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斷一臂,希特勒為何要除掉二戰中赫赫有名的隆美爾?

陳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隆美爾試圖背叛希特勒。

對於普魯士傳統的容克貴族軍官來說,只要宣誓效忠於誰,就必須堅持到死。

當時希特勒是德國的元首,所有軍人都要宣誓效忠他。

那麼明知道希特勒有問題,軍人也應該效力到最後一刻,絕對不能叛變。

對於容克貴族軍官來說,背叛是軍人最大的恥辱。

隆美爾不是貴族軍官出生,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普通的老師。

所以,隆美爾成為元帥以後,一直被德國貴族軍人集團有所排斥。

到了1944年,隆美爾被希特勒處決。

原因很簡單,隆美爾參加了反叛集團,也就是施陶芬堡伯爵那一夥,參加行刺希特勒。

納粹上臺以後,德國軍方和政界都有不少人反對。

然而,在納粹二戰初期連續的勝利下,這些人轉而中立態度。

到了1943年,不不要說隆美爾這種元帥,就連普通士兵也意識到德國很可能會戰敗了。

隆美爾早在一戰期間就戰功卓越,曾因在意大利戰區的英勇表現獲得藍色馬克斯勳章,當時他還是低級軍官。

二戰期間,他又是從第7裝甲師師長一步步爬上去的。

所以,隆美爾在德軍30多年,認識很多人,是德軍元老人物之一。

其中一些人比如反抗希特勒的“黑色樂團”組織的很多骨幹,就是隆美爾的朋友。

“黑色樂團”多是邊緣人物,比如曾經擔任過國軍總顧問的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將軍(比利時總督)。

這些人計劃推翻希特勒,向英美服軟,然後一起對付蘇聯。

在他們看來,英美會給出較好的條件接受德國的投降,總比最後被打的無條件投降要好。

這些人的實力有限,尤其缺乏軍方的強力人物支持。

開始,他們拉攏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入夥。

但是,這個元帥在1942年因批評希特勒,被強制退休了。

所以,他們在1944年拉攏隆美爾。幹掉希特勒以後,他們讓隆美爾出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

以隆美爾在德軍的崇高威望,是可以服眾的。

隆美爾開始是不願意反叛希特勒的,但他的主要觀點和這夥人是一樣的。

在盟軍諾曼底登陸順利地進行時,隆美爾曾對非洲軍的老戰友說道:“克魯格元帥與我已發給元首一份最後通牒,說明軍事上我們無法打贏這場戰爭,他必須作一個政治決定。....拒絕的話我就開放西線,英美聯軍必須在俄國人之前抵達柏林。”

隆美爾知道德軍已經必敗,軍事上已經無法挽回。

出於保護德意志民族考慮,隆美爾雖不贊成暗殺,卻也默許了這個計劃,也就是參加了反叛集團。

7月20日政變失敗了,隆美爾就很危險了。

對於德軍來說,背叛一定是要處決的。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被捕後絞死,施陶芬堡伯爵被槍決,等等。很多人知道隆美爾的事,自然死路一條了。

希特勒還有顧慮:以叛徒罪名處決威望極高的隆美爾,會大大影響德軍士氣。

10月14日,希特勒派兩個使者來到隆美爾的住所,給他兩個選擇:

第一上軍事法庭審判,隆美爾的幕僚人員將會被逮捕,家人被牽連。而且,隆美爾一定會被判有罪後槍決或者絞死。

第二,隆美爾自殺。他的家人將會得到德國政府保障的一筆養老金,隆美爾還會享有戰爭英雄逝世的國葬榮譽。

隆美爾沉思幾分鐘後,選擇了第二種,服下了氰化物膠囊。

隆美爾整理好自己的制服,戴上所有的勳章,拿著元帥節杖,從容吃下膠囊。

幾秒鐘後他就死去了,速度非常快。

目睹這個場面,希特勒派來的使者中的一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隆美爾死後,希特勒也沒有食言,

德國官方宣稱隆美爾死於心臟病,希特勒下令於10月18日舉行盛大的國葬來哀弔隆美爾,家人都被當做烈士家屬善待。


薩沙


1944年10月14日,53歲的隆美爾服毒自盡。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這名“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他是希特勒的臂膀,卻被希特勒授意自殺。

