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吗?大家认为三国里的阿斗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

本初暇满


阿斗指刘禅,阿斗是他的小名,是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在位41年,史称“刘后主”,被后世眼中刘禅的形象是:碌碌无为的庸主一个。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

1 在位时间长,如果阿斗真是扶不起的阿斗的话,他能在位这么长时间吗?而且在位期间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这说明阿斗还是有他的独特之处的。阿斗在位期间,先后有诸葛亮、蒋琬、姜维等大智大勇的人辅佐他,从小就在刘备,诸葛亮的巨星环绕下,即使阿斗有光也发不出来。

2 对长辈尊重,公元223年刘备病死,死前曾嘱咐阿斗事诸葛亮为相父,凡事听丞相安排,后来诸葛亮北伐,阿斗虽然对诸葛亮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不满,但只是憋在心里面,充分表现了他严格执行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

3 不滥杀大臣,我们都知道,历代末代皇帝,基本上都是横征暴敛,政治腐化,民不聊生,但是阿斗在位期间,至少没有民不聊生,阿斗生活腐化期间,老臣董允上书劝谏,阿斗也是无可奈何,并没有一气之下大开杀戒。相比南唐后主李煜,他除了会写几首诗词外,恐怕连阿斗的一半都不如。

4 废掉丞相制度,阿斗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祎主管军事,让原及诸葛亮的权利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蒋琬死后,阿斗干脆自摄国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办法

5 投降保全百姓,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兵临城下,阿斗选择了投降,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阿斗懦弱,愧对列祖列宗,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样让百姓免于战火。

6 高超的自保方式,蜀国

灭亡之后,他和朝中文武一起去了魏国,阿斗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他亲自去司马昭府拜谢,他让歌女们跳蜀舞,蜀国的大臣看到之后都在哭泣,唯有阿斗悠然自得,司马昭就问阿斗:安乐公,颇思蜀否啊?阿斗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乐不思蜀就是从阿斗身上出现的,其实他是装的,他就是想让司马昭放弃警惕自己,明哲保身而已,可是,当阿斗每当想起自己的故土时,想起父亲的亡灵时,阿斗流了多少眼泪?他的感伤,又有何人知晓?


阿卿聊历史


关于刘禅,多数人的认知来自于《三国演义》,小说里“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典故,描述了刘禅的昏庸无能。

可是,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就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想象”。刘备谦虚的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曾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战国时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成就霸业,而刘禅则得诸葛亮与强魏抗衡。

至于蜀汉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里说: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做解释,乃“全国为之上策”。刘禅这位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不能同日而语。

作为三国时期最弱的蜀汉,刘禅在位领导了四十一年,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在位比较长的帝王。而他在位期间没有像魏国,吴国那样,国内班子互相碾压,也没有出现政治波动。这怎么能说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刘禅在位使政权很稳定,这与他的度量和头脑是分不开的。历史魏延叛乱被杀,刘禅也没有一概否定,降旨意曰:“既已明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樽葬之”。后人评说刘禅待人接物,胸襟比他父亲大气的多,不失第二代领导人的风范与气度。

刘禅不战而降,“乐不思蜀”,成为人们的笑柄。然而刘禅在国家人民去留的危机时刻,他看重的是人民的事实利益,摈弃了面子政治,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无谓牺牲。

在危难关头,刘禅当断则断,使人民得以保全,这与他同时代的吴王孙皓,以及晋朝开国皇帝武帝相比,刘禅该是仁德之主。这样大气的帝王,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几千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成败论英雄,刘禅这位仁德之君,当然也免不了被唾沫所淹没。但是,刘禅的确不是笨,而是大智若愚!


