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以什么花代表四季?有哪些描写?

文学老兵


春季。

毛泽东一一《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五律.春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夏季。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处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苏轼巜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如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杜甫巜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黒,应是雨催诗。

秋季。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一这里是指野菊花。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从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无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刘克庄《冬景》

晴窗早觉受朝𣌀,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帖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冬季。

毛泽东《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卢梅坡丶《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千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杜甫《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文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陈年往事1222


春之牡丹统领群芳,夏荷,秋菊,冬梅,可代表古代文人笔下的四季花。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华夏一词,其实在古汉字中,“华”同“花”,有花朵的意思,甚至有考古学家认为“华”是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姑且不论这种认为是否正确,单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留下的关于花的无数佳作,华夏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可见一斑。

春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在唐朝是很特别的,唐代人以其香浓色艳,雍容华贵之态,封它为“百花之王”。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指出了自李唐来,世人对牡丹的喜爱。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更是留下了千古佳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全诗为: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通过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对比,烘托出牡丹的真国色,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崇之情,才有了花开时节“动京城”,全城之人,都出来观看。

李白的 《清平调·其三》也表达了对春之牡丹的赞美之情: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诗中通过绝代佳人杨贵妃和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得益彰,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花和美人动人的姿色使得春愁春恨消解。

夏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蝉鸣蛙叫,酷热难耐的炎炎夏季里,弱柳含烟,夏荷凝香,千亩荷花盛日开放,醉了游人的眉眼,让人甚是喜欢,再加上莲花是佛教最重要的四大供花之一,自古被人喜爱,不足为奇。

既然说的莲花和佛,就不得不提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写出了六月西湖的唯美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有画面感,给人无限想象。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秋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自从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菊花便有了“花中隐士”的称号,菊花还被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被世人赋予了素雅坚贞的品质,后世诗人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

而唐末的黄巢赋予了菊花英雄的精神气概,满目肃杀,气冲长安。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有人把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比喻成屠刀上的冷抒情,一点也不为过。这首诗把菊花比喻成受压迫的农民,最终在黄巢的带领下攻入长安,给这盛世大唐的胸口插上了狠狠的一刀,为历史添上了一笔浓浓的色彩。

冬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在民间常用来作为报喜的吉祥象征。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格,还有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古人中要说最负盛名的咏梅诗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算是其中之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纵览全诗,作者以物喻人,表达了自己虽终生坎坷,但绝不媚俗的忠贞。更是表达了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留得清幽淡远的香气在人间。

综上,四季之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春之牡丹统领群芳,夏荷,秋菊,冬梅各表一季,这四种花可代表古代文人笔下的四季花。


深沉的海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文人四季花

一、春桃

春天是万物萌发,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多人都认为春天的代表花是兰花。我则认为兰花一般开在正月及早春时节,不能代表文人墨客心中春天的花情诗意。另外春天是踏青的季节,文人墨客谁还会安坐室内静赏幽兰,大多都或呼朋唤友,或携妻带子出门郊游了,所以流连最多的景色就是柳堤桃林。所以我认为文人眼中最代表春天的首选桃花。文风最盛的唐宋时期以桃花为题的名诗句灿如繁星,这里仅列举宋朝著名词作家苏轼的一首写春的词《浣溪沙》,词里就用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名句来描写春天的美景。

《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夏荷

每到盛夏众花繁多,但是文人和普通人的感受的是一样的,夏天的炎热只会让文人墨客,驻足不前,都会摇着蒲扇,柳下看荷开,听蛙鸣,挥洒月色。现代作家朱自清散文名作《荷塘月色》描写的就是盛夏荷塘美景。因为题主问的是古代文人,那么就更多了。

这里仅列举代表作以供欣赏,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秋菊

秋天是一年中最色彩绚烂的季节,因为代表色是金黄是收获,所以最多的是果实,而依然傲霜独放的就是遍野的菊花,白的、黄的点缀着万物最后的生机。文人写秋大多是凄凉的悲落花,诉红叶!但是菊花是秋天诗文里的主题花。

这里仅列举一些关于菊花的诗词名句供大家清赏:

1、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3、孟浩然《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5、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6、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7、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四、冬梅

冬天来了,树叶凋零,百花消残,遍野一片寂寥。唯有几枝枯枝老梅,依然娇红绽放屹立枝头,傲霜对雪幽香独放。这独一无二的景致和惊艳的雪里嫣红,就成了文人墨客冬雪里唯一的情思和寄托。所以冬天里的文人花唯有梅花!

