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用户64528827574


如果你是皇帝,面对一个有钱到可以轻而易举动摇国家根本的商人,杀还是不杀?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富可敌国,却不懂自保之道的亦官亦商之人。

(胡雪岩) 草根出身,发国难财走上人生巅峰

清朝末年,贫农之子胡雪岩出生在绩溪,家中收入来源主要靠帮人放牛。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份工作为他大富大贵的人生路铺上了第一块砖。

一天他正在给东家放牛时,捡到了一个包袱,里面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这下平时吃饭都是清汤寡水的他哪里还能淡定,两只眼睛都在放光。但他想起家中老母亲的教诲,人穷志不穷,咽了咽口水,坐在原地等失主。

这一等,竟然把他的贵人给等来了。一位杭州的大客商回来找自己丢失的包袱,看到了正等待他的胡雪岩,心中大喜,说明情况之后,胡雪岩把包袱还给了他。不久,这位富商又来绩溪,把胡雪岩带到了杭州学做生意。

胡雪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加上他胆大心细、自信诚实,很快从一个小伙计一跃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而后又一步步成为徽商巨头。

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州,胡雪岩出于爱国,购运了大批的军火和粮食接济清军。清军统帅左宗棠得知后大喜,委任胡雪岩为总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他也由此走上了官商之路。

(左宗棠) 凭借过人的眼光和智慧,短短十几年,胡雪岩就在政商两界混得风生水起,开设了阜康钱庄、丝行、庆余堂,总资达2000万两白银以上,是当时的大清首富。慈禧太后对他大加称赞,竟然赏赐给他红顶戴和黄马褂。50多岁的胡雪岩,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成为了一名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靠山倒塌,人死财空

然而,当时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后面的支持。

(李鸿章) “除掉胡雪岩,断了左宗棠的财路,他自然就玩儿完了。”李鸿章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朝廷立刻召左宗棠去打仗。李鸿章趁左宗棠不在两江,开始准备向胡雪岩下手。而胡雪岩这时候还做着美梦,斥巨资收购了大量的蚕丝,想要打破洋人对蚕丝市场的垄断呢。他的商场对手盛宣怀抓住这一时机,加入李鸿章阵营,通过电报掌握胡雪岩生丝买卖的情况,一边收购生丝抢胡雪岩的生意,一边笼络人心,让各地商户今年不买胡雪岩的丝。这下可好,胡雪岩的蚕丝没卖出去,资金也见底了。

(盛宣怀) 这时候李鸿章顺势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加利息的事情抖露出来,慈禧听后大怒:“好你个胡雪岩,哀家这么看重你,你竟敢背地里干这种勾当!”同时,盛宣怀来了个雪上加霜,串通好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声势浩大的挤兑风波开始了。 胡雪岩见形势完全hold不住,这才想起了自己的老大左宗棠,赶快去发电报求救。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左宗棠始终没能收到。更悲伤的是,多年的不谙官理、刚愎自用,导致胡雪岩在官场和商场上都没什么朋友。 几近绝望的胡雪岩把他的地契和房产都押了出去,还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然而场面越来越无法控制,各地阜康钱庄早已经人山人海。胡雪岩这才如梦方醒,当他知道是盛宣怀和李鸿章有意算计时,明白自己这一回是彻底完了。 1885年,左宗棠病逝,胡雪岩彻底没了靠山。李鸿章又控告他在借外债之时吃回扣,慈禧听了二话不说,当即下令抄了胡雪岩的家。胡雪岩经受不住这样的大起大落,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戒欺,面向耕心草堂悬挂的横匾,为胡雪岩亲自所写,根本宗旨为存心济世胡庆余堂作为自身的使命。

(杭州,胡雪岩墓)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 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太过自负、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假如他能够左右逢源,维护好和李鸿章的关系,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

