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三无缘嫡位真的是因为敏感而又高贵的出身吗?

宋安之


既然说的是《雍正王朝》那么我们就先抛开历史,好好看剧。十三爷的出身我们是在传尔丹六万大军在西北全军覆没以后,朝廷急需一个大将军王代康熙出征。胤禛很想拿下大将军王职位,但是自己能力不够,就想举荐被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这时候邬思道即使阻止,说老十三的外公是喀尔喀部的大汉这样很容易落人把柄,即使你拿全家百余口身家性命力保也不行。那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老十三的母亲就是二月河先生另一部大作《康熙王朝》的宝日龙梅。

宝日龙梅作为被葛尔丹灭国的公主,其实虽然有高贵的公主身份,但是国破家亡,身份落魄也不能说高贵

所以我们并不能完全的将十三阿哥不能登基归结到其所谓敏感蒙古汗王的身份上。因为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太后也是来自蒙古亲王。当然喀尔喀汗国可能和附属部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十三爷之所以不适合皇位,太子第一次被废,老十三被康熙囚禁起来,康熙和张五哥的一段对话才说出了本质原因,康熙问张五哥哪个阿哥最好。张五哥说十三阿哥救过我的命,还有他侠肝义胆,古道热肠,所以最好。康熙于是接着说


他最好,就是他最适合当太子。

张五哥说:

最好不一定最适合。十三阿哥容易相信别人,办事不会拐弯,所以当不好太子。

十三阿哥被康熙称作“拼命十三郎”,做事很讲义气,太子被康熙通缉,也只有老十三在太子身边,并且当着康熙的面怒怼大阿哥“最是无情帝王家”。康熙都对老师有情有义的性格十分赞赏,但是两次囚禁十三阿哥只是为了磨平他的性子,让他更好的帮助老四。因为以老十三的性格在尔虞我诈的朝廷中很容易被利用,一冲动就惹出什么乱子。


所以老十三不能登上皇位的原因

首先他的出身其实影响不大,对于他当大将军到西北平叛容易落人口实。

最重要的还是老十三的侠义不会拐弯的性格,太过刚烈,不适合当皇帝的器宇。

老八为了大将军王牺牲了传尔丹和6万大军,雍正为了稳定西北,纵容年羹尧杀了富宁安和3万兵马,这是老十三做不到的。



红雨说历史


历史上十三爷胤祥的出身与《雍正王朝》中胤祥的出身相比,可谓是相距甚远。

在《雍正王朝》“举荐大将军王”的剧情中,提到了十三爷胤祥的出身,他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雍正王朝》中并没有交代喀尔喀蒙古大汗的真实身份,但是在另一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喀尔喀蒙古大汗就是土谢图汗。

土谢图汗所在喀尔喀蒙古遭到了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入侵,土谢图汗全家都被噶尔丹杀害,只有土谢图汗的女儿宝日龙梅逃到了北京,最终康熙皇帝打败了噶尔丹,宝日龙梅也嫁给了康熙皇帝。所以,如果把两部部同以二月河老师原著小说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发在一起,十三爷的生母就是宝日龙梅了,而他的外公就是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

但是,历史上十三爷的出身远没有如此的尊贵。

十三爷胤祥的外公海宽,职务仅是个参领,为满洲镶黄旗包衣,也就是说他们家就是皇帝本家的奴才。而十三爷的母亲章佳氏,生前仅仅是个庶妃,去世之后才被康熙追封为“敏妃”,身份也是非常的卑贱。

但是胤祥在“九子夺嫡”中,自始至终都与雍正站在一起,于是在雍正登基后,胤祥马上就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他的生母章佳氏不仅被雍正册封为了敬敏皇贵妃,棺椁还按照皇贵妃的礼仪重新下葬,并且是同康熙皇帝合葬进入了景陵地宫,成为了“母以子贵”的典型。

十三爷胤祥无缘嫡位并不是出身问题,而是性格问题。

“十三阿哥是性情中人,他心地光明,重情重义,但嫉恶如仇,感情用事,不会权变。”

