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屋里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我没卖,亏不亏?

农夫也疯狂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一直对“大缸”的印象特别深,因为那个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到三口大缸,小时候和同村的小伙捉迷藏的时候经常躲在大缸里面,想想现在都觉得那个时候的童年非常快乐。



那么问题中提到的“农村老屋里有一口一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想要买走”但是却没卖,这样亏不亏,其实现在下乡收老物件的有很多,因此今天我就来依照农村生活的情况来谈一谈你是否吃亏了。


“以前的大水缸还有哪些用途呢”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那个时候使用的都是陶瓷的大缸呢,那是因为以前在农村经常性下大雨,而且每次下的雨水漫过门槛流入到屋里,对农民朋友的粮食造成一定的影响,于是这个时候老一辈人就用这种大缸来盛粮食,这样一来再有雨水漫到屋里的话也不用担心粮食被雨水浸泡了。

再一个就是用来盛水,那个时候在农村吃的水都是从水井里挑来的,因此用大缸装水主要就是是装的多不用来回挑水,还有就是用来盛面粉,想必只要是农村的孩子在自家厨房里都会有一口盛满面粉的大缸,用大缸装面粉可以防止面粉受潮,因此大缸在农村生活中非常实用。

“出100元买大水缸,没有卖亏不亏呢”

首先我个人认为一点也不亏,因为你家的这口大水缸它的纪念价值对你来说已经远远超过这100块钱,我相信这口大水缸也陪伴了你很多年,甚至每次看到它的时候就会回忆起以前小时候很多的美好画面,以及以前和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这口大水缸的价值对于你来说也深深的印在了心里,因此100块钱你没有卖的话不亏。



综上所述:

一件物品陪伴了你多少时光那么它的价值已经不是钱来衡量的,毕竟对你来说它的价值比100元更高,所以不卖掉是对的,而且你根本不亏。


纪录乡土


农村老屋里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我没卖,亏不亏?


提起大水缸,乡下老屋里还有许多,最大莫过于原生产队里没人要的,当时用来养兔子的,底都一米多直径,高有一五左右,当时有几个分不下去,许多人家里抬不进去,父亲想了想,在菜园角挖了个大坑,叫了四人抬埋在那里,上面搭起了个棚,就当了毛坑用,后来村里人见这方法好,大家又分了起来。村里就有六个这样的大缸毛坑。

记不清了是九几年一个晚上,桥养家的毛坑里跌下了一个人,桥养家人将他拉起来清洗了,这人说是来我这凤形村看风水的(实则是倒斗,因急上厕所,一步跨上那由大缸上搭两块板而成的毛坑,滑了进去),倒斗是没敢了,第二天说要买这毛坑大缸,一千元一个(那时一千元还是很值钱的),叫了一辆车子将这六个大缸买走了,那时是一千元,我们真没注意是值钱不值钱,反正有二百元就能将坑用水泥重新做起来了,没左算右算。



不过经那事以后,村里老缸是不轻易卖的,虽然并不懂这类老物件价值。家里还有两口较大水缸,一口是以前哥哥的水缸,我家也有一口,他家要挑六担水才满缸,我家要挑八担,家里的木水桶那时常配料要称水重量,称过一担水约114斤。那两个是完整无损,釉上虽没作画,估计值点钱,还有两口比水缸大的是以前用来腌菜的,前年外甥带来一人问我卖不卖,出了一万,这四口缸。因对乡下还有点情怀至是留在老屋里,儿子去年也想装下来用到新房里养鱼,我提醒了一下他那21层的防盗门,怎么弄进去,终于放弃。



提目中只说一米深水缸,并没有提口径,倒也无法确定体积,不过100元现在来说,只要无损肯定不止。因为对这真不熟行情,是以别人在看了我四口水缸出了一万,如果当时我肯,立马可成交,想想只要用作水缸总有那么大,至少值1000元吧!


老艾叶


问题描述:农村老屋里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我没卖,亏不亏?