曾仕强评胡雪岩,胡雪岩作为清末最有名红顶商人,既非达官显贵之后,也非出身巨商富贾之家,曾经只是一名小小的钱庄伙计。但就是这样一个背景和基础不及常人的穷小子,却发迹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清首富。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他的事业涉及钱庄、当铺、茶丝、药业、军火等众多行业,被清廷赐一品红顶带、赏黄马褂,得到了一个商人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直到今日还有“经商当学胡雪岩”说法。这些绝非偶然,必有众多值得效仿和学习的道理。

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研究胡雪岩三十余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系列节目中,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曾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胡雪岩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胡雪岩毕竟是一名商人,他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必然有众多值得效仿和学习的经商秘籍和经营之道。
《官商必备经典:曾仕强评胡雪岩》以央视陈道明版《胡雪岩》经典电视剧为素材,以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理论为依据,以胡雪岩在各个关键节点的具体表现为案例,将中国人人性的深刻洞悉和中国传统的商道智慧结合,为我们剥丝抽茧,分析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为我们评析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的传奇人生和商业智慧。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

他是官商,财权都要的红顶商人之代表,也是清朝末期商人的一个体现,马云指说财权不可都要,只可选其一,说的就是他。

凭借过人的眼光和聪明,短短十几年,政商两界如鱼得水,开设阜康钱庄、丝行、庆余堂,总资达2000万两白银以上,是当时的“大清首富”。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

如此红人为何被李鸿章除掉呢?

首先,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关系被严重夸大,李鸿章要斗死胡雪岩有斗垮左宗棠的因素并非主因,胡雪岩只是左宗棠融资渠道选择之一。

在“西征借款”中,胡雪岩作为一名“中间人”(贬义说法叫掮客)对于他也只是一门儿生意,他也没少“黑”朝廷的钱,“黑”利用左宗棠信用的钱,保守估计在400多万两。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我去年9月份就已经专门介绍过,不重复了。

左宗棠之所以没追究他就在于:胡雪岩并不是最黑的“中间人”。晚清历史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只有“中间人”这一集体获得了巨大好处――两头通吃。

所以,左宗棠的借款渠道并不仅仅胡雪岩,当时可做“中间人”的有很多。所以说,胡雪岩没那么重要。看了看,复制粘贴的资料都把与左宗棠内斗算作第一考虑因素,那是不对的。至于其中的一些细节好多是编纂而已,什么倒左先倒胡啦,显而是把前当成了一切。

关键是你胡雪岩没有清朝给你做信用保证,哪个国家也不会借你钱。还钱还是靠中国。他在这中间的作用并不大,他付出的是交流成本以及商业脑力。功劳是有的,但没吹捧的那么大。

另外,胡雪岩是晚清政商经济的畸形怪胎,是现代社会要极力避免出现的现象。对他的吹捧不合时宜,我们不能一边骂着依靠垄断、权力获取财富,一边又夸奖着这种人。他的失败是迟早的,比他更厉害更有钱的盛宣怀不照样最终没落了。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将胡雪岩与曾国藩并论,可见胡雪岩在商业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胡雪岩在人生的巅峰时期,骤然跌落于谷底,更是令人唏嘘不已。胡雪岩虽不是李鸿章杀死的,但是李鸿章确实是逼死胡雪岩的凶手之一。

胡雪岩是近代中国徽商的传奇代表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他因为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在杭州的清军而深得左宗棠赏识信任。之后,胡雪岩又帮助左宗棠组织了“常捷军”,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成为了湘军的领军人物。

在清军将太平军驱逐出浙之后,胡雪岩的钱庄更获大利,因为清军将官发的横财,据说都存入了他的钱庄。也正是因为,他一下子成为千万富翁。后更因助左有功,被赐穿黄马褂。左宗棠西征阿古柏之际,缺钱缺粮,依旧是胡雪岩出力,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

