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大战已经爆发,斯大林为何还要处决心腹爱将巴甫洛夫?

军武小咖


巴甫洛夫大将在苏德战争中被处决的红军高级将领之一,和他一起被处决的还有其他四名苏联将军。

巴甫洛夫大将和朱可夫大将曾是红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的团长,也曾荣获苏联英雄金星勋章。

巴甫洛夫1941年获大将军衔,任西部特别军区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面军司令。


就是在这个位置上,因指挥重大失误丢掉了性命。

苏德战争一开始,巴甫洛夫的空军在第一天就被德国人消灭了。

德军仅用一星期便攻占了明斯克,西方面军第3、4、10集团军被德军合围,50万部队落入德军包围圈。

从6月22日德军发起进攻到29日占领明斯克城,巴甫洛夫的部队简直不堪一击。

斯大林万万想不到,拥有六十余万大军的西方面军会在短短3-4天之内兵败如山倒。

这使得斯大林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6月25日,斯大林向西方面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可是巴甫洛夫却没有执行。

斯大林立刻给铁木辛哥元帅打电话,铁木辛哥表示他也联系不上巴甫洛夫。无奈之下斯大林只好转而要求朱可夫寻找巴甫洛夫的下落。

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剧照:



朱可夫好容易才打听出巴甫洛夫躲在第13集团军司令部。

朱可夫询问前线情况,巴甫洛夫对前线战事一无所知,并且作为方面军司令,他居然联系不上自己的部队,更不要谈指挥作战了。

收听德军广播是他了解战况的唯一方式。也就是说,巴甫洛夫并不比远在莫斯科的一名普通市民对前线战况了解更多。

哭笑不得的朱可夫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斯大林,并建议解除巴甫洛夫的职务。

盛怒的斯大林立刻撤销巴甫洛夫和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少将、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将、第4集团军司令科洛布科夫少将等人的职务,将他们押回莫斯科接受审查,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西方面军司令员。

斯大林:


鉴于巴甫洛夫的无能和懦弱,一个强大的方面军一星期就被德国人消灭。

巴甫洛夫大将和他的参谋长,被送上军事法庭,很快便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

巴甫洛夫的能力不足以指挥一个方面军。他对坦克的作用还是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他将两个集团军放在前线的突出部位,并且没有足够的预备队。

战争开始后,巴甫洛夫被德军吓坏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岗位,放弃了对方面军的指挥。


这使得德军很容易击溃没有指挥的红军。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把握能挡住德国人的进攻,但是作为指挥员,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是斯大林万万不能忍受的。

如果不杀一儆百,以儆效尤,那以后红军就无法同德军作战了。

战役图:

巴甫洛夫冤枉吗?好像是有点,特别是他的罪名是叛国罪。他不是叛国者。

但是枪毙他是不冤枉的。作为一个战役指挥者,丢掉了重要据点,断送几十万苏军,值得枪毙好多回了。

据说在临刑前,巴甫洛夫留下了遗言,他请求他的战友们以他为戒,在斯大林的指挥下,一定要打败德国人。

他请求各位将军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士们的生命负责。

巴甫洛夫死,给红军将领们打了一支强心针,一支清醒剂。这就是这个大将最后的一点用处了。


刚日读史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军几乎一溃千里,也许这是用人之际,但是斯大林依旧是毙了八个将军,其中就有大将巴甫洛夫。很多人都费解,为什么要杀巴甫洛夫,为巴甫洛夫申冤。其实,斯大林当时完全有理由,而且有必要杀掉巴甫洛夫。


枪决巴甫洛夫是斯大林的决定,那么我们就先看下斯大林这个人。斯大林的名字就是钢铁的意思,而且这个人名字和人一样,都是强硬派,而他的强硬,也救了苏联。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被德国人抓了,而斯大林几乎就是不为所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的内心比什么都坚定,动摇?不可能。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赫鲁晓夫的儿子因为犯罪被送上前线,赫鲁晓夫求情,结果被驳回了。开玩笑,老子儿子都在德国人手里呢,你儿子上个前线怎么了?


