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真的一样吗?

记忆斑驳旧时光-


我是专门做智慧校园建设的,智慧教育更多的是思想和观念层面。他所阐述的是教育的一种理念。智慧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教育,他借助了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其背后的理念是让教育更加的个性化,智能化。

智慧校园,更突出的是学校和校园层面的一种建设。它既包括软件,也包括了硬件。比如我们的办公oa系统,校园安防及屏幕等。它的总体目标是要实现校园的智能化运转。让学校的管理,教学,教研更加的智能,高效。

智慧课堂更多的是强调课堂上的一种智能化,它侧重于集中在教学方面。主要讲究的是让课堂更加的智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条件,实现我们传统教学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场景。比如智能的互动,智能的反馈。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做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对上述三个概念的理解和阐述。希望能够对楼主有所帮助。


教育幽默观察哨


笔者2019年11月18日省级国培计划--安徽省信息化管理团队研修,有幸听了很多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具体看法如下,不当之处,留言点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应用,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名词频现在我们身边。但是对于这些名词大家真的理解么?本文主要通过对这几个名词的解释来帮助大家理解和区分这几个概念。

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其技术特点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智慧教育(smarter education)至少可以追溯到IBM的“智慧地球”战略。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A Smarter Planet:the Next Leadership Agenda)(Palmisano,2008)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IBM对“智慧地球”的良好愿景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3D打印等)的强力支持,让地球上所有东西实现被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

在新一代技术的支持下,布满技术“神经”的世界将变得更小、更平、更开放、更智能。

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而“智慧教育” 的定义,从目的上而言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

不言而喻,智慧教育是一个比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更为宏大的命题,可以理解为一个智慧教育系统,包括现代化的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教师制度、信息化一代的学生、智慧学习环境及智慧教学模式五大要素,而其中,智慧的教学模式是整个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

智慧教育是一个比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更为宏大的命题,可以理解为一个智慧教育系统,包括现代化的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教师制度、信息化一代的学生、智慧学习环境及智慧教学模式五大要素,而其中,智慧的教学模式是整个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

智慧教育的相关内容包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从图可以看出,智慧教育是顶层设计,除了基础环境的构建,还包括制度、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集合。智慧校园及智慧教室是智慧教育中最重要一环,也是最为具象化的建设环节。

而智慧课堂,则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及智慧教室的直观体现,是一种智慧教学模式。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智慧校园的智慧与智慧教育的智慧具有一致性,而智慧校园更是智慧学习环境的具体承载者。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为目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1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慧性资源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

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与数字校园的区别: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数字校园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的应用案例包括:智慧教室、智能考勤、手机开门、手机借书、手机消费、车牌识别等。其中,智慧教室是智慧校园的核心。

智慧校园也是目前绝大部分学校最为具体的在智慧教育上探索的实体化工程,工程意义非凡,每一步的探索都任重而道远。

而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更包括了智慧教室、校园网络、智慧安防、智慧教务系统等诸多的子应用,共同营造智慧校园。

智慧教室,智慧课堂

智慧教室是实体的教室,是在学校这一建筑实体中体现智慧教育的实体空间,在传统教室的基础上进行革命性的升级。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

智慧教室的特征:

1. 基于数据的教学;

2. 高效的教学;

3. 个性化学习

4.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 动态开放的课堂;

6. 教学机智的课堂;

智慧教室主要包括九个系统:

1. 智能教学系统;

2. LED显示系统;

3. 学生考勤系统;

4. 资产管理系统;

5. 灯光控制系统;

6. 空调控制系统;

7. 门窗监视系统;

8. 通风换气系统;

9. 视频监控系统。

笔者以为智慧教室应具有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易用性等核心特征。

智慧教室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室中的师生、生生、硬件与软件、教师与硬件、教师与资源、教师与软件、学生与硬件、学生与软件、学生与资源等各种维度的互动,各个互动都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可以体现在各个层面而非单一教学层面的,智慧教室的互动性的其先进性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互动的双向性,才可令彼此发生联系。

感知性,智慧教室的感知性应从物理感知与虚拟空间感知两个层面理解,物理感知基于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可以智慧感知教室的湿度、温度、亮度、空气情况等,甚至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录播技术分析师生的情绪变化等;

而虚拟感知,则通过各种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助手、学习平台、教学平台及教务平台等,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统一收集师生的教学情况、学习情况甚至生活情绪变化,进而加以分析感知,达到物理感知与虚拟空间感知的相对统一。

智慧课堂,准确的说是建构大数据和教育关系的课堂。在智能教室建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能生成属于不同角色和不同主体的大数据,如学生学业质量和健康成长的大数据、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大数据 、学校教学绩效管理和教育质量的大数据等。这样的课堂就是智慧课堂了。

毫无疑问的是,智慧课室应是实体的课室,是在目前学校这一建筑实体中体现信息化智慧教育的实体建筑空间,是目前学校课室的一次革命性升级与改革。

智慧课堂的感知性是是其收集信息与数据的主要手段。

开放性,则意味着基础软硬件等设备和相关接口是开放的,可以基于不同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如录播系统与智慧教室的系统级对接等,通过各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便利性。