確切的說是隆美爾自己在作死

隆美爾在一戰中就暫露頭腳,功勳卓著,四次獲得軍功勳章。這麼優秀的軍官很快被希特勒看中,隆美爾從此有了希特勒這座大靠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希特勒讓隆美爾在最高統帥部任職。 1940年2月15日,希特勒升任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該師於法國戰役期間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隆美爾充分發揮了他的戰術天才,取得了赫赫戰功。

  • 一路上的飛昇,讓他難免自傲,不覺就會得罪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角色。

隆美爾在德國陸軍高層人緣太差。 隆美爾是個低情商,性格怪癖又不聽指揮,於同僚們格格不入。天長日久他遭到了許多德國高級將領的憎惡和妒忌。隆美爾非軍官團出身,一個沒進過總參謀部的人竟被越級提拔,還拿到了最高勳章“藍馬克斯勳章”。關鍵是他是一個還沒有打過敗仗的元帥,受希特勒特別恩寵,這在德軍的高層並不受歡迎。

隆美爾經常跟同僚和上級鬧翻,四面樹敵。克魯格挖苦隆美爾說他是“只指揮過一個軍的元帥”。

在隆美爾擔任希特勒遊行時的負責人期間,他成功得罪了納粹黨魁馬丁·鮑曼,鮑曼是希特勒的秘書,納粹政黨的幕後實權派。隆美爾得罪他的過程是,隆美爾在執行希特勒命令時,禁止其他人跟隨希特勒一同出鏡,大庭廣眾之下的馬丁尷尬了。他是個陰謀家,他認為一切規定都是針對別人的,自己就該有特權,任何人無權干涉,自己本來就看不起隆美爾,他算老幾?竟然當眾指責自己。馬丁心中羞憤惱恨,他把這一幕狠狠地記在心裡,伺機報仇。在希特勒做出逼迫隆美爾自殺的決定裡,鮑曼毫不留情地助力一把。


  • 隆美爾是個寵妻狂魔

在他眼裡妻子高過一切,把妻子寵成潑婦也在所不惜。他說:“背叛妻子就等於背叛自己的生命”。隆美爾在外作戰期間,每天都給妻子寫情書,僅在北非期間就寫了1000多封。寵妻寵的沒原則,他的妻子只要和其他軍官夫人關係不好時,隆美爾就發動一切力量排斥妻子的“敵人”,因此隆美爾得罪一些高官,例如隆美爾夫人和高斯的夫人發生口角後,隆美爾毫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趕了出去。再者如果他的妻子露西要干涉軍隊的人事,隆美爾也任由她所為,後來竟讓反希特勒集團頭目在自己身邊擔任參謀長,這簡直是自掘墳墓。


隆美爾受到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的牽連而被迫服毒身亡

導火線,“7.20”事件:1944年7月20日中午12點30分,反希特勒集團成員把炸藥包藏在希特勒開會的地下室,炸藥包被希特勒的助手隨手放到了會議桌另一邊。炸藥包準時爆炸,一些高級將領直接被炸死,幸運的希特勒卻逃過一劫。 接著是大肆地調查抓捕兇手。隆美爾被成功誣陷,警察首領希姆萊在整理兇手名單的時候,故意寫下了隆美爾的名字,交在希特勒手中。


反希特勒集團在刺殺希特勒之前,曾告知過隆美爾,刺殺成功後,請隆美爾主持德國大局。 此時的隆美爾有點類似朱元璋的開國元勳李善長,他對此沒有表示肯定,也沒有檢舉,蛇毒兩端。

最後,反希特勒小集團在酷刑下把隆美爾給供了出來。沒有任何人替隆美爾洗白,隆美爾到死一無所知,他在全身心陪老婆露西。

希特勒萬萬沒想到自己親手扶持的將軍,竟然背叛了自己,驚恐,心痛!在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授意隆美爾自殺謝罪,隆美爾為了避免軍事法庭上連累自己的愛妻,果斷執行。



這位戰功赫赫,萬人尊崇的將軍,最終死於自己最崇拜的希特勒的授意下,最後一次執行了他的命令。希特勒保全了他的妻、子,給了隆美爾體面的國葬,


小姐姐講史


在二戰,名將璀璨如繁星的將星中,德國湧現出眾多傑出的名將。其中,隆美爾、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在這三位中,其實,當屬隆美爾的名字最為閃耀。

隆美爾在不僅成為戰時德國軍民的偶像,同時也贏得了敵人的尊重。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曾經對隆美爾有過這樣高度評價:

他是一位卓越的軍事賭徒,主要供應地反對,問題他的熱情和大膽的造成嚴重災害臨到我們,但是他值得我讓他並不是沒有一些責備,從公眾在下議院在一月1942家的敬禮,當我說,“我們有一個非常精明的對手,並且,我可以說整個戰爭的浩劫,一個偉大的將軍。”
他也值得我們尊重,雖然一個忠誠的德國士兵,他恨希特勒和他所有的作品,並參加了陰謀拯救德國通過取代的瘋子和暴君。為此,他付出了失去他的生活。在陰沉的現代民主的戰爭,騎士卻發現無處,仍然,我不後悔或收回我支付給隆美爾進貢,雖然它被認為不合時宜。

由於隆美爾在戰場上出色指揮作戰能力,因此享有:“沙漠之狐”、“帝國之鷹”的美譽。

就是這樣一位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戰將之一,然而在1944年10月14號被希特勒給賜死。希特勒之所以賜死隆美爾,這與其中他們之間的恩怨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隆美爾被陷害參與暗殺希特勒的組織者之一。

希特勒上臺執政德國之後,開始瘋狂的擴充軍備,其後發動二戰,隨著德國深陷二戰多條戰場,到戰爭後期,整個德國已經民不聊生。

二戰,整個德國總人口不過六千萬,德國卻動員超過1700多萬的軍隊,尤其在東線戰場,德國大量的精銳部隊被消耗殆盡在蘇德戰場。德國出現了反對希特勒、暗殺希特勒組織。1944年7月20日,一個反希特勒的軍官組織企圖暗殺希特勒,希特勒雖然被炸得受重傷,但是希特勒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事後,希特勒清算這次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因隆美爾曾說“暗殺成功後他將領導新政府”。因此被隆美爾的仇敵馬丁·鮑曼抓住把柄,馬丁·鮑曼以此為藉口,陷害隆美爾參與暗殺希特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隆美爾到戰爭後期確實一直勸說希特勒下臺,結束戰爭,自然被惱羞成怒的希特勒給體面地賜死。

其次,隆美爾反抗希特勒,曾力勸希特勒下臺,結束戰爭。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二戰中,由於德國盟友意大利在北非戰場的表現,為了扭轉北非戰場局面,隆美爾被希特勒派遣到北非戰場。雖然隆美爾是傑出的軍事天才,剛到任北非戰場沒多久就一舉扭轉北非戰場局面,英軍被德軍打的一潰千里。

但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隆美爾在北非的軍隊非常少,後勤補給又供應困難,隨著雙方陷入僵持階段,英軍的後勤源源不斷的供應過來。

反觀德軍在北非戰場的後勤供應線,由於盟軍破譯德軍的密碼,德軍經過地中海輸往北非戰場後勤補給船被一艘艘擊沉。

面對這種形式,德國本土卻讓北非軍團堅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隆美爾充分發揮了戰場指揮官決策,擅自把北非軍團撤回本土。這自然引起希特勒不滿。

隨著德軍深陷蘇德戰場,希特勒深感英、法、美等國盟軍將會從登陸歐洲,為了防止被盟軍東西前後夾擊的戰局。

1943年11月,隆美爾被希特勒任命出任法國西線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主要負責加強“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雖然隆美爾以飽滿的精力和熱情去執行“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

但是隆美爾作為一名傑出的戰場指揮官,他以他敏銳的嗅覺已經預知德國最終會輸掉這場戰爭。

因此,隆美爾就戰局的局勢,力勸希特勒下臺,放棄西線戰場,從而結束戰爭,這自然違背了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的意願,最終觸動了希特勒底線。

最終隆美爾被希特勒給體面地賜死,事後給予隆美爾隆重的國葬。

貝勒說:我們不可否認隆美爾是個軍事天才,在戰術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在軍事領域內有著特殊的地位。然而在政治上,隆美爾缺乏政治眼光,作為納粹戰犯,他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


梅花三弄說歷史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名將,他因為得到希特勒的賞識而平步青雲,也因為希特勒的猜忌最終丟掉了性命。


在希特勒上臺之前,隆美爾只是德國陸軍的一名普通軍官,一次偶然的機會,希特勒看到了隆美爾寫的《步兵攻擊》一書,愛才的希特勒將隆美爾提拔為衛隊長,後來又讓他擔任了第七裝甲師的師長。在德國閃擊法國的作戰中,第七裝甲師俘虜了近十萬名法國士兵,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隆美爾也從此一戰成名。

