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null147198478


英國脫歐符合自己的國家利益,也符合大多數選民的民意。從地理位置上說英國本來屬於單獨存在的島國,加入歐盟本質上並不是為了壯大歐盟,只是為了投機取巧,獲得最大利益。英國從歷史上來說就是歐洲大陸的攪屎棍,一個強大的歐盟並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脫歐表面上看是公投的結果,實際上哪有人民能主宰國家決策的!英國脫歐應該是早就制定好的長遠國家戰略,其目的還是為了分裂歐洲,作為一個島國,歷史上就不喜歡歐洲大陸發展的太好,只有歐洲分裂了,英國在歐洲的話語權才能加大,這才是其根本目的。



至於英國脫歐之後走向何方?蘇格蘭會不會脫英?這就要看英國政府的執政手段了,個人認為,在未來的幾年裡,蘇格蘭會積極尋求脫英的方法,在法律角度找到脫英的合法性,然後再進行脫英公投,有很大的可能未來蘇格蘭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燦舌蓮語


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來解釋啊。

2007年 1英鎊換15塊多人民幣,當時英國人來中國旅遊,想買一個30塊錢的東西只需要2鎊錢。2019年1英鎊換9塊。那麼同樣來中國買一個30塊錢的東西要花3磅多。

英國在歐美呆的時間越長,貨幣會被歐盟的經濟拉的越低。等有一天拉平了,英鎊就沒用了,還不如用歐元呢。那整個英聯邦加入歐元區嗎?那個時候更麻煩。

不如趕緊脫歐,英鎊對人民幣可能能回到11或者12的樣子。英國很多老百姓就是這麼想的。而且這只是和中國比。



北京土著大叔陸先森


英國要脫歐,這不是第一次。其實早在1975年,英國在加入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2年後,就曾動過脫歐的念頭。當年度關於是否脫歐的民意測驗中,68%的人回答yes,其中包括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官員。中左翼的工黨,差點因此而分裂。

二戰期間,歐洲各國遭受巨大創傷,戰爭結束10年後,經濟上依然舉步維艱。法國曾數次向英國提出要求,或者雙方合併為一個國家,或者加入英聯邦,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為國家元首,但最終都被英國拒絕。

為了抱團取暖,1957年,法國找到西德、比利時、意大利、盧森堡和荷蘭,在羅馬簽署協議,成立了如今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他們希望通過經濟和貿易合作,建立起統一的大市場共同發展,更重要的是,避免互相之間再次開戰,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話。

當時美蘇之間的對峙,戰爭的陰影無處不在。1963年,英國第一次申請加入歐共體,但遭到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否決。戴高樂認為,英國總是會和美國站在一邊,而與歐洲離心離德。戴高樂對身邊的人說,歐洲的遊戲,只能歐洲人自己玩,不能帶著假歐洲人英國玩。

戴高樂去世後,蓬皮杜上任。英國繼續申請,終於在1973年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但是1975年,英國已經在是否退出歐洲經濟共同體這一問題上搖擺不定。雖然英國最終留在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內,但是兩者之間早已貌合神離。

1984年,英國與歐盟的緊張關係正式浮出水面。保守黨首相撒切爾夫人,態度強硬地要減少向共同體繳納的費用預算。當時,英國是歐洲經濟共同體諸國中算不得富裕的國家,但每年繳納的費用,卻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

因為當時的英國農產品高度依賴歐洲進口,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農產品補貼,佔總支出的70%。受到民眾激烈批評的撒切爾政府,自然要大大縮減這筆預算。由此引發的矛盾是,英國的產品遭到共同體成員國的抵制,貿易摩擦時時發生。

1993年,歐洲經濟共同體諸國,在荷蘭簽署了《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宣告歐盟成立。歐盟的目標,是要在政治、經濟、貿易、外交、國防、公民身份和權利上,整合各個國家的政策,建立自由統一的大市場,併發行單一的貨幣―――歐元。

