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三寸金莲”,古代女子缠脚从什么时候因何而兴起,金莲与小脚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姑臧山鹰


缠足,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陋习,是指女性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用布条将一双脚紧紧地裹住,坚持一段时间后,最终构成尖弯瘦小、脚面弯曲、状如菱角的锥形。这样的脚行动不便,很多人走路都要人扶持着,可是古人却觉得很美,还把这种脚称为“三寸金莲”。

这种畸形的审美观严重摧残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可是这种兴起于南宋的陋习,却作为风尚存在了很多年,到了清朝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被无数满族妇女效仿,官府虽严令禁止,却屡禁不止。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3月13日发布命令通告全国劝禁缠足,之后又有专门的专员督查落实禁足令,这种风俗才慢慢消失,缠足这种陋习曾经是根深蒂固的。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菩萨蛮》苏东坡

这是中国诗词史上为缠足写的第一首词,据说是苏东坡酒后看见缠足的女子走过,感觉很美丽而即兴写下的文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看的,行走不便如何美丽了?真是病态的审美了,现在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缠足的前世今生。

一,缠足起源于何时?

关于缠足起源于何时,有很多种说法。

不过大多数人都比较认可的是缠足始于北宋后期,兴于南宋,盛于明代,在满清更是达到鼎盛,无数人争先模仿。

在《鹤林玉露》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

这段话其实是宋朝皇室女子缠足的例证。

补充一点,帝姬指的是公主,徽宗时期的“公主”皆称“帝姬”,是宋徽宗赵佶的创意,南宋的时候又才恢复旧制,皇女又被称为公主。

柔福帝姬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十个女儿,本名嬛嬛,乃懿肃贵妃所生。靖康之变后,柔福帝姬也随着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抓走,在金国受尽凌辱而死,一生凄惨,她是缠足的女子。

而中原却有一个流浪的女子冒充这个公主进了南宋的皇宫,大家觉得她和公主很像,但是很奇怪的是有一双大脚,她解释是因为赤脚奔走导致的,这种说法骗过了宋高宗。

宋高宗封她为福国长公主,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宠爱有加,直到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高宗生母韦贤妃回归后才揭穿这个公主是假的,真的公主早就去世了。

这就是大宋的真假公主案,也是明确记载宫中女子缠足的文章,其实不仅是皇室女子缠足,宫中女子也缠足了,在《宋史·五行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

二,金莲与小脚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要说金莲与小脚是怎么联系的,那还是一些文人的畸形嗜好了,就连大文豪苏东坡都是如此,他也在歌颂小脚之美了。

据说古代的文人玩到最开心的时候,还会脱下美妓的三寸金莲鞋,当作酒杯盛酒喝,南唐后主李煜更是为其宠妃窅娘铸了六尺高的金莲台,这个妃子跳舞时似莲花凌波、婀娜轻盈。

古代文人研究小脚是很卖力的,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就是:瘦、小、尖、弯、香、软、正,因此又总结出小脚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

当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缠成标准的三寸,于是又有了分法,那就是:金莲(三寸以内的小脚),银莲(三寸到四寸的小脚),铁莲(五寸以上的小脚)。

在缠足风行的年月,脚绝对是越小越好,小脚才能有美好的因缘,大脚的女子嫁人都成问题,就连风月场所的女子也多是小脚,整个社会都以小脚为美,真是病态了。

三,古代女性是如何缠足的?

那么这些古代女性是如何缠足的了?

那绝对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

女孩子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缠足了,还会持续很久,直到成型才可以,有的时候会被裹得血肉模糊,但是也不能停止,因为在那时候有一双大脚是会被人嘲笑的。

裹小脚分为三个过程:裹尖(裹脚趾)、裹瘦(裹脚头)、裹弯(裹脚面)。

裹尖就是将外侧四个脚趾紧紧地裹住,并将脚掌上的外侧纵弓部分拗屈;裹瘦就是将脚横弓向下拗屈;裹弯就是将脚的内侧纵弓拗屈,目的还是将外侧纵弓拗得更彻底。

这么全套下来,就成一双畸形小脚了。

四,缠足的危害有哪些?

说到小脚的危害性有那些?