这是康熙皇帝在临终前,在与雍正的最后对话中,给予十三爷胤祥的评价。

十三爷是出了名的侠王,但是十三爷性格上的弱点也是有目共睹的,康熙皇帝非常清楚这一点。

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是既喜欢又欣赏,但是“知子莫如父”的康熙皇帝,同样知道十三爷的性上的缺点和不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极力打压十三爷,实际上这更是在保护十三爷。

江南筹款回京,康熙皇帝只封赏了雍正,而没有封赏十三爷;追比户部欠款,康熙特意交代不让十三爷参与其中;热河太子被废,康熙害怕十三爷再热端倪,将其关押了起来;二度废黜太子的同时,也将十三爷彻底的圈禁了起来。

就连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张五哥在与十三爷仅有的几次接触后,都能直接指出十三爷的问题:“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而更何况是康熙皇帝呢。

所以,康熙皇帝始终不将十三爷列入继位候选人之中,与十三爷所谓的出身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十三爷的性格问题,让他自己无法继位康熙。

康熙对于十三爷的定位是贤王和贤臣,只不过培养的方式太过于残酷了。

十三爷自己没有夺嫡的想法,他只是全力辅佐雍正夺嫡,而康熙也自始至终没有打算将皇位传给十三爷,他希望十三爷日后能极力的帮助、辅佐雍正治理国家,但是为了磨砺十三爷的心性,康熙不惜用到了“苦肉计”,让十三爷被圈禁在了宗人府长达十年之久。

但是最终,康熙的目的达到了,十三爷的确成为了雍正最为信任也是最为倚重的兄弟大臣,不仅两度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拯救雍正于水火之中,稳定了雍正皇位,更是积极参与政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归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期望,也没有辜负雍正对他的信任。


雍亲王府


老十三胤祥至情至性,嫉恶如仇,是康熙诸皇子中有名的“侠王”。在《雍正王朝》中,胤祥生母是喀尔喀公主宝日龙梅,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土谢图汗,也就是说,他是大清皇帝与蒙古公主的血脉,出身非常高贵,比老八辛者库贱婢出身的母妃要高出十万八千里。那么一身侠气的胤祥之所以无缘帝位,真是的因为敏感而又高贵的出身吗?

答案显然不是,虽然大清皇帝一再宣称满蒙一家,但自孝庄太后以来,蒙古妃子在清朝皇室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就再也没有登堂入室,成为后世皇帝的生母。可能有人会说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也是蒙古妃子,可事实上,孝静成皇后只是咸丰帝养母,因感念抚育之恩加上生母早逝,咸丰才尊其为康慈皇太后。但据史料记载,胤祥生母章佳氏出身镶黄旗包衣,由宫女受宠成为庶妃,死后仅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继位后,胤祥深受重用,追封母以子贵的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并迁葬景陵。

由此可见,胤祥出身并不高贵,相反倒是有些卑微。这也恰好印证了胤祥自幼失牯,受尽兄弟的嘲讽与欺辱,养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嫉恶如仇的性格。

胤祥之所以无缘帝位,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过于忠厚,不会权变的性格。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身侠气的胤祥成为皇帝不是应该能更好的造福天下苍生,匡扶社稷吗?

话是没错,可古往今来,皇帝所代表的并不是他个人,而是以他为核心的皇室成员和权贵阶层,皇帝必须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上来颁发政令,治国理政。如若不然,他的皇位很可能岌岌可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和质疑。胤祥心地磊落,至情至性,不会权变,容易感情用事,根本不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人选。皇帝讲究冷酷无情,杀伐决断,绝不能掺杂过多的私人感情。可以想象,如果胤祥登上皇位,对他而言将是极为痛苦的一桩差事,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嫉恶如仇,甚至在面对恨之入骨的敌人时还要笑脸相迎,以麻痹敌人生出防范之心。这就是文觉和尚对老四胤禛说的“

