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病态审美要包容。还有人说清朝“三寸金莲”使民族变残。你们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对此怎么看?

闲庭信步2060


病态审美可以包容,但是不可以推广,否则衍生出的病态文化,对社会没什么好处。

病态审美需要包容和理解

就以最简单的几个变态心理来说,像易服癖、恋物癖、S-M癖、性别认知障碍等属于心理疾病,绝大多数都是在青少年时期的一件极小的事件引发的初次冲动,而导致的终身阴影。

对于这样的奇怪的“心理嗜好”,在本身可控范围内,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应当予以包容和理解,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

但是假如一个心理变态者当权,非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其他人身上,强行改变别人的品味偏好,就像清朝的三寸金莲一样,除了满足喜好者的变态心理,于国于家于人又有何好处呢?反而是百害而无一利。

病态审美不可以宣传,更不可以炒作

2018.9.6晚上,新华社官微发布了一片《娘炮之风当休矣》的评论文章,针对的就是当前社会中各种“小鲜肉炒作”,明星摒弃了“演员的自我修养”,一味的追崇娘化,迎合女性受众的品味偏好。

而媒体也致力小鲜肉的推广很多年,连美国媒体都报道《中国的美妆男正在重新定义该国性别美学》的文章,嘲讽中国娱乐圈的娘化风。

对于这样的奇葩审美文化,经过媒体的渲染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病态文化;

网红经济体的形成,让学生摒弃了成为科学家的理想,从而一切向“红”看;

金钱至上成为普世价值观,人人向钱看,无可厚非,《增广贤文》中早就看的透透的,有所谓人艰不拆,大家都知道了,媒体朋友们就不要再天天发什么“2000万人假装生活”“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些有的没的,没有一点营养的文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