從歐盟成立之初,英國就沒有打算進入這個統一自由的大市場,所以既沒有加入歐元區,也非申根成員國家,並缺席歐盟許多統一行動。撒切爾夫人之後的英國首相約翰·梅傑,秉持的是相同的政策,與歐盟仍然若既若離。

其間,英國和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戰,連續不斷。如因瘋牛病引發的牛肉大戰,及後來的巧克力大戰、蔬菜及植物油大戰等等。在一些貿易戰中,雖然歐洲法庭判定歐盟不得拒絕英國產品,但不少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盧森堡,堅持貼上特製的標籤,或限制銷售。

2007年,“歐洲憲法條約”被否定,成員國不得不簽署極負爭議的《里斯本條約》,該條約給了歐盟更廣泛的權力。時任英國首相戈登·布朗沒有和其他26國的領袖一起,出席簽字儀式及隨後的慶祝儀式。英國人認為他沒能在談判中,最大限度地保護英國的利益。

英國與歐盟的分歧,日益擴大。到2013年,英國國內脫歐之聲,已越來越成為主流。加之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形勢持續動盪,移民衝突越演越烈,幾乎成為整個歐洲的危機。卡梅倫政府雖然與歐盟就相關問題展開了新的談判,但成效不大。

激烈的爭議之中,2016年,英國開始脫歐公投。超過3000萬英國人參與了投票,51%的微弱多數主張脫歐。就地區而言,北愛爾蘭和蘇格蘭贊成留在歐盟, 英格蘭和威爾士主張脫歐。就這樣,英國脫歐進入了倒計時。


世界真的很大


主要是加入歐盟後,英國人不但沒有獲得更多利益,反而出現的一些問題,使許多利益受到了損失。

一是要繳高額的會員費。英德法都是相當富裕國家。加入歐盟後,每年要拿出一大筆“會員費”,用以幫助和扶持經濟條件較差的成員來發展和建設。而這筆款項是隨著加入歐盟的時間增長而增加。2008年,英國拿出27億英鎊,到了2013年高達113億英鎊,合當時美元174億。英國人覺得拿這麼多錢划不來,如不在歐盟,可用這筆錢為英國國民搞福利。

二是限制了英國優勢產業發展。加入歐盟後,對外貿易英國不佔優勢。英國的優勢產業是金融與服務業,其中的一個大客戶就是中國。但歐盟在與中國談判中,首先考慮的是製造業,這樣英國就沒有製造業發達的德國佔優。2014年德國對華出口總額超過74億歐元,是英國對華出口的五倍多。所以,英國想脫歐,要求用“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來代替歐盟內的“區域自由貿易體系”,使英國的優勢產業有優勢。

三是移民問題突出。歐盟條約規定:凡是成員國必須遵循貿易自由、資本和服務自由以及人身行動自由的三項原則。這樣一來歐盟窮國的民眾,向條件好的歐洲國家偷渡,因此產生大量非法移民。這些年有超過1400萬的歐盟成員國公民,生活在不是出生國的土地上。英國一直飽受移民湧入之苦,移民使犯罪等社會問題加劇。而且按歐盟法律他們可以合理合法地在英國生活和工作,並且按照歐盟的規定有權享受英國公民同樣的福利。這是英國人難以接受的。

四是法律問題困擾。加入歐盟之後,英國的法律體系受到歐洲人權法院的挑戰。按照歐洲人權法院的規定,英國無法向以前一樣快速驅逐外國的犯罪者。英國政府要求,將英國法律體系同歐盟的法律分離,保護英國的法律獨立性。

五是歐盟政策引發的社會性問題凸顯。比如貨幣方面,次貸危機使歐元區國家的經濟聯繫更緊了。這也就使依然持有獨立貨幣的英國和瑞典這樣的國家在貨幣問題上的話語權嚴重下降,更使英國不能充分發揮在金融方面的優勢。

【下午歷史茶】觀點,請關注討論!