希特勒攻佔法國之後,意大利為了擴張自己的地盤,憑藉優勢兵力發動了北非戰役。結果意大利的軍隊在北非一觸即潰,德國為了幫助盟友改變戰局,組建了一個專門的非洲軍,隆美爾被派遣到非洲軍做軍長。


隆美爾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強,在他到達北非戰場之後,北非戰場英軍長驅直入的局勢很快便被控制住。隆美爾依靠著數量較少的軍隊,同優勢的英國軍隊鬥智鬥勇,因此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美稱。

隆美爾是一個職業軍人,他不支持納粹的屠殺政策,雖然希特勒是隆美爾的伯樂,但是隆美爾並不是希特勒的嫡系。在北非戰場後期,隆美爾被蒙哥馬利擊敗,隨即被希特勒調離了北非,前往西歐負責大西洋防線的修築。


隆美爾回到歐洲的時候,德國在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頹勢,蘇德戰場的德軍節節敗退,美英也蠢蠢欲動準備進行登陸作戰。德國內部的一些軍官反對戰爭,想要通過政變推翻希特勒提前結束戰爭。

這一時期希特勒的脾氣也越來越古怪,很多名將都被希特勒罷免,隆美爾不是希特勒的嫡系,也遭到了希特勒的猜忌。在1944年7月,反對希特勒的軍官策劃了一場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他們將一個裝有定時炸彈的皮包放到了距離希特勒兩米的地方,想要在希特勒開會的時候炸死希特勒。


然而在希特勒開會的時候,一個軍官認為皮包礙事,將皮包放到了較遠的地方。正是因為這名軍官的一個小動作,希特勒才得以在爆炸中活了下來。

希特勒遇刺之後開始清理德軍中的反對勢力,7千多人被蓋世太保抓住,其中有4千多人被處死,這些人大多都是被冤枉的。隆美爾的一些親信也受到了清洗,為了救回自己的親信,隆美爾親自找到希特勒要人,希特勒因此懷疑隆美爾參與了叛亂。


其實在希特勒遇刺之前,隆美爾已經在視察前線的時候被美軍飛機襲擊受傷,希特勒遇刺的時候,隆美爾還在醫院裡面養傷,根本不可能參與叛亂。

然而多疑的希特勒沒有放過隆美爾,在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給隆美爾送了毒藥。希特勒給了隆美爾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自殺謝罪,德國政府將隱瞞他參與叛亂的事情,同時給與他家人補貼。


第二個選擇是被法庭處死,這樣隆美爾將會成為叛國賊,家人也會受到牽連,隆美爾選擇了服毒自盡。在隆美爾服毒自盡之後,德軍在歐洲的戰事更加的緊張,最終在隆美爾自殺7個月後投降。


歷史總探長


隆美爾外號“帝國之鷹”、“沙漠之狐”,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稱之為二戰德國三大名將,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他後來被迫服毒自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希特勒的猜忌。

希特勒作為一名獨裁者,有著極強的權力慾。自從德軍進攻蘇聯失敗後,希特勒從骨子裡不信任德國國防軍。而德國國防軍一直掌握在容克貴族手中,他們對於希特勒只是表現得服從,但談不上忠誠。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的形勢下,出現了多次針對希特勒的暗殺事件,其背後指使者都跟德國國防軍脫不了干係。

在戰爭中,尤其到了後期,國防軍的作戰意志相比黨衛軍差了不是一點。特別是在西線戰場,國防軍的抵抗意志很弱。隆美爾在1943年就負責大西洋壁壘的防務工作,1944年6月,盟軍攻入法國之後,隆美爾決定“放開西線”,儘早結束戰爭。以隆美爾當時的威望,他是有可能做到的。不幸的是,他在視察前線時被盟軍飛機炸成了重傷。放開西線,勸說希特勒下臺的計劃沒有得到實施。但是他這個做法威脅到了獨裁者的權力地位,很顯然是不能被希特勒所容忍的。

隨著德國在東線戰爭一敗再敗,躲在狼穴的希特勒已經變得專橫而神經質,他對任何企圖挑釁他的權力地位的人都不會輕易放過。

二、隆美爾的矛盾性格

隆美爾是個非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對希特勒的命令堅決服從,另一方面又在內心質疑希特勒。北非戰役期間,隆美爾就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德國是不可能勝利的。在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公然違抗希特勒的命令,將德軍撤離,並且一退就是上千公里。

1943年,隆美爾出任西線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大西洋壁壘防務。他明知德國根本守不住,但依然以極大的熱情去執行任務。

