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一些酒席上没有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的人你怎么看?这是一种习俗吗?

乡野遥依


现在农村吃酒席打包这事还真有,不过没有吃完打包的现象基本不存在了,农村喜事坐席,打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主要的不是打包现象,今天我给大家说下坐席的乱象吧,尤其是在女席上,那真是拖家带口老少皆上,千万不要赶上周末,不然的话一桌子人有一半是小孩子。


下面就描述下我亲身经历的场景:

先说下这些孩子和大妈们的爆发力真会让人大吃一惊,刚上桌的一盆红烧肉眨眼就只上下点汤水,小朋友和大妈们比速度,看谁往自己碗里运送得快。并不是直接吃,实现抢占下,再等下一个菜上桌,继续重复这个场景。


男席和贵宾席上倒是不会出现这个景象,因为那些不熟悉还要讲究礼仪,要酒过三巡,菜是很少动的,结果就是女席的菜不够吃,男席和贵宾席吃不了,最后所谓的打包只能在男席桌子上了。

最后说下打包这事

打包是一种好的习惯,和国家提倡的光盘行动是一致的,也是剑圣节约的表现,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就是要注意下打包的一些细节;比如:食物要分开打,食物及时放进冰箱,以免变质,蔬菜类不宜打包,尽量打包肉类和凉菜,打包食物必须回锅后再食用。


好了,这个问题就简单说这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聚能三农,请大家关注我!

聚能三农


在农村一些酒席上别人还没有吃完,就开始打包。看来这样的现象不只是本人所在的地方习俗了,原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于这种习惯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但是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做法。


其实我们老家在几年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慢慢的就变成这样了。很多时候一桌子的人都还在吃饭,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个两个就开始打包了,给我的感觉这就是非常不尊重别人的做法。

我认为有三种情况可以打包,而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第一种,就是跟我们邻镇一样,他们那里吃酒席都不用摆碗筷的。一桌十个人,每一个人自带工具,然后每上一道菜,大家均匀分配都装在自己带的碗里,一直到菜上完分完为止。我倒是觉得这样反而更加卫生,就是主家要缺点气氛了,大家不是吃饭喝酒,是分菜分酒。

第二种,大家都已经吃好了,这时候就可以打包,怎么样打都没事。而且主人家也不会反对这样的做法,因为剩下了就是剩下了,基本也就是浪费,有人打包倒也是一件好事,能够给主人省下不少事。



第三种,这是我碰到最值得尊重,也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打包行为。我就曾经碰到过一个这样的妇女,每一次上菜,她就是只要自己的那一份,但是她不吃会留起来带回去。只有哪些不适合打包的菜她才自己吃了,这样的行为真的让人有一种尊重的感觉,因为谁都知道她肯定是留给自己的孩子吃的。


总的来说,别人还没吃完就打包的也就是一些老人家,或者一些中年妇女。因为这一类的人是从来不会独享的一个群体,心里永远记着自己的家人或者孩子,也是能够理解吧。实在不喜欢这样,那就跟我一样,专找那些大男人一起坐一张台,绝对没人会打包。

大家在农村里吃酒席,碰到些什么有趣的事?关注【农民也优雅】一起分享。(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这只能说是存在于部分地区的一种生活方式,谈不上是习俗,就像我们说的一种习惯延续下来之后,就显得习以为常了,在我们当地并没有这种习惯,一般都是等酒席结束后再进行打包,打包的时候相对自由,谁想打包谁打就可以,没有特别的条条框框,关于没有吃完饭就打包的事情,我来说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早今年的6月由于一个亲戚原价A省,我们作为娘家人去陪嫁,实实在在经历了一次没有吃完就打包的情景,婚礼当天我们作为嘉宾坐在房间内,房间外面是一些村子里的近门或邻居,大家都知道这种话喜宴时间很快的。



让我没有想到的也太快了,我们下房间内刚上完菜正在吃,外面就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顺着门口看过去,外面正字忙着打包,有一两个人还在吃凉菜,什么鸡鸭鱼肉的意境都被打包了,还用他们用方言说“回家去吃,这里太乱了”。