这就不难理解,斯大林杀掉巴甫洛夫的原因了。我们先看巴甫洛夫究竟都犯了什么事。德军入侵的时候,巴甫洛夫作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他的任务就是迎击来犯的德军,结果呢,三天时间,50万苏军被包围,明斯克被德军轻而易举拿下。

而且,这个时候,巴甫洛夫居然没有执行斯大林下发好几天的命令。斯大林这个时候还找不到巴甫洛夫了,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巴甫洛夫找到,找到之后,巴甫洛夫居然对前线战况一无所知。这不就找死呢么,本来被寄予厚望,然而这巴甫洛夫简直让斯大林失望到了极点。


巴甫洛夫可能有些冤枉,对于近现代的战争思路不明确,面对德军的装甲部队,完全不知道怎么打。但是,巴甫洛夫的失败,绝对是给火上眉梢的斯大林又浇了一桶油,辛辛苦苦筹建的西方方面军,44个师,直接断送在了巴甫洛夫手里。

斯大林给巴甫洛夫定罪是“通敌叛国”,这就比较过分了。巴甫洛夫并没有通敌,罪名不过是斯大林强加的。也不能说后来给巴甫洛夫平反了,就说巴甫洛夫冤枉,之所以平反,是另一方面原因了。

可以这样说,巴甫洛夫地位非常高,但是,没有使用价值了。他在前线打的一塌糊涂,完全说明了,他根本就打不了这样的战争。这个时候,斯大林毙了巴甫洛夫,也是合情合理,打了败仗,失地千里,断送几十万苏军,这罪名就可以毙了。再者,巴甫洛夫军衔之高,杀了他完全可以震慑苏军其他将领。


巴甫洛夫,说他冤枉,也没什么太大毛病。只不过,苏联当时的形势,就被他赶上了。也正是杀了他,警示其他人,随后斯大林签署的一系列命令,也都是威严震慑,一步也不许后退,极大程度的激励了苏军的士气和欲望。


军武文斋


因为战争把一切假象都撕裂了,巴甫洛夫正好就是这个假象。

巴甫洛夫是20世纪30年代苏军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名将,也是斯大林最欣赏的两位战将之一,另一位是朱可夫,并且是公认的苏联头号坦克战专家,斯大林对他的倚重甚至超过了朱可夫,一直担任苏联战略地位最重要、武器装备最精良的军区。对于军队来说,战争是检验军队的唯一标准,和平往往是最大的腐蚀剂,不幸的是,巴甫洛夫被和平年代给腐蚀了。

和无数被和平生活腐蚀的其他将帅一样,巴甫洛夫也掉进钻营关系、利益输送、曲意逢迎这样的怪圈。他把最高统帅斯大林视为有知遇之恩的人,一切为最高统帅之命是从。1937年3月大清洗运动开始后,苏联“大纵深理论作战理论”的提出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清洗,作为图帅得意弟子、刚从西班牙战场回来的坦克旅旅长巴甫洛夫秉承最高统帅斯大林与“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者划清界限”的指示,匪夷所思的抛弃了自己长期研究坦克战和实验新型兵种的成果,并且向斯大林和苏联军事最高当局递交了一份报告,结论是利用大规模坦克集群奔袭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坦克军的存在价值不大。于是,巴甫洛夫又干脆建议取消已经组建的坦克军编制,把坦克作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不再作为独立兵种。

用现在的话说,巴甫洛夫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快速领会领导意图”、“与上下级沟通能力强”、“协调能力强”。

但是很快到来的苏德战争,德军用大规模坦克集群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很快让苏联尝到了苦头,让斯大林感受到自己是被巴甫洛夫给骗了。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军两个装甲集群数千辆坦克、装甲车如同两只铁钳,五天之内推进400公里,一下子就把巴甫洛夫指挥下的苏军最强大的一个战略军团—西方方面军几十万大军给围住了。而不知大难临头的巴甫洛夫居然还在“快速领会领导意图”——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命令一线部队全面反击,迎着德军步兵前进的方向冲锋。直到斯大林通过6月30日德国电台中听到西方方面军被包围的消息后这才下令巴甫洛夫后撤。不知道巴甫洛夫是真不知道自己被合围还是得知以后没有接到最高统帅后撤的命令,反正就是原地不动。无论是哪一个,都是作为高级指挥员严重失职的表现。于是,西方方面军30万官兵被德军俘虏,2500辆坦克、1500门火炮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愤怒的斯大林直接派飞机到明斯克的西方面军司令部把巴甫洛夫接到莫斯科,送上军事法庭,以“惊慌失措、指挥无方”为由将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大将军威武K


