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哪个早?

高山流水82715093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有文字才有《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山海经》、《金刚经》之类的书。不论什么“经”,既用眼看又用嘴念。

伏羲画的是八卦,是符号,符号不是文字,只能用眼看,不能用嘴念出声来,不可称作“经”。

据说周文王作《易经》,老子作《道德经》。周文王早于老子,则,应该是先有《易经》,后有《道德经》。

不过,《易经》是托周文王之名孔子为之作序的儒家经典。老子,年龄比孔子大,则《道德经》成书应早于《易经》。

再不过,《史记》记有三个老子,没肯定是哪个老子写的《道德经》。其中一个老子,在孔子死后二十九年才出生,说不准《道德经》是这个晚于孔子的老子写的呢?


赵日金141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如果严格审题的话很多人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你问《易经》和《道德经》哪个更早,准确的答案是《道德经》更早。

老子早期在周朝为官,是周朝图书馆管理员,见诸侯崛起,周天子威信衰落,就辞官归隐了,路过函谷关,被关伊请去喝茶,留下五千字真言才被放行,就是《道德经》。

而《易经》是孔子为《周易》作《易传》后,《周易》与《易传》合并在一起后叫《易经》,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再有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说孔子读《周易》不知到多少遍,编联竹简的皮绳都断了很多次。说明孔子是晚年学的《周易》,作《易传》时间也是晚年。

老子比孔子年长20多岁,所以《道德经》早于《易经》。

但是《周易》要比《道德经》早至少400年。

易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伏羲受河图感悟,结合“天垂象”,一画开天作八卦,第一代君主天皇氏作连山易,黄帝受洛书作归藏易,《连山易》《归藏易》现已失传,《周易》是周文王及其儿子周公所著,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周是指卦周而复始的变化)。

周公比老子约大400岁,所以《周易》比《道德经》更早。

图片来自网络!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中博士的世界论


通行的《易经》即《周易》,《史记》称《易》,据说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作六十四卦。因周文王之故,后人称《周易》,以别于不见留传的《归藏易》和《连山易》。又因奉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故又称《易经》

注意,《归藏易》《连山易》及伏羲易,都无“经”字。只有儒家推崇的《周易》才称《易经》。

《道德经》,据说老子所作,道家经典,《史记》里称《老子》。《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

《易经》与《道德经》哪个更早?若《易经》真是周文王所作,则肯定《易经》早于《道德经》。

然而,考古发现多个不同的《易经》。阜阳汉简,上博馆楚简,两个《易经》尽管残缺,但从保存的资料看,二者不同与通行本也不同,马王堆西汉帛书,《易经》保存完整,完全不同于通行本。

《道德经》也是,帛书本不同于通行本。

因此,通行的《易经》与《道德经》,都是春秋战国至汉代的产物,哪个更早,难有定论。


有话少说


《易经》早于《道德经》

即便是“三易”中的最后一个《周易》,也比《道德经》早,《周易》的主创者文王姬昌崩于前1056年,《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生于前571年,也就是说,文王死后将近500年,老子才出生。

需要说明白的是,现在我们说的《易》,通常是指《周易》,《周易》是《易》的重要构成之一,在此之前,易学的经典还有《连山》、《归藏》、《乾坤》等,因古易失传,唯剩《周易》,所以,常以《周易》指称《易》。

目前通行的《周易》包括《易》和《传》两个部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自此就基本确定了《周易》的作者问题,后世并没有新的发现来推翻司马迁的说法,那就是说《易》的部分是文王所作是学界所公认的。

而第二部分《易传》,一般认为是孔子所作。但是争议很大,至今尚无定论。但是不能因为孔子为《易》做“传”晚于老子,就因此认定《周易》晚于《道德经》,毕竟《周易》的核心在文王而非孔子。何况标题是《易经》而非《周易》?

因此,有必要理清《易》的起源和演变问题

《易》是华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没确指某一个时期,某一位圣人,后世所指某人,也只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象征意义,就像草药的发现者是谁?因为草药的历史太过悠久,远古时期,药与菜并没分的那么清楚,又没有文字记载,只能是传说,于是就指定为神农氏。《易》的来源类似于药的来源。但不管《易》的思想萌芽于何时,它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和纲领性文献,这个地位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可以望其项背,后来的道家、儒家两大宗,也都将《易》视为该家的主要经典。

《易》虽然古朴,但却蕴涵着朴素而深刻的自然辩证原理。对于《易经》的起源,较为公认的说法是分为三个阶段,即“三古”、“三圣”。

“三古”。《易经》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并非一时一人所为,三古即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历史时期。上古即新石器时期,也就是伏羲、女娲生活的时期,距今约5000——10000年之间;中古一般指夏商周三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近古是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也就是“三家分晋”以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这个时期,处士横议,诸子纷说,商鞅、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苏秦张仪粉墨登场,是中国思想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三圣,指的是在《易经》思想的整理、弘扬方面有伟大贡献的三位圣贤,即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

伏羲的的“天书”。传说,《易》是上古时期的圣人伏羲创造的“天书”,他观察自然天象,把自己对自然万物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观察思考成果融入八卦之中,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易》,这个易就是《易经》的雏形,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因伏羲号连山氏,故号之曰《连山易》,又以象征山的“艮”为首卦。正因为伏羲所画八卦,只是一种符号,蕴含极为丰富,给后世的先哲们概括和发展易的思想创造了无限可能。

