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湘江,浩气冲天——评歌曲《与你相望》有感


最近,我在“广西云”听到何述强作词、金彪作曲、周澎演唱的歌曲《与你相望》,倍感震撼。激动之余,忍不住要写点什么。

2019年是湘江战役八十五周年,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创作作品纪念湘江战役,歌曲《与你相望》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首激情悲壮的歌曲里,我被歌者带到当年那硝烟弥漫的湘江岸边,体会那“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震撼撞击。歌曲敏锐捕捉到无数感动的瞬间,听着这首歌让我泪流满面。湘江之战是中国红军历史上最惨重的战役,许多客家兄弟因为追随红军,毅然投身革命,其中不乏稚气未脱的少年。词作家望着曾经鲜血染红的湘江,聆听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怀念,那悲壮力量的触动,在他内心回荡回旋,不禁泪流如雨,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今天的安康,我们怎能忘记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了解了这些可歌可泣的红军战士,你才会真正喜欢上这首《与你相望》,因为歌曲里有灵魂的弥漫和隐现,因为“有一种伤痛不能遗忘,它告诉我生命还有重量。有一种悲壮不能遗忘,它告诉我生命如此荣光”。

《与你相望》的语言是词作家何述强自己的语言,那浴血奋战的前赴后继,那惨烈的狂轰滥炸,那视死如归的娃娃兵,那至死不屈的将士英雄,在词作家的笔下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语言营造出的故事和人物以及种种氛围,让人们在聆听中百感交集。《与你相望》淳朴自然的词风,在深入浅出的词句口气里,传达出隽永的寓意。《与你相望》独特的角度和意境,富有激情的词句和宏伟的气势,描绘了湘江的风貌,也有拟人化的展现,用了许多生动的词句,如“星星借去你眼睛的光”和“萤火借去你心底的亮”,拟人化拿捏的处理方法,使人物和景象融为整体,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歌词富有画面感,都是湘江的特定环境,呻吟着血肉之躯的创痛湘江,让人无法不悲情。

《与你相望》对作曲家金彪而言,也是一次极具挑战的创作,他将自已置身于85年前那硝烟弥漫、红旗猎猎的湘江岸边,夜色降临唤醒了他生命所有的思考,与音乐成长,与逝去的生命对话,。词作家每个词含蓄隽永,配上金彪动人激昂的旋律,让歌词仿佛有了灵魂,飞翔遨游在人们的心头。从音乐里我们听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仿佛又置身于当年那生死别离的战场。歌曲的旋律源于作曲家心底总有湘江的热血在涌动,每个音符都有光泽,每段旋律都很动人。主歌用较低的音区,平稳的旋律行进,表现了内心深沉的哀伤,副歌部分随着情绪的层层递进,旋律高亢而极具张力,与主歌形成鲜明对比,艺术效果更加强烈感人。

《与你相望》对演唱的要求很高。周澎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歌手。他的声音阳刚浑厚,音域宽广,极具穿透力、爆发力和感染力。周澎认真揣摩歌曲深厚的内涵,真诚地投入到歌曲的二度创作中,对《与你相望》的理解和掌握特别到位,演唱有思想有感情,声情并茂。《与你相望》音域跨度很大,起伏跌宕,一般歌手很难驾驭,应该说周澎对这首歌的演绎是很成功的。

成功的歌曲背后有默契的合作,《与你相望》源于他们共同对英烈的祭奠和缅怀,词曲相得益彰浑为一体,充分发挥广西特色的团体力量,几经反复修改打磨精益求精,终成正能量歌曲的精品力作。《与你相望》不仅是简单的历史回望,充满对英雄的无限赞美,更是对历史的反思。何述强对音乐的色彩很敏感,金彪对歌词创作也有研究。作品没有陈旧和老套,宏伟的曲调和磅礴的气概,让人听着亲切和感人,歌曲运用了许多新的元素,音乐制作编配也很有新意。那条能净化灵魂的湘江!耸立着民族的风骨和中华的脊梁,在生死和善恶之间,是不屈不挠的追求!词作家和曲作家倾注身心,创作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信念得到升华!词曲作家将亲人生离死别这种情感描摹得淋漓尽致,周澎的演唱也迸发出强烈的共鸣,演绎出人天相隔的感情伤痛。歌曲传到福建三十四师红军后代们中间,他们听后被深深地触动,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血色湘江,让我们想起那些无数的英烈。走进他们的岁月,歌词里的英雄主人公和词作家本人达成“默契”,只有和这些经历过战斗的灵魂接触,才会有深切的思考,《与你相望》是对历史回声的庄严礼赞,是对红军精神的深情颂歌。今天的湘江早已变得风淡云轻,“聆听湘江,回首苍茫”“在岁月的河岸上,与你相望”,与那段岁月相望,与那段历史相望!

共和国是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换来的,那浩气冲天的声音还响彻天地之间!词作家凝望着年轻英烈的雕塑,心潮澎湃,那时红军衣衫褴褛跋涉万里,现在的年轻人却找不到生命的重量和庄严,歌曲《与你相望》是对湘江战役85周年的纪念,更是对当下青少年的精神补钙,歌曲《与你相望》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想想85年前的那场战役,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和平的今天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鲁永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