但当时的大清国,还有一个性质相似的官商两用之人,那便是盛宣怀,而盛宣怀的背后,便是李鸿章。众所周知,在当时,李鸿章跟左宗棠政见不和,他不杀胡雪岩,就扳不倒左宗棠。所以李鸿章和他的“钱袋子和帮手”盛宣怀密谋“倒左先倒胡”。盛宣怀亲自操作,利用手中掌握的电报局,通过电报窃取胡雪岩的商业秘密,利用金钱等各种手段阻止各地的买办和洋行向胡雪岩购买生丝,最终导致胡雪岩在生丝大战中资金链断裂。

当然,给胡雪岩最后一刀的,还是李鸿章。1885年,左宗棠一死,李鸿章便弹劾胡雪岩吃朝廷的回扣。慈禧下令彻查,结果胡被抄家、革职,彻底失败!就在这年十一月,含恨而死。


沙麓书院


胡雪岩是近代中国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他一个人的信誉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曾经赐给他黄袍马褂,官居一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但是,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在李鸿章、盛宣怀的打压之下,短短的三年时间倾家荡产,最后郁郁而终。

胡雪岩与左宗棠之关系好比李鸿章与盛宣怀之关系。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就是湘军系统的领袖了,而李鸿章作为淮军的领袖,势必与左宗棠产生摩擦,因此李、左之争实际上就是湘淮之争,由于左宗棠许多战功的取得都得益于胡雪岩的帮助,因此因此李鸿章在长期与左宗棠斗法之后,得出了“倒左必先倒胡”的结论。胡雪岩倒霉就倒霉在了他的后台老板过早的去世,使得他过早的失去了靠山,因而在面对李鸿章和盛宣怀的进攻时,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李鸿章主要是通过其亲信盛宣怀斗倒胡雪岩的,盛宣怀主要采取了窃听,挖墙脚等手段最终打垮了胡雪岩。其中,窃听主要指的是盛宣怀通过电报窃取胡雪岩的商业秘密,利用胡雪岩的弱点发起攻击,比如生丝大战就是盛宣怀利用金钱等各种手段阻止各地的买办和洋行向胡雪岩购买生丝,最终导致胡雪岩资金断裂。挖墙脚主要指的是盛宣怀阻止上海道台向胡雪岩支付借款的措施,也直接导致了胡雪岩最终的垮台。(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到国际上筹款,以各省协饷做担保,但是上海方面最后迟迟没有支付,导致了胡雪岩资金的断裂)

胡雪岩最终于1885年抑郁而终,胡雪岩自身也有许多弱点,他读书甚少,不知道纵横捭阖,无法在复杂的政经环境中保存自己,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权贵身上,先是王有龄,后是左宗棠,都不知不觉把自己卷入到了政治斗争之中,因而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青年史学家


胡雪岩能从一个放牛娃逆袭成为清末首富,得益于两个贵人,其中一个是王有龄,还一个是左宗棠。

胡雪岩打小放牛,父亲去世后,13岁的他只得出外谋生。

胡雪岩聪明勤快,做事又踏实。因此,在他19岁时,得到杭州阜康钱庄老板的赏识和信任。阜康钱庄老板把他收为学徒,并把钱庄里的许多事情,交给他打理。

(胡雪岩画像)

就在此时,胡雪岩认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的王有龄。

王有龄出身官宦世家,但在他这一辈时,家道已经落。由于没有钱上下打点,所以他在仕途上很不如意。

胡雪岩见王有龄风流倜傥,又颇有文采。认为他将来大有作为,于是私挪了钱庄500两银子给他,让他去奔远大前程。

有银子开道,再加上王有龄的确很有才干,所以他很快便升任浙江巡抚。王有龄投桃报李,利用职权为胡雪岩广开便利之门。

胡雪岩借着王有龄的权力,从一个小小的钱庄做起,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开起钱庄分号,还涉足了许多别的行业。商号亦是越来越多,很快便成了浙江一带有名气的生意人。