下午歷史茶


英國是歐洲最富的國家。比德、法都富。英國沒有用歐元。有獨立的英鎊貨幣,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決定貶值或升值。歐盟成員國27個。如有問題需要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這27個國家貧富差距太大,語言不一樣,互相間沒有什麼互補優勢。如希臘的國家債務危機爆發。只有德國有錢相救,其他國家都是無能為力。還有就是難民問題,德國說歡迎難民,現在又限制難民。難民裡有很多isis 控怖分子,你很難發現。這些人對社會影響很大。一個控怖分子需要多少警察來監視他?而且許多歐洲的窮國的人越來越多的人都來到英國,帶著一家老小來英國吃住醫療孩子上學都免費。這給英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他們從沒有給英國交過稅坐吃英國。歐盟成員國之間人員自由流動。人當然會去好的地方。英國富,也不能養全歐洲的窮國家人民?想得太好太容易了……歐洲一體化。國家窮富差距太大,原來的12個國家已經成為了經濟共同體。就不應該擴大。現在的意大利也出現問題,歐盟一點辦法都沒有。意大利和中國簽訂協議,這才有望改變意大利的經濟危機。希臘的經濟危機也是中國出手,改變了希臘的經濟。


YanYan184920861


為什麼英國要脫歐呢?

第一,英國作為老牌的日不落帝國,一直有著歷史優越感,但是加入盟後,整個歐洲成為了一個整體,所有國家都是平等的,再也顯不出英國高貴的頭。

第二,一方面英國和其它歐洲發達國家一樣,近年經濟下滑,人們收入降底,引發不滿。另一方面,英國作為發達國家,在歐盟會費分攤比例上卻很高。引發英國民眾不滿,認為加入了歐盟吃了虧。

第三,近年來,美國和歐盟出現裂痕,並且漸行漸遠。美國對歐盟的指責越來越多,做為美國的忠實盟友,英國脫離歐洲,有利於和美國保持良好關係,防止美國製裁歐盟時,把英國也夾帶其中。

第四,英鎊和美元在國際上有著同等的地位,加入歐盟,歐盟內部使用歐元結算,難以體現出英鎊的優越性。

第五,在歐盟內部也存著分歧和矛盾。不光是英國要脫歐盟,另外還有別的國家有脫歐的打算。原因是老歐盟和新歐盟存在矛盾,歐盟統一後,許多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在內在歐盟內部自由流通。於是,東歐(新歐盟成員)低收入勞動力就向西歐(老歐盟成員國)高收入發達國家流動,侵佔了老歐盟成員國民眾的就業機會,引發民眾不滿,英國也是這樣。

第六,歐盟內部西歐發達國,時不時總要對東歐欠發達的新成員國援助,也是引起西方發達國家民眾不滿的原因之一。

總之,英國脫歐是英國國內外多重因素影的結果,並非一單一事件造成的。


王儒枰


英國究竟為了什麼脫歐?

英國人要脫歐已經鬧了好幾年了,英國政府也在積極努力的與歐盟談判脫歐事宜,但一直在英國脫歐的分手費上存在巨大爭議。歐盟要求600億美元分手費,英國人嫌歐盟要價太狠,稱歐盟要的太多,在英國議會中是不可能通過的,歐盟也獲得不了這麼多錢,討價還價。不過據最新情況來看,英國很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逐步脫歐,具體好要看英國和歐盟的談判動向。



英國脫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英國本來也沒有打算真正融入歐盟(歐洲大陸)。

1、英國的歷史傳統。

英國是一個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在19世紀成為世界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國)時,英國一直實行的都是光榮鼓勵政策,基本上不過問歐洲大陸事務。但卻不能忍歐洲大陸出現一個霸主國家,從而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如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克里米亞戰爭時期的俄國、以及一戰、二戰時期的德國,都是英國的固有政策的釋然。

英國與歐洲大陸關係若即若離,一旦發現歐洲大陸國家(歐盟)過於插手英國人的事務,損害英國人的利益,英國第一選項就是脫離歐盟,不跟你們玩了。



2、英國不願意承擔更多責任。

英國之所以加入歐盟,那是看到歐盟的建立,對統一歐洲市場大有裨益,如果英國不加入,就無法享受這波紅利。但獲利和責任是相關的,隨著歐盟成員國的增加和經濟一體化,英國人要為此付出更多責任,因為英國也是歐盟大國,這是英國人不願意的。和現在美國人一樣,英國人只想佔便宜不願意吃虧,一點都不行。