姬昌父子的“人书”。文王与四子周公旦父子相继将伏羲氏的“天书”演绎成占卜之用的“人书”。司马迁说,文王被商纣王拘禁于羑里,悉心演绎上古八卦和《连山易》《归藏易》,最后将8卦演绎成64卦,并且对各卦象做了简单的文字说明即“卦辞”。文王死后,儿子周公旦又对每一个“”做了文字说明即爻辞。但是这种卦辞和爻辞也一言万端并没确指,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好在这个时期有文字,已经将天书变成了“人书”,给后人一个图文兼读、象意互证的依据。

孔子的升华。如果说孔子之前的《周易》还是一部预测学的话,那么,孔子之后,这不预测学就变成了伦理哲学和预测兼而有之的经典。孔子毕其一生都是克己复礼,对于文王之作当然视为至宝,只是不知何故,知道50岁才得以接触研究,所下功夫不可谓不深,研究之详备不可谓不精,所作注疏释义,给原本质朴的《周易》披上一层锦绣,并将几万言的解读心得分为十篇 ,孔子弟子称之为十翼,即《易传》。

孔子作为一代宗师,以其对三代文物的深刻理解和超绝发挥,对《周易》思想挖掘、传承和升华方面,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无来者的伟大贡献,其所作《易传》构成了《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在的《周易》,其本身就包含《易传》在内;而说到《易传》,自然就会联想到《周易》。

当然,《易传》为孔子所作的结论,只是一种推测,至今尚无确切证据。

综上,从《易经》的源流和主体来看,《易》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缕文明之光,《道德经》是在这种文明之光的照耀下,借《易》之思想源流,发《道》之思想光辉, 成为《易》之辩证思想的集大成者,开古今道学之先河。


问道黄老


当然是《易经》在早了。《易经》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本书,因为任何书都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而《易经》却分三个阶段最终成书。一,先有卦画,即七千年前的伏羲氏画卦。二,再有文字,即《易经》原文。三,后有解经的十翼。这三个部分,阶段组成一部完整的《易经》。要追根溯源的话,可上溯到大约一万年前的史前文化阶段。可以这样说,《易经》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一部皇皇巨著。


双樵\n


若是论“道”,易经要早一些。若是论历史,道德经可能早一些。因为最早时候的易经,只是一根树枝。而那根树枝,就代表了八卦图黑白相接的那条线。而道德经,基本上出来就成型了。易经,是经过多次修正磨合才成经的。伏羲一画开天地,他这一画,就把阴阳隔开,八卦图成型了。所以我感觉,还是易经早一些。而这个群经之首,也不是盖的。道德经是伦理。易经就是整个宇宙。


人都有毛病


如果说《周易》与《周礼》,由于是周文王与其子周公旦所完成的,的确早志子《道德经》四百多年。而《易经》由于包括了孔子的《易传》,所以就晚于《道德经》了。但这个谁早旗晚并不重要,谁的理念更正确,更符合于道,更符合于自然才更加重要!老子主要是依据具有全息宇宙观《伏羲先天八卦图》的研究,而从中抽象出了各种辩证法规律与自家的全息宇宙论。并为统治者们找到了一条最正确的“无为法治”的治国之道(即“我无为而民自化”)。而孔子通过研究《周易》与《周礼》,却找到了一条无道无平等可言的“克己复礼为仁”的政治道路。现在我们总应知道谁的学说有道?谁的学说无道是垃圾了吧?


有德司契


《易经》。。《连山易》《归藏易》早,《道德经》比《周易》更全面。要学《易经》先学《道德经》,要测人生,先看《道德经》。




无邪风语


《易经》肯定早于《道德经》。

很多人都知道《易经》,也知道《易经》实际上分为三部,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和成书最晚的《周易》。

那么我说《易经》早于《道德经》,是因为《道德经》相传是周朝末年春秋时期老子所作,而最晚的《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所作。

所谓夏朝《连山》,商朝《归藏》,周朝《周易》,此为易之三经。从这一方面看,《易经》明显早于《道德经》。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连山易》是伏羲或者神农所作。但到底是不是,还无法定论。

但总的来比较,《道德经》相比《易经》应该还算是年轻的书。





千古文学鉴赏


事实求是的讲,真正的(易经)绝对比老子的(道德经)早。因为(易经)内涵着夏易(连山)与殷易(归藏)天文知识的精髓。虽然夏易与殷易早就已经失传,周朝的(易经)也被孔丘颠倒了原本的先坤次乾占卜坤为首卦的顺序而变成了先乾次坤,但(易经)早于老子(道德经)是不能来争的事实。原因是,老子写作(道德经)的时间要晚于孔丘杀害鲁大夫少正卯,烧毁老子曾经管理过的上古历史文献竹简(玄览)来重新篡编出面目全非的中国历史(春秋)以后。这也是年迈的老子只在竹简上刻写五千言(道德经)的原因。但是做过周朝管理上古历史文献守藏史书吏老子的(道德经),却是博大精深的不是(易经)这个原本是古人用来预算预知月亮月光的书籍能来比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