有江山便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御前侍卫张五哥对胤祥有一番中肯评价:“十三爷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不暗中算计人,所以奴才说十三爷最好。但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十三爷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虽好却当不好太子。老十三对帝位从无觊觎之心,最初是和老四一起保太子,太子被废后,他又一门心思辅佐胤禛。虽然被圈禁了十年,可关键时刻还是靠他拿着康熙的金牌令箭到丰台大营调兵护卫畅春园,这才让胤禛暂时坐稳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皇位。雍正登基后几次遇险,都被胤祥化解于无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念念不望皇上四哥,可谓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茶坊


跟出身有关系,但并不完全是因为出身。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三胤祥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也就是说,他身上是拥有蒙古血统的。如果胤祥成为太子,甚至继位为帝,这对于拉拢蒙古势力是有好处的,但问题也同样明显。



在推举大将军王的过程中,胤禛曾有过举荐胤祥的念头。但邬思道指出,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大汗,一旦在前线因为粮草不济被拖住,朝堂的悠悠之口就会一齐爆发,到时候胤祥会被攻击和中伤,最后就会成为第二个传尔丹。

由此可见,胤祥身上的蒙古背景成为他跻身嫡位人选的不利因素。至少从清廷的立场看,胤祥继位,对清廷和满清贵族的利益不利。

当然出身问题绝不是根本问题,胤祥之所以无缘嫡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性格。



胤祥从小在军中摸爬滚打,性格豪爽任侠,重义轻利,光明磊落,做什么事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不会权变,不懂拐弯,既不会搞阴谋,又不屑搞阳谋。胤祥这种人虽然善良,但其实并不适合做人君。

也正是由于胤祥的性格,康熙从一开始也没有把他纳入到未来储君的考察行列中。他对胤祥的定位就是,在未来的皇帝身边做一个擎天保驾的忠臣和能臣。所以,康熙对胤祥的塑造一直都是磨平棱角,促使其尽快沉稳成熟,成为一个合格的辅臣。



而且胤祥从政治站位上先是坚定地站在太子胤礽一边,后来太子彻底被废,胤祥又坚定地站在胤禛一边。自始至终,他只是“太子党”或“四爷党”的一员,并没有因夺嫡而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也使他始终在夺嫡的过程中只能追随他人,而没有自成一派的资格和能力,当然会无缘嫡位了。


达摩说


逝去即历史,关注我,持续奉献优质回答。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皇帝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皇帝的。

十三阿哥胤祥就是一个既不适合当皇帝的也不想当皇帝的人。

十三阿哥胤祥人称“侠王”嫉恶如仇,重情义,不懂得权谋之术,狠不下心来。

在《雍正王朝》中胤祥看不得刘八女的管家欺压张五哥一家,拔刀相助。

第一次太子被废时,明知道和太子在一起可能引火烧身,但是不屑于躲闪和逃避。

太子求助胤祥处理郑春华,胤祥不好推辞,由不忍心将郑春华处死,帮助郑春华诈死脱困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胤祥心地善良,光明正大,做事全凭自己的良心,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后果。

胤祥的性格不适合当皇帝,这个康熙皇帝也知道。更何况他并不想当皇帝,从来没有夺嫡的心思。

胤祥的身份高贵,这一点估计是从康熙选择大将军王时,邬思道提到的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尔喀大汗。

这一点,我查了好多资料都没有这一个说法,也许是为了剧情吧。

能查到的资料正好相反,胤祥身份并不高贵,相反还有些低贱。

据史料记载胤祥的母亲: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参领海宽之女,原为镶黄旗包衣,刚进宫的时候是宫女的身份,死前未获得封号,死后追封为敏妃,后来雍正登基后追封为皇考皇贵妃,说起来还是沾了儿子胤祥的光。

所以所胤祥出身高贵没有依据。

这样的身份要是想当皇帝也是比较难的。


逝去即历史


很可惜,大家所熟知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义薄云天,英武豪杰的十三爷的出身不但不高贵,还非常低微。