巴甫洛夫,全名是: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1897-1941年)苏联高级将领,大将军衔。一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年入党和参加苏联红军。在1941年7月,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包括大将巴甫洛夫4名苏联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时年44岁。在15年以后。即1956年苏军总检察院为巴甫洛夫等4人平反恢复名誉。由此也可见,苏联在后来也认为处罚过重、但平反也必须在斯大林去世以后。

应该说,在当时情况下。斯大林必须要杀一儆百严审军纪。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处死巴甫洛夫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事件,甚至是全军崩溃。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的 “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启动,德军数百万大军,沿着苏德2880多公里边境对发起对苏联全境的进攻。而当时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面对的就是德国冯·博克元帅手下大将古德里安所部第2装甲集群。巴甫洛夫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责任无疑是第一位的,应该说,无论苏联最高统帅部还是斯大林本人,对希特勒的进过准备不足、巴甫洛夫本人也是没有思想和意识上的任何准备,突然面对精心准备数倍于己的装备精良德国军队。巴甫洛夫用四个字准备就是手足无措,当时是巴甫洛夫手里握有有5个坦克军,一个空降军(未组见完成)粮食,弹药,后勤补给都不完备。从6月22日战役开始到7月9日。短短十七天时间,西方方面军30个师全军覆没。70个师的装备和武器弹药被德军缴获,3500架飞机被毁德军入侵300到600公里,白俄罗斯几乎全部落入敌手,德军主力直抵基辅,接到总参谋部报告的斯大林简直是怒不可遏,龙颜震怒。他现在必须枪毙巴甫洛夫等人以泄心头之恨。也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巴甫洛夫绝非庸才,而且能力过人,才干出众,不逊于和他一起崛起的朱可夫,巴甫洛夫1931年毕业于苏联最高军事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曾任骑兵团长、是苏联两个机械化团(坦克团)长和旅长。后任任坦克旅长。而另一个坦克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在1941年斯大林签署命令,晋升44岁的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巴甫洛夫大将为军衔。还有一个人就是46岁的朱可夫

在战争爆发以后,在作战一线的巴甫洛夫根本不了解来自最高统帅部的指令和下面的任何信息和情报,巴甫洛夫根本无法有效的指挥部队。也没有下达任何一个有效的作战命令。巴甫洛夫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居然不得不去收听德国广播去了解情况。可见这次失败,是整个苏联统帅部丧失了机能。和巴甫洛夫关系不大,而德国军队一个礼拜就把苏联西方面军全歼,南方面军的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和参谋长、政治委员等高级将领都战死疆场。为国捐躯。可以说,如果巴甫洛夫也能够战死疆场也许就另外一番景象了。

但作为前线最高的指挥官巴甫洛夫责任必须是第一位的,斯大林立即让总参谋长朱可夫与在前线的巴甫洛夫通过电报问询,而且两次致电西方方面军给予强烈谴责。在6月29日通话中,巴甫洛夫核心谈话就一句我的情报和信息基本来自德军,我无法有效地得到最高统帅部的信息(他把责任推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得知情况以后,命令巴甫洛夫必须于30日到达莫斯科。到达的当天,巴甫洛夫就被解除一切职务,还包括他的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通信处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少将。第四军军长科罗布科夫少将被分别以叛国罪处死

。可以说,明斯克战役是德军闪电战与迂回战术结合的经典战例,德军表现之完美简直无与伦比。实际上巴甫洛夫最大错误就在于没有采取任何积极对敌措施,就连错误的命令也没有下达。战争爆发以后,巴甫洛夫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一个高级将领应有的能力和水平。就在整个军区等待他的指挥时候,巴甫洛夫竟跑到一个军部里躲了,放弃了他 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不应该的。而德军是将主力直接对对准西方面,而苏联红军的主力却由于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将主力部署在在西南方面军。战略上的失误不应该由

事后,希特勒曾经不只一次地说过,自己羡慕斯大林,因为斯大林可以杀掉作战不力的高级军官,而他不能这样做。实事求是地说,巴甫洛夫大将罪不致死。完全可以戴罪立功,当时的科涅夫,叶廖缅科都在最初打了败仗,但最后都成为名将,而巴甫洛夫之所以被杀,一是斯大林要推卸责任,二是 战争初始必须严审军纪。防止军队更大的溃败。但巴甫洛夫被枪毙并不冤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巴甫洛夫?当年小个子希特勒拉着自己家里的德国人和大胡子斯大林带领的老毛子最开始互怼的时候,老毛子那嘎达五个仅有的大将他巴甫洛夫就其中的一个。