他一面反抗希特勒,一面又非常享受希特勒給他的榮譽和聲望。當試圖刺殺希特勒的軍官們找到他時,儘管他認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加危險”,但是他並沒有反對刺殺計劃。他明確表示不參與刺殺,但是卻又讓刺殺者在名單上加上他一個。

很多資料表明,隆美爾忠誠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因此當希特勒有利於第三帝國時,隆美爾就會服從,而希特勒一旦危害到第三帝國,隆美爾就會明確抗拒。

(隆美爾的國葬)

不管怎麼說,這種矛盾的性格導致隆美爾跟希特勒的矛盾,希特勒是絕不會放過他的。另外隆美爾雖然聲望極高,但是對於希特勒來說,談不上自斷臂膀。畢竟德國將星雲集,能征善戰的將領比比皆是。


江蝶夢


希特勒從一個小人物一舉成為第三帝國的元首,二戰的始作俑者,他的一生充滿傳奇。

更讓人稱奇的是,他還機緣巧合的躲過了40多次暗殺,使他傳奇一生又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最為轟動的一次要算1944年7月10日史陶芬伯格上校的暗殺行動了。

刺殺未遂,希特勒將一百多人處死。

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元帥。

大家唏噓不已的同時,也一定會有疑問,他為什麼要參與刺殺行動?

既然涉及刺殺行動,為什麼還要為他舉行國葬呢?

帶著這些疑問,查閱各種解密的史料,以及的為人處事,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背後的故事。

他是傳統的職業軍人,沒有從政的想法。

他出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少年時代喜歡數學和機械,書生氣十足,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中學畢業後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從報名參加德國陸軍,到進入軍校學習,平平踏踏,沒有什麼遠大的政治抱負。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出色的軍事才能開始顯現。他寫的《步兵進攻》一書,對傳統的步兵戰術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他提倡快速、有效的機動,是未來步兵的發展趨勢。

這些理論得到XTL的賞識和重視,隨後被任命為元首大本營衛隊長。

隆美爾從普通一兵,一步步走向人生頂峰。

雖然戰功赫赫,但也離不開XTL的重用和提拔。

在德國人的傳統思想裡,是很講究知恩圖報的。

怎麼會對自己一直有幫助的人痛下殺手呢?

他就是一個武將,猛將,關注軍事。對其他,不感興趣。

1940年初,作為德陸軍裝甲第7師的師長,開始進入他的輝煌生涯。

侵略法國的戰爭中,他率領第7師一馬當先,快速突進法國。

成為德裝甲師中戰績最輝煌的一個師。最先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戰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閃電奔襲行動。

他身先士卒,常不顧個人安危,率領先頭部隊衝鋒在前。

經常將第7裝甲師的大部隊甩在身後很遠,而後不得不返回去尋找這些部隊。

侵法戰爭,他榮獲了一枚由希特勒親自頒發的武士十字勳章。

這是他們彼此信任的最好見證。

1941年2月6日,剛剛晉升為上將,又被任命為非洲軍團司令,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大規模裝甲部隊機動作戰的魅力。

他得知英軍王牌第7師開始撤回埃及進行休整,取代它的是全由新兵組成的第2師。

機會稍縱即逝,他沒有等待部隊集結到位,就帶領一個德軍師和一個意大利師組成的混合縱隊,向英軍發動了進攻。

攻擊太突然了,進攻速度太快了,英國人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

結果,一個星期不到,英軍就撤退了近300公里。

又過了一個星期,將英軍全部趕回埃及境內。

他的指揮能力已經達到無人能敵的地步了。他能夠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等特點用兵;而且常常從被動變為主動,以少勝多,作戰靈活而多變,於是被人稱作“沙漠之狐”。

為了表彰他在北非戰場所取得的偉大功績希特勒L晉升他為元帥。

此時的隆美爾已經到達了其人生的頂峰,他喜歡軍事、專注軍事、享受軍事。

對於特別專注一件事的人來說,我們都能理解,是不會再去分心做其他事情。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在推翻希特勒這件事上,於公於私他都不會去做。

不認同希特勒瞎指揮,但也不反對暗殺。

1942年的阿拉曼戰役,還在修養的他重新派回非洲戰場。

1943年3月,眼見北非戰場已無起色,希特勒將他召回德國。

1943年7月,又被希特勒任命為駐意大利北部的集團軍司令。

1944年1月將他調至法國北部擔任B集團軍群司令。

這些頻繁的調動,除了德國戰事不利的因素外,XTL的瞎指揮讓職業軍人的隆美爾多少有些厭煩和看不慣。

他也就是看不慣,沒有推翻希特勒的想法。

首先,他對希特勒有知遇之恩,希特勒也信任他的指揮能力,倆人沒有大的矛盾;其次,他此時已獲得令人仰慕的地位,也沒有政治野心,沒必要那麼做。所以,對推翻不推翻XTL這個問題上,他報以無所謂的態度。

