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惯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惯性

什么是程序

首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程序。

程序的定义是:学生在教室里完成各项活动和任务的方法以及步骤。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复杂,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来到学校要做很多事,比如上课、记笔记、做操、做实验等等,这些活动其实都是由一系列的步骤组成的。怎么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就得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说老师要把容易理解的方法步骤设计成相关的程序教给学生,然后通过不断地训练,让学生都能按部就班,根据程序来活动。

这么说你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比起一般的课堂,高效能教师的课堂会更有秩序更有组织,因为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课堂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运转。事实证明,学生是很容易接受一整套统一程序的,因为这样操作简化了在校的任务,更容易取得成效。

以上就是我对程序这个概念的解释。现在我来说说与程序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惯例。

「课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惯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惯性

什么是惯例

惯例是什么呢?它是指无需教师的督促和监管,学生就可以自动完成的动作或者是步骤。

对老师来说,重点是要把程序教给学生,而对学生来说,落实了程序就能形成惯例。从程序到惯例,其实就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养成习惯一般需要21天,巩固习惯需要90天,从程序到惯例也符合这个时间周期。

所以只要你和学生坚持21天到90天,程序就可以转化为惯例,成为学生的自觉。这和我们经常说的养成教育差不多。你肯定听过一句话叫“行为日久成习惯”,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都知道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但你可能不太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去培养。从程序到惯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与养成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它更具体也更注重实效。

「课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惯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惯性

关于程序的3种常见误解

我在线下培训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对程序有一些疑问,最典型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有的老师问,有些学生根本不遵守规矩,教他程序有没有用?第二个是,有的老师认为教程序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训斥来得快。第三个疑问是程序会不会让学生变得整齐划一,甚至变得很机械?那下面我就来一一解释。

第一个,对完全不遵守规矩的学生来说,程序有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得承认一点,那就是但凡学生听不进老师的教导,要么是教导的内容不在点上,要么就是教导的方式出了问题,无论哪个原因都需要教师首先做出改变。

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先于我们做出改变,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眼睛不要只盯着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态度有没有偏差,有没有因此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我的经验是,只要你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学生是乐于接受教导的。从现在开始用课堂程序来引导学生,或许就是一个你与学生双方重新开始的契机。

第二个问题是,有的老师说教程序要花这么长时间,太麻烦了,如果学生干扰了课堂秩序,与其我一遍一遍对他强调程序,还不如厉声制止来的迅速。

没错,老师的疾言厉色可能会最快地制止违纪现象,但这样做只是用你的权威暂时压制了违纪行为,学生未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他的行为习惯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真正能够对抗不良行为的只有良好的习惯,形成习惯需要21天的培养期和将近90天的巩固期。

这个时间看起来确实有点长,但是如果只是贪图一时的省事,就简单粗暴地制止。那么违纪行为还是会反复出现,而且会一直困扰着你。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因为在学校里一直都没有老师重视过对他的习惯培养。现在的学校可能更强调分数,更重视升学率,但是如果你能清醒地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可以伴随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活,甚至他的一生,那么花费时间去教程序是完全值得的。

第三个,有的老师说程序会不会让学生都变得整齐划一,太过于呆板和机械?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误解。有的老师担心程序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学生的天性。那你想一想,在美国的课堂中,这么多年来都是用程序来管理课堂,这样做究竟有没有让学生变得机械,有没有让学生失去个性呢?其实并没有。

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程序的作用,你就会发现,程序减少的是那些与学习无关,甚至干扰学习的动作和行为,它让学习变得更加专注。所以这种整齐划一并不是对天性的磨灭,恰恰是在对抗不良行为。这种整齐划一也不是对个性的损害,而是对规则的敬畏。也就是说课堂程序的价值在于减少了多余的行为,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常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与惯性做斗争,而斗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习惯。老师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你能为自己的工作设计出有效的程序,你也会非常有成就感和效能感,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你也会更有底气。

「课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惯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惯性

程序对于学生和教师的作用

好,前面我针对你对程序可能会产生的几种疑惑进行了解释和澄清,下面来谈谈程序对于教师和学生分别有哪些作用,帮助你加深理解。

其实在生活中每件事都要有相应的程序,比如看电影,你要经过买票、候场、检票、找座位等一系列的步骤。除此之外,像坐飞机、开车等,其实也都是这样。让学生学会遵守程序,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这样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它也可以让你专注于教学,让你的学生自动自觉地完成他应该做的事。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程序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程序的作用在于保持课堂教学一以贯之的连续性。比如说我是一个班主任,今天我有事不在班,但我的学生已经熟悉了班级活动的所有程序,所有学生都能按部就班,不会因为我在或者是不在而有所改变。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程序的作用在于创造了一个可预测可信赖安全妥帖而又稳定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不会四顾茫然,也避免了因为未知而产生的焦虑,学生也不会因为科目、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发生行为上的改变这就是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的可见的学习。

除此之外,程序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没有起色,是因为他不清楚两件事,第一是他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第二是他不清楚自己该学什么。那么怎么告诉学生他该做什么呢?那就来制定和教授程序吧!

好,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回顾一下:程序是学生在教室里完成各项活动和任务的方法以及步骤。对于教师来说,程序的作用在于保持课堂教学一以贯之的连续性,而对于学生来说,程序的作用在于创造了一个可预测、可信赖、安全妥帖而又稳定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设计和教授程序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最终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课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惯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惯性

爱上学习教师在线培训即将开课,【零风险,免费用,无需加盟】

如果你是大学生、托管老师、辅导老师、学科老师、对语文有兴趣者、请发我私信,我带你进群(ps头条不允许广告)


「课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惯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