地位和宽脑门的朱可夫有的一拼,想当年俩人都是老毛子家里最早的俩坦克团的团长,那胸口上都整了块苏联英雄金星勋章。

当然这都是表面文章,说实在的这人有点名不副实,说的严重点整个就是一废物点心,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

大胡子斯大林弄死他,那也是活该!为嘛呢?咱老话说的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巴浦洛夫整个就是一无能的代表。充其量就是个团长的货,居然爬到军区司令的位置上,把自己个弄死不说,六十多万的老毛子跟着吃了挂劳。

话说当年老毛子也不是没有察觉小个子希特勒那点子心思。

所以在双方还没有开战的时候,朱可夫作为蓝方,巴浦洛夫这人当红方,在沙盘上推演了了一番。结果这巴浦洛夫被朱可夫打的那叫个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可回头呢,这老巴整个就是个记吃不记打的货,搁西部军区摆的阵型依然是他搁沙盘上被老朱揍趴下的阵型,这也没谁了。

而小个子希特勒表示,你可以继续,接着人家就是采用的是朱可夫的策略,再次把这货打了个稀里哗啦。

您就说吧,这事搁那他都没有理,他当这玩意是小屁孩过家家,一次被人干趴下,又来第二次还是被同样的策略弄死,这种人死不足惜。

不杀他,一个草包司令难道留着过年?拉倒吧!

那么咱现在把这事的前前后后简单的聊一下,大家伙自己个感觉感觉。

巴巴罗萨计划这玩意要是真正的用德文去理解这叫红胡子计划。在希特勒的眼珠子里,老毛子属于低贱的民族,只配干点奴隶干的活,广遨的领土很适合德国作为战略空间来使用。而且,他瞅了老半天,感觉大胡子斯大林那大清洗计划,已经将老毛子那庞大的国家整成了一座危房,现在只需要他临门一脚踹在那大门上,这破房子立马就得塌下来,所以他设想用六到八个星期就把老毛子按在地上,八到十个星期,就让老毛子磕头求饶,而且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当然作为马后炮的咱们,都知道希特勒的脑壳注水了,他没有料想到老毛子的坚韧和残忍,用生命阻挡住了小个子希特勒的钢铁洪流。

而一开头小个子希特勒这就把目光盯上了巴甫洛夫那西部方面军。

话说巴浦洛夫对坦克的使用居然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这还不算,更加要命的是,把两个精锐集团军搁到了前线最突出的地,这是准备玩命了的说。为嘛这么说呢?因为这俩集团军后边居然没有预备队。

人家打仗要分割包围,您到好直接自己个就把自己个给分割了,这便宜搁那谁不占谁是大傻帽。

1941年六月二十二号,凌晨三点,就在所有人躲在被窝里打呼噜的时候,六千门德国火炮,一起开火。

“咚咚!咚咚!”这一家伙下去老毛子的边界线整个就炸开了锅,这还不算,希特勒不惜血本整来一千多架的小飞机,一股脑的丢到了老毛子的地头。

一天,就一天的时间,西部战区八百多架飞机没了,全没了。巴浦洛夫一下子就失去了制空权。

大家伙也知道,那会的战斗失去制空权意味着什么?这还不算,希特勒这小个子阴险的狠,怼着巴浦洛夫投入了很多的特遣队,这玩意别的不干,直接就把这西方面军的通信系统破坏的干干净净,这个时候的巴浦洛夫拿着自己个的指挥棒,发现下边的军队根本就听不到自己的命令。

这还不算,蹲在西伯利亚边上的大胡子斯大林知道这里乱成了一锅粥,他想知道的更加清楚一点,但连个毛都整不明白。

一个星期后,第三,四,五集团军在还不知道啥情况下,这就被德国佬给包了饺子,这一合围就围进去老毛子五十万大头兵。

打二十二号开始,到二十九号结束,德国佬已经扒了斯明克城的城墙,那巴甫洛夫的部队手里的家伙什,跟那烧火棍差不离,德国佬提俩棒槌就给灭的差不离了。

大胡子斯大林的心在滴血,这可是精锐部队,咋连个气都没有放,就这么没了。

其实在之前,也就是二十五号的时候,斯大林给这巴浦洛夫发过一个撤退命令。

可这命令连个水花都没有砸起来,别说动作了,就连个回信都没有!