我还挺纳闷的咱们都这样,好像少了稀松平常的豪情,也没有人出面阻拦,这在我们当地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带着疑问问了下女婿这边陪我们喝酒的人,他们的回答是当地就是这种习惯,不等吃完就打包,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因为大家都这样做。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们的当地的一种习俗,可能是为了借这个喜气吧,老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也许这就是每个地方不同的生活习惯吧,我们也只能这样理解了。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吕家姐夫】,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关于农村的事情。

吕家姐夫


打包并不为过,其实对于办事的主人家来说,不管婚丧嫁娶喜忧事情,忙碌的他们对于客人打包并没有什么看法,客走主家安,只要事情顺顺当当的办过去,有人打包收拾的干净了,反而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打包不是陋习,但是别人没有吃完饭,就动手打包的人绝对是一个人道德的缺失。

对于农村一些酒席上没有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的人你怎么看?这是一种习俗吗?

别人没有吃完饭就等着打包的人,并不仅仅的说是农村酒席上面才有,题主没有必要把农村农民放在前面,城市这样的人也是一大吧,这是少数人的个人问题和城市农村并没有多大关系。这并不是一种习俗,这是一种陋习,个人道德的缺陷,和传统习俗、和地域阶层是没有丝毫关系的。

确确实实就有这样一种人,在去参加宴席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打包的塑料袋子,别人还没有吃上几口,马上就会说,这道菜你们吃着如何?我家里有人喜欢吃,我打包了,或者说这道菜我感觉有质量问题,不能吃了,我打包走了,省得你们吃了拉肚子,酒桌上对于这样的人,实在是反感至极,更有甚者自己桌子上面打包完了,还会跑到别的桌上直接询问,你们还吃吗?不吃我打包了,等不得你回答的时候,人家就直接动手了,参加宴席遇见这样的人属实扫兴,大家也都在郁闷无奈中结束酒局了。

在我个人认为,打包最起码的是等到宴席结束,桌子上的宾客离开后,你才可以采取行动,你可以和主人家争着收拾,因为你是客人,办事的主人不会和你在乎这些东西,但是作为一共参加宴席都是随礼吃席的客人,你这样做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我们村里有一个明文规定,本村的人在村里参加酒席的时候,严禁打包没有动过的食材,要动手只能打包残汤剩饭,这虽然带有强制的意味,但我认为还是可行的,把完整无缺的菜品留给办事的主人,你拿回去吃,人家也可以留着吃啊。

农村打包大多数都是带走一些剩菜剩饭,比如我每次在村里面的宴席上面,都所有人都走了,帮主人收拾东西的时候会带走一些骨头,当然是为了回家喂养我的两个小狗,村子里面像我这样的并不在少数,打包的目的都是为了喂养动物,而且还能帮助主人家清扫桌子。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相应的个人素质也高了,题主说的这种人其实并不是很多,农村宴席大都是十个人一桌,其实也剩余不了多少东西,而且对于个人卫生看的很重的人,是不会愿意动手打包的,打包的一般都是蛮横无理的妇女居多,她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思考别人的感受,想的只是把东西放到家里面的冰箱慢慢吃吧,对于这样的人,真的没有生气的必要,犯不着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和她们认真你就输了。

永远不要因为在温饱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因为吃喝而降低自己的人格,人生路那样长,给自己尊重自己的理由。

我是农村小小李,喜欢就关注我吧,你的评论和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农村小小李


乡居小菜也在农村生活,说到农村吃酒席打包这事儿,乡居小菜印象还是挺深的,因为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儿,这并不是一种习俗,不过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也不觉得反感,还觉得挺正常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具体分析:

一、一桌人夹着同一盘菜吃,不卫生

农村吃酒席一般是喜事酒席,如娶妻嫁女酒席、新屋入住酒席等等,这样的酒席一般是男女老少都参加的,有那种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的感觉;菜端上来了,满满的一桌子,每桌坐10个人这样一起吃,你夹来吃,我也夹来吃,遇到不懂礼貌的人可能还会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翻去找自己爱吃的菜呢,而这副筷子并不是公共筷子专门拿来夹菜的(农村酒席一般也没有那么刻意的弄副筷子这样夹菜),而是她吃东西沾口水的筷子。