路遥lgy


刘备是三国的重要人物。 诚实和忠诚似乎实际上是一个急功近利人。 不要惊讶,知道如何避免其清晰度。 在每个关键时刻,他总是可以抓住机会出现,并最终占领一个政党的附庸国,形成三个王国的局势。

在做饭和谈论英雄的场景中,曹操想测试刘备是否有争夺世界的雄心。 刘备列出了几个字符的当前状况,但他没有说自己。

曹操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人,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听刘备的诵经,但听不到他真正想说的话,因此他直言不讳地说:“今天的英雄,但国王和曹Er !!” 刘备好怕! 甚至筷子也掉在地上。 但是刘备也可以假装,他知道曹操在监视自己的野心。

在片刻的恐慌中,他恢复了正常状态,向曹操表明他没有为世界的野心而竞争。 他只是想全心全意地帮助这位大人物,与首相一道消灭王子。 当曹操看到自己非常虔诚和怯时,他不再为他烦恼,放松了警惕,让刘备逃脱了。

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刘备对黑人研究的运用帮助他实现了伟大的事业。 但是,刘备离开后,他的儿子刘增珍是否像他的“阿多”那样无能为力呢? 实际上,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 不难看出阿杜并不晕倒。 相反,他像父亲一样也是精通学习的大师。

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为他服务了11年。 诸葛亮死后,他在其他智者的帮助下成为皇帝三十年。 在那个分裂的时代,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刘Chan的统治是几十年来的卓越。

当诸葛亮为北伐战争做准备时,刘禅提议不赞成北伐战争,并列举了不适合北伐战争的各种条件。 但是急切的“卧龙先生”怎么会记住男孩的话呢? 作为蜀汉的创始元老,他在球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刘禅别无选择,只能放弃。

朱格亮在北伐战争中在中原犯了一个错误(哭泣和尖叫的马匹)。 刘禅朱格良没有受到任何责备,但他安慰道:“胜利是士兵的常识。” 刘禅众所周知:必须进行内部更改。 “在杀死诸葛亮之后,刘禅宣布北伐战争即将结束。为了实现民生和发展国内经济。[H]据[三个王国]称,除了刘禅刘备, 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和一个直立的儿子刘禅由甘太太生,但甘太太只是个胆小鬼,他去世较早,在选择王子方面没有重要作用。 他的智商不如他的两个兄弟。因此,刘备将来不太可能离开楚楚的职位刘禅很多时候,他变得非常聪明和谦虚,历史学家裴松之也评价了刘禅后世大师的圣人。

有各种迹象表明刘禅不是“ 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使用其权力及时管理国家。 父亲刘备因病去世后,朱格亮负责国内外的主要活动。

部长有权行使其权利,但有权带一个毛茸茸的男孩,因此刘禅一直不愿忍受。 直到这些老部长去世,他才有机会成为一位。 国王。 在此期间,他掌控了权力,进行了许多更改。

无助的魏玛一家在那时成长,并且在历史舞台上非常强大。 很快蜀汉的内忧外患。 只能说刘禅的时机不好。 如果几年后有机会重组蜀涵的财产,我认为它不会很快消失。


西域小伙讲历史


刘备临终托孤时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诸葛亮说刘禅升生性平庸,不是这块料,为了蜀汉大业,可以让贤,还有就是为诸葛亮着想,念其劳苦功高,智谋过人,想让他担此重任。却被诸葛亮拒绝了。对刘备说,会好好辅佐小主公的。

至于刘禅小时候在战乱中被赵云七进七出救了出来,刘备,一怒之下将其摔在地上,并无大碍。

在影片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弱智儿童,哪怕诸葛亮在身边也扶不上墙。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不然诸葛亮和众臣也不会臣服。

在国家政事上,刘禅一并交于诸葛亮来打理。刘禅自己就清闲了,游山玩水,心思全部跑到外面去了。诸葛亮既要忙于打仗,又要处理政事,在军中地位油然可见。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和魏延的矛盾在前线,应为争夺军权而导致内斗,最后魏延败逃被马岱斩杀。

此时刘禅开始勤政,手里依然把握着朝政大权,按照,先前诸葛亮的嘱托,委以蒋琬重任。刘禅虽然勤政也没见着他为西蜀人民做出什么大的贡献,但也没大的纰漏,照旧以前的政策,没有去做什么改变。直到敌方大军压境攻到城门下时。刘禅没有任何御敌之良策,也没想过要两军交战,果断的打开城门投降了。