咋回事?你巴甫洛夫不会被人家抓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讯被掐断了是一个原因,可一个方面军不可能只有用无线电进行通讯的不是。于是大胡子斯大林这就派朱可夫去地头上瞅一瞅到底是咋回事?

这事说起来就头痛

朱可夫去了,那叫个废了姥姥劲了,这才打听出这巴甫洛夫躲到了第十三集团军的司令部里了。

把个朱可夫气的,你一个好端端的方面军司令,不呆在自己的方面军的司令部,搁集团军的司令部里跑,这也没谁了?你把其他集团军放那,搁那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

朱可夫憋着气询问战况?俺了个去,巴甫洛夫把他拉到收音机跟前,让他收听德国佬的播音员说的战况。

俺了个大天啊!你作为一个亲自参与的家伙,了解的战况居然和莫斯科蹲家里听电台的平头老百姓一模一样。

“你的手下现在都在干嘛?”

“鬼才知道,他们在干嘛?俺根本联系不到他们!”

“你就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和他们联系吗?”

“居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啥方法?”

好吧,就这么个废材在待在这方面军司令的位置上显然已经不合适了,作为调查人员的朱可夫只能老老实实的上报,建议免掉巴浦洛夫的职务。

就这些事,大胡子斯大林听了能开心,那才叫见了鬼了。

回头就把这货给撸到了底,顺道把这废材给带回莫斯科,当然一同被带走的还有好几个,啥通信主任,啥参谋长的一大波人。这波人基本上到了地头就看不见第二天的太阳了。

至于西方面军的烂摊子由铁木辛哥接手。

如果不来个杀一儆百,斯大林也就不用和希特勒掰手腕了,巴甫洛夫以叛国罪枪毙了事。

话说这叛国罪确实有点大了,因为巴甫洛夫从根上讲也没有投降啥的,叛国这谈不上,但枪毙绝对够格,那么多的老毛子被人家包围干掉,枪毙他一百次都不过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巴浦洛夫为什么要被斯大林处决?原因是各方面的。

1,巴浦洛夫军事才华和齐名的“朱可夫”相比,太过平庸。平庸不要紧,可以多参加实战获得作战经验,但可怜的巴浦洛夫只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作为旅长指挥苏联坦克(后来还参加国苏芬战争,战绩并不理想)。由于苏联早期的26型坦克“皮薄馅大”,没有独自作战能力,所以思想保守的巴浦洛夫认为坦克只能跟在步兵后面进行支援,讽刺的是,他还担任过苏联红军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一个不懂坦克作战的人担任装甲坦克总监,结果是悲剧的,苏联虽然很早建立了装甲部队,但并未受到重视,坦克战术也未得到发展,以致于在二战初期对德国的装甲闪击战术没有半点防御办法。

2、升迁太快,没有相应的指挥能力。巴浦洛夫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军事技术学院速成班,据说学习时成绩不错,理论基础很扎实。同时斯大林也看中了巴浦洛夫的忠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苏联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军主帅的位置上---西部方面军,另外一个是由朱可夫担任的基辅方面军,可见斯大林对巴浦洛夫的重视。但巴浦洛夫根本没有相匹配的能力,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德不配位”。可以说,巴浦洛夫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

3、思想顽固,对军事部署极为懈怠。其实,早在德国入侵前的1941年,苏联就进行过演习,朱可夫曾经用和德国想似的战术,将巴浦洛夫打败。但巴浦洛夫在演习后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点也没有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改进措施。同时,对于德国入侵苏联,巴浦洛夫也表现的漫不经心,没有一点警惕性,当他收到德国会进攻苏联的情报时,他会对别人说:别在意,高层比我们知道的多。就是这样的懈怠心理,使得巴浦洛夫在德国进攻时完全失去平日里的理智,无法联系自己的部队,连战争进展都是从德国人的广播中获取的。

4、最主要一点,德国入侵初期,巴浦洛夫表现简直惨不忍睹。有资料显示,巴浦洛夫指挥的西部特别方面军,是苏联红军装备最好,人数最多、兵员素质极高的部队。在开战初期,西方方面军有67.2万人,100087门各式火炮,2201辆坦克以及1909架飞机的“豪华配置”。但德国的“闪击战”完全将这位曾经得到“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巴浦洛夫将军打得晕头转向,慌里慌张,以致于逃跑到一个集团军中,使得西方方面军“群龙无首”,没有有效的组织防御,使得苏联这个最强大的方面军在一个星期内就全军覆没。

