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人事地震,一舉撤換三名高管


陽明海運人事地震,一舉撤換三名高管

(圖:左起陽明海運現任首席財務官李詩周、總經理林文博、董事長謝志堅、首席戰略官白崑榮)


由於十年前的兩艘集裝箱船售後回租案造成鉅額損失,臺灣陽明海運在春節前夕一舉撤換總經理、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戰略官三名高層職務。


1月22日,陽明海運宣佈將調整首席財務官李詩周和首席戰略官白崑榮兩人職務,總經理林文博申請退休。對此,陽明海運並未證實,僅表示將在2月召開董事會,討論新任總經理、首席財務官人事案。目前,陽明海運總經理職務由董事長謝志堅暫代,白崑榮規劃派駐地中海,李詩周則派駐新加坡。


陽明海運的決定引發了外界關注。有消息稱,此次陽明海運人事地震主要是董事會懲處10年前的2艘8000TEU集裝箱船售後回租案,此外,陽明海運8年前與大陸中外運合資的普菲斯冷鏈物流公司,陽明海運董事會也以違反工作規範、損及公司利益為由,決定對當時的好好國際物流總經理,現任首席戰略官白崑榮記過調職。


10年前2艘集裝箱船售後回租案損失近3億元人民幣


陽明海運人事地震,一舉撤換三名高管

據瞭解,2009年,陽明海運簽署了2艘8000TEU集裝箱船“泰明輪”和“萬明輪”的售後回租合同,當時約定租約到期後可以用約半價買回,但由於附加條款被認為有解釋爭議,造成租約到期之後陽明海運不買回船舶就必須支付超過新臺幣10億元(約合人民幣2.29億元)和解金。


據國際船舶網瞭解,2009年,陽明因財務資金調度,把“泰明輪”以31.6億元新臺幣賣給臺灣永豐金租賃,再由永豐金租賃出售給一家登記在利比亞的船公司Morning Star,陽明海運再向Morning Star承租,也就是售後租回。而Morning Star再用這艘船做擔保向永豐金租賃借錢,合同期為10年,合同2019年12月到期。


其中,“泰明輪”已經在1月21日還船,通過協商陽明海運支付了新臺幣3億元(約合人民幣6900萬元)和解金賠償損失,“萬明輪”將在今年8月租約到期。去年第三季度,陽明海運已經為兩艘船預先計提了新臺幣13億元(約合人民幣2.98億元)和解金損失。


這拖累了陽明海運在去年的運營表現。去年第三季度,陽明海運稅後淨虧損新臺幣13.77億元(約合人民幣3.15億元),創下5季以來最大虧損額度,與2018年同期相比擴大虧損幅度達51.3%。累計前三季度稅後淨虧損新臺幣33.24億元(約合人民幣7.61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已經改善了五成左右。


消息人士透露,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上對10年前的售後回租案有意見,認為當年決策過於草率,當時參與該案的現任總經理林文博與首席財務官李詩周翫忽職守,決議記過降職或調職。董事會的想法獲得臺灣地區“交通部”支持,因此才會在春節前夕調整兩大高管,總經理林文博也將申請提前退休以示負責。


陽明海運已經證實,人事調整確實與十年前售後回租案有關係,主要是董事會部分董事對該案有不同解讀。至於林文博是否會異動,陽明海運則僅低調錶示,2月董事會討論人事後再對外說明。


業內人士:對十年前決策進行懲處不厚道


陽明海運人事地震,一舉撤換三名高管


據瞭解,十年前陽明海運董事長是盧峰海,總經理是何樹生,林文博是首席財務官,李詩周是會計部主管。據國際船舶網瞭解,陽明海運當時在臺船訂造10艘8000TEU系列集裝箱船,這兩艘集裝箱船是10艘系列船中的2艘,是當時臺灣所建造最大的集裝箱船,也是當時全世界集裝箱船中排名第三大的集裝箱船。當時造價每艘接近1億美元,但目前造價不到7000萬美元,10年船齡二手船市場價不到3000萬美元。


據瞭解,陽明董事會這次的決議,主要是兩位新任獨立董事相當堅持,認為10年前的決策太樂觀與草率,而掌握最多股權的交通部也認為陽明高階判斷失準,要有人承擔責任。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近十年來航運市場變化很大,船舶技術不斷精進,運力、燃料消耗都全面升級,13000TEU、18000TEU甚至22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持續推出,使船舶大型化成為新格局。近年來,新船引入了更多先進技術,船舶燃料消耗大幅降低,目前13000TEU新船燃料消耗與8000TEU集裝箱船基本一致。


此外,近年來遠東區間市場需求影響,一些新興國家無法停靠8000TEU集裝箱船,導致現在集裝箱船市場出現新變化,4000-5000TEU小型集裝箱船和13000TEU大型集裝箱船當道。10年前最熱門的8000TEU集裝箱船反而失寵,完全失去競爭力,船價崩跌而變成燙手山芋。


前臺船總經理陳豊霖也認為,沒有人想到今天的船價會跌成這樣,2011年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公司馬士基花了1.9億美元造18400箱船,2013年中國海運只花約1.37億美元訂造同級船,事後諸葛的處理只怕以後陽明高層會變得更保守。


陽明海運內部也認為,處分案根本是結果論,當年兩位最高決策者都已退休,陽明海運原本就有斷層問題,一次調動三名高管將動搖公司根基。而且陽明海運去年第三季度本業已轉虧為盈,今年首季估計也有獲利,這樣的處分太過嚴厲,也未顧及公司未來發展。


許多業界人士及學者專家也認為,陽明海運這樣追溯十年前的決策進行懲處,現在的時空環境來檢視過去並且追究責任,對於所有專業經理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厚道的處置方式。


(港口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