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历史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用户3649188513


据说山东烟台、莱州的人,有一些是明朝时期从四川迁过来的。

譬如下面这张照片,就很能说明问题。莱州西障郑家村立下的村碑,就说祖先从四川迁徙而来。

总体而言,基本都是明朝明洪武年间自四川迁入。

我们都知道,元明换代时期,黄河地区的人口和生活环境受到影响,所以出现了人口凋敝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通常会采用调配人口的方式,重新开放当地的社会经济。譬如,就从受战争波及较小的四川某处,把人口迁徙到受战争影响较大的地区。

当然,古时候的交通状况不佳,所以这种迁徙的规模都不会太大。

说烟台、莱州人的祖先都是四川来的,这也不客观。只能说某些村子,祖辈可能是从四川过来的。

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看看自家的族谱,或者村里的村碑。

一般情况下,都会把这个过程追溯到明朝初年。

当然,除了从外省迁徙过来的移民外,山东省也有省内内迁的情况。这还是在洪武年间的事情。

总的来讲,古代的人口迁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HuiNanHistory


题主所说的迁移,应该是明代初期数万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事情。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呢?

此事源于元末,当时红巾军起义,朱元璋作为其中一支起义军的一名将领,因其领导有方,队伍实力逐渐强大,最终逐渐将大夏军打败,并攻取了四川。

但据守四川难题有二。其一为大夏军被收编至明军,对于归降的大夏军,朱元璋在廖永忠的“帮助下”稳定了军心,基本算是解决了;其二为白莲教明反,因白莲教在四川当地百姓中颇具信任,又联合蠢蠢欲动的大夏旧部伺机起义,两只队伍均在民间有较强的影响力。

而在此时,朱元璋为统一天下必须进行北征,如若将大夏旧部等人留在四川,一旦造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朱元璋为保政权,痛下决定,将几万人迁离四川。山东变成为了大夏的落脚之处。

如有不对,请批评指正,欢迎大家一同讨论。


leeatp


四川人去山东,当然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强迫的,为啥呢?这就得从元末的“明教大暴乱”说起。

当然,“明教大暴乱”是武侠小说的说法,大家不必当真。教科书上管这个叫红巾军起义,但红巾军所推立的皇帝叫小明王,这是真的。后来江南这一路的朱元璋,派人将小明王淹死在长江里,这也是真的。

西边,就是两湖这一带,领头人叫徐寿辉。此人乘势而起,而驭下能力不足,手下三员大将,倪文俊、陈友谅、明玉珍。倪文俊夺权,被杀;陈友谅夺权,则是徐寿辉被杀。

这个时候,明玉珍已经向西挺进,夺取了四川(可以想象,如果徐寿辉手下不作乱,他们的实力是超过朱元璋的),一听到徐寿辉遇害的消息,他便在重庆称王,拒绝与陈友谅往来。到1362年,他再进一步,做了皇帝,国号是夏。

此时的朱元璋,其实啥也不是。又过了两年,才自称吴王。到1368年,正式称帝并定国号为大明。而明玉珍,在朱元璋做吴王那一年便已去世,接班人此时只有十岁。

当然,大夏与大明,一开始关系还很不错。1369年大夏曾给大明送过巴蜀特产。但随后就不对了,朱元璋问大夏借路去打云南,学历史的都知道,这不就是成语故事假虞灭虢么?所以大夏一口拒绝。于是1371年,大明便撕破脸皮,一路从湖北,一路从陕西,分兵两路攻打。

这一打便明白了,乱世讲道理有啥用啊,人凭的就是实力。明玉珍的儿子只能投降,大夏就此灭亡。

但仗打完之后,朱元璋却发愁了,大夏此时约有大军二十万,你拿那么多降兵降将咋整?当年白起杀了四十万赵兵,留下千古骂名,朱元璋可不想这样。

要说老朱还是有一套的,譬如说打败陈友谅之后,他的六十万雄师咋整?两个办法,一个是选其强干,编入明军;而剩下的老弱,则放回老家种田。打败张士诚、方国珍后,也是这样。当然江浙一带有钱人多,老朱就把这些富豪都聚到自己老家凤阳,据说没多久凤阳就热闹起来,俨然繁华都市。

那么大夏的二十万大军咋整?