5、没有贯彻执行斯大林的命令,直接“消失”令斯大林异常恼火。在斯大林得到德国入侵的消息后,斯大林立即给巴浦洛夫下达命令,但这些命令无一例外没有得到执行,而当斯大林想要找到他这位最重视的大将时,没有人知道他在哪,斯大林只好派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寻找他的“心腹爱将”,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他。

综上所述,苏联开战初期的作战不利造成的重大损失,需要有人来“背锅”。而巴浦洛夫表现出来的能力,根本就无法应付这样的新型战争。为了提振军心,转嫁矛盾焦点,斯大林只有处死巴浦洛夫等人。至于巴浦洛夫这个人是斯大林心腹,纯粹是想多了,斯大林对一个人的看重,主要是有没有利用价值,而不是自己的喜好程度。当斯大林发现巴浦洛夫没用了以后,就用他的死榨出最后一点利益。


龙行军武


说起来巴甫洛夫有点倒霉,虽然他对于西方面军的失败有着很大的责任,让斯大林对他非常失望,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斯大林为了杀一儆百,震慑其他苏军将领,所以才会这么快的决定处决巴甫洛夫大将。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巴甫洛夫可以说是斯大林的爱将,不仅和朱可夫成为红军最早的坦克团团长,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和苏芬战争,并与朱可夫一起晋升大将并担任西部特别军区的司令员,是斯大林最器重的大将之一。

苏德战争爆发后巴甫洛夫出任西方面军司令,然而在西方面军司令任上,他的无能表现让斯大林非常失望,拥有67.2万人的西方面军在短短一个多星期就被德军分割包围歼灭,而这一个星期内,巴甫洛夫甚至没能有效掌握住部队。

而更让斯大林担心的是,由于战争爆发过于突然,苏联初期的失败非常惨重,苏军上下军心动摇,各条战线上都出现了溃败的迹象,此时他非常需要一个合适的对象来树个榜样,警告一下那些高级将领,杀鸡儆猴固然不错,但是杀猴儆猴效果显然更佳。

巴甫洛夫是斯大林的爱将,职务高,处决他对其他将领的警示效果显然远远超过处决其他人。以斯大林的钢铁性格来说,处决一个无能的、已经没有什么用处的巴甫洛夫来换取稳定军心这个结果并不需要任何的犹豫。所以虽然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战备不足并不是巴浦洛夫一个人的责任,虽然西部特别军区所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是德军主要供给方向,而且易于被德军包围,这不是巴甫洛夫能改变的,但是这一切显然不足以改变斯大林钢铁一般的决心,巴浦洛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以叛国罪处决。

叛国罪对于巴甫洛夫来说无疑是一个过于严重的罪名,但是对于斯大林来说,这一切都无所谓,他需要的只是警告所有的苏军高级将领们,一个显然已经没有什么用的巴甫洛夫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政治是残酷的,巴甫洛夫也不过是政治需要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不沉的经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对于军中要职进行了调整,巴甫洛夫能够稳稳坐在西部战区总司令的位置上,他绝对可以称为斯大林的心腹爱将,可惜他辜负了斯大林的信任,丢了西部战区。通常情况下,心腹爱将战败,主帅顶多是将他打入冷宫,除非他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那才可能被处决掉。巴甫洛夫确实犯了大错误,而且是在特殊的敏感期内犯了错误,斯大林不得不下狠手。