然而,随着太平军攻破杭州,没能保住杭州的王有龄,羞愧地自尽而死。

官场上没人了,生意做起来自然不如以前顺当。就在胡发岩犯愁时,清廷命左宗棠接替了王有龄的职务,并负责督办军务。

为了拉拢左宗棠,胡雪岩斥资购买了一些洋枪洋炮和粮食送给他。由于战备充足,左宗棠很快收复了杭州。

捷报传到清廷后,左宗棠被升为闽浙总督。

(左宗棠)

左宗棠感念胡雪岩的倾囊相助,任命他为军中总管,让他负责杭州城的善后事宜和整个浙江省军队钱粮、军饷和武器购置等事情。

自然,官账上的钱粮军饷,都存入了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在为清军购买枪炮时,与洋人多有贸易。于是,他谋得有能力的洋人帮助左宗棠,训练了一支枪炮齐备的常捷军,以攻打太平军。

由于胡雪岩和左宗棠关系不一般,清军中的官兵在收复浙江后,都把所掠的钱财等物,存入胡雪岩的钱庄里。胡雪岩利用这些钱到处开商号,像滚雪球一样,获利不菲,很快跻身为清末首富。

除了赚钱,胡雪岩还做一些公益事业。

比如,清廷收复浙江后,胡雪岩设立粥厂、善堂、义塾,以及收敛因战争死去的遗骸等。他的善行,不仅为他换来好名声,还大大提高了他的信誉度。因此不论钱庄还是商号,生意都非常兴隆。

1873年,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

清廷入不敷出,筹不出打仗的经费。想要向洋人银行借款,也告失败。

无奈之下,左宗棠再次让胡雪岩充当了他的后勤部长。

由于胡雪岩在与洋人贸易时声誉很好,再加上他又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做抵押。于是,他分次贷得1870万白银,为清军西征解了燃眉之急。

胡雪岩担心清军到新疆后会水土不服,于是又私人捐赠了大批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慈禧)

左宗棠收复新疆归来后,极力向慈禧举荐了胡雪岩。

这样,胡雪岩不仅得到面见慈禧的殊荣,还因辅助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赐黄马褂一件。另外,还允许他可带二品红色顶戴。

可以说,胡雪岩凭着过人的钻营能力,先后倚仗王有龄和左宗棠,仅仅几年时间,便成了人生大赢家。而他和左宗棠亦是相互成全,最终获得双赢。

不过,左宗棠越是风光,他的政治对手李鸿章越是觉得不痛快。

李鸿章深知,左宗棠之所以能建立功勋,离不开胡雪岩这个取款机。所以,想扳倒左宗棠,就先要除掉胡雪岩。

1882年,胡雪岩不愿意坐视中国丝农的生丝价格,一直受洋人操控的局面。为了夺回生丝价格权,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蚕丝厂。并以高于洋人的价格,回购生丝。

起初,胡雪岩尽收生丝百万余担,让洋人陷入被动的局面。眼看胜利在望,谁知却赶上了中法战争。再加上欧洲和意大利纷纷宣告生丝丰收,如此一来,生丝价格大跌。

李鸿章趁机利用职权,钳制胡雪岩,导致他的工厂不能正常运动,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万不得已,胡雪岩只得把收来的生丝贱卖,结果亏掉了上千万两银子。

(李鸿章)

然而这只是开始。李鸿章得知由胡雪岩为中间人的一笔80万的清廷贷款到期了。按理,清廷经手官员把钱打给胡雪岩,再由他把钱还给汇丰银行就行了。但李鸿章却和经手官员邵友濂打招呼,让他先不拨款给胡雪岩。另外他又让洋务总办盛宣怀,鼓动汇丰银行向胡雪岩催款。

由于胡雪岩和洋人争生丝价格权,已经得罪了所有洋人。因此汇丰银行这边使劲催款,那边别家银行又不肯借款给胡雪岩。无奈之下,胡雪岩只得卖了部分私产,才还上了这80万两银子。