一些下級軍官可沒有像他這樣安於現狀的想法。

他們是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要推翻希特勒,成立新的政府,儘快結束戰爭。

推翻一個就要新立一個,自然想到了德高望重、聲名赫赫的陸軍元帥。

希特勒遇刺負傷後,經過逮捕、審訊一批人後,多少也瞭解了一些情況。

也知道他沒有參與暗殺行動,但為什麼還要處決他呢?

首先,“殺一儆百”。

參與行動的人都是軍人,沒有軍隊上層的支持,他們最起碼不敢這麼做。

作為軍隊中“老大”,手下犯事,多少脫不了干係。

其次,懷疑他在賦閒養傷期間,組織和謀劃行動。

諾曼底登陸戰役中,他在視察前線返回的途中,被盟軍轟炸機炸成重傷。

一直賦閒在家,受傷的痛苦,他多少要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

手下看望領導,關心病情的同時,也一定會對當下的局勢,一起發發牢騷,繼而提出推翻希特勒的想法,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對下級軍官的建議和想法,也就是聽聽,沒有建議也不反對。

如果說他不知道刺殺這件事,你信嗎?

我不信。你我都不信,希特勒就更不信了。

當然,這些作為處決他的理由,顯然不夠充分。

希特勒最多也就是嚴厲訓斥一番就行了。

錯!

他必須死。

因為作為希特勒最看重的人,最信任的人。

“知情不報”是最大的罪。

希特勒有典型的狂妄症病人的特點,那就是很少相信人。

他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否則不會把他當成“消防員”到各個失利的戰場去。

我們大家也有這樣的體會,往往最信任的人背叛你,帶來的傷害最重。

也最不能原諒。

所以,與其說他死於涉嫌暗殺行動,倒不如說他死於知情不報。

說白了,純屬私人恩怨,與政見分歧不同。

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希特勒還要為他舉行國葬的原因了。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隆美爾之所以會被處死,主要是他捲進了施陶芬貝格策劃的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也就是著名的7·20事件。對於任何統治者來說,反叛都是不可饒恕的,哪怕隆美爾是希特勒的愛將。

1944年初夏,蘇聯紅軍攻入波蘭領土,並強渡尼斯河,逼近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盟軍亦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納粹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局勢,失敗已經可以說不可避免。於是以施陶芬貝格上校為首的一批國防軍軍官,策劃了7·20事件,打算先刺殺希特勒,然後推翻納粹黨的統治。

在7·20事件開始前,施陶芬貝格他們暗中串聯了很多人,不過儘管有許多軍官加盟進來,可是也有許多人猶豫不決。為了計劃能夠順利實行,施陶芬貝格決定去見一見隆美爾,希望可以說服隆美爾,並借用他的名頭來召集聚攏更多的人加入。不過,隆美爾對於施陶芬貝格的計劃態度十分曖昧,沒有做出直接贊成,只是說希望事情能夠比較順利。

雖然沒得到想要的全部,但施陶芬貝格還是返回德國,繼續準備。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施陶芬貝格安放的炸彈威力不小,會議室房頂倒塌,牆皮剝落,窗框橫飛,橡木桌被掀到了空中。正在會議室的24人當中,有4人當即身亡,3人重傷。但希特勒卻死裡逃生。鎮定下來的希特勒,盡顯梟雄本色,迅速控制住了局面,並開始了血腥的鎮壓。德國軍官團更是被清理的重點,國防軍總司令部和陸軍總司令部共有60名軍官被判處死刑;20名將軍在謀殺希特勒事件中被處決;在防衛區和前線有無數國防軍成員被捕,數百名各級軍官被判處死刑。

隆美爾也因為對施陶芬貝格的行為知情不報,態度曖昧,也被希特勒清算。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藥給隆美爾。之後不久,隆美爾服毒自盡。


東斯坦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湧現了許多聞名遐邇的將領,比如軸心國的代表之一德國,就有所謂的“三大名將”。而三大名將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有著“沙漠之狐”美稱的隆美爾了。但令人稱奇的是,有著高超戰略戰術的隆美爾並非出身自軍人世家,反倒是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起初隆美爾對軍旅表現得毫無興趣,就連他的軍事啟蒙,加入浮藤堡王國皇家陸軍也是在他父親的威逼利誘下才得以進行。