我们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来看。

常言道: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这指的是被裹小脚的女子是非常痛苦的,才四、五岁的孩子,自己没有选择权,都是被长辈裹脚的,这些孩子要是能自己选择,肯定不会愿意,常常都是眼泪汪汪的,又无法拒绝。

脚被裹好定型后,小腿肌肉萎缩,大腿会渐渐变粗,走路的时候多是脚跟着地,用膝关节和踝关节做缓冲,靠大腿的力量前行,这样下来,行走的速度就很慢,在现代人看来,那绝对就是废人一个了。

缠足的女子行动都不自由,更不可能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财务自由了。

没经济就没话语权,这样的女性只能依附男性生存,地位是无比低下的,男人不喜欢不乐意了,一纸休书就能打发掉。

民国时期有很多文人的原配过得很惨,这些女人大多数都是缠足的,这些人的感情是卑微的,撼动了岁月,也没有撼动自己的夫君,一生都过得是无比凄凉。

五,缠足的典故:马皇后被嘲笑。

在缠足风行的年月,小脚是美的标志,关于缠足的典故也很多,例如宋朝时期的真假公主案,李煜宠妃窅娘铸的金莲台,还有明朝贤后马皇后的大脚。

马皇后是和长孙皇后齐名的贤后,她被养父郭子兴嫁给朱元璋后,一路扶持朱元璋坐上皇帝的宝座,顺理成章地做了开国皇后。

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后,她还是勤俭节约,还总是规劝朱元璋不能乱杀功臣,美名传天下,实在是没有黑的了,于是就拿她的脚做文章,说她有一双大脚。

传闻中,马皇后都是长裙遮住脚,不想让别人看着她的大脚,但是在有一次乘轿子在南京城逛游的时候,被大风掀起了轿帘,大街上的人都看见了这双大脚,据说这也就是露马脚的出处。

马皇后自幼父母双亡,郭子兴又是武将,自然没人给她缠足,但是这双大脚也有好处,朱元璋有次被陈友谅打败了,她曾经背着受伤的朱元璋逃命了。

朱元璋和她感情很好,马皇后去世后,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逛庙会的时候,看见有字谜是讽刺马皇后脚大的:淮西妇人好大脚,当场暴怒,下令杀了所有的人。

这样看来,脚大脚小都是次要的,

关键还是要看两个人有没有感情了。

这个故事其实讽刺了那些以小脚为美的古人,朱元璋贵为皇帝,都不嫌弃马皇后的脚大,其他人还叽叽歪歪,不是审美畸形是什么了?

六,缠足的陋习是如何消失的?

缠足绝对是封建社会的陋习,是父权社会下男尊女卑封建观念的产物,是民众的愚昧不堪的产物,废除缠足是势在必行的。

其实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号召男女平定,提出了废除缠足,只是呼吁能力有限,而清朝政府也渐渐地发觉缠足的危害性很大了,和其他国家比,也觉得缠足是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于是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还成立了天足会。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临时政府,颁布了禁止女子缠足的发令。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令文中说

“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生理所证,岂得云诬?......此等恶俗,尢其先事革除,以培国本......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

不仅通饬各省劝禁缠足,还派官员去监督执行,缠足的要被罚款。建国后,更是禁止缠足,很多裹脚的女人被解放,成了半大的脚,缠足也慢慢走下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很多人说“中国女人裹小脚直到1958年才停止。”

为什么要这么说了?

因为总有一些偏远地带的人还是坚信小脚女人美,觉得小脚女人嫁的对象都很好,还是在偷偷缠足,于是在很多偏远地带就还是有那么一些小脚女人的存在了。

例如在云南省通海六一村就有一些缠足女人,她们还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但是都是高龄的女性了,她们是最后一代的缠足女人。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