所以英國人沒有加入歐元區,英鎊作為一個獨立貨幣依然存在,就是不願意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位置讓位給布魯塞爾。後加入相對落後的歐盟成員國也需要英國的經濟援助,英國人更不願意了,對於歐盟出臺金融、經濟管理政策也非常抵制,這樣下去英國人註定要和歐盟分家,因為本來就八字不合。



3、洶湧的民意使然。

英國民眾對於英國脫歐普遍持有認可的態度,認為英國留在歐盟裡沒有任何意義,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次調查採中,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贊成脫歐,還有的一小部分英國民眾認為,英國留在歐盟也可以,但歐盟要保證英國的利益,不能限制英國人的自由。典型的佔便宜的想法。

而英國各大政黨也根據英國洶湧的民意熱炒脫歐話題,以便於獲得更多選票,所以搞了一個“脫歐公投”,最後公投通過,英國政府本民意綁架,也不得不與歐盟談判脫歐事宜。英國脫歐以鬧劇開始,最後引起了英國人的民粹主義,鬧劇變事實,英國政府也只能“喜當爹”,捏著鼻子認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對於像英國為什麼要脫歐這樣的國際性問題,涉及到太多國家與國家組織、國家與國家、政黨與政黨、政府與議會、還有不同社會階級之間諸多的觀念矛盾與利益衝突,根本不是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就能夠闡述清楚的。

所以筆者只希望自己的片言隻語能讓大家對於整個事件有個大致的瞭解,並在思考的基礎上產生自己的理解。

因為我一直都覺得,只有當我們開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格局才不會被侷限在每日的柴米油鹽。

脫歐的直接原因

早在1975年,歐盟還被稱為歐共體的時候,英國就對是否要留在歐共體這一問題,發動過全民公投。而當時投票的結果是67%的民眾選擇留在歐共體。

雖然當時的英國並沒有脫離歐共體,但我們仍可以看出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導致如今英國脫歐的最直接的原因,則是在2016年進行的第二次——關於英國是否要留在歐盟而發動的全民公投。

第二次全民公投的結果讓很多人始料未及,甚至是組織公投的執政黨領袖——卡梅倫。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卡梅倫在公投結果出來後就宣佈辭職,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接連辭去其他職務,退出政壇。

所以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那次導致英國脫歐的全民公投。

卡梅倫發動脫歐公投有以下幾個原因:

在卡梅倫接手保守黨領袖的時候,黨內有兩派人士都對歐盟很不感冒。一派是質疑待在歐盟能否給英國帶來益處的疑歐派;另一派則是已經認定英國繼續待在歐盟只會對損害英國的國家利益的退歐派。

於是為了安撫這兩派以便保持黨內的團結,卡梅倫選擇了全民公投。(畢竟當時他認為公投的結果肯定會是繼續留在歐盟)

但質疑歐盟卻不僅僅是黨內人士。英國民眾的日子越來越慘淡;貧富差距擴大導致英國社會的階級矛盾越發尖銳;失業率與恐怖襲擊都讓英國民眾對於英國待在歐盟的未來抱著悲觀的態度。

卡梅倫的做法也是為了順應這種疑歐情緒,進一步爭取支持率。


雖然英國與歐盟之間一直存在著矛盾,但卡梅倫本身其實沒想過要脫歐。他之所以宣佈發動公投只是想對歐盟施壓,以此獲得更多的自主權。

英國對於歐盟來說是很重要的存在,光是英國繳納的會費就每週就有兩億英鎊左右。所以卡梅倫剛開始的時候對於施壓還是很有自信的。

然而公投結果卻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約52%的英國民眾選擇脫歐。

學者對投票的結果進行分析後,發現願意脫歐的都是收入較低、受教育水平也比較低的人群。

因為英國社會在經濟危機與歐債危機的侵襲後,階層的矛盾日益突出。脫歐派,利用人民對於現狀的不滿,通過宣傳把內部矛盾轉變為了外部矛盾。

那些貧困的英國人都以為自己貧困的原因是英國向歐盟繳納了太多的會費。


真正的原因:

