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东泰安为何不能建都?椅泰山之固,沿着山地建城墙,而且北邻林黄河,西邻运河?

地平线229828852


古代山东是富饶之地,区内有泰山,历代皇帝封禅之地。还有孔圣人孔子的孔庙孔府。但是古代历朝历代没有在山东建都的,当然包括泰山脚下的泰安。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山东三面是海,区内平坦,防卫方面不易把守。二是没有处在广袤区域的中心,不易控制四夷。三是大概守着泰山和孔圣人有诸多顾虑吧!建都的话还是敬而远之的比较好。



时代文化


一、古代选址建都的原则

国都是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1、历史上国都选址政治考量的原则是,离王朝最大的威胁源头不能太远,便于迅速获得信息,便于有效指挥军队。

2、国都选址的经济考量的原则是,离富裕的地区不能太远,便于获得财富和物资。总体来说,政治因素始终在经济因素之上。

如果国都地处贫瘠苦寒之区,则京师生活供应不便;如果地处繁华富庶之乡,则又因富不思兵、志衰气颓之弊。

3、国都选址的战略考量是:攻守皆宜、取有利之态势。就地理环境而言,国都所在,水陆交通(尤其是在古代)必须便捷,山川形势更须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地理形势上, 如果国都偏居一隅,则多有对于全国指挥不灵、鞭长莫及。

二、为什么历代不选泰安作国都。

通过以上选址原则可以看出,所提问中地址泰安的劣势。

1、泰安包括整个山东处于沿海扡区,无战略纵深。古代考虑到作战不可能全胜,一旦战败,往海上逃跑半渡而击之,只有全军覆没。像敦刻尔克大撤退能够成功,实属偶然,属于希特勒的战略误判,况且敦刻尔克对岸是英国,希特勒给了丘吉尔撤退的时间。

山东地势虽然中部有泰沂山区、丘陵,但西北、西部、西南是平坦的黄河流域,东、北部是沿海,古代以骑兵为主要战斗力,山东地势没有优势。当然,这些考虑的前提都是古代的农业生产为主。滨海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或湿地,而且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往往远离财富的中心区域,在农业时代,难以提供充足的财富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泰安及山东很少有机会成为古都。

2、难控四夷。一旦其他地方有事,从山东发兵,行军太远,鞭长莫及。假如劳师远征,疲惫之师是没有优势的。

很容易造成其他地方势力坐大,形成地方割据之势。

三、我国主要朝代选址建都的考量:

1、西汉时期,朝廷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匈奴。出于政治优先的原则,定都长安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到了东汉,匈奴势力被分化瓦解,南匈奴归附,北匈奴逃窜,因此,匈奴的政治威胁降低。而广阔的中原地区具有更大的经济潜力,于是,东汉的首都定在了洛阳。

2、司马氏成立的西晋政权虽然有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时期,但是,北方民族重新崛起,西晋政权无力对抗,只好在洛阳安家。短短半个世纪,便被赶到了南京,成立了东晋。东晋之所以选择南京,而没有选择更加南方的城市,也是因为靠近来自北方的威胁,打起仗来方便一些。

3、隋朝定都长安也是出于对抗突厥的需要。隋文帝统一了中国之后,雄心勃勃的隋炀帝继位,为了进一步对付北方的危险,隋炀帝设立了靠近南方的东都洛阳。并从洛阳开始修建大运河,目的是更有效地获得南方的财富,支撑北方的战争。大运河后来一直修到北京,目的是为征服高句丽提供物资支援。隋炀帝过于急迫地建功立业,欲速则不达,隋朝终于短命而亡。

4、唐朝一统天下,唯一的威胁就是北方突厥,因此,首都选择长安就顺理成章。此外,唐朝丝绸之路再次畅通,使得丝路的贸易成为唐朝的重要收入,而长安作为丝路的起点,其经济上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5、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为了显示自己是合理取得天下,而不是政变,始终宣称是后周恭帝禅位于他。北宋初期的主要威胁来自辽国。开封在地理位置上与洛阳相比,距辽国更近。后来金国取代了辽国,定都北京,西面又出现了西夏国,但是,金国的威胁始终大于西夏。于是,出于定都的政治原则,开封还是首选。