这里仅列举一首宋代王安石的经典咏梅诗作: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以上是我对春夏秋冬文人最喜欢花卉的浅见,敬请大家方正!🙏🌹🍵


冰凌诗语


春天是桃花,夏天是荷花,秋天是菊花,冬天是梅花。

桃花是报春的使者。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有许多诗句描写了桃花的美丽,春季如果没有桃花,这个春季会是非常的寂寞。每年春风一吹,桃花十里,那小小的花苞迎春风而怒放,花起沁人心脾。历朝历代描写桃花的诗有很多,最著名是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很有名气:“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描写桃花的句子多么的优美,有了桃花,才能够让人们对春天恋恋不舍。

夏天的代表是荷花。最著名的描写荷花的诗有宋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的另一首《小池》更是把荷花那瑶瑶调调的优雅栀子描写得细致入微:“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乐府诗里边有一首诗叫《江南》对莲叶的娇俏调皮描写得惟妙惟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尤其是宋朝的周敦义颐把对莲花的爱发挥到了极致,他把荷花比作人,比作洁身自好的君子。大家欣赏一下《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花是秋天的象征,有很多诗句描写菊花的坚贞不屈,铮铮傲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冬天是梅花一统天下。以宋朝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则反其道而用之,不但写出了梅花的高洁,而且写出了梅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历朝历代的诗人眼中,花是美好的象征,每个季节的花都有它们的美丽之处。


一只小杜鹃


古人寓花抒情,每种画都代表一定的意义,描写最多,代表性的主要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

1、春季兰花

兰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其色淡香清,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同时兰花代表春天即将到来,人们期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好运兆头;兰花也表达珍贵友谊、象征高洁高尚品格以及象征富贵和长寿的寓意。在风水学中,它有着聚人气和拓展人际关系的作用,因此一般放在家里东方或东南方木位。

兰花的诗词很多: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唐·韩愈《幽兰操》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北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唐·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

2、夏季荷花(莲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品质高洁,素来被人们所钟爱,有花中君子之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把荷花高洁的品质书写得淋漓尽致,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莲花也是佛教的圣花,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3、秋季菊花

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我们钟爱菊花,也与菊开在百花凋零的深秋时节有关,它不畏严寒,气韵超逸,迎风斗霜,实在是不同凡响。

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花高贵品质;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

陶渊明独爱菊,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生活,他喜欢菊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高洁。同样,菊也爱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也同样喜欢恬静、淡然的桃源生活。陶渊明和菊如同高山流水一般的知音。他们一起在南山下过着恬静、飘逸、悠然的田园生活。

4、冬季梅花:

梅花自古以来象征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质。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迎寒而开、具有傲霜凌寒的特征。是坚强、不屈不挠的象征,能表示自强不息的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王安石《梅花 / 梅》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陆游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李商隐


行云流水7878787878


梅兰荷菊代表四季。

兰为春,荷为夏,菊为秋,梅为冬。

花文化是在群众中发展而形成的,从被人格化的花卉身上提炼出来的称号。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虽各开一季,但它们皆被国人赋予一致的特征:高尚的品质、高洁的品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四季名花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各有名句流传:兰花“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菊花“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暗香浮动月黄昏” !






耍中悟到


代表四季的花:

春季桃花:诗曰:“二月风光起,三春桃李华”,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一夜之间桃花竞相开放,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也比喻着健康,青春,美丽女子。

夏季荷花:诗曰:“彩舟双橹。六月临平路。小雨轻风消晚暑。绕岸荷花无数。”荷花盛开多为6月—9月;后渐稀,因此为夏季的代表,我的家乡盛产莲藕,因此在夏季时随处可见荷花盛开的景象。

秋季菊花:陈毅元帅的《秋菊》这首诗一开头就写明了菊花是秋天时开放: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还有黄巢 (唐)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写秋菊百花凋谢唯有菊花迎霜开放的场景。

冬季梅花:梅花可以说中国的灵魂之花,代表了中国人坚定的意志和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那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无疑都是再说梅花的品格。

孤傲,清高。是冬季最佳的代名词。











青裁桃鸢


古代文人描写四季的花很多,千百年来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

春天来临,诗人们纷纷咏诗赞美兰花,桃花;写桃花的更多,如唐朝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还有宋朝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夏天到了,满塘的綠荷红萏引来诗人的注目,不仅诗由情生,提笔赞美,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还有后世欧阳修的《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酷暑难耐,秋高气爽,诗人们被红绿青兰紫的菊花所吸引,无数好诗倾囊而出。

如唐朝杜甫的《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还有唐朝白居易《咏菊》云: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秋天过去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百花消杀。只有梅花不畏风雪,引得诗人赞叹。

如唐朝孟浩然的《早梅》: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还有唐朝白居易的

《新栽梅》: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州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古人的这些诗情画意,千古不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掩卷沉思,暇想万千。



金星753


春天:兰花

宋,易士达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夏天: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夏天:荷花

宋,扬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菊花

唐,黄巢

飒飒秋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冬:腊梅

宋,陆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涯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漫烂时,她在丛中笑。











东龙十八子


春季:桃花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还是河豚欲上时。

夏季: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季:菊花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冬季:梅花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