还是要让他们当兵。朱元璋在四川建立了一个卫所叫成都前卫,挑选大夏的溃兵去这个卫所当兵。这里有具体数字,说洪武五年收了2660人,六年收了4756人,十一年那次最多,收了6500人。

而这些卫所驻军,根据规矩又要迁徙,即定期改变驻防地点。譬如洪武六年的那4756个川兵,后来就转移到了南京驻扎。其他几路,则有分拨去陕西、山西和甘肃的——至于明玉珍的后代,据说最后出现在韩国——也是朱元璋打发过去的。

军队和老大都打发了,按理说普通四川人、重庆人该安居乐业了,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接下来明教(白莲教)就在四川闹事了。洪武十二年,打着弥勒佛的旗号,四川人民闹腾起来,杀了一个知县,打退一个都指挥,最后派来一个御史大夫,才终于把这场“弥勒佛运动”给平息下去。

这样一来,疑心本来就重的朱元璋,更是睡不着了,老觉得四川人和重庆人要造反。

咋办呢?最后他便下了决心,要让四川人和重庆人挪挪窝,分散去一些他们比较陌生的地方,这样一来,人生地不熟的处境之下,再想造反就难了。

那么去哪里呢?甘肃、陕西、山西、南京都有一些,但最多的,是去了山东。

正因这个缘故,当下的山东人,其实颇有一批是当年打四川和重庆来的——那么,他们是否特别擅长吃辣,与周遭其他人不同呢?事实上他们一点也不嗜辣,因为辣椒传入中国是在明末以后,抵达重庆估计最早不会早于乾隆、嘉庆,所以这些川娃子,很快就和当地的山东人打成了一片。如今已经完全无法分别,这个山东人的祖上,到底是不是当年从大西南来的?除非家谱保留完好。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主要是三峡移民,当年应该接收了十几万人,其中淄博接收了一万多忠县,开县的移民,都安排在了条件比较好的镇村,让移民有房住,有工作,有补贴,自主创业的政府有扶持政策...


袁霄峰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不单单是大批四川人前往山东,甚至还有部分人从山西、陕西迁到了河北,或者迁到其他境内。简而言之,这是一场人口大迁徙,并且在这场人口大迁徙当中直接奠定了明王朝未来200年的历史。

事件回顾

任何一次天下动荡都会造成人口凋零,可是元帝国的人口凋零却比其他人想象的更加严重。

因为元帝国从开始的建国之初就展现了三次人口凋零,而在这三次人口动荡的过程当中,整个元朝北方人口的总人数急剧下跌。

第1次是元帝国击溃北宋的时候,北宋的大量子民逃往南方。也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南方的经济发展呈现指数式的变化,并且南方的大量土地得到开采。

第2次是元帝国击溃南宋的时候进行的血腥大屠杀。本来人口就不算多,再这样来一次大屠杀,折腾来折腾去,好像也剩不了多少人了。

第3次是朱元璋与蒙元地区展开殊死搏斗的时候,大量百姓逃离战乱地区。这一次逃离基本上是拖家带口,能跑多远跑多远,于是元帝国和明王朝在战争的时候就会发现双方之间连随随便便拉一个兵丁都变得非常困难。

没错,这就是事实

朱元璋尽管出生农村,可是这些年的历练,也基本上让他有了铁血的统治手腕。对于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恐怕没有人比朱元璋更清楚了。

既然山东没有人怎么办?那边把四川的人拉过来吧。

但有一个前提,这种人不是随便的拉,往往是划定区域拉过来,并且准许他们有自己的石碑来表明自己之前是哪里的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从四川拉过来的,尽管四川在那个年代远离战争,可是里面的人终究是有限的,不单需要四川拉,连陕西山西这边的人口也需要遍地撒网。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我们村碑也是写的,明洪武年间由四川迁此。结合宗谱,应该定史实


洋说山东武术


原来山东和我们是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