这样真是不好,在其他人看来很不卫生,又不是在你自己家里,怎么可以这么随便;这样的话没人愿意还一起吃十几盆菜的,还不如打包回家吃呢;像乡居小菜在农村吃过酒席,见一些成家了的女人就表示还是打包回家吃更卫生,而有些人不喜欢带酒席打包的东西回家吃,也是比较介意别人吃过的筷子夹菜翻过不卫生,何况家里也不缺吃的。

二、不认识的人坐一桌吃酒席,没话题聊天尴尬

农村办酒席一般是请亲戚朋友来参加的,有远亲有近亲,亲戚间有些互相不认识也很正常,而且有些是隔几代了,加上平时也不怎么联系,来吃酒席就是为了还人情;吃东西的时候是10人一桌的,有时候一起去的那一方亲戚才零散几个人,那是要跟其他人一起合桌吃的,大家也不认识,就象征性的随便聊聊然后闷头吃东西了,而这样吃东西谁能吃那么久呀,随便的吃点就打包了。

像乡居小菜去年在农村吃嫁女酒席,我老公坐的男桌,然后我跟其他女人小孩坐一桌,也不怎么认识,大家就随便的闲聊吃东西,等到新郎接走新娘了,大家也不怎么吃了,我跟另外两个还在吃,然后其他人就问,还吃这菜吗,不吃我们就开始打包了......,之后他们就开始忙打包了,一人一份带回家,我也得一份;而除了男人还在吃,其他桌都打包走人了;打包拿回家之后放锅里煮沸过后边吃边看电视感觉更舒适呢。

三、露天吃酒席,天气影响,早点打包走人

在农村办酒席,一般都办好几桌以上的,参加酒席的人比较多,在房子里吃东西明显的不够地方,一般是在露天的院子里摆的,而一年四季天气变化,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其他季节可能遇上下雨天,所以人们吃酒席随便的吃点,之后打包回家也是不奇怪了。

而刚吃酒席就打包,那样让办酒席的屋主很没有面子,农村吃酒席一般持续一个小时这样(男人吃的话久点),所以一般就是吃半个钟头左右,那些人就开始忙打包酒席食物散场回家了;像今年6月份我老家去其他村吃的酒席,大中午特别晒,虽然院子有遮阳伞但没有风很闷热,大家都是随便的吃点就打包走人了。

四、赶时间或者请假来吃酒席,没那么多空消遣

在农村亲戚多的话,参加酒席也是比较多的,而有些人并不在农村生活,人们办酒席却大都在农村,所以蛮多时候在城里生活的人是特地赶回农村参加酒席的,有些还是请假的呢,时间上比较赶,象征性的吃点,之后打包走人很正常呢。

像乡居小菜有次吃村里的酒席,我坐的那一桌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其他都是从城里回来参加酒席的;酒席上午进行,而她们下午还有事情忙的,所以她们也是匆匆的吃点然后打包带食物回去,没那么多时间在农村消遣,而在打包之前,她们也是问过我们还吃不吃的,不吃的那些她们就先打包,还是很礼貌的。

五、农村吃酒席男人归一桌,女人老人小孩共一桌,男桌不打包

农村吃酒席少不了抽烟喝酒,所以开席的话一般都是男人归一桌,女人老人小孩共一桌这样;那些男人抽烟喝酒聊天会吃得比较久,而且一般都会把菜吃得不剩多少的,没什么可以打包带回家的,也没人会去打包,也不好意思打包;而女人老人小孩桌的就不一样了,吃到差不多了就开始打包,也没人反对,大家还挺配合的一起平均分装食物到袋子里。

总结:对于农村一些酒席上没有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这不是习俗,她们这样的行为也挺正常、常见,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桌一起吃酒席,大家都默认可以那样做,别人也没有意见,那也没什么不妥。


乡居小菜


这不是一种习俗,这是陋习,如果就餐完毕防止浪费,打包反而是件正能量的事情!针对此题我的看法很直接:行为粗鄙,不值得鼓励!一、吃相难看

针对酒席上没有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用一句上海话来讲就是:“吃相难看”,用我们河南话说就是“下三儿”,特指涵养较低且非常粗俗的行为习惯;看一个人的品行通过餐桌就餐行为就可以判断出来,这种着急打包的人通常较为自私,不顾及别人感受,情商相对较低,容易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毫不客气的说口碑简直很差!