接着,李鸿章又利用商贾四处散布胡雪岩闹钱荒的消息,同时又上奏清廷,说胡雪岩亏空无数。为避免社会动荡,应冻结他的产业,以务抵债。

各地官僚富商早已听闻消息,纷纷提款。由于资金量太大,家产又被冻结,招架不住的胡雪岩,最后只得宣布破产。

可以说,在李鸿章的设计下,胡雪岩再难翻身。

但李鸿章并不因此就放过胡雪岩,他又给胡雪岩上了最后一道药。他向慈禧上呈了一份奏折,称胡雪岩当初为收复新疆贷款时,吃了洋人的回扣。这让慈禧好生恼怒,于是下令,把胡雪岩革职查办,务必一查到底,让胡雪岩补清亏空。

李鸿章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胡雪岩很快从清末首富,跌到了贫病交加的境地。1883年,胡雪岩终于支撑不住,郁郁而终。

(参考史料:《胡雪岩全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鸿章确实有要诛杀胡雪岩的打算,很可惜,胡雪岩作为布政使,又身穿黄马褂,头顶二品顶戴,

不是他想杀就能杀的。胡雪岩作为东南首富,又背靠左宗棠,虽然最后被李鸿章和盛宣怀所算计,但是最后是病死的。胡雪岩临终交代三条给后人,一不得做官,二不得经商,三不得胡李通婚,尤其是最后一条,明显是冲着李鸿章说的。那么胡雪岩是怎么被李鸿章算计的呢?两人为什么有矛盾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胡雪岩从小家庭贫困,没怎么上过学。为了维持生活,幼年的胡雪岩帮人放牛补贴家用,应该说凡是大富大贵之人都运气不错,胡雪岩就是这样,那么胡雪岩运气有多好呢?

胡雪岩一次放牛回家,在路上捡到一个蓝布包袱,里面有许多银两。他没有选择将这些钱财占为己有,而是站在原地等失主回来。后来失主返回找到了他,觉得他人品不错,于是建议他去自己的大阜杂粮行去当伙计。自此,年幼的胡雪岩开始走上社会,进入商场。

年幼的胡雪岩不但人品好,而且勤快、聪明。后来胡雪岩因为照顾生病的金华客商而被这位老板相中,将他带去了金华火腿行当学徒。在金华火腿行胡雪岩人生第一次见到银票,于是萌发了到钱庄做事的打算。后来胡雪岩苦练算盘和记账本领,终于在自己19岁时进入杭州的阜康钱庄做事。而阜康钱庄是他人生腾飞的第一站,在阜康钱庄工作期间,胡雪岩凭借勤奋和聪明做到了出店(主管),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他以后会是一个好掌柜,很可惜,上天了向给胡雪岩更多。而胡雪岩为了得到更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什么代价呢?

本来,钱庄的老板已经相中了胡雪岩,临终前将钱庄交给了他。但是胡雪岩结交了一个落魄士人王有龄他将自己的命运压到了这个人身上,事实证明,他押对了。

胡雪岩挪用自己收回来的欠款五百两白银交给王有龄,助他到京城谋个空缺,结果自己遭到钱庄解雇。王有龄在京城巧遇自己的朋友江苏学政何桂清,何桂清将他推荐给浙江巡抚黄宗汉。王有龄后来被黄宗汉委任为

海运局坐办,然后一路升官直到浙江巡抚。

王有龄做官后没有忘记胡雪岩,他利用自己为官的便利,给胡雪岩提供帮助,助他生意越做越大。胡雪岩在湖州开办自己的丝行、药店和钱庄,后来适逢天平天国动乱,江南一带战争频繁,胡雪岩趁机利用官银筹集粮械,督管漕运,当时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税赋收入。

当时,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给胡雪岩2万两银票让他筹集军粮。结果没等援军到来,王有龄就战死了。后来,曾国藩推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总管浙江军务。左宗棠来了之后,胡雪岩主动归还了银票,并且送来了粮食。左宗棠被胡雪岩的行为所感动,从此以后和胡雪岩成为莫逆之交。而与此同时,在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时候,他得罪了另外一个人,谁呢?他就是李鸿章。为什么呢?