十三爷,也就是爱新觉罗·胤祥,他的生母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章佳氏出生比较低微,是镶黄旗包衣奴才,六品骁骑校硕色之女。最初入宫的时候,只是宫女,慢慢升到庶妃,一直没有册封皇妃。因为地位低微,所以和康熙生育的子嗣也很少,只有两女一男,分别是硕怡亲王允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过后去世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死后才被追封为敏妃,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雍正帝因怡亲王胤祥的缘故,将皇考敏妃拨出包衣,追封为皇考敬敏皇贵妃。


我们来看看夺嫡中的各位皇子的身份从高到低依次是——


1. 皇太子允礽,母亲孝诚仁皇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赫舍里氏,康熙结发妻子。四大辅政大臣索尼孙女。

2. 十阿哥允䄉,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女,他的大姨是康熙皇帝孝昭仁皇后。

3. 皇长子允禔,母亲为惠妃那拉氏,满族八大姓之一。


其他的基本上都排不上号。


所以,说十三阿哥出身敏感而高贵,是违反历史常识的。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规律,从康熙的角度来说,选择储君的标准就是首先考虑嫡,然后考虑长,最后考虑贤。

最最嫡出的是太子允礽(1674),太子没有把位子坐好,经历几次废立,照理说接下来就该考虑皇长子允禔(1672),然而这哥们儿早在太子被废之前就玩巫术,魇镇出局了,十阿哥允䄉(1683)高贵,但是一个是比较幼,一个是也不贤,所以接下来往下排就是三阿哥(1677),但是大家都知道三阿哥没有能力治国,自然往下推就是四阿哥胤禛(1678)。当康熙老爷子的目光扫射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正好胤禛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虽然不嫡,但是前面嫡的都全部out了,但是同时又是长和贤,所以自然就不存在再往后看了。出生于1681年的,又不嫡,也不长,也不贤的八阿哥,还想发动人海战术胁迫康熙,基本上是没戏的,和比自己大3岁的四哥两个基本不是在一个维度的。


在《雍正王朝》里,也从来没有说十三阿哥高贵。第20集康熙去世前托孤,已经向四阿哥解释了原因——
















首先十三爷从嫡,长,贤的任何一个角度上说,都不可能是皇位继承人的合理人选,但是因为他和雍正关系一直就很好,所以康熙把它打压下去,也就是藏起来,一个是可以磨练他的性子,一个是可以让雍正将来要用他的时候再来放他,提拔他,永远有恩于他。这都是康熙作为千古帝王的权谋考虑,和十三爷本身的出身并无太大关联。

不过十三爷也凭借自己的实力,最后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因其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特别显著,被嘉奖世袭罔替,封为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可见即便是在封建王朝,哪怕你出生高贵,混吃等死不干事,也没有好下场,哪怕你出生低微,只要做对天下有益的事,老天也自有回报。


HannibalLecter


老十三不能继承皇位,有两个原因:

1:朝中没有强硬的后台,太子后面是索额图,大阿哥后面是明珠!即使把皇位传给他,他也坐不稳!这也是后来康熙为何在雍正登基前,先把胤禛母亲封为贵妃的一个重要原因!

2:老十三的性格是“侠王”,不懂权变!带兵可以,做政治不行!

3:电视剧中康熙之所以传位雍正,是雍正有担当,有责任感!这正是老八欠缺的!虽然脾气有些急躁,处事极端!