二、难登大雅之堂

在农村,日常交往中受人欢迎的人一般符合这几个特征:待人热情,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懂得吃亏,勇于担当;仔细看下你村里如果出现红包喜事,主持大局的人基本都符合这几点,相反谁家结婚请一个这样的人陪客吃饭喝酒,那就做好丢大人的准备吧!我们村原来有个伯伯,喜欢养狗,狗整天如影随形,有次村里有人结婚,想着他有年龄大、阅历广且口才不错这些优点让他去负责新娘娘家人那一桌,给他的任务就是让这一伙人吃好喝好,可结果呢,四凉八热菜一到桌,他便率先夹菜打包一些给他狗狗吃,结果人家娘家人整个吃饭过程都很不尽兴,脸上明显带着嫌弃与鄙视,中途去厕所路上听到同桌吃饭的两个人在议论,没想到新郎怎么请这种人陪客,真是难登大雅之堂,这位大伯后来因为此事再也没人请他撑场面了!



三、孩子的反面教材

提前搞点打包带走,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3-6岁孩子身上,还可以理解,而发生在成年身上难免说不过去!这样的陋习难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家长的种种行为是孩子参照学习的镜子,家长如果不注意加强自我行为约束,孩子就会模仿,觉得这种行为是对的!久而久之孩子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也会和自己父母越来越像,所以,想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就必须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自己也是帮助孩子,加油!

小行为,大映射,良好的就餐习惯及就餐礼仪背后是一种道德观、文化的体现,因此我建议:改掉陋习,完善自己!


三农记事本


吃饭打包本是一种节俭的态度、更是一种美德。但是农村酒席上打包还是有讲究,打包可以有,但是要看时候,至少需要等在桌的客人全部吃好才能打包。

在我们赣南农村参加酒席就没有主动的现象,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热情的东家会给亲戚和家里人口比较多的乡邻打包一些菜,反正留着也可能造成浪费,尤其是夏天气温高变质快。就是打包也是很讲究的,客人都会客气一下,东家也明白人,然后都高高兴兴的打包拎回去。

赴宴时候主动备好袋子和盆具打包的现象是不是真的存在?我在段子里看过,但是我更希望现实生活里没有这种行为。话说一桌子客人都还没吃饱饭,有人就开始打包了,我对此特别难以理解,这是家里有多穷、人品有多差的人啊?东家都没有叫你打包,主动打包的人心理素质太强了吧?别人还在吃你就打包,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01 吃酒席不等同饭店消费。

在农村亲戚朋友、乡里乡亲的都很看重交情,不管谁家有点红白喜事什么的,都会主动登门拜访,与此同时会包个红包做份子钱。而东家也不能不收,不收就会被误解为嫌少,但是这钱也不会白收,到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通知大家来家里吃饭。这就是我们农村的宴席,它是一种感恩回馈、增进感情的民间习俗。

虽然赴宴也是吃饭,却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这里不是饭店消费,谈不上亏不亏。一般来说东家都会按着当地的习俗来布置整个酒席流程和细节,甚至上多少道菜、上菜顺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根据各地的民间实情不同,酒席规模和菜谱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把随份子钱当作吃酒席宴的想法是遭人嫌弃的。

02 打包不讲究是自身品德的问题。

打包的初衷就是不浪费,而不是占便宜。在酒席上有形形色色的客人,有远道而来的贵宾,也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未必每个人都认识,但赴宴吃饭的言行举止就能让人基本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如果同桌的客人还在吃饭就有人打包,别人是吃还是不吃呢?这就很尴尬了。一桌10~12个人,每个人都想着打包的话,东家这酒席办还是不办呢?所以我认为参加酒席打包不讲究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

尽管如此我相信这样不尊重他人的打包行为还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农村的社会风气还是很团结友爱的。酒席是东家对亲友、邻里的一种答谢方式,也是农村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大家都会鄙视一些自私自利不文明的陋习、恶习。


农纪


关于农村吃酒席打包这件事,我想这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至于说有些酒席上还没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了,我觉得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而且也很少有这事发生,至少目前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现在人人都好个面子,谁又想因为这点事,让别人在自己的背后议论呢?既然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来说下这个看法。



