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約定,無論多晚每天報個平安

鐵嶺市援助武漢醫療隊醫生高凡妻子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遠在湖北的丈夫發來的“平安”。

我和丈夫約定,無論多晚每天報個平安

1月31日大年初七夜裡11點多,窗外一片寂靜,月光皎潔,獨自一人在家的趙麗娟把腫脹的右腳抬到沙發上,繼續看著電視,隨著“叮”的一聲,手機屏突然亮了一下,微信上丈夫高凡傳來兩個字“平安”。

趙麗娟沒有回微信,她知道,丈夫忙了一天,肯定特別疲憊,心想讓他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能多休息一會兒就多休息一會兒吧。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整整一個星期了,一個星期以來,除非高凡打來電話,趙麗娟從不主動聯繫丈夫,不過她和丈夫有個約定,無論多晚,每天都要報個平安。

在同事眼中平時話不多,工作很踏實

“我是昌圖縣中心醫院120急救中心護士李晶”

“我是昌圖縣中心醫院ICU中心病房閆舒”

“我是昌圖縣中心醫院ICU重症監護室護士房鑫”

請全市人民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使命,平安歸來……

1月27日,一則“我市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的消息經鐵嶺日報官微“鐵嶺發佈”發出後,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消息中包含一段35秒的短視頻,四名出征的勇士出現在畫面裡。今年41歲的高凡 ,是四人中年紀最長者。

“高凡1979年出生,是我們醫院內二科的主治醫師,他2004年畢業於瀋陽醫學院,工作一直都非常踏實,前兩年在市總工會組織的‘市長盃’技能大賽中還獲得過專業組的二等獎呢”。呼吸內二科主任張久俠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介紹她的同事。

高凡主動請纓支援武漢,在大家眼裡,這個平時話不多,但是工作很踏實的同事,關鍵時刻主動站出來,著實讓人佩服。

張久俠比較瞭解高凡的情況,“他的父母在外地,妻子是一名水錶抄表員,需要傍晚5、6點鐘收水費,8、9點鐘回家,他這一走,家裡誰照看啊。”高凡在呼吸科工作,又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還是一名男同志,他去是比較適合的,可是他家裡的情況,如果不去也是有說得過去的理由的。

“他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工作”

1月31日上午,在高凡單位的幫助下,記者拔通了高凡妻子趙麗娟的電話。“我的腳扭了,沒法幹活,現在家裡挺亂的”趙麗娟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柔和,當記者提出想面對面交流時,她有些不好意思,可還是答應了下來。

半個小時後,記者來到了趙麗娟位於鐵西的家。中午時分,家裡陽光很好,也並不雜亂,趙麗娟是踮著腳給記者開的門。

“12月8號晚上,我去收水費,結果在一個老舊小區的走廊裡扭到了腳”趙麗娟說,當時高凡匆忙趕到後,想把她扶起來,可是她沒讓,因為太痛了,她坐在地上緩了十幾分鍾。

因為扭了腳 ,趙麗娟一直沒法上班,高凡去武漢後,她把兒子送到了父母家。年過七旬的父母一邊照顧外孫,一邊還要每天來給她送飯。

雖然家裡現在有些困難,但趙麗娟很樂觀,她說和高凡支援武漢的事兒比起來,這些都是小事,都算不上困難了。

“高凡決定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時並沒和我商量,但我有預感,所以不驚訝。”聊起高凡去武漢的前後,趙麗娟這樣描述。大年三十高凡是白班,初一是夜班。初一那天下午高凡就去單位了,說是兩點有個會,然後晚上6點多,他又回到了家。高凡對趙麗娟說:“收拾東西,我要去武漢支援。”這是高凡第一次明確告訴妻子他要去武漢,已經出發在即。

趙麗娟說,從年前武漢疫情在電視上播出來開始,高凡就特別關注,可卻一句評論感慨的話都沒有。“雖然他平時就少言寡語,可是我知道這次他是在考慮事情,上級沒發出號召的時候,他就有要去的想法。”趙麗娟說,多年的夫妻,他了解丈夫,也支持丈夫。在她看來,高凡就是換了個地方當大夫,幹得還是原來的工作,這是他的天職。

作為醫生,有時會出去培訓,所以趙麗娟平時就為高凡常備一個洗漱用具的包,大年初一那天簡單收拾後,高凡就在家裡一直待命,按照上級的要求做好連夜出發的準備,第二天早晨領導來了就把高凡接走了。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高凡到底在做什麼工作,趙麗娟並不很清楚。“他太忙,而且穿著防護服也不能接電話,所以我從不給他打電話,只等他有時間了打給我。我們約定,我每天等他到晚上12點,如果太忙就不用打電話,可不管多晚,每天都要報個平安。”趙麗娟說,這些天她一個人在家,什麼事都沒有就是看電視,看中央1頻道和中央13頻道。“網上的消息有時候不準,所以我就看電視的疫情直播新聞,除了睡覺,電視一直都開著。”

“武漢是全國疫情最嚴重的地方,高凡在那,你擔心嗎?”“不擔心”面對記者的提問,趙麗娟回答的很乾脆,“現在全國都在支援武漢,一切力量都往武漢使,只要做好防護,應該沒問題。”

採訪就要結束時,趙麗娟說,她不知道高凡什麼時候能回來,但她希望能早點,因為他回來就意味著武漢的疫情也結束了,這是最好的事情。“高凡回來後,應該會接受15天的隔離,到時候我腳肯定也好了,我去接他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