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 讓卡車司機受用一生

第一句話是:從來沒有急中生智。

“開卡車必須是四平八穩,從來沒有什麼急中生智。”我們駕駛的大貨車,長度就有23米,自重20噸,滿載後重40噸,質量大慣性就大,改變運動狀態較小型車困難。轉彎和變更車道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需要有預見性,大卡車的駕駛室設置很高就是為了能夠“高瞻遠矚”,針對前方較遠的交通狀況提前採取措施。

第二句話是:拿到駕照,不說明你能安全駕駛。

“考到駕照找到工作,並不說明你就能安全駕駛了。如果能在退休時將車鑰匙交還公司的那一刻,還保持著無事故和清白的駕駛紀錄,這才是真正的安全駕駛。”雖然通過考試拿到駕駛執照並非易事,但總的來說並不難,而開車保證一兩年的安全駕駛,就有一定的難度了,但是要保證十年二十年的安全駕駛,就有相當的難度了,這不但是生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這一點上,師傅也常常說:“駕駛無小事,很多事故的發生往往就是一瞬間零點幾秒的疏忽,所以坐在方向盤前沒有什麼新老駕駛員的差別,新駕駛員很少能把車開翻,反之開翻車的還大都是老駕駛員。”所以行車的安全至關重要。而行車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車速的控制。師傅常唸叨的一句話是“道路的限速是駕駛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第三句話是:危機時刻,只能要他的命,保住自己的命。

“無經驗的小車駕駛員經常會突然插到卡車前面,使卡車沒有足夠的剎車距離。然而他不要命我們還是不能去要他的命,但是如果緊急剎車會導致自己的生命嚴重威脅時,我們只能去要他的命而保留自己的命了。”看起來這句話有些自私,但事實上,由於大卡車氣體制動剎車距離長停下來慢,緊急制動時制動力不均勻且方向稍有不正很容易發生側翻,尤其在冰雪路面更是嚴禁緊急剎車的。

● 卡車駕駛應該經歷三個階段 才能不斷提高駕駛技能

第一階段,新手上路,逐漸熟悉車輛的操控,儘量做到“我不犯人”。

新駕駛員剛開始駕駛卡車,對車輛的操控不熟悉,缺乏經驗,車感差,往往會出現一些錯誤操作甚至是危險動作,這時就要儘量控制好速度,避免由於自己的錯誤對其他的車輛造成傷害。

第二階段,雖然熟練掌控了車輛,但路面經驗不夠豐富,無法避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新駕駛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駕駛後,可以熟練的掌控車輛,確保自己能夠依照規則安全駕駛,正常情況下不會因自己的操作失誤危及其他車輛,能和其他車輛和諧共處,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因為路面駕駛的經驗還不夠豐富,預防和防禦性駕駛的技能不夠,在他人出現錯誤影響到自己的駕駛時,不能適當化解危險避免事故發生,雖然自己沒有責任,但未能避免事故發生也是水平不高的表現,那就是無法避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局面。

第三階段,車輛操控隨欲與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始終保證自己處於安全行駛狀態中。

當把安全觀念牢記心間,又有了一年及以上的路面駕駛經驗,車輛操控已經做到車人合一,在路上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預見並避免行車事故的發生,始終保證自己處於安全行駛狀態中,這時才是駕駛技能的最高階段,到這一階段,應該注重修身養性,避免麻痺驕傲心理,才能持之以恆。

雖然自己總結了這三個階段,看似容易,實際操作起來也是有很多困難的。這就如同卡車一樣,這個龐然大物在靜止時很難運動,轉彎困難,倒車困難,如果走錯路來個調頭更難。一旦運動起來這個龐然大物卻又是不穩定的,後面碩大的貨櫃實際上是個缺乏約束的三角形結構,關鍵牽引點稍有誤差就會導致卡車的翻車。師傅也說卡車最多的事故不是與其他車的車禍,恰恰是駕駛員的失誤導致自己駕駛卡車的翻車。

● 駕駛卡車中有兩點需特別注意

(1)Tractor 是卡車拖頭的英文表達方式,也就是拖拉機或牽引車,“拖、拉、牽引”這幾個字很關鍵,車輛的行駛一定是用車頭去“拖拉”貨櫃,這在轉彎時尤為重要,因為貨櫃重而車頭輕,轉彎時車頭拖拉貨櫃很安全,但如果是貨櫃推著車頭轉彎就會將自身推翻,所以轉彎時必須在入彎前先行降速而後拖拉著貨櫃轉彎。

(2)上坡可快下坡要慢。上坡的“可”字是說在道路限速範圍內能多快就多快;而下坡的“要”字則是說必須慢,因為卡車的質量大,慣性大,尤其是滿載時,更要求下坡的速度必須慢,確保安全。

其實每個卡車駕駛員都懂得這些,但難的是持之以恆。卡車駕駛員,實際上就是一個熟練操作工,但需要用心用腦認真去做。因為卡車駕駛員的責任重大,不僅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還要對別人的安全、貨物的安全負責。

● 雪地開車的痛苦經歷

其實冬季的雪地駕駛對駕駛員特別是卡車駕駛員確實是嚴峻的挑戰。而我對雪地駕駛還有著常人所不理解的恐懼。說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有過痛苦的經歷。新疆的公路在冬天時常遇到大雪,厚厚的積雪經過來往車輛的反覆碾壓,路上覆蓋著幾釐米厚壓實的雪,路面就變得像鏡子一樣光滑的“白油馬路”,汽車在下坡和急轉彎時極易翻車,即使在平路,稍不留意就會發生事故,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就要藉助鐵鏈防滑。

十幾年前,我曾回到新疆南疆邊城的家過春節。在當時的天氣和路況下,車輛時速也就是20~30公里/小時。從烏魯木齊到喀什150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行駛3~5天,一旦遇上連降幾天大雪,大雪封山,天山乾溝就無法通車,那就更不知要花多少天才能走完這段路程,我是很懼怕在這樣的“白油公路”上長距離駕車,將這段駕車經歷形容是噩夢之旅我覺得並不為過。

從行車角度說,大雪是和翻車、受傷、擔驚受怕以及時間不斷的延誤聯繫在一起。邊疆如此,即使是中原地區也未必會好多少,幾年前春節,我駕車從廣東到河南,在河南境內的高速公路上遇到大雪,也未見道路管理部門採取什麼有效的融雪措施,因此在大雪覆蓋的高速公路上行使還是提心吊膽的。

相對而言,美國的卡車駕駛員要幸運得多。遇到大雪天氣,高速公路上都會馬上既撒鹽又掃雪,基本上不會形成長距離的“白油”路面,即使道路結冰也會很快被處理掉,降低了事故風險,也大大減輕了駕駛員的負擔。話雖如此,在冬季駕車依然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