缠足也真的应该彻底消失了。


湘西小木鱼


回答此题,如没有六十岁以上的年龄,只能说是要靠查资料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祖母都是受害者。我们村目前还有两位半大脚的老太婆还非常健康。(90岁过了一点)她俩的脚没有包裹成功就解除妇女裹脚令了。我和祖母同盒子洗过不知次数的脚。回忆起来真是寒心!脚趾骨全部折断,基本上粘连在一起,似一锥形。掌骨中间折断前后叠成一道深缝,唯一后脚跟一圆形平面。总长度大约十来公分罢了。记得老一辈人讲,过去娶妻子,无论大小户人家,都是要看女人的脚的大小的。曾有俗话说;牛好在角上,人好在脚上。大脚的女人是没有人要的。旧社会的女人,一般是不下地干活的,以纺棉织布,做家务带孩子们为主,根本上就见不了世面。这对女性来说,是非常残忍的。记得解放后,祖母帮忙除草时,还特地跟她做了一个较高的"搙草橙",原因是足太小了,不能长久站立而用劲除草,只好用腚部得力而支撑。多么痛苦啊!真是令人流泪。

至于"裹足"的起源,师友们查资料回答了,不必赘述。


益龙民


很多人认为,最早掀起女性缠足之风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这位诗人皇帝据说曾有一宠妃名曰窅娘,窅娘姿容妍丽,能歌善舞,更有一双玲珑纤巧的小脚,据说当年李煜曾在宫中筑起一座高达六尺的金莲台,周围饰以珠宝缨络,台中铺满了新采的莲花,以锦帛缠足的窅娘就在这座莲台上且舞且歌,恍若凌波仙子一般,深得李煜宠幸。为于固幸邀宠,窅娘索性在平时也裹紧双足,以此俘获皇帝的目光,而后宫众妃嫔见状也纷纷效仿,一时渐成风尚。

目前学界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缠足之风真正兴起实在宋代。宋代的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对当时兴起于女性之中的缠足之风大加褒扬,此后,女性是否缠足,缠得是否小巧周正,也随之成为男权社会评判美女的一项重要标准。在达官显宦们眼中,瘦、小、尖、弯、香、软的女人小脚,直接影响着他们肾上腺素的分泌,只有把玩抚摸女人的玉足,才会找到一种生理的快感。据说清代有个叫方绚的人,曾专门写过一篇《香莲品藻》的文章,将女人的小脚分成了五式、三贵、九品、十八名等不同的等级,甚至连她们的洗脚也认为有十二宜、三不可无、四不可言之妙,十足一个疯狂的“恋脚癖”;而清代的李渔,更是将女人的小脚视为调情的工具,在他的《笠翁偶集·手足》中,他认为“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摩,此用之在夜者也。”更邪辟的当数以妓鞋行酒,这是一种大行于清代的酒桌游戏,陪酒的妓女需将小鞋放在桌上供酒客们传递,传递时执鞋的酒客都要数着初一初二以至于三十的日子,而他们执鞋的姿势也要随着时日的不同按规定进行变换,或口向下、或者底朝天,或持鞋尖、或执鞋底,或平举、或高举,这期中如有错误,则要在鞋中放置酒杯罚酒。在一片淫声浪语中,女人的一双小脚已然成为男人们纵情声色的玩物。

正是由于以男权为中心的推波助澜,“三寸金莲”越来越象一粒被异化了的种子,在中国封建女性心中根深蒂固成致命的风范。纵览中国的缠足史,我们看到,宋代是这种陋习的发韧期,到了元代,“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已经形成,而明代,缠足之风愈发不可收拾,据说明末张献忠攻占四川,曾大肆屠戮蜀民,当时被跺掉的女人小脚,推积如山,号称“金莲峰”,可见在当时的四川,女人缠足已成常态;到了清代,这种畸形的风尚已经不可救药,当时的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山西等地都是著名的小脚“产地”,其中尤以山西大同为最,据说每年的四月初八,当地女子不论长幼,全都脱下鞋袜和裹脚布,将一双小脚搭在凳子上,供过路人观赏,在人们的赞美声中,女人们陶醉于自已身上的这件“艺术品”,全然不觉,她们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可悲的祭品。

