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送錯禮了!

《崇陵傳信錄》是清末一部著名私家筆記,作者是惲毓鼎,河北大興人,歷任國史館協修、纂修、總纂等職,擔任晚清宮廷史官達十九年之久。這本書,為人們講述了一個送錯禮的故事。說是慈禧之父葉赫那拉·惠徵在南方做官,客死異鄉,因是閒職,宦囊不豐,扶柩回鄉的子女很是為難。不料得賻儀一筆,喜出望外。

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賻儀就是向辦喪事的人家送的禮。送禮的人是誰呢?據說叫吳棠,今安徽明光市人,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總督、署成都將軍。

葉赫那拉·惠徵是1853年去世的,吳棠這時應是一個縣令,送錯禮的事兒就發生在這一年,被傳得有板有眼。

惠徵,滿洲鑲黃旗人。曾長期擔任筆貼式之職,後歷任文選司主事、驗封司員外郎、保源局監督、山西歸綏道、安徽寧池廣太道等職。1853被革職後不久病死於江蘇鎮江府。此時,他的身邊只有兩個女兒,沒太多的錢,兩個女兒哭著把他的屍體往老家運送,路上還在四處籌措盤纏。到了清河縣時徹底沒錢了,走不動了。

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吳棠故居


巧得很,兩個女兒在惠徵屍體前哭個不停,吳棠的人就送禮來了,300兩白銀。兩個女兒收下銀子,其中一個發誓將來一定要報答這個在父親人走茶不涼的“故人”,也牢牢地記住了“吳棠”這個名字。

派去送禮的人回來向吳棠報告:“老爺,禮送去過了!”吳棠問啥情況,派去的人回答,人走茶涼,挺寒酸的。吳棠覺得事情有些不對,怎麼會呢?他的禮是送給一個劉姓道員的,也不至於去世後只有兩個女子照應吧?隨後決定親自去看看。

這一看就看出了事情的原委:劉姓道員的喪船與惠徵的喪船離得實在太近,辦事兒的人送錯了地方!吳棠沒有生氣:那就進去看看吧,送錯了,也要弄清送給了誰吧。就這樣,吳棠來到了惠徵的喪船上。

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吳棠故居


惠徵的兩個女兒拉著吳棠的衣袖,千言萬語都變成了“感謝”二字,吳棠不好要回銀子,客套了兩句:“姑娘啊,我和你們的父親算是老朋友了,他走了,送點賻儀過來是應該的。”吳棠當時大約還說了,將來,你們兩位如果再有困難,就來找我(吳叔叔),我呢,一定會全力幫助你們的。

兩個女兒聽了眼淚嘩嘩往下直流——天吶,這世間怎麼還有這麼好的好人!先前發過誓的那一位在心裡再次發誓——我若發達,一定要十倍、百倍、千倍、萬倍地報道這個“吳叔叔”。這個發誓的人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不過,她那時的名字應該叫“杏兒”或“蘭兒”。

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吳棠錯送了300兩白銀,他的好事從此開始——“杏兒”或“蘭兒”成為懿貴妃(1857年晉封)、慈禧太后以後,他在8年時間內連升五級,成一品封疆大吏,受到慈禧太后的火速提拔,直到1875年去世。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當然是假的!事件可以被“操縱”,但時間很忠實,它一定就在那兒,沒有人能夠改變。1851年為咸豐元年,但在這一年的前一年,咸豐已正式即位。清廷為他挑選八旗秀女,惠徵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當時年芳十七歲,屬於被選之列。咸豐二年二月初八,傳來了慈禧被選中的消息,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太監傳達口諭,封慈禧為蘭貴人,並命於五月初九進宮。惠徵為此忙活起來,一直到送走女兒後,才於七月到蕪湖上任接印。

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吳棠


當了皇帝的老丈人,惠徵變得不安分了起來,到了安徽就開始搜刮錢財,不到半年時間就搜刮了四、五千兩白銀(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第584卷)。這說明了兩個問題:1.惠徵死的時候“杏兒”或“蘭兒”在宮裡,還被封了“貴人”;2.成了皇帝老丈人的惠徵是不缺吳棠錯送了的300兩白銀的。

那麼,為什麼會成這樣了呢?也只有兩個原因:1.書寫者對吳棠得勢不滿,惲毓鼎做京官,對地方權臣有不忿之心;2.“送錯禮”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覺得慈禧就應是這麼個角色,最終以訛傳訛,讓歷史成了一些人想象的結果。

慈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個男人,讓他連升五級,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人們應該看到,吳棠這個人“官聲”還是不錯的,他出身平民家庭,少時“家奇貧,不能具膏火,讀書恆在雪光月明之下”,做了縣令也能將屬地治理得“士民稱頌”。他“得勢”在於徐淮之間鎮壓太平軍、捻軍,因守城有功,政績卓著,於1860年補徐海道,旋授徐海道員(四品官)。至此,他仍然不忘自己出生在貧寒家庭,憑藉個人的勤奮與奮鬥,使得職位不斷提升。退休離任前,他還撥捐輸銀賑濟災民,實心任事,清正廉潔。

正因為如此,吳棠只能被這樣小小地“噁心”一下,若他為貪官,還不知道被後世、被今天的網友寫成什麼樣的呢!(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