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期,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陷落而告终。目前史学界对于洪秀全的死亡可信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是久病不医而导致的死亡,这与自杀并无二意。

洪秀全作为整个运动的领导核心,其状态的变化势必影响到整个运动的走势,虽然在洪秀全自杀时,太平天国运动的大局已定,但是分析洪秀全的自杀倾向有助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前因后果。

洪秀全久病不医自杀的原因

1、洪秀全的原罪意识引导洪秀全自杀

原罪说,即基督宗教中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也就是性恶论,主张每个人生来就是存在着欲望,这种欲望是一种极大的罪过,这也是所有宗教引导人进行信仰的前提。

《劝世良言》是对洪秀全影响最为深刻的早期中文布道书,《劝世良言》开篇即说到:“是以世上之人一脱娘胎就有恶性之根婴儿幼少壮老等人,其肉身血气之性没有无恶性之情,因此人受死之苦总不能逃脱此难也。”

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再加上童孩时期,洪秀全乱伦爱上自己的姐姐,但因父亲的溺爱没用惩罚他的缘故,使其有深深的负罪感。基督教义中说到,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小错误时,父母会责骂他,当孩子犯稍微严重一点的错误时,父母会棍棒打他。而这些惩罚是为了更好的教导孩子,事后仍旧会爱自己的孩子如初。

现在耶稣是世间所有人的长辈,是上界的天神。固然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下地狱忍受永世轮回的痛苦,所以在今世创造些苦难,使人们记住要一心向善,免遭地狱之火的痛苦。

长大之后的洪秀全深知自己小时候犯下的错误不可饶恕,但是自己却没有收到任何严重的惩罚。洪秀全将这些事情归功于上帝,认为是上帝的宽宏大量让自己没有遭受很严重的苦难。但他也知道自己本身负罪,所以洪秀全的原罪心理是非常强烈的。

宗教的功能是教导、安慰和依赖的心理,佛洛依德对此曾有这样的阐述

:“我认为宗教的需无疑是从婴儿无能为力和由此引起的对父亲的渴望中衍生出来的,尤其因为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超出了童年时代而且由于恐惧命运的至上权力,它被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为了缓解儿童时期的负罪感,洪秀全一直在追寻获得赎罪的方法,但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盛,洪秀全的负罪感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加重。

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呈现出于所罗门一样的心理:“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国君,财富已经非常多了,所以现在我的理想是想要知道什么是世界上长久的幸福。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是世界上的金钱、财富、权势、美女,但这只算是享乐的福气。现在我的金银财宝倚叠如山,财富可以算是很多了,所以我随意使用金银财宝大兴土木之工,寻访奇巧奥妙精工,而广智识之机,朝夕沉思默想。但是仍感觉没有什么意思,反而因为这些事情导致自己劳烦身心,懊恼之极,更觉损害心灵之志矣。”

当洪秀全除掉杨秀清后,可以说是皇权至高无上,无人可以限制他。当他达到这种境地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乃更招许多烦恼之事,益加愤恨之念。

因为如此,洪秀全在面对死亡时,更加的坦然了。当天京城被围时,出现了粮食危机,洪秀全却视粮食为身外之物,让全城百姓、官员吃“甘露”,也就是草。

“甘露”是圣经中的一种食物,洪秀全通过此事,传达了这种观点

“除了上帝,我谁都不需要。”本身洪秀全就有病在身,结果是加剧病痛,导致死亡。

2、太平军将士的心理出现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爆发时,百姓对西方侵略者的认识并不深入,所以对洋人的抵制意识不强,所以与洋人信仰同一种宗教并没有出现什么不妥。

但是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强的民族矛盾,对西方侵略的本质更添加了一份新的民族仇恨。

与自己宗教认同相同的外国人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太平军反对清政府,将其视之为妖魔,但是当时的诸多文献记载表明,相当多的百姓将太平军视为贼寇,唯恐避之不及,而对清政府与洋人进行剿匪却持理解态度。

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这使他们的心理与想要达到的理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冲突。信奉同种宗教却被侵略,反对腐朽政府却被爱国民众抵抗。