当然,已经麻木于这种病态审美之中的女人们,永远忘不了在她们童年时代所经受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楚。一个女孩子,最早四五岁,最迟七八岁,就要在父母的逼迫下,开始接受这种惨不忍睹的酷刑了。清人宣鼎在其《夜雨秋灯录》中曾云:“母之于娇女也,虽爱若掌上明珠,独缠缚又趺,如酷吏之施毒刑,曾不能少加顾惜。”为了女儿将来能嫁个好人家,他们必须将手伸向女儿柔嫩的小脚。在用热水烫过后,女孩儿们的脚趾会被使劲向里扣合,同时在脚底抹上明矾,再以浆洗过的裹脚布将热腾腾的双脚一层层缠起来。在燠热的夜晚,那双受压迫的双脚根本无法让女孩子们成眠,而随之而来的溃烂脓肿更让她们经受着痛苦的煎熬。在长达数月的包裹定型过程中,女孩子们的脚趾在渐渐畸变,几乎与脚跟相连,而所谓的脚弓早已严重变形,高高拱起。当这些受刑的女孩穿的鞋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紧,她们便如同完成了生命的涅槃,在第二性征未出现之前,率先通过一双小脚迈过了成为女人的门槛。当然,并不是每个女孩子的缠足都是这样顺利,更多的时候,她们的父母不得不借助一些外力加速双脚的畸变:利用竹片的挤压,可以让她们的双脚更像一双玲珑的肉棕,而在脚底裹进一些碎瓷,则可让皮肉出血溃烂得更快……毫无疑问,缠足是每一位中国封建女性在少女时代的恶梦,但唯有经历过这样的恶梦,她们,才有继续做梦的权力。


唐诗宋词有风云


我曾亲眼见过奶奶缠过的脚,真的没有“三寸金莲”说的那么好看,反而看着很可怕。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女子缠足应当是产生于北宋中期,兴于南宋时期,经过元、明、清三朝发展,最终大行于天下,直到近现代被废除。缠足最早源于个别人的爱好,但其迅速传播却与靖康之难密不可分,靖康之难后理学发展迅速,这使得官府和民间都对缠脚变得极力推崇。

缠脚起源于北宋中期

虽然对于缠脚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神话说、隋朝说、五代说等,但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其应当起源于北宋中期无误,且大量史料证据证明宋朝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菩萨蛮》是这样说的“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被认为是中国诗词史上形容缠足的最早一首。北宋后期的秦少游也有“脚上鞋儿四寸罗”的词句。

△从幼年时期便开始缠足

不过缠足虽然源于北宋中期,但当时的大部分妇女还是不缠足的,《辍耕录》中说缠足在“熙宁、元丰之间,为之者犹少”。也就是说,在熙宁(1068年至1077年)和元丰(1078年至1085年)年间,已经有了缠足的习俗,但那时并未大规模流行,由此也可判断,这一时期的缠足之风应当是刚刚兴起。

缠足最早是在宋朝皇室当中流行起来的,鹤林玉露》有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可见,在建炎年间北宋皇室已经开始流行缠足,柔福公主(宋朝称公主为帝姬)因为脚大而受到质疑,便解释说是在金人的驱使下,远行万里,导致脚恢复了原状。

此外,《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而苏轼在《菩萨蛮·咏足》中将女子小脚成为“宫样”,曹元宠也在诗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同样证明缠脚是从宋朝官僚贵族阶级开始流行起来的。

缠脚从南宋时期开始迅速发展

我认为缠脚风俗的兴起与靖康之难密不可分,在靖康之难中,包括北宋宗族女子在内的大量汉人女子遭到金兵残忍蹂躏,然而这非但没有激起皇帝百官包括百姓们的斗志,反而使得理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正是从南宋时期开始,妇女开始受到极大的限制。

早在北宋之前,社会整体风气总体还是比较开放的,女性也没有大量规矩的束缚,然而正是从南宋理学出现之后,对于女性的束缚开始越来越严重,而为了将女性束缚在家中,缠脚这个恶俗便在官府和民间的大肆推动下,开始广为流传。

灭掉北宋的女真人,便在同宋朝作战的时候以获取缠足女子为乐,《烬余录》记载“金兀术略(掠)苏……妇女三十以上及三十以下未裹足与已生产者,尽戮无遗”,唯独留下年轻未育的缠足女子。

而到了元代,蒙古贵族本来不缠足,但却也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加上统治的需要,因此对这一恶俗同样持赞赏和支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蒙古人对汉人的蹂躏,民间对于理学更是持广泛支持的态度,这同样使得缠足风俗开始广为流传,到了元朝末年,便已经开始出现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