总的来说,刘禅普普通通。平庸的一生,他不喜欢挑事情,能让则让,安于现状的性格不适合当领导者。


绘发光的星星


先摆明观点:阿斗不笨

阿斗如果真的笨的话,那就没几个聪明人了。

介绍一下阿斗,当然人家的正经大名叫作刘禅。

(刘禅与诸葛亮影视形象)

刘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阿斗),生于公元207年,卒于公元271年,字公嗣,史书中称其为蜀汉怀帝,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二位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备平定益州后入蜀,刘禅则在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公元223年,刘禅继位为帝,改元建兴,并拜诸葛亮为相父;后期宠信黄皓(是一名宦官),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蜀,攻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出城献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被曹丕封为安乐公,公元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可能大家对于刘禅的形象主要来自于两件事:赵云救主与乐不思蜀。

赵云救主

是指刘备被曹操追杀,来不及戴上老婆孩子,结果阿斗与刘备的夫人陷入了曹军的包围,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救出了少主阿斗。此后还发生了经典的刘备摔阿斗这一幕。

乐不思蜀

是指刘禅被俘虏后,有一次,司马昭故意宴请刘禅,并特意安排了关于蜀国的节目。在刘禅看过节目后,司马昭借机试探刘禅,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这才相信刘禅没有异心。这也成了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来。

这两个故事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所以人们大多对刘禅的了解都从这两个故事之中而来。

尤其是乐不思蜀的故事,使得刘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面对国灭家亡之痛居然能够如此麻木不仁。

因此,大多数阿斗扶不起来的想法,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可是,阿斗真的就一无是处,甚至还很愚笨吗?翻阅史书,发现也不尽然。

第一:刘禅执政前期,所做所为还是可圈可点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即使诸葛亮一直掌握大权,刘禅也并没有与诸葛亮生出间隙。反而对诸葛亮尊重有加。

2.刘禅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仍然可以为诸葛亮营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3.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费祎,无为而治,使得多年征战的蜀国得以修生养息,在三国中蜀国最弱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近三十年的统治。

第二:在三国各位皇帝中,刘禅在位时间最长

刘禅继位于公元223年,而蜀国在公元263降魏。刘禅在位40年,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算的上是在位很久的皇帝了。

一个在位40年的皇帝,且在位期间国家一直较为安定,如此怎能说刘禅是无能愚笨之辈?一个愚笨的皇帝可以在位长达40年之久吗?

当然,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刘禅是沾了诸葛亮的光。可诸葛亮去世在公元234年,也就是说,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北伐失利的情况下,仍然使蜀国延续了29年。这29年,想必不能完全说是诸葛亮的功劳吧。

第三:刘禅具有宽松大度的胸怀

刘禅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可不算多见。

刘备去世前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而事实上,刘禅确实这样做了。在刘备去世到诸葛亮去世这段时间里。诸葛亮一直是大权独揽。这样的臣子,想必大部分的皇帝都会心生忌惮。而刘禅却是凡事谦让,处处尊重诸葛亮。

这段时间里,刘禅也已经成年,可诸葛亮却常常将刘禅当作一个孩子,耳提面命。也没有还政于刘禅。

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钦佩刘禅的胸襟。即使有时与诸葛亮意见相左,

刘禅往往也是考虑到君臣不和的危害,克制住了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禅绝没有那么昏庸。

实际上,诸葛亮本人对刘禅的评价也很高。他说道:“朝廷年方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由以上三点可见,刘禅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绝不是昏庸无能之辈。

当然,刘禅也有污点,他的污点在其执政后期,放任宦官黄皓执掌朝政,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而刘禅最终也因宠信宦官酿下苦果,被黄皓的假消息所欺瞒,最终邓艾率军出其不意打到城下,刘禅不忍蜀汉做无谓抗争,出城献降。

而后来的所谓乐不思蜀之事,也不过是刘禅的自污以保全性命,试想一个在位四十年的皇帝,又怎么会不怀念故国的大好河山呢?