1941年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夜,德军已经开始在边境挑衅苏军,消息传到巴甫洛夫那里的时候,他正在军官俱乐部里面看喜剧。巴甫洛夫对于德军的挑衅丝毫不在意,他下达了不准苏军轻举妄动的命令后,继续欣赏喜剧。这个是巴甫洛夫犯的第一个重要错误,外界已经传了很多关于苏德战争即将爆发的消息,巴甫洛夫作为军区总司令,居然没有一丝警觉性。虽然斯大林一直宣称苏德战争即将爆发是假消息,但是这只是斯大林稳住德国的一种政治手段,任何人都不希望战争爆发,斯大林也不例外。斯大林指示边境官兵要避免让德军制造出挑起战争的借口,但是作为军区总司令的巴甫洛夫需要拥有自己的判断了,己方不给对方挑起战争的借口,可也需要提防对方直接发动攻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巴甫洛夫对于战争的警觉性不高,造成西部军区的大部分官兵没有做好战斗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苏军被突如其来的德军打蒙了,部分队伍出现严重的逃兵现象。外界传过德军将在6月22日发动攻击的消息,6月21日就应该是关键的时间点,当德军在苏联边境上制造摩擦的时候,如果巴甫洛夫下令全军戒备,那么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军肯定不会被打得那么仓皇无措。苏联西部战区的沦陷,作为西部军区总司令的巴甫洛夫,真的必须负上全责。战争爆发后,德国空军对苏联地面工事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苏联的通讯设施是德国攻击的重要目标,巴甫洛夫这个军区总司令居然没有制定出应对的方案,他失去了与军队的联系,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前方战况不明的时候,巴甫洛夫居然让部队对包围在明斯克发动反击,最高统帅部确实是下令让巴甫洛夫反击,但是没有让他在不明敌情的时候乱来。德军的第2装甲集群和第3装甲集群如钳子一样准备夹击明斯克,巴甫洛夫让边境防线上的三个集团军回击准备包围明斯克的苏军,苏军三个集团军经过艰难的推进后,顺利到达明斯克,可是此时他们与苏联西边边境之间反倒是出现了空白区域,德军占领了这个空白区域,三个集团军被德军团团围住,几乎全军覆灭。

战争爆发的时候,第一战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全军士气问题,巴甫洛夫在西线战争中的表现明显起到了负面作用。作为军区总司令,巴甫洛夫毫无警觉性,让部队陷入被动后,又无法掌控部队反击,而且部队出现大面积逃兵现象,如果巴甫洛夫不被重罚的话,苏军后面的仗根本就不用打了,肯定是一盘散沙。

明斯克沦陷后,斯大林想要保住巴甫洛夫的话,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斯大林不处决巴甫洛夫,那么他很可能被政敌以此来进行攻击,那个被斯大林驱逐出境的苏联前军委主席托洛茨基一直在海外进行反斯大林行动。如果是平时的话,托洛茨基根本扳不倒斯大林,但是苏德战争爆发了,苏联处在国难期,只要斯大林稍有不慎,托洛茨基可能言论可能会得到苏联民众的支持,那斯大林就会万劫不复。斯大林不会拿自己的命运去赌,所以他只能处决巴甫洛夫!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提到“条件反射”,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巴甫洛夫。他拥有数不清的头衔,总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或许很多人不清楚,除了这位巴甫洛夫,在前苏联还有另外一个巴甫洛夫,只不过他的职业不属于医学界,而是属于军界。他就是苏联战功卓著的大将军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

(图:中间为巴甫洛夫)

在二战期间,拥有大将军头衔的巴甫洛夫同志成为苏联方面死亡人员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只不过他不是实在敌人之手,而是死在自己人之手,确切的说,是斯大林同志杀了他!

不但如此,斯大林同志在看了他的判决书后,对在场人员说了一句话,“他的晋升实在太快了”。

(图:巴甫洛夫与斯大林视察军队)

斯大林说的没错,巴甫洛夫的晋升速度犹如过山车一般,快的惊人。他在一战时曾任职于沙俄军队之中,作战十分勇敢。1919年,他加入了苏联红军。十年之后,他被上级推荐至军事学院深造。毕业之后,他的职位如开挂一般往常快速攀升。在西班牙战争结束之后,他已经成为苏联装甲部队的部长。

到了1941年,巴甫洛夫已经成为苏联军队中司令员级别的人物,军衔为大将。不过他的好远很快就耗尽了,因为苏德战争打响了。

当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入侵苏联领土后,巴甫洛夫正在剧院津津有味的看芭蕾舞剧,秘术将前线紧急来电交给他,他瞄了一眼,然后生气的说“这个消息太过于虚假。告诉前线,不要给敌军挑起战争的理由。”

这一幕好像跟日本发动9.18事变时的场景一样,只不过看戏的从少帅张变成了巴甫大将。

巴甫洛夫错误的判断致使前线士兵不敢有所动作,这直接给了德军有利机会,德军趁此发动猛烈攻击。当电报一封接一封的传给巴甫洛夫时,他才意识到德军可能真的来了。但此时他没有任何作战方案,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只能下令士兵死守边境。结果却为时已晚,几十万强悍的苏联西方面军竟然在一个星期内被德军全部歼灭。混乱的战况,使得苏联方面摸不清头脑。而巴甫洛夫此时仍没有好的防御计划和作战方案。