易用性,则是智慧教室用户体验的基础需求,无论软硬件产品都应该是信息指示清晰,用户使用简便的,这可大大降低师生的使用与学习成本,排除环境干扰,降低认知负荷。

而这一切的核心,则是构建一个支持智慧学习框架的实体空间,即是智慧教室的基础要义。

而智慧课堂呢?当我们理清智慧课室的概念后,智慧课堂的概念则不言而喻,简单来说,即是通过先进的智慧教学模式的课堂教与学行为。

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把学习方式分成两层,分别是分组合作型学习个人自适应性学习

分组合作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智慧教室多屏协作等的形式对小组讨论与演示作出最大的支持,强调项目制学习,以可活动新型桌椅及平板学习等的方式支持小组项目制学习的开展;

在个人自适应性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而在个人自适应学习中,个人学习空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每个学生或者学习者都应有一个具备学情分析报告、微课、预习与作业、巩固复习作业及资源库的综合个人学习空间,基于学生学情自适应推送难度不一的练习等。

应注意的是智慧课堂,不仅是指每一节课的课堂质量与水平,能生成数据和以智慧形态呈现,更是指一个学科、一个教师和一所学校的所有课堂,不是单一章节教学的课堂,而是系统的、关联的和阶段性的所有课堂的总和。

准确的说,单一章节的课堂教学,只能是在智能化环境下的数字化,因为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生成的数据,不足以建构大数据和教育关系,不能画像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管理、质量与目标等。

只有不同学科、一个阶段(至少是一个学期)和学校的所有课堂教学,通过时间累积与空间叠加,把所有章节的课堂教学数字化后,通过平台管理建构出反馈与决策机制,最终能建构出教育教学的大数据,能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环境与空间、个人与集体、管理和工作等精准画像,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实现了智慧课堂。或者说,智慧课堂是过程性教学课堂的集合和教育关系的总和。

假如说智能教室是来自外部的硬软件技术与产品的集合应用,那么,智慧课堂则是所有学科、教师和学生,协同应用智能教室建构的教与学的生态和大数据。所以,智能教室是集成性的、形而下的物质形态,而智慧课堂是生成性的、形而上的教育生态。

智能教室的建造,是以外部企业的力量和技术专家的智慧为主体;智能课堂的建构,是内部学校的力量和教育专家的智慧为主体。外部与内部的力量,达到了匹配和融合,则教育信息化2.0行动和数字校园建设,就真正开启了进程,其主体与核心也就建成了。

结语

换而言之,智慧教育是顶层设计,应当具备的不单单是环境的构建,而应该是包括制度、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顶层设计集合,其中

智慧校园以及智慧教室是智慧教育中环境建设的最重要一环,也是最为具象化的建设环节。智慧课堂,则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及智慧教室的最直管的体现,其中不仅可体现智慧环境的感知性与互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智慧教学模式。

安徽近年来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全面完成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形成了以省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为龙头的数据互通、系统互联、应用协同的省市县校四级智慧云服务体系。2019年11月16日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偏远贫困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探索“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路径,大力推广智慧课堂、名师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异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开展对口帮扶、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智慧课堂、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线上实时互动、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实施教学,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阶段我国的智慧教育并没有真正地在教育一线实现,仍然处于理论阶段,具体实施仍然需要时间打磨。我们现在所能够做的就是把“智慧校园”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实现智慧教学,聚焦教学场景,大力推动各项信息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深度应用,积极探索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互通共享的方式,推动智慧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智慧教育,是一种理念,突显教育的智慧化。

从教师层面看,需要教师有智慧化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看,是着重对学生的智慧进行开发教育;也可以说是引领学生智慧化的进行学习。

智慧校园的范畴相对于智慧教育,要小得很多。

是指在实施智慧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或者是指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达到智能化教育教学。

智慧课堂的范畴属于智慧校园的一部分。

智慧课堂更凸现的是课堂教学的智能化;或者是怎样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智慧化的教育。


子赣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有可能。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在稳定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方面,人才是国家的未来。相信在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之下,我们的孩子会享受到智慧校园。在我们当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努力工作,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能成真。以前没有原子弹,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下还是凭借着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人才,成为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被帝国主义国家欺负。目前我们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领域领先于很多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优异保障之下,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离我们不远了。


小雄讲电商


就是教育信息化2.0与创客教育俗称!


元之创客


智慧教育是理念,智慧校园是区域,智慧课堂是行动,虽然都是教育,但它们是一个整体下不同的层面,理念侧重于发展方向,区域强调管理,课堂突出的是运作。


小狼教育


我负责学校的智慧教育,主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在线课程,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注重过程考核,扭转目前老师灌输式教育,学生抬头率很低的现状。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用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月工作坊


蒙,骗,忽悠。何为智慧,形式为目标服务,你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通过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课堂的组织共同实现。一线教师就是一个园丁,是具体的实施者,实施者根据上级的要求,天气,土壤以及植物的种类进行培育,智慧型教师、课堂、学校凝聚在一起也没教育部智慧,校本教材的普及笑话百出也就算了,甚至还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和意识形态把握上的不到位。教育要踏踏实实做,冒进的影响将是全国上千万人。


刚刚正郝


我追加一个网上阅卷系统,模仿中考阅卷模式让学生适应考试模式,节省教学教务工作时间,减轻教师负担,实现学情诊断分析,快速得到各科目各个小题正答率得分率有针对性教学,实现考核测评的公平公正。


阅卷系统


完全不一样,从理论到实践,从大环境到小课堂,聚焦不同,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