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中心醫院蔡毅:“只有累倒的,沒有逃兵”

本報記者 張家振 武漢報道

“帶著我的小夥伴,進駐並接管發熱二區了。”1月27日晚上10點,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帶著臨時組建的10人醫護團隊正式進入了抗擊疫情最前線。“雖然很累,雖然有點小擔心,但是真的興奮。”蔡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

武汉市中心医院蔡毅:“只有累倒的,没有逃兵”| 新冠肺炎亲历

(工作在抗疫一線的蔡毅。)

2月2日晚間,蔡毅在完成夜查房後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收到醫院的動員令之後,我們科室的10個年輕人全部奔赴了抗疫最前線,只留了一個年紀大點的醫生“守家”。目前一共收治了33名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總體上狀態都還不錯。

“我先處理個搶救。”說罷,蔡毅又投入到了緊張有序的工作中。

蔡毅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並獲碩士學位。作為疼痛科主任,他此前的工作主要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柱椎管狹窄症、胸腰椎術後疼痛等各種急慢性疼痛病。

據瞭解,在武漢市新型肺炎防疫指揮部的部署下,醫院急需補充醫療救治力量。武漢市中心醫院防控領導小組隨即在院內下發動員令,號召黨員帶頭組建“醫護突擊隊”,按照醫院統一安排,隨時準備投入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我個人意見,男人上戰場,女人看家。”1月23日下午4點多,蔡毅向疼痛科同事發出號令:兄弟們,上啊!不能一起扛過槍,也一起上個無硝煙的戰場。

武汉市中心医院蔡毅:“只有累倒的,没有逃兵”| 新冠肺炎亲历

(蔡毅向同事發出報名突擊隊的號召。)

“我要去了,後面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好,一定守好家,等你凱旋歸來!”這是蔡毅和疼痛科同事李穎波間的對話。按照分工,李穎波留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守家”,蔡毅帶領其餘10人團隊進駐後湖院區接管發熱二區。

據蔡毅介紹,目前疼痛科已經停診了,團隊全力投入到抗疫一線。當時李穎波也很想上前線,但年紀大暫時先沒讓他去,“我們還是要講科學,年輕人抵抗力相對好,上前線也更加安全一些。”

“團隊,是臨時組建的;患者,是忽如其來的;病房,也是剛開的;清潔,我們自己做的;很多困難,都是剛碰到的。”蔡毅表示,團隊從無到有,在陌生的患者,陌生的疾病,陌生的環境和莫名的恐懼不安背後,是莫名其妙的勇氣和熟悉的使命感。

武汉市中心医院蔡毅:“只有累倒的,没有逃兵”| 新冠肺炎亲历

(蔡毅和醫護團隊在工作中。)

據蔡毅介紹,在工作中自己帶領的團隊和呼吸科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接診、治療流程逐步順暢。在蔡毅看來,呼吸科的醫護團隊基本不眠不休,她們更是前線的前線,只有累倒的,沒有怨言,沒有逃兵。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蔡毅在武漢協和醫院疼痛科楊東教授指導下,探索出了微信患者分組管理模式,彌補了和患者溝通時間不夠,解釋工作不夠的欠缺,搭起了醫護患及家屬溝通的生命之橋。

根據微信患者分組管理模式,蔡毅將患者分成了5組,群內人數在8到12人不等。其提供的患者群聊天記錄顯示,黃燦(化名)是30床的病人,現在沒有親屬在武漢,需要安排人去買球蛋白但不知道購買的具體數量,在群裡詢問蔡毅後,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我們的治療會越來越順暢,各位患友放心,要相信我們,相信自己的免疫力。”蔡毅在群裡這樣鼓勵患者。

據瞭解,為了安全起見,蔡毅和團隊工作人員入住在醫院附近的一家酒店,主動與家人隔離。但再嚴密的防護也會有意外發生。

據蔡毅記敘,2月1日晚上,他在帶來醫護人員查完房後,所有重症患者狀態都不錯,其他患者心態陽光,醫護團隊成員可以更熟練、融洽地和各自分管的患者溝通治療。正當蔡毅心情大好的時候,蔡毅接到同科室的護士劉凡(化名)的電話打破了這種平靜。

電話那頭在哭。在看過CT呈現肺部白塊後,蔡毅明白劉凡感染了他們每天都在“絞殺”的新冠病毒。此時的蔡毅並沒有按照制度繞開她,而是加了層口罩安撫她的情緒,給她去買口服藥,同時向組織上報給她的住所馬上消毒。

正當蔡毅開車將劉凡送到樓下,劉凡和父母、男朋友遠遠的見了一面,在尋找酒店隔離入住未果後,準備把劉凡重新送回家中和父母分房隔離時,劉凡的男朋友發來了父親的CT單,顯示感染比劉凡更嚴重。

“當你昨天的戰友,馬上就有可能變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箇中滋味如何形容?”蔡毅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

據蔡毅介紹,劉凡比較年輕,症狀也比較輕微,我們首選居家隔離治療,不要到醫院來,在家吃藥就可以了,我們也會定期觀測複查一些指標,如果需要收治就會馬上把她收進醫院的。

作為團隊的老大,在疫情面前蔡毅還要繼續頂著,鼓勵團隊的成員衝上前線,甚至輕傷不下火線。“大疫面前,眾生平等,大愛無疆。”蔡毅表示,希望能讓醫護人員的眼淚,轉變為武漢市民對抗疫情的勇氣。(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