主權意識:英國議會的主權從1215年的《大憲章》開始確立,在之後的無數次革命或是改革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英國對於議會的主權的尊重。

因為議會(議會的下議院是平民組成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著人民的意志,只有議會的權力得到保證,獨裁才不會發生。英國的政府更是直接從議會中產生。

由此可見,議會就是英國人民的信仰。它既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又代表了國家的主權。

而歐盟倡導的歐洲一體化,勢必會逐漸吞食成員國的主權。

從農業、貿易、貨幣到難民政策,英國向歐盟讓渡了很多的權力。而這些讓渡的權力有些時候卻會危害英國的利益,特別是難民政策的制定。

雖然我們都宣揚人道主義精神,但從國家的層民上看,難民就是包袱。難民不僅會增加政府的開支、拖垮經濟,甚至還會帶來社會動盪。

難民危機也是大部分歐美國家都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出於人道主義精神,歐美國家大都只能默默地忍受著山芋的溫度,而不好把山芋扔掉。

歐洲的難民往往都是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區的人民。因為經受不住戰亂與貧窮的摧殘,所以用盡各種辦法:偷渡也好、移民也罷,瘋狂地向歐洲湧入。

除了位於西亞的阿拉伯還有北非地區。他們和歐洲之間只隔了一個地中海。所以對他們而言,去“人間天堂”只需要一張船票。

無數的難民瘋了一樣地湧入歐洲,以至於連偷渡行業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歐洲的難民策略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當時正值第一次難民潮。歐盟聲稱各個成員國都有均攤難民的責任,山芋人人都得拿。

這樣的聲明剛一提出,就受到了一些國家的猛烈對抗,這裡面自然也有英國。當時的難民政策推行實在緩慢。

第二個階段,起源於2015年9月。人們在土耳其海灘上 發現了一個遇難的敘利亞難民小男孩的屍體。於是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歐洲國家對人道主義精神的蔑視。

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英國只能增加均攤到的需要安置的難民人數。


即便到了現在,因偷渡遇難地中海的難民人數仍在增加。今年7月的時候,就有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亞沿海地區傾覆,110人失蹤。

這其實也和日益發展的偷渡行業密不可分……

第三個階段,則是發生了更讓人頭疼的事件。

以15年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與16年德國的大規模性侵事件為導火索,歐洲所有國家出於對本國利益的考慮,進一步收緊了難民政策。

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與德國科隆的大規模性侵事件的嫌犯都是難民。

難民的受教育水平甚至都沒有,素質自然也是極低的。讓這些人進入文明更為發達的社會,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治安問題:偷竊、搶奪、性侵甚至是恐怖襲擊。

人道主義精神又一次遭到了質疑。人道主義危機也逐漸開始轉變為政治危機。英國脫歐便是政治危機的體現。

難民不僅會影響社會治安,還會影響本國居民的就業。如今英美國家猛增的失業率,很大程度上是難民危機的餘波,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為什麼要修牆的原因之一。(擋住難民潮)



疑歐情緒

英國對歐盟一直都是三心二意。因為英國有著輝煌的歷史(美國之前,是英國在稱霸世界),所以他或多或少地瞧不起其他歐洲國家,自然也瞧不起歐洲國家構成的歐盟。

英國人認為即便是戰後,英國還是有著強大的軍事、政治影響力。他們之前加入歐盟是想要領導歐盟,然而如今卻被歐盟牽著鼻子走。英國人自然會懷疑歐盟——這個由一堆小國與組成的組織有沒有資格帶領英國。

那些脫歐陣營的人也都認為歐盟拿了英國的錢與和主權,卻沒有讓英國人過得更好。

歐債危機

說起西方國家,最令人羨慕的就是他們的福利制度。據說在歐洲一些國家,即便不工作也能靠社會救濟過著中等水平的生活。

除了對勞資關係的糾偏以外,民粹主義也是福利制度只升不降的原因之一,民粹主義又是什麼呢?

