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傳奇畫家——朱耷,相信很多書畫愛好者對這個名字絕對不會陌生。

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託,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垔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八大山人的作品吧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筆下書畫,才是文人風骨

總的來說,八大57歲以前所有書畫作品上的題畫詩文,總體特徵和傾向是借書畫抒發自己的遺民思想、人品氣節,往往將禪家遏語和歷史典故雜糅在詩文之中,因而詩文隱晦曲澀。如《傳綮寫生冊》中的《題畫湖石》:擊碎需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鬼神。又如52歲作的《梅花圖冊》中的《題折枝梅》:三十年來處士家,酒旗風裡一枝抖。斷橋荒蘚無人間,顏色於今似杏花。這首詩,幾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詩人的人品和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