前一段时间听一个朋友说有贩子在收农村的一些老物件,比如旧房梁、太师椅、门当、石磨、水缸、石窗、猪食槽等。村郎当时觉得蛮惊讶的,这些农村老物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两个,贩子收这些东西干什么?朋友说是就和收古董一个道理。这些农村老物件真有古董那么值钱?朋友说是有些农村老物件在外面还真挺值钱的,不过很多都是以讹传讹、炒作罢了。

穷柴火,富水缸,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三四口水缸。村郎家乡在西北黄土高原,在以前干旱少雨的年份,人们都是挑着桶子去山里的苦水沟挑水。水挑来后都是倒到缸里,每天在山里折返七八次才能灌满一口水缸。做饭烧水、牲口饮水,都是用的是水缸里贮存的苦水,至今还能想起来那种又涩又苦的味道。

除此之外,家乡这边的人们每年都会养一两头年猪,每年杀完年猪后都要炼制猪油。而炼制好的猪油一般都是贮存在大水缸里。另外,在入冬前,农村的妇女们都会腌一缸酸蔬菜。可以说,水缸是我们这边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物件。

在以前的年代,一口水缸卖几块钱到十几块钱。而现在,农村集市上卖的水缸是一百六到一百七。如果真有人出一百块钱买农村以前的老水缸,我个人是不会卖的!因为毕竟是老东西还能用,换不换也就那么几个钱,况且自己也看着熟悉舒坦。如果真像朋友说的那样,有人愿意高价收购这些老东西,倒是可以考虑考虑,不过至今村里还没来收购水缸的贩子。


一只电影人


农村老屋里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我没卖,亏不亏?

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水缸,能装很多水,因为家在黄土高原上,所以每家必不可少的就是储备水的工具,不然遇到干旱的年份,吃水都有困难。水缸是用来储水的工具十分有用,能帮助我们应对一些突发的灾害,比如火灾和旱灾,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水缸已经开始慢慢退出我们的生活,很少能够看到水缸了,毕竟自来水已经这么普及了,也很少有人担心没水喝了。


收购大水缸的用处

去年回家的时候,有一个收购老物件的人来到我家想要以100块的价格收走这个大水缸。据他说,这些大水缸主要是买给一些影视基地或者是古城里面,起到的也是一种装饰的作用,当然也有人有另外一种说法,一些文物贩子在农村走街串巷的收购这些东西其实是在踩点,遇到一些好的东西就以低价收购,然后以高价倒卖。当时,就是考虑到这些,我才没有让家里人出售这个大水缸,大水缸才得以保留下来。


100块钱卖亏不亏

其实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用的东西就是闲置放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与其放着,倒不如卖100块钱。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些大水缸到了这些收购的贩子手里就成了另一个价格,这样算了就是亏了。对我来说,这个大水缸曾经陪伴过了我的整个童年,100块自然就是少了,而且100块对我的生活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如放在自己家里,说不定以后可以升值,最差的话还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看下我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物件的价格会得到很大幅度的增长的,保留下来也是一个念想,现在生活好了,也不怎么在乎100块钱了。等到自己老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的子孙,当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至于说亏不亏,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有所不同。


老农民说事


农村老屋里一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你没卖,亏不亏?当然不亏了,这么大这么深的大水缸,才100块钱,你差那一百块钱吗?我给你说个故事,你可以借鉴一下,就知道是不是亏了。

我有个朋友,家里是做腌咸菜生意的,说起他家腌咸菜的源头据说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清朝末年差不多时候就开始了,一直都是小作坊的小打小闹,也就是到了他爸爸这块,腌咸菜生意才逐渐有点规模,而重点来了,就是他们腌咸菜一直用的是大水缸,到现在为止他家腌咸菜的大水缸有四五百个。


这几年各行业生意也不好做,可他家咸菜生意一直做的是风生云起,据说秘密都在那些大水缸里,前几年有一个专门收购水缸的要买他家的部分水钢,一个开价一万块,他父亲愣是没卖,想想看,一个两万万块,五百个水缸多少钱?如果都卖了那得多少钱?还用做咸菜生意?