在歐洲,人們信奉民主,於是所有的政黨想要執政,就得獲得人民的支持。

而獲得人民支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人民好處,也就是福利制度。所以一個政黨想要上臺執政,就不好削減福利制度,就算是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為了上臺處理問題,甚至還得增加福利制度的支出。


這就使得某些生產力一般的國家,福利制度卻好得驚人。(教育水平不高的民眾往往缺少遠見,但是他們卻能決定什麼政策會被推行,這就是民粹主義)

(PIIGS笨豬五國)以這幾個字母開頭的某些國家,國內的工業體系很糟糕。在經濟蕭條的時期根本沒有多餘的收入,只能靠債務解決國家因福利制度引起的過多的開支。

錢從哪裡來?歐盟成員國向歐盟借錢,歐盟的錢大多數又是從英國、德國這些發達國家那裡收取的。也就是說,英國待在歐盟就得出錢養那幫小弟。

這就讓英國很不爽。經濟危機之前,那些小弟靠著旅遊業還能有些收入,勉強還英國錢。

經濟危機之後,英國自己都負債累累,更何況那些因經濟蕭條旅遊業慘淡而沒有什麼收入的國家?

外交政策

最後我們從英國的外交政策著眼,再來看一看英國脫歐。


二戰之後,英國的霸主地位被美國取代。但在那之前,英國在歐洲乃至世界一直是老大,英國的外交政策也一直貫徹著扶弱抑強的原則。

並不是英國人喜歡匡扶正義,只是英國人害怕某國的實力增長會威脅到自己霸主的地位,所以才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幫助弱小的國家。

當英國發現自己在二戰之後地位沒有以前那麼高了,很著急,就希望藉助歐盟來掌控歐洲,順便恢復昔日的地位。但是歐盟卻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好搞定,自己反而還被歐盟牽著鼻子。


史之策


文|小河對岸

英國脫歐,從表面上是看,是英國政治右傾,而再度重拾其傳統上的“光榮孤立”政策。但是,現今世界已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依賴。在這互相依賴、日益全球化的進程中,每個國家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圈。而歐盟無疑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朋友圈(國家聯盟),不但是歐洲國家想登上這輛豪華巨輪,就連部分亞洲國家也渴望加入。可是,英國卻從歐盟這輛巨輪上,下了船,出乎了很多國家的意料。

英國退出歐盟,看似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卻並不然。英國退出歐盟,是有政治家引領的,沒有一位政治家,哪怕是政客,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遭。再則,英國退出歐盟乃是公投的結果,作為世界上最早實行民主政治(君主立憲)的國家,民主政治相當成熟,而英國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一直位於世界前列。所以,英國退出歐盟,並不能說是簡單的民粹排外,而是多數英國人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共識。

從表面上看,英國退出歐盟有兩方面原因。一則,歐盟是政治、經濟共同體,英國加入歐盟,必然讓渡一部分國家主權。而歐盟是以法、德兩國為雙核動力,英國雖實力並不弱於法國,但作為島國,英國對歐陸的事務,在歷史上就一直若即若離。在歐盟內部,英國也相對被邊緣化,而有一種“大國”的失落感(曾經的世界霸主,如今的歐盟小三),英國在歐盟的政治話語權相對較弱。

而歐盟卻又幹涉了成員國(英國)的政治自主,如東歐、南歐等國家的勞工,大量湧入英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有成員國被迫接受海外“難民”等問題。從普世價值上說,英國也的確應該“敞開”大門,但實際上卻又會增加國家負擔。即便,在法國、德國,也因諸多如“勞工”、“難民”問題,而頭痛不已,更助長了右翼排外勢力。