4:所有阿哥们中间,手段、谋略最好的是老八!老八当总理辅政王期间,好多事处理的相当漂亮!可惜这个人出身低微,处处小心!从不得罪人!在康熙眼中,成了没有担当!


wyl一杯清茶


在雍正王朝世界中,十三阿哥胤祥是积极参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政治事件的宗室诸王之一,也是后来继位为雍正皇帝的四阿哥胤禛的铁杆支持者和忠实盟友。文武双全、侠肝义胆的他,凭借着早年统兵治军、折冲樽俎的立下的赫赫战功和爱兵如子、同甘共苦积累的深厚人脉,在九王夺嫡的关键时刻全面接管京畿附近的全部兵权,可以说为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立下了不世之功。

按理说,以十三阿哥的人品、才华、能力和人脉,其综合影响力相比八贤王胤禩、冷面王胤禛丝毫不落下风,绝对是储君嫡位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但王者荣耀终究为雍正皇帝所有,难道胤祥无缘大统宝座真的是因为”高贵而敏感的血统出身“,真的像邬先生为雍正分析大将军王人选时提到的与”外公是克尔克蒙古大汗“有关吗?

历史小说虽然带有戏说与演绎的成分,但也不是全无凭据。在“子以母为贵”的封建皇权政治体系中,十三爷胤祥未能荣登大宝的确与血统出身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是因为“克尔克蒙古大汗的外孙”的敏感高贵身份,恰恰相反,他的出身在康熙众多儿子中算是比较低贱的。下面来盘点下康熙晚年参与争夺储位的众皇子的出身。

皇长子胤禔,生母惠妃叶赫那拉氏,满洲八大姓之一,权臣纳兰明珠的表侄女,康熙帝庶妃。

皇二子即皇太子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赫舍里·噶布喇(康熙王朝中为权臣索额图)之女。

皇三子胤祉,生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帝庶妃,员外郎盖山之女。

皇四子即雍正皇帝胤禛,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内务府包衣护军佐领之女,出身寒微。

皇八子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康熙帝庶妃,内务府包衣辛者库之女,出身低贱。

皇九子胤禟,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内务府参军佐领三官保之女,满洲八大姓之一。

皇十子胤䄉,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地位尊贵,仅次于康熙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皇十三子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追封),康熙帝庶妃,雍正即位后,追封敬敏皇贵妃,此举为“母以子为贵”的佳例,内务府包衣海宽之女,出身低贱。

皇十四子胤禵,生母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内务府包衣护军佐领之女,出身寒微,与雍正皇帝为一奶同胞的亲兄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夺嫡的九子当中,出身最高贵的当属皇太子胤礽和皇十子皇十子胤䄉,

出身最低贱的则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三子胤祥。在看重出身血统、比拼嫡庶亲疏的皇权继承游戏中,出身无疑已是制约拼命十三郎竞争储君的最大短板和掣肘,这就注定了他跟皇位无缘。皇八子胤禩跟他很相似,但是很明显八贤王没有胤祥的觉悟,或者说还存在一定的幻想,希望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努力和奋斗”打动康熙。

所以决定十三爷胤祥不能践登宝座的真正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康熙皇帝的本意和选择。胤祥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皇位继承的后备人才库,他的远期成长目标早就被设定为储君太子的辅弼股肱之臣。

这一点和其他阿哥的命运基本相同,连八贤王和冷面王也是如此。所以,在雍正王朝世界中,我们看到最初的太子党骨干就是四爷和十三爷。而太子遭到八爷党构陷第一次被废时,老十三仗义执言替太子出头,遭到皇长子胤禔和老八集团的构陷而被圈禁。从真实的史实来看,康熙对胤祥有“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之评语,可见康熙的要求是胤祥先忠于自己,然后再与胤礽行臣子之道,不可颠倒主次。而胤褆的构陷,让康熙帝觉得胤祥非但没有对太子进行劝谏,反而为了维护他而做出忤逆自己的事情。


全金属锅盖头


按书中的记载,老十三即位有很多对清朝不利因素,他有蒙古人血统,对羁縻蒙古有利,但这种血缘关系太近,实际不利于统治,个人性格急躁,在说他个人一直没有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大事件,他更像皇太子和四阿哥的跟班,继位,多少人会不服气,朝局就会不稳了


我是王不二


十三爷无法独当一面作为一国之君来治理国家,太过于重感情,不够狠辣,手段不够强硬,容易养虎为患。但是他有一颗至诚之心对待君父兄弟,可做辅臣,是好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