当时曾国藩率军成功的将洪秀全堵在了天京,急需外援。于是调李鸿章前来支援,但是李鸿章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此时洪秀全已经是瓮中之鳖,天京城破时迟早的事情。如果自己前去占不了首功,于是便组织 部队去了浙江。而此时左宗棠是浙江巡抚,总管一切,你李鸿章来浙江趁机打劫,抢功劳,算哪门子事情呢?于是左宗棠上奏朝廷,参奏李鸿章擅离职守,不听调度。从此以后,两人便结下了梁子。

当时的左宗棠要比李鸿章要风光的多,左宗棠是个强硬派,喜欢打硬仗。而李鸿章刚柔并济,善于权斗,能屈能伸。两人对当时的战局有不同意见,具体来说就是李鸿章主张防守东南和东北的海务,而左宗棠主张海务和塞防并重,不能顾此失彼。因此,左宗棠强烈要求收复伊犁,安定边防。

后来,慈禧太后选择支持左宗棠,而左宗棠也不负众望,西征胜利,被朝廷册封为二等恪靖侯,并且允许在军机处行走

。要知道,当时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都是没有资格进入军机处的,这让李鸿章嫉妒不已。

为了排挤左宗棠,李鸿章随即制定了策略,即倒左先倒胡。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要想扳倒左宗棠就要先扳倒胡雪岩。那么为什么呢?

当时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帮助左宗棠组建了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筹建“福州船政局,还在兰州筹建了兰州织呢总局,所有这一切都是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因此,要想打击左宗棠,就要先击垮胡雪岩。那么李鸿章靠谁来击溃胡雪岩呢?盛宣怀。

左宗棠有胡雪岩这个钱袋子,李鸿章也有自己的钱袋子,他就是盛宣怀胡雪岩是官商一体,而盛宣怀比他更厉害,他是纯粹的朝廷商务代表,比胡雪岩要正大光明的多。那么李鸿章和盛宣怀是怎么搞垮胡雪岩的呢?

公元1882年,胡雪岩花了2000万两白银囤积生丝,想靠垄断市场谋求暴利。这个举动惹恼了外商,外商联合起来抵制胡雪岩。胡雪岩买多少,外商也买多少,双方以白银为赌注,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当双方你死我活之际,盛宣怀出场了。

盛宣怀觉得这是个扳倒胡雪岩的好时机,于是他开始四处活动。具体怎么操作呢?胡雪岩购买生丝用了太多钱庄的白银,而前期由胡雪岩做担保,清朝廷分两次借了汇丰银行共计约1000万两银子,说好的每年由各省协饷还款。但是李鸿章指挥盛宣怀,从中做了手脚。

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对他说:

李中堂向让你把各省的协款晚一些再给胡雪岩,二十天之后吧。邵友濂不敢得罪李鸿章,只有答应。后来胡雪岩钱庄资金周转不灵,陷于危机。这时盛宣怀通过贿赂胡雪岩的一个伙计而得到了内幕,于是盛宣怀决定在上海开启反击胡雪岩的第一战。

盛宣怀指使人去胡雪岩的阜康银号上海分号取出存银,并放出谣言,阜康银号受生丝价格下跌的影响,马上就要倒闭。知道消息的人纷纷都去阜康银号取钱,形成挤兑潮,很快,胡雪岩的阜康银号支撑不住了。