再則,歐盟內部的發展不平衡。歐盟內部,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西、北歐經濟發達,而東歐、南歐卻比較滯後。對英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來說,會覺得不公平,雖然歐盟也為英國提供了諸多便利與優惠政策,但代價也比較大。經濟越發達的國家,承擔的責任也越大(歐盟會費等)。英國總覺得小國、弱國在搭便車(佔便宜),而自己在拿自己的辛勤勞作去救濟貧困國家。隨著歐盟的漸漸東擴,這輛巨輪越來越沉,而英國覺得自己的負擔越來越重。

最終,英國人覺得加入歐盟實在是得不償失,而選擇了退出。但為何退出歐盟的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或德國呢?實際上,是英國覺得自己有更好的歸屬,而法國、德國卻離不開歐盟。

歐盟的前身,是1952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西德)、法國、意大利等六國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的初衷,就是小國之間抱團取暖,以增強各自的經濟話語權。歐盟的成立,最早就是為了抗衡美國與蘇聯。隨著聯合帶來的種種收益,合作的領域也越來越寬,並且從經濟上的聯合,走上了政治上的聯合,甚至還要加強軍事上的聯合。

而任何圈子都有排他性,就經濟總量而言,歐盟僅位於美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二。而在經濟、政治上,歐盟與美國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競爭。但就國家之間的親密關係而言,英國即便在歐盟,其與美國的親密關係,也超過了與歐盟任何一個國家。

雖然,在國際事務上,英國對美國亦步亦趨,是美國最忠實的跟隨。但就血脈根源上來說,美國是英國的長子,雖然最終分了家,還打得頭破血流(美國獨立戰爭),但畢竟“血濃於水”。就實力而言,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歐盟都無法與美國抗衡(經濟差距,相對還最小)。

而在情報領域,有一聯盟,被稱為“五眼聯盟”,其成員國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五個國家在血脈上同源,且經濟都高度發達,美、加、澳、新四國,可以說都是英國的親生子,這個圈遠比歐盟親切,稱得上是英國的“家庭圈”。雖然,這一聯盟是“長子“(美國)當家,但“老爹“(英國)的分量顯然是不容忽視的。

五眼聯盟,雖目前來說,僅是情報領域的合作。但情報領域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種最為親密的合作,其涉及到國家的戰略安全與核心機密。但隨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關係越來越激烈。“五眼聯盟”的合作範圍也會越來越寬泛、深入,其將來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等方面也會形成合作共同體。

英國與其在歐盟被邊緣化,讓渡部分國家主權與利益。還不如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立更為親密的合作關係,而這目標的達成也比歐盟更為現實。五眼聯盟的實力,是歐盟不能比擬的。而英國在這一聯盟中,不但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反而不需要承擔不必要的負擔(如歐盟提倡建立聯合軍,顯然英國依靠美國的保護,就要比躲在歐盟的羽翼下更會有安全感)。


有知社


Supersabio君本人在西班牙,歐盟國之一。


本來歐盟國之前聯合起來是為了對抗美國和蘇聯,成為世界政治格局的第三大力量。雖然歐洲國家藉助工業革命,經濟水平不比其他的差,但是經歷過戰爭,對每一個國家都是有所影響的。而且,在國土、資源等這些方面,和美國、蘇聯比,歐洲國家都比較小。所以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就好比是折筷子的故事,一根筷子易折斷,三根筷子就不易了。團結力量大的典型。


通過了解歐洲的一些,個人認為,英國脫歐的原因,用簡單通俗的話來理解就是:

就像是合夥做生意,本來大家都出同等分的錢,賺取得的利益平分。但是,由於現在經濟的發展,歐洲各個國家也分有錢的和比較窮的。英國自己對歐盟花的錢,比其他國家的要多。支持脫歐派就認為,脫歐了,自己的經濟會更好,不會被拖後腿嘛。還能用給歐盟的錢放在自己的國家裡,比如說英國國民衛生服務(NHS)。還有的話,就是防止那麼多移民了。

總的來說,就是“我不想和你們過了,太虧了!”哪哪都不好的感覺。而且,好巧不巧,雖然反對脫歐的人也有一大半,剛好就少了幾個百分點,公投的結果就是脫歐了。這是法律啊,英國政府反口都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