他父亲说,他家水缸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他绝不会让祖传下来的东西坏在他的手里,这不是钱的问题。如今,他家的那些看起来破旧散发着咸菜味的水缸还在他家腌着咸菜,真不知道以后能值多少钱!


情感公寓


农村老屋里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我没卖,亏不亏?

说起大水缸,相信在以前每家每户都有,我家就有两个大水缸,一个用来装饮用水,一个用来腌咸菜,但是最近几年农村自来水越来越方便,我家的大水缸好像埋在地下成了装废水的水缸。所以如果有人要花100块钱买一米深的大水缸,我觉得还是不亏的。

在我们这里大水缸多是用陶土烧制成的,虽然这个水缸每家都用,而且每天都用,但是因为太常见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所以经过很多年使用以后,水缸难免会磕了碰了的,甚至还会在冬天冻裂。农村的水缸虽然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但是在那个年代普通的砖窑普通的陶土烧制出来的普通的水缸,并且可能还有小瑕疵,其实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那这些人花100块钱买这些没有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的水缸用来做什么呢?虽然水缸的深度不深,但是直径却很宽,用来养鱼再合适不过了,不用担心鱼在水里缺氧,还可以在水里养一些荷花等水生植物。现在市面上的鱼缸动辄上千,相比较一百块钱买一个如此合适的鱼缸一点都不会觉得贵。

这些收回的水缸除了可以养鱼以外,现在有很多农村都流行建一些复古的农家院,人们在建农家院的时候,都会去农村收一些以前很常见的石碾、石磨、水缸等以前农村很常见的东西。

当然了,也会有一些专门收农村老古董的人去农村收这些水缸,所以在卖水缸的时候,你可以看一下你家水缸外面的花纹是不是特别的精致,材质是不是特别的细腻,如果觉得自家水缸有收藏价值,那就别卖,如果最后水缸像我家的一样,埋在地下沦落成下水道,还还不如卖100块钱呢!


小马话三农


大水缸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小时候还是生产队,每年麦收的时候,生产队都会组织把大水缸放在麦场边上装满水,麦场也是提前收割的一片地,拖拉机带着石磙在浇过水的地上碾压平整,水缸里的水也就是水窖里的水,几个大劳力一会功夫就挑满了。孩子们麦假也开始了。

抢收庄稼、脱粒、晒场的季节总会遇见雷雨天期,生产队长就会让年轻的小伙各家传话,孩子们在旁边调皮捣蛋,大人们则忙着各种劳作。天气好的晚上,不管是大人、小孩、老人都会端着自家的饭锅,到麦场上聚堆吃饭,晚上一领凉席,排在两边,不知不觉一个夏天过去了。

麦收后的大水缸又成了装麦子的工具,分生产队的时候我家也分到了几个,储存粮食、装水、酸菜、各有用途,不够装的时候还要围上围子(土音念xuezi)加高,后来跟父母进城,这些东西逐渐失去了作用,直到近几年流行用瓦缸当装饰品,曾问过老人及儿时的玩伴,大家也不记得大水缸都去了哪里,想要还真不好找,万货全查过一个好几百块,你要是100块卖了还真是不值当。问过父母当时的价格,依稀记得是马车拉着也有人力车拉着,走村串户的推销,当时也不便宜。本人70年代出生,儿时生活在中原某半山岭农村。借此追忆一下


玩家儿房车旅行营地


一米深的大水缸,一百元没卖,亏不亏?我认为不亏。为什么呢,我以前买过缸,大集体时期的,像这样一米深的缸差不多五元钱,而那时一天的工资才几毛钱,差不多要做工一星期才能买到一口这样的缸。而现在农村人平均工资二百元一天,一星期差不多是一千伍佰元了。