胡雪岩为了保住银号,他亲自去找海道台邵友濂,让他把各省协响赶快发放,用来救急。但是邵友濂躲着不见。胡雪岩又给左宗棠发电报,盛宣怀掌控邮局,把电报扣押了下来。

没有办法,胡雪岩将自己的地契和房产抵押出去,同时贱卖生丝,想挽回困局。谁知道越来越多的人闻讯前来银号取钱,胡雪岩无力回天,终于支撑不住,商业帝国破产。

后来,李鸿章痛打落水狗,给朝廷上奏折参奏胡雪岩利用朝廷军饷私自牟利,吃了不少回扣。朝廷派左宗棠前去查个究竟。胡雪岩最后以亏空军饷的罪名被带到京城,幸亏恭亲王、左宗棠等人求情,朝廷暂时放他回家。

左宗棠死了之后,胡雪岩彻底没有了靠山。李鸿章又参奏胡雪岩的罪状,慈禧太后于是派人前去问罪抄斩。朝廷上下都对胡雪岩感到惋惜,于是故意在文书传递上做手脚,耽误行程。当时胡雪岩已经身染重病,等文书到达浙江,胡雪岩已经病逝了!

就这样,胡雪岩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起步于和朝廷官员联合,最后也失败于朝廷官员的陷害。正是因为此,他严令子孙:不得做官,不得经商。最后因为痛恨李鸿章,交代胡李不通婚。

也许在胡雪岩心目中,是李鸿章害死了自己。你觉得呢?


每日趣评


首先,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关系被严重夸大,李鸿章要斗死胡雪岩有斗垮左宗棠的因素并非主因,胡雪岩只是左宗棠融资渠道选择之一。

在“西征借款”中,胡雪岩作为一名“中间人”(贬义说法叫掮客)对于他也只是一门儿生意,他也没少“黑”朝廷的钱,“黑”利用左宗棠信用的钱,保守估计在400多万两。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我去年9月份就已经专门介绍过,不重复了。

左宗棠之所以没追究他就在于:胡雪岩并不是最黑的“中间人”。晚清历史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只有“中间人”这一集体获得了巨大好处——两头通吃。

所以,左宗棠的借款渠道并不仅仅胡雪岩,当时可做“中间人”的有很多。所以说,胡雪岩没那么重要。看了看,复制粘贴的资料都把与左宗棠内斗算作第一考虑因素,那是不对的。至于其中的一些细节好多是编纂而已,什么倒左先倒胡啦,显而是把前当成了一切。

关键是你胡雪岩没有清朝给你做信用保证,哪个国家也不会借你钱。还钱还是靠中国。他在这中间的作用并不大,他付出的是交流成本以及商业脑力。功劳是有的,但没吹捧的那么大。

其次,胡雪岩败在他的商业竞争上,他的商业对手是外商,特别是英美商人,而英美商人与政府的关系紧密众所周知,英美政府为了商人利益而开战并不鲜见。而李鸿章主管外交,与欧美政界交往广泛。在此情况下,政府间的磋商有没有呢?这个属于极度私人的空间,目前证据尚未看到,但这点可以考虑。

最后,胡雪岩是晚清政商经济的畸形怪胎,是现代社会要极力避免出现的现象。对他的吹捧不合时宜,我们不能一边骂着依靠垄断、权力获取财富,一边又夸奖着这种人。他的失败是迟早的,比他更厉害更有钱的盛宣怀不照样最终没落了。


坐古谈今


看见这个标题,头脑中迅速产生两个衍生问题:一、胡雪岩是被李鸿章杀死的吗?二、李鸿章怎么杀死胡雪岩的?

接下来,才可以追问一下:李鸿章杀死胡雪岩的原因是什么?