明朝时期,妇女缠足之风开始进入盛行时期,缠足甚至成为了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朱元璋为了惩罚张士诚旧部,便将其旧部全部编为丐户,并下令“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

到了清朝,清廷一度禁止民间缠足,但因该习俗已经深入人心,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最终只好作罢。而且从乾隆时期开始,原本在南方不太流行的缠足也开始流行了起来,甚至连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

缠脚恶俗的废止

清朝初期朝廷虽然一度宣布禁止缠足,但收效甚微。直到道光年间,由外国人开办的耶稣教会开始发起天足运动,长老会后学”的史子武编著的《劝入脚图说》也成为了第一部宣传“放足”的大众性读物,不过由于当时民间对外国教会的抵制,并未造成大的影响。

△曾被缠脚恶俗毒害的老人们

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开始在上海、广东相继成立“天足会”,大力倡导解放天足,成立之初,会员便达到上万人之多。之后,康有为率先不给自己女儿缠足,即使遭到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依然坚持不缠足。后来,1902年,清廷开始正式劝戒缠足。

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五四”使其,缠足更是成为了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

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后,毛主席真正消灭了小脚,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至于为何称之为“三寸金莲”,“三寸”是指尺寸,更甚者也有小于三寸的。“金莲”则是形容形状,缠足之后的脚脚尖很尖,整体呈弓形,在形状上有点像莲花花瓣,至于称之为“金莲”,不过是为了好听一些罢了。


香茗史馆


最先的记载就是南齐潘妃,处于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由萧道成建立。这个潘妃是南齐第六代皇帝萧宝卷的妃子,天生足小,体态轻盈,萧宝卷十分宠爱,曾经命人在地上贴上金莲,潘妃舞于金莲之上,舞步摇曳生姿,令萧宝卷着迷不已。此后,便有了步步生莲这个典故,也就开始了小脚金莲为贵的变态审美观。

到了唐朝其实女性地位大大提升,崇尚自由的唐朝豪放女,根本不以小脚为美,缠足也就没有流行起来。缠足真正流行起来的是宋朝,宋朝时期文人墨客,或许出于对史料典籍的还原,以及对潘妃的仰慕,对金莲小脚极为推崇。女子以缠足为贵,由上至下的推广开来。那个时候只有农民和出身低下的贫民才不用缠足,否则说媒嫁娶的时候,不缠足便是没有要的。(很奇怪,缠足居然是女子是否贤良,品行是否端正的标准之一,实在有些可笑)

宋朝之后,汉族女子便以缠足为美,为贵,这个变态的审美居然还感染了外族。清朝入关后,虽然明令禁止缠足,但有些满族贵族女子贪一时新鲜也想尝试,但都被皇帝一一否决了。

到康熙帝的时候,更是出了条例禁止缠足,可民间的汉族女子,却因事关民族体面,偷偷的还是缠足。说是可怜。


阿楚故事


一般女子从三四岁开始,就要缠足,把十个脚趾头全部弯曲至脚掌,再用几丈长的布带,反复缠绕裹紧,日夜不得放开,有些女孩的脚,被裹得发腥、发臭、发烂!痛苦不堪,痛不欲生!但是,封建礼法,猛于虎也!曾有人形容冗长无义的文章为: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就是真实写照。这都是封建社会对女子身心催残的铁证!辛亥革命以后,妇女们在缠足方面才得以解放。


春雨201749550


那是一种美的形容吧!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吧!以金莲来比喻脚的美。


趣闻正能量


封建统治下的数千年,是王权下的千年,是男权兴盛的千年,是男尊女卑主流的思想为主导的统治下的千年,女人只能身居宅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三寸金莲当属男人最爱。思想的禁锢带来的自然就是行为上的顺从。


文化型语言导师史炜


三寸金莲就是小脚女人。是对女人的摧残。源于宋朝。宋朝的大儒和理学家最爱干这些奇葩事。是女性最黑暗的一个朝代。政治和皇帝都一塌糊涂。倒是出了不少的词人画家。


顺其自然654919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