虽说大水缸现在用的人少了,但大水缸的用途还很广,在农村泡制咸菜,铁制品和塑料制品替代不了。尤其是老缸,在我们老家有一句话: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没有我旧缸光。可见旧缸比新缸更好用。有人说用绍兴百年老酒坛子泡的酸菜,酸爽够劲,可见水缸越老越好,越老越值钱。


赵银结


你没卖就对了,你要真是卖了不仅在价格上亏大了,还足以让你后悔一辈子。



是这样的,农村的农民家放一个甚至多个大水缸,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大水缸装满水,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应急起到灭火的作用;

二是大水缸盛满水,可以养些鱼和花花草草,起到调节业余爱好和兴趣的作用;

三是大水缸形状圆大,可以很好地在家中院子里起到布局合理修饰的作用。



当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做:“穷灶台,富水缸。”在农民们看来,水就是财富的象征和源泉,家里有一口大水缸盛满水,寓意着家里有一座“聚宝盆”,意味着财源滚滚,富贵人家。

说实在的,一口1米深的大缸,现在在市场上花300元钱都不太好买。而你家老屋里的大缸也许就是古董,说一定是你的上几代祖辈留下来的,传承的年代也许有上百年的时间。这样的大水缸不仅说明质量上乘,而且有历史文物价值。这样的大水缸也许价值连城。所以,一定不要轻易卖掉。

在我的老家,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商人到我们老家去收古董,在一户村民家的老宅子里看到一口直径1米、深1.6米的大水缸,外观还是青花瓷的。由于这个商人会看古董,认定是秦朝时期制造的,就给这家农户主人提出用2万元现金购买。这家农户主人心想,一口缸能值2万元,所以二说没说,就卖给了这个商人。然而,这个商人把大缸倒腾到香港后却卖了30万元港币。

因此,对于农村的大水缸,居然已经放在了自家的院子里这么多年,不要说几百元的事,就是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也不要随意卖掉,不然太不划算。


润友


农村老屋里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块钱买,我没卖,亏不亏?

不亏不亏,如果卖出去才亏大了呢,在我们老家,水缸,石臼,磨子在以前是农村人的三件宝,是房子的镇宅之物,就象是老屋的灵魂,有屋在物在,物不在屋倒的说法。


水缸在以前是农村人盛水的器物,我们这里流传着一句老话“穷看灶台,富看水缸”,意思是日子好不好过从这两个物器上就可以看出来。

水缸可是稀罕之物,并不是人人家都有的东西,讲究人家的大水缸还雕龙画凤, 别具风格。这里的讲究是指有钱的人家,而不是指平常百姓。

所以说

水缸是财富的象征,有敛财聚宝的意思,农村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出售水缸,如果随意贱卖的话,只有后悔的份。

现在的大水缸已经升华成古董级别的器件了,无论从雕工上看还有从石材上看,现代的东西做不出它独有的味道。单从历史角度上看,也是经历了多少代人和岁月的洗礼,可以说这也是历史见证。

现在也有专门收老物件贩卖的人收大水缸的,这种东西,看似白无一用,你卖的时候三文不值二文,如果你卖出去再想买回来的话,你试试看,在一百元的基础上再加一百,他卖不卖?

我家老屋就有一个大水缸,夏天的时候水特别的凉,镶嵌在厨房和天井相隔的一堵墙下方,我想,放在这里,主要是便于挑水吧!

记得这个大水缸总共可以装十挑水,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时,这个水缸的水一家人可以用三天左右,在当时很是方便。


后来有了自来水,大水缸就闲下来了,用来泡谷种,养鱼用。现在更是没有什么用处,独自默默守候在老屋。

前年隔壁的邻居向父亲讨过,说是他家在山下养羊,想把水缸拉下去装水用,父亲没有同意。他说,水缸是不能随意挪地方的,所以我家的大水缸一直还在老屋。

想想现在的100块钱能买什么?大水缸即使用途不大,也是镇宅之物啊!就当是传家宝留着吧!

感谢阅读小丫问答,欢迎关注,本人每日更新内容,分享三农知识, 带你看故乡的原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