不過自從加入了軍旅以後,隆美爾的才能終於被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甚至還在戰後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步兵攻擊》。而正是這一次的經歷,讓這個中級軍官進入了希特勒的視野,並就此飛黃騰達。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將軍。在1940年,作為裝甲師的指揮官,隆美爾被任命為非洲德國軍隊的指揮官。在這裡,他的戰術指揮天才甚至被盟軍所認可。

雖然希特勒是隆美爾的貴人,但隆美爾的身份卻著實與小鬍子關係不大。他直到死都是國防軍中的一分子,並且時刻以一名國防軍軍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在北非戰場取得輝煌勝利並一舉奠定自己“沙漠之狐”美譽的時候,隆美爾就下令,不得隨意虐待侮辱被俘的英國士兵,而且他也拒絕了有計劃屠殺戰俘的命令。此舉讓遠在狼穴的元首氣惱不已,但礙於隆美爾出色的指揮能力,又加上不少國防軍高官的斡旋。這一事件總算沒有將隆美爾置於危險境地。

可他與希特勒之間的間隙卻由此而種下。1943年,隆美爾本來有一次完美的脫身機會,可以讓其與古德里安一樣躲過血雨腥風的劫難,但隆美爾最終還是與幸運女神失之交臂。短短5個月以後,他重新登上了法國沿海城市,幫助希特勒構建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也正是這一命令,讓隆美爾徹底登上了死神的末班車。

1944年7月17日,隆美爾駕駛的汽車被一架英國飛機襲擊,隆美爾受了重傷。他立即被送往醫院,然後被送往德國接受治療和康復治療。三天後,發生了針對希特勒的暗殺事件。在調查和取證之後,有人提到了隆美爾的名字,讓他參與了這個陰謀。

很多人都認為隆美爾的死是受施陶芬貝格的連累,後者策劃了令世人震驚的瓦爾基里行動。本來希特勒是躲不過那個精心設計的炸彈的。但命運似乎在最後一刻眷顧了這個獨裁者。被移動的炸彈+厚重的橡木桌子救了希特勒一命。希特勒及其黨羽迅速的包圍了國防軍總部,並派遣柏林的蓋世太保大肆逮捕可疑分子。連同施陶芬貝格算在內的很多人倒了大黴。

而最無辜、也最倒黴的一個,就是我們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他被指控參與到了刺殺事件,而且作為同謀者,對他處理方式也很簡單:體面的死去。

正如隆美爾的兒子回憶那樣:兩位將軍到隆美爾家裡討論工作,隆美爾與兩位將軍會面很短的時間之後,他上樓了,他15歲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跟著他上樓。

“我必須告訴你的母親”,他慢慢地說,“我將在15分鐘內死去” 。他很平靜,繼續說:“靠自己人的手去死是很難的,但是別無選擇,但房子被包圍了,希特勒指責我叛國罪,鑑於我在非洲的戰績好,元首給我一個體面的死法”。他諷刺地說,“我有機會死於毒藥,兩位將軍帶來了它們,它在三秒鐘內致命。如果我接受,通常的步驟,他們將不會對我的家人採取”。也就是說他甚至被威逼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要送隆美爾上軍事法庭,而他的親人也會受到連累。這就是隆美爾接受的交易。他用自己的死保全了家人,他的工作人員也將變得安全。但他必須喝一種速效毒藥。

隆美爾離開了。他把他的戰地元帥的指揮棒帶到車上,握著他兒子和他助手的手,然後進入兩位將軍的車裡。他們開了幾百米進入樹林裡的空地,隆美爾喝了毒藥。隆美爾喝的毒藥是希特勒派蓋世太保送去了一瓶氰化鉀。四天後,他受到了國葬。

而當時的德國四面楚歌,節節敗退,正是用人之際卻殺害有經驗的名將,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即便是隆美爾參與到瓦爾基里行動,也只不過是知情不報而已,他如果真的想反希特勒,也不會乖乖的呆在柏林。

唯一的解釋就是希特勒早已對這位曾經的愛將失去了信心,並就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實施報復。因為隆美爾估計了一個錯誤的登陸地點,失土者死,在希特勒看來,除掉隆美爾真的沒什麼二話了。


