找水,目的是减轻部队负担,部队已准备了水与食物,按排第二天由直升机送达。作为科考队,队长的彭加木,相信新疆且末市善鄯县这沙漠深处有水资源。因为这一带属于历史上的老楼兰地区,曾经的水资源相当丰富,素有沙漠中的“小江南之称”。

寻水心切,留下纸条,独自一人去寻水,从此,一去不返。留下一个至今未解的悬案,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时,驻新疆部队动用大量人力寻找,结果无功而返。

愿彭加木科学家,快快回家,你的家人与祖国人民都在呼喚您。


用户59668224739


为什么找水?为了生存!为了全体队员能够继续完成工作!



千里草原夜色美


放屁一个高温不喝水也死人


箭1308945231456


据说她发现罗布泊有制造原子弹所需的重水。所以冒死前往。


壹無肆處


为人民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