首先在酒席上没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这中行为并不是一种习俗,甚至在我看来更是一种陋习。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吃着酒席,突然有人就来开始打包,人们的心里是怎么看你,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更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我想别人也会生气或者看不起你,只是大家都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而已。


但是等别人吃完后开始打包,我非常赞成这样的事,毕竟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且现在都提倡光盘行动,有时看着那么好的饭菜掉点真实有些可惜,可以吃或者不影响吃的食物都是可以打包,这都没什么的,在我看来反而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吃酒席时就遇到一个情况,有个孩子就爱吃其中一道凉菜,但是他们那桌已经结束,我们这桌还在喝酒就有些慢,但是孩子闹着要吃那盘菜,最后实在没办法,孩子的妈妈只好和我们说下,我们肯定是一百个同意啊,然后她便打包拿走了。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对于一些酒席上,还没等别人吃完就开始打包这件事,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对此事我也很反感,而且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习俗,更像是陋习。朋友们,你们那里有这样的人吗?遇到这情况,你们会怎么做呢?欢迎大家评论补充,谢谢!!

感谢大家对肥仔的支持,欢迎大家关注“肥仔农经”,每日分享实用三农资讯,让大家更多了解三农。同时也感谢大家点赞、关注,谢谢大家!!


肥仔农经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其实应该说每个地方的经济能力不一样,和人们的贫富差距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关系的。

那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

一般都是吃完才打包。

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其实还没吃完就开始打包,这种情况我们是没有见过的。大多数而言,在我们农村这边,也是常常会出现在酒席上打包的一些情况。

毕竟吃不完,有的时候会有人进行打包拿回家,毕竟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打包也是浪费。

所以这种情况通常来说都会有打包的情况,有的地方呢还会特意的专门让别人打包。

在酒店里面基本上都是吃完之后再打包。

其实在我们这边农村里面,现在有的人呢比较懒,不在家里面摆酒席了。大多数都是到镇上的酒店里面进行摆酒席。

但是在酒店里面摆酒席吗,我们吃的也不是很多,所以这种情况通常来说都是吃完再打包的。

酒店里面虽然菜比较少,但是如果请客的人比较大方,那么菜可能会比较丰富。多菜样式比较多的时候,每一桌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时候,那么大家都会互相帮忙进行打包拿回家,这种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这边专门会给一些人特意打包。

在我们这边的这种情况来看酒席摆酒席的时候。基本上会根据主人家的要求,提前在吃之前就给一些人专门为他们打包一些菜,并且还是干净的,没有动过的菜。

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我们这边呢,咱们都知道自家的亲戚朋友是贫穷还是比较富有,所以对于一般而言贫穷一点的家庭里面,可能有时候因为这个个人素质的问题,他不一定这么敢明目张胆的打包。

所以这种情况我们这边其实都是为了照顾大家的面子,或者说希望能够帮助他一下,那么办到这个酒席也不容易,虽然平时经济上面也不宽裕,但是在办酒席的时候会特意的流出来一部分菜,专门打包分发给这些人。

这边一直以来是我们这边的习惯习俗,基本上每次办酒席都会打包给一些生活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或者说家里面有老人年纪比较大的,来不了的,这种情况都会打包一些给他们带回家。


个人的素质有关系吧。

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来看,我个人觉得应该是跟个人的素质有关系。

因为打包的时候,按理说应当是吃完吃,剩下的那些才打包,没有见过说在吃的时候还没吃完就开始打包了,这种做法令我是不能够理解的。

只能够说跟每个人的素质有关系,有的人会等着大家吃完再打包,有的人呢可能还没吃完,他就开始动手打包了。


农人莫小道


我是三农小帅:

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估计也是地方习俗,很正常,我们北方这边是自己坐的那桌,先吃,吃完了谁愿意打包就打包,要不浪费了,你打包主家也不会说你什么,还会劝你给家里老人多拿点。

第二:打包的一般是女人坐的席桌,农村女人主管家里柴米油盐,对家里好的事情,也不在乎什么面子,面子能当饭吃?男人桌都在喝酒,喝多了别说打包了,把吃的都吐出来了,况且男人注重面子,不会去打包任何东西的。

我觉得没什么,别老说什么面子、面子,素质、素质,告诉你这是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