我怕是个史人了


阿斗扶不扶得起这个问题讨论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蜀汉到底还有多少家当。就像说一个败家的二世祖,要是父亲已经败得了不少,那么他的罪过就要轻很多。

平心而论,阿斗接手的是个烂摊子,虽然有诸葛亮赵云辅助,但是本质上蜀汉已经无逐鹿中原的真正实力了。哪怕是刘备在位的时候,失去荆州的那一刻起,蜀汉注定了就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所以,历次北伐失败的责任阿斗肯定要负责任,但一定不是全部。毕竟,蜀汉的北伐在战略上就是以攻为守,否则亡得更加快。

阿斗是个被低估的君王,刘备和诸葛亮的伟大淹没了他的工作成果。其实,他是三国君王在位时间很长的皇帝――41年。哪怕诸葛亮死了后,他仍能执政30年。要是在太平时势,做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

在诸葛亮死后,他就把大权抓在手里,不让大权旁落。这说明政治还是过得硬的,至于亡国不抵抗这就是有点说不过去。要是他举全国之力抵抗,最后力战死节。那么,扶不起的阿斗就不存在了,反而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话说回来,他只是一个意志薄弱的皇帝而已,亡国之君是注定的。他可以选择的只是壮烈的死或者乐不思蜀地活下去,他选择了后者注定了骂名。





黑衣浣熊


阿斗并非扶不起来,而是因为阿斗的聪明,才甘愿做一个无为之君。诸葛亮掌握着军政大权,如果刘禅争权蜀国国力必然是雪上加霜,刘禅能看破这一点救足矣说明刘禅得聪明才智。


阿斗聪明在于君臣没有间隙

阿斗作为蜀汉的太子刘禅,十七岁继承蜀汉江山。刘禅登基继承帝位的年龄不大,而蜀汉又经历了几场大战资源处于枯竭期,正是需要诸葛亮对国家进行梳理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刘禅行使一国之君的权利,那么蜀汉就会乱成一祸粥了。

刘禅聪明在于对于诸葛亮是无条件的信任,甚至在意见不同的时候还懂得避让,让君臣毫无间隙。在诸葛亮率兵出征时,刘禅曾写信给诸葛亮大意是自己在益州非常的恐惧。而诸葛亮的回复则是臣只要领兵在外就没人敢威胁你。刘禅得到回信后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那之后诸葛亮数次出征北伐都刘禅都能确保益州的安定。


无为之君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听信小人谗言。但是根据正史的记载,蜀汉没有记载历史的官员,所以蜀汉成立后很多的事情都没有记载。但是刘禅在没有诸葛亮辅佐的情况下还能稳坐江山二十余年,这可不是一般无为的君主能做到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很快就选定了继承诸葛亮的接班人,确保蜀汉不出现内乱的情况,这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总结:刘禅任用诸葛亮,并且将国家基本上交于诸葛亮手上,单单这任用贤相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刘禅得智慧了。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做皇帝的人,都不会很笨。

刘禅在位前期,庸碌无能,无所作为,但是也没有什么大错,靠着刘备留下来的老底和一些贤臣辅佐,蜀国仍然能正常运转。

自诸葛亮死后,刘禅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种麦以避祸。0

后来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


诸事付与说书人


也许阿斗才是真正统一三国的人。首先阿斗的名字是刘备梦中见北斗七星入怀,所以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阿斗”。北斗七星乃众星之首,古代能梦见这些祥兆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来历,也就是说阿斗是带一定使命而来。2、阿斗两次被赵云所救,赵云何许人也?赵云字“子龙”,也就是龙入云霄,分明就是护着主人“阿斗”而来,什么样的人可以被龙护持,那一定是天子。3、如果阿斗不投降魏国,那么三国还会有很长的时间在征战中,蜀国在诸葛亮时期,七擒孟获,六处岐山,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多次阀魏,国力已经完全耗尽,大汉气数已尽,这时降魏是对国民伤害最小的方式。4、蜀国投降后,吴国因为皇帝更换频繁,自然没有能力对抗魏国,也会投降。因此从这些意义上来讲,阿斗加速了中国的统一。


本初暇满


做为一国之君主,治国安邦他是愚蠢至极。但做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享受之人,他是很聪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