一群散乱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心理群体,必然存在一条心理纽带连接,正是所有人对此表示认同,所以构成群体。但是,当外部力量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将心里纽带打碎后,便会产生恐惧现象,而且感染作用会使这种恐惧现象加剧,最终传染到那个催眠师。

如果没用外国的帮助,太平军很可能征服全国版图,颠覆清朝统治。但是,与自己认同相似的洋人却反对自己,帮助清妖,这让太平军在认识上出现极大的混乱,不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集体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集体。

这种迷惑最终传染到洪秀全,将士们的众叛亲离使他受到严重的打击,本我中的破坏性倾向开始大于建设性倾向。

拉斯韦尔对这种行为也曾做过很好的注脚:

“当人们遭受剥夺时,他们倾向于把爱从外部世界集中到自己身上,还会把过分自信的感情冲动从外部世界转移回来反对他们自己。极端反应的结果不是自恋型的精神变态是自杀。”正因为如此,最终导致洪秀全久病不医,走向死亡。

3、洪秀全个人人设的崩塌

天京事变,将杨秀清赶跑,客观上洪秀全是最大的受益者,洪秀全将杨秀清扳倒后,再无人可以限制洪秀全的世俗权力,使其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肆无忌惮的封王、传子。但是天京事变存在着大量的潜在隐患。

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首先太平天国政府的中流砥柱短期间忽然消失,整个机构也就随之倒塌。更为重要的是,天京事变使洪秀全参与了政治权利的角逐。拉低了洪秀全道德领袖的人设其道德权力和政策权力是不可兼得的。洪秀全为了政治权利使个人的形象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玷污。

太平军领袖通过谴责清政府的残暴和腐朽来鼓励攻击情绪,把清政府妖魔化。“中国有中国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加以咸丰么麽小子,博弈酗酒,取之尽锱铢,挥之如泥沙。元明园其醉乡也,设男院其渔色也。”

但是这种谴责中,也带有自己潜在的同类动机倾向。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广纳后宫佳丽,大肆建造宫殿,这些攻击对方的性状都在自己身上充分显现。这就使太平军对洪秀全上帝之子的身份表示了怀疑。

革命开始时,洪秀全一直宣称天下皆兄弟,奉行超血缘主义。但是天京事变后,

洪秀全为了寻找安慰和支持,他开始不停的封王,设定各种繁琐的制度,这样虽然解决了权威混乱的问题,但是破坏了超血缘主义,这使部队中平等的建立基础消失,隐藏了巨大额危机。

由于这些原因,使太平军每个人心中出现惶恐,每个人的心理底线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天京城内每个人都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不安状态,而这种状态也就影响到了洪秀全。

另一种视角看太平天国灭亡:以精神视角看洪秀全为何久病不医至死

洪秀全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索性就逃避这些问题,他认为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上帝赐予自己的,没有上帝,就没有现在自己的所有东西。

上帝为了磨练自己,所以将自己扔到苦难与折磨之中,为了回到上帝的怀抱,更好的报答上帝,也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享受上帝带来的厚恩,所有更加依附于上帝,不解决现世的问题。

然后给自己非理性的暗示,“我奉上帝的指示,天兄耶稣下凡,让我作为万国的君主,我又害怕什么呢,所有的政事不用你给我处理,我自己处理就好,你想逃出天京,就逃出天京。想留在这就留在这,任你选择。我这江山如铁桶般,你不帮扶我,自然有人帮扶我,你说我们缺少兵力,我的天兵天将多于江中水,绝对不会害怕这些妖兵,你怕死,就会走向死亡。”

这其实是一种反转机制,当自己心理的愁苦无法得到排解时,就将自己的愁苦隐藏起来,对自己进行不正当的心理暗示,实则是将矛头对准自己。这表面上是一种自恋,而实际上则

隐藏着一种毁灭的冲动。

总结

基督教造福了洪秀全,它使自己的农民起义有了指导思想,这使农民起义进展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基督教的信仰又害了洪秀全。以基督教为信仰的起义注定无法满足自己的贪欲和享乐。对基督教的无脑信仰又使自己在面对危难时,毫无作为的去逃避,最终使自己走向死亡。

参考文献

中国史学会

中国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