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黃字,據百度百科為象形字。甲骨文象佩璜形。上為系,下為垂穗,中間為雙璜 並聯狀。黃姓是現今中國大陸第七大姓氏、臺灣島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

不過這個字,有時惹人愛,比如黃金。比如我們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

有時討人厭,比如,這件事黃了!

隨著時代變化,黃字還成了一個帶有色情意味的字,有些地方甚至“談黃色變”。

有人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在武漢周邊,有很多地名都是以“黃”字開頭的,包括地級市、市轄區、縣。

這又是個麼情況?那些姓黃的和這些地方有麼關係?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最大的“黃姓城市”是的黃岡市,北接河南,東接安徽,南接江西。

黃岡在全國的知名度可能不是特別大,但黃岡名人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其涉及領域之廣、層次之高、貢獻之巨、影響之大,在全國都極其罕見,故有“惟楚有才,鄂東為最”之說。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我們來數一數:李時珍、李四光、聞一多、林彪、董必武……還有現在360的老闆周鴻禕,他們都是黃岡人。

當然,還是威震全國中學的黃岡密卷!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黃岡地名名氣不響,但是它有一個地方是響噹噹,那就是東坡。

東坡是什麼鬼?

東坡肉呀!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彈劾蘇軾在謝恩表中諷刺朝政,蘇軾被捕入獄四個多月,飽受凌辱,獲釋後被授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一下子就被貶到黃州。

黃州就是現在的黃岡。

蘇軾在詩文中稱黃州為“陋邦”,直到一百多年之後,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到四川上任途中,經過黃州時,仍稱“(黃)州最僻陋少事”,還稱州衙主廳僅能容納幾個人,比陸游所處時代更晚的南宋學者祝穆編撰的《方輿覽勝》稱“齊安(黃州別稱)在江淮之間,最為窮僻”。

偏僻的黃州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據《東坡志林》記載北宋建國一百多年,在整個王朝在經濟長足發展之後,黃州竟然還有很多貧困家庭沒有能力撫養孩子,而選擇把生下來的孩子溺死,其中固然有風俗的原因,但黃州的貧窮落後情形,由此可見一斑。

名動天下的文豪被貶謫到黃州,讓蘇軾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更嚴重的是,被朝廷貶謫的官員,不能自由行動。幸虧當時的黃州知州徐大受,對聞名遐邇的蘇軾敬佩不已,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還允許蘇軾自由活動

蘇軾在黃州的經濟非常緊張,經濟壓力非常大。黃州知州知道蘇軾無罪,不忍於蘇軾的清苦,劃出一塊位黃州東門外的小山坡供蘇軾耕種。一代吃貨蘇軾在這裡自娛自樂,發明了流傳千年的美食——東坡肉。

可以說現在知道蘇東坡的人遠遠大於知道蘇軾的人,知道東坡肉的大於知道蘇東坡的,知道東坡是黃岡的那是少之又少了。


蘇軾在黃岡填了兩闋著名的詞,一闋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闋就是被後人稱為橫絕古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黃岡市隔壁是黃梅縣,位於鄂皖贛三省交界處的長江北岸,隔江就是江西省九江市,戰略地位非常突出。之所以稱黃梅縣是因為境內有一座黃梅山,還有一條黃梅水,故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設縣。你看到黃梅兩個字會不會想到我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確實如此,安徽的黃梅戲實際上發源於湖北省黃梅縣。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比黃梅戲更有影響力的就是黃梅五祖!


當年神秀和慧能都在黃梅一個寺中修行,方丈五祖要選擇接替他的人,就把這兩個人叫來,讓他們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裡的詩)。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大師做的就是流傳千年的經典: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因為菩提樹和明鏡臺本身也是凡塵俗物,以此自比說明還沒有徹底的超脫,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現出他對佛角教義更深的領悟。

方丈也打算把位置傳給慧能。但這個事情後來被神秀知道後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於是兩個人開創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謂的“頓宗”(認為頓悟得道)和“漸宗”(認為漸悟得道)從此中國佛教兩大派系就產生了。不過從影響來看慧能更深遠些。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黃岡市西北還有一個著名的“黃姓”縣城,就是紅安縣。紅安縣的名氣非常大,出了很多將軍。你會說紅安縣姓“紅”不姓“黃”啊,沒錯,但紅安縣以前就叫黃安縣,後改名為紅安縣。

李雲龍,大家都知道吧,他的原型就是紅安的將軍王近山。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另一個“黃姓”地級市,就是位於黃岡東南、長江西南岸的黃石市。黃石面積較小,只有4500多平方公里。黃石看似名氣也不大,但黃石有一處非常著名的景點(與外地有爭議),就是西塞山景區。


想必你對唐朝詩人張志和那首《漁歌子》不陌生吧,“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被後人稱為風流千古!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武漢市也有一個“黃姓”市轄區,這就是黃陂區。

黃陂區位於武漢市的北部,長江北岸,是武漢市的北面門戶。黃陂區的知名度可能沒有武昌區、漢陽區大,但只要你坐飛機到武漢,是必須與黃陂區零距離接觸的。原因很簡單,武漢市的天河國際機場就在黃陂區。黃陂設縣始於南北朝後期的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新時代後隸屬於孝感,直到1983年才由武漢市管轄。

黃陂人傑地靈,如果你熟悉清朝以後的歷史,你對“黎黃陂”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吧。

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就是黃陂人黎元洪。為了紀念他,漢口設立了黎黃陂街,現在是武漢非常有名的步行休閒街。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武漢周邊為何會有這麼多“黃姓”城市,這可能與黃國大有關係。

據《竹書記年》文獻載,黃國源於黃帝公孫姓軒轅氏,崛起於中國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稱為黃夷,是東夷集團的後代,九夷的一支。春秋時期,楚國稱霸,黃國不服,借地域優勢,近與江、道、柏、弦乃至隨國結盟,遠與齊、宋、鄭、衛、魯等修好,曾一度與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黃國為楚滅後,國亡家破的黃國臣民,紛紛離鄉背井,但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仍是以國為姓,其中相當一部分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於是就有了因黃氏遷居而得名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

黃陂、黃岡、黃梅,武漢附近為何有那麼多“黃”字開頭的地名?

黃國滅亡於公元前648年,滅掉黃國的是楚國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楚成王熊惲。黃國滅亡後,很多黃國人開始向楚國腹地進發,定居於黃岡、黃梅、黃安(今紅安)、黃陂一帶。戰國有四大公子,其中之一就是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黃歇就被很多學者認為是黃國後裔。需要說明的是,先秦時有兩個黃國,除了淮河流域的黃國,在漢水流域也有一個黃國。

湖北省東部為何有這麼多“黃姓”城市,問題大致講清楚了。只不過由於黃國滅亡的太早,公元前648年,孔子都還沒出生呢,所以導致後世對黃國的瞭解不是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