胡雪岩曾经很成功,是世人公认的。

胡雪岩成功得益于三个人:于富康、王有龄、左宗棠。

勤勉诚恳——获取人生第一桶金

胡雪岩出生于贫困人家,帮别人家放牛维持生计。

12岁时,父亲病逝,胡雪岩孤身一人来到杭州寻找生路。

胡雪岩勤恳踏实、从不耍奸取滑。

胡雪岩19岁时,投奔杭州三大钱庄之首阜康钱庄当学徒,钱庄老板名叫于富康。

胡雪岩每天主动为钱庄打扫卫生、为于富康倒尿壶,总是高高兴兴的,从来不抱怨一句。

于富康没有一男半女,就把年轻的胡雪岩当成亲生儿子。

于富康临终之时,把价值5000两白银的阜康钱庄全盘交给胡雪岩。

5000两白银在当时绝对是巨额财富,胡雪岩凭着“吉人自有天相”获得了真正的人生第一桶金,踏入了富商巨贾的行列。

慷慨捐助——走上官商结合大道

一次喝茶的机会,26岁的胡雪岩遇见了王有龄。

得知王有龄是“候补浙江盐大使”时,胡雪岩慷概赞助600两白银给王有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有了600两白银,王有龄很快补实官位,先后担任湖州知府、杭州知府、浙江巡抚。

随着王有龄平步青云,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顺。

浙江大量的军费存到阜康钱庄,阜康钱庄像滚雪球一样,快速膨大。

胡雪岩乘势而上,增开了多家阜康钱庄的分号。

依靠王有龄的扶持,胡雪岩拥有了浙江军用经费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胡雪岩不断扩展业务,开办药店、经营军火。

胡雪岩正式迈上了官商结合的康庄大道。

就在胡雪岩的生意如火如荼之际,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因为未能保住城池、上吊自杀。

获得信赖——荣登大清首富榜首

曾国藩举荐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来到杭州,左宗棠最紧缺的就是军粮、军饷。

胡雪岩无偿为左宗棠提供足够的军粮、并资助大量的军饷。

左宗棠十分高兴,委任胡雪岩为总管,全面负责主持浙江全境的钱粮经办事宜、保管军费、以及军需物资的购买。

利用筹办军需物资、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胡雪岩为左宗棠训练、装备了一支先进的部队——常捷军。左宗棠非常满意。

胡雪岩的生意进一步扩张,分号增加更多,获利更加丰厚。

太平军被消灭之后,依靠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岩已经可以在江浙的商场上举手为云、反手覆雨。

拥有财富高达2900万两白银,名副其实的“大清首富”,胡雪岩的资产和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基本持平。

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帮助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

协助复疆——红顶商人一时无两

由于协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清政府授予胡雪岩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

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被清政府任命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因为缺少军费,左宗棠希望胡雪岩给予支持。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与渣打银行有资金往来,胡雪岩抱着“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的态度,成功借到300万两白银。

首开中国政府商借外债的先河,也为左宗棠西征创建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胡雪岩多次从花旗银行等机构借款,总共筹集1900万两白银,为左宗棠提供了充足的西征军费。

胡雪岩预料湘军进入新疆,一定会遭遇疾病、不适等问题,便给西征湘军送去“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军需药品,解决了湘军水土不服问题,为收复新疆再立一功。

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回新疆大部分地区。

左宗棠没有抹杀胡雪岩所作的贡献,向朝廷为胡雪岩邀功请赏。

慈禧太后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加带二品红色顶戴。

胡雪岩登上了人生辉煌的顶峰,就此成为十足的、著名的“红顶商人”。

生丝商战——战争爆发人生低谷

胡雪岩耗资2000万两白银,在上海经营丝茧贸易,遭遇外商联合打压。

胡雪岩陷入一场你死我活的生丝大战中。

胡雪岩市价收购了600万担生丝,占有东南沿海地区五分之四的份额,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当年欧洲意大利生丝丰收、供应充足,意大利是欧洲最主要的生丝生产国。

也许是时运不济,主要还是信息不能及时交流,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很快。

胡雪岩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一方面资金被占用;另一方面生丝价格下跌、面临巨大亏损。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时候,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

从上海开始,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

“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心经商、无力回天。

眼看着生丝价格快速下滑,胡雪岩只能忍痛割肉,降低价格卖出生丝之后,