雷姐的機械空間


隆美爾實在德國的720事件後,被希特勒賜死的,直接原因是在一份被搜出來的密謀分子準備的政府名單中,隆美爾被列為了後來的德國總統。


隆美爾對於希特勒十分忠誠,就算是後來也是試圖通過自己苦口婆心的說服,來改變希特勒的主意,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戰爭。

應該說,希特勒對於隆美爾有知遇之恩,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在10萬國防軍時代保住了飯碗,但是一直就是在部隊和軍校中任職,而當希特勒上臺以後,隆美爾根據自己在一戰中的經歷寫成步兵攻擊一書出版,這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並且把隆美爾任命為自己的警衛隊隊長,並且晉升為少將。

隆美爾在兢兢業業的保護希特勒的同時也在認真的琢磨現代戰爭的變化,等到了波蘭戰役以後,隆美爾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且開始在法國戰役中的魔鬼之師。後來,隆美爾又在北非達到了個人生涯的頂峰,同時晉升為陸軍元帥。
隆美爾對於大西洋沿岸的防禦工作抓的很緊,尤其是法國海岸。

但是到了北非戰役失敗以後,隆美爾按照希特勒的話說就是成了失敗主義分子,多次建議希特勒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戰爭,均遭到希特勒的斥責,這個時候開始隆美爾和希特勒之間開始出現裂痕,而到了720事件以後,由於隆美爾和密謀集團有一些接觸,而且據說是被作為以後政府的總統,在希特勒對於密謀集團的大清洗中,隆美爾被希特勒賜死。

應該說,隆美爾對於希特勒一直是忠誠的,並沒有參與刺殺行動,主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對於隆美爾的知遇之恩,而且隆美爾不是出身在普魯士貴族家庭中,在軍隊中沒有太深的根基,憑藉著個人的驍勇善戰當到了元帥,但是這些都是希特勒有意無意的提攜,比如隆美爾就任裝甲師的師長就是希特勒幫了忙,本來陸軍總部是打算把隆美爾排到山地部隊任職,這個決定十分合理,隆美爾長期都在步兵部隊服役,而且一戰中在山地作戰行動中表現十分出色,現在從元首警衛部隊中調職,去山地部隊任職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隆美爾是希望去裝甲部隊,雙方僵持不下,最後是隆美爾走了上層路線,希特勒出面干預,這才有了後來第7魔鬼裝甲師。這一點隆美爾是十分清楚的。

就算是後來在北非戰役失利以後,隆美爾認為戰爭不可能打贏的時候,隆美爾對於希特勒也只是限於力諫,通過一切和希特勒見面的機會,勸說希特勒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戰爭,但是對於希特勒交代的工作還是盡心盡力的完成,德軍的大西洋壁壘,在隆美爾的監督之下,比原來有了極大的加強,而且隆美爾想盡一切辦法要抵抗盟軍的進攻,而不是像他說的要敞開西線,可見隆美爾對於希特勒還是忠誠的。

不過,忠誠歸忠誠,隆美爾還是和一些密謀分子有了一些接觸,但是隆美爾還是不同意採用暗殺的手段,一方面是知遇之恩,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一戰的失利,普通的德國軍人都認為是被從背後捅了一刀,而如果暗殺希特勒,那就在背後捅了一刀的行為,作為德國軍人是不願意有這個名聲的。但是,到了720事件以後,希特勒的清洗行動的原則就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這種情況下隆美爾被賜死,也就不奇怪了。

隆美爾在法國的參謀長斯達派爾,這個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密謀分子,隆美爾同意並參與了720事件的說法就是他說的,而且這個人後來說過,在戰後的德國如果要有所地位,就必須要和720事件有所關聯。可以說,隆美爾參與刺殺的一些神話,是這個人編造出來的。


斯達派爾戰後活了下來,後來成為北約中歐地面部隊司令。而且在720事件的幾個核心成員中,只有他活了下來。隆美爾認為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的說法也是他提出來的。


有痰


隆美爾在帝國納粹中的影響力直逼希特勒!無論從人格魅力,軍事才能不僅是德軍中擁躉眾多,就連敵對得盟國將士對這位德國將領也是褒獎有加!奈何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勢力末期的希特勒確實腦子瓦特了!

希特勒懷疑隆美爾參與了刺殺自己得陰謀以叛國罪處死,隆美爾服毒自殺!一代忠臣名將落此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隆美爾用自己的死換來家人親人不受牽連,希特勒也承諾不會追求連帶與隆美爾公事的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