斯大林在获悉这糟糕的一切后,大为震怒,他下令立即将巴甫洛夫所有军事权利撤销,并且要将他带回来调查。

当巴甫洛夫被带回莫斯科后,他仍不为自己的错误所忏悔,反倒向人吹嘘自己干掉了多少德军,立下多少战功。不过没等他彻底吹嘘够,斯大林的处决命令就来了。

斯大林亲自在判决书上签字,判处巴甫洛夫的死刑,并一笔勾划掉了判决书上“反苏阴谋参与者”的无用内容。

与此同时,斯大林说出开头那句话“他的晋升实在太快了”。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巴甫洛夫的能力有限,过快的晋升是他飘飘然。若没有见过严格考验,是没有能力担任要职率领军队作战的,如果晋升过快,是培养不出优秀将才的!


大狮


聚焦历史纪录为你解答:

1941年7月28日,苏德战争爆发刚刚过去一个多月,苏联最高军事法庭就以叛国罪之名判处原西方面军司令巴浦洛夫死刑,与他一起被执行枪决的还有他的参谋长、通讯主任和集团军司令。

为什么斯大林会在战争爆发期间枪毙自己的心腹爱将?这一切这都是因为这一场该死的战争。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集结的195个师的强大武装力量,对苏联发起突然进攻,令苏联驻守边陲的西方面军措手不及,在德国强悍的装甲部队闪电突击下,苏军惊慌失措溃不成军。而此刻的西方面军司令部里也是乱作一团,与下属各集团军的通讯联系全部中断,西方面军司令巴浦洛夫大将,在未明了前线各方战事的情况下,竟然擅离职守,躲到下属集团军司令部,放弃了对方面军的指挥岗位,致使,近70万的西方面军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66万大军被德国分割包围全歼;1200架作战飞机损失殆尽;数千辆坦克和作战车辆被德国摧毁或缴获。也就是说苏联西方面军在战争一开始的“头七”,就已经彻底报销了。这就是这位大将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原因。

为什么一位曾经经历过无数次战争洗礼的功勋战将,会在战争初期犯下如此低级且无法挽回的错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麻痹忘战 在战争爆发之前,边界紧张态势已经显现,局部多起冲突摩擦,并未引起他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早已实施的加固防线工事的军事工程一直怠工拖延,直至战争爆发时,基本都没有发挥出战时阻敌效能。在最高统帅部下达到团一级警惕西线的战备命令时,巴浦洛夫却对此表现出小题大做的不屑态度。在德国发动进攻之前夜,派出大批渗透小分队进入苏联防区进行通讯、道路和重要军事设施破坏之时,这位不可一世的司令官正在歌剧院饶有兴趣的观看歌剧。

二、战术陈旧 战争之前的西部防线,巴浦洛夫将两大集团军布置在前沿突出部,而后置接应的预备部队几乎为零,这为后来德军闪电突击分割包围创造了条件,加上两翼工事形同虚设,更加重了部队被围歼的风险。在军事装备的安排上,巴浦洛夫依旧保持着一战时的陈旧思想,固执的认为坦克只是协同步兵作战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攻击力量。对作战飞机的布置更是愚蠢到只保留在几个机场,战争一开,德军第一时间就全部干掉了他的空中力量,瞬间丧失制空权。最值得一叙的就是此前,统帅部曾经对战争预测进行过一次兵团级的图上推演,同为大将的朱可夫作为他的对手,将他的部队打的落花流水,事后他戏称这就是一场

“滑稽的游戏”。然而正是这场游戏,在后来的苏德战争时,又被希特勒切切实实上演了一回,并将他的西方面军全部歼灭。

三、统帅影响 斯大林一直希望德国的战争只针对英法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极力避免“战火东移”。所以在多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斯大林都表达出苏德之间的紧密关系对苏联有着极其重要的利益,虽然,他在私底下对德国的崛起忧心忡忡,但是,他依然一厢情愿的相信自己的判断即:德国绝不会冒两线开战的风险而进攻苏联,正是这样的固执己见,影响了他的那些方面军司令官们,再加上斯大林时代的铁腕政治和大清洗时挥不去的阴影,他的想当然自然就会被视作至高无上的指示,谁也不敢违背。这种影响也是巴浦洛夫消极怠战的原因之一。

在战争结束后十一年的1956年,苏共中央为巴浦洛夫将军平反昭雪,这或许就是对斯大林错误的一种认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