6、元朝定都北京与游牧民族有一定的关系,不愿离家乡太远。再说,有了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南方的物资运输比以前方便多了,否则的话,元朝的首都有可能另选地方。

7、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建朝,文化有限,定都南京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离南京相对较近,也是出于靠近江南经济发达地区的考虑。

8、清朝定都北京几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历朝历代政权,如果不是北方民族建立的,大多都受到北方民族的巨大威胁。

以上回答,如有不当请指正。

附图:剪三张泰山,四至六依次是北京、西安、南京。







齐国一柱


我是泰安人,好开心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看从秦朝以来的都城都有哪些。

秦的都城是咸阳,汉的都城是长安,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是洛阳,西晋的都城也是洛阳,南北朝时期过于混乱就不说了,隋朝都城是大兴,唐朝都城是长安,北宋都城是开封,南宋是临安,元明(明朝前期迁都北京)清都是北京。这其中是有规律的。



在宋朝以前,国家的都城都是在今天的西安附近(咸阳,长安,大兴都在今天的西安附近),或者是在洛阳,就这俩地方。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物产丰饶,四面环山,水源丰富,易守难攻,距离北方游牧民族相对较远,是完美的建都地点;洛阳的情况类似,其实唐朝时期洛阳就是东都,也算是都城之一,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方便对于四方的管理;至于北宋选开封这应该是个意外,更多的考虑到了经济层面的因素,就算在北宋当时也有大臣建议迁都洛阳,因为开封是无险可守的地方。

从五代时期开始,北京开始成为都城,这是因为当时控制北京的是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元都是如此,从辽金的疆域看,北京处于胡汉交界处,方便对于国家的治理,而且北京地形同样易守难攻,还是北方气候,没有那么湿热,比较适合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居住。后来的明清延续了这种传统。

说回泰安,泰安作为泰山所在地,历来都是各大王朝封禅之地,之所以不在都城考虑范围内,主要还是地理位置和地形原因。

泰安位于山东半岛,战略空间不够,假如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略,定都洛阳开封的话可以往江南跑,定都长安的话可以往四川跑,而泰安很容易被人堵在半岛,泰安西部和河北都是大平原,骑兵行进的速度非常快,其实从北宋的例子看,就算是位于河南的开封也是非常危险的,河北一片平原无险可守,契丹人女真人过了黄河就能直奔都城,假设北宋定都泰安,那距离前线岂不是更近了。


咱们看上图地形,泰安的西边是一片大平原,太便于敌人进攻了,在这里建都等于是把自己装进了大口袋里,钻进了死胡同。

所以,主要还是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原因。


北宋书生耶律萧


历朝历代没有哪朝是从山东起兵然后统一中原的,根基都不在那里,贸然定都后患无穷。要么沿袭前朝旧都,如长安、洛阳、金陵等,要么把都城定在根基所在地,如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


一抹0烟圈0


封建社会提倡的是儒家思想文化,山东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所以历史上没有山东籍的皇帝,皇帝的地盘都不在山东,所以怎么可能在山东建都呢。


田润晔


没有大后方,谁在那建都啊,诸侯国齐国,鲁国,也没有把泰安当都城


涛声依旧138466526


国都选址都是有偶然性的吧,大部分是出于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本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后人解释前朝的建都依据都是随便找理由硬往上靠


雄美泰山


古代人崇尚古文化,崇尚地理五行,那么,在泰山下建都不是🈶“泰山压顶”之忧么?


潮州林广耀


主要是位置太偏。另外,从大环境来说不利于防守。作为首都,除了作为政治中心以外,往往还是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军事中心。作为首都有很多国家机构,有大量的人员。还会驻有重兵,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质往往都需要从其他地区调配。所以首都,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一般都选在重要的交通枢纽。而泰安,不要说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连山东的重要的交通枢纽都算不上。济南和它相比优势明显。地理位置太偏,也不利于政权对其他地区的统治。

首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求有一定的优势地形利于防守。泰安本地,虽然有泰山之险,北靠黄河。但整个山东几乎一马平川,极其不利于防守。所以说泰安,根本不具备成为首都的条件。

古代建都,通常都是选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又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还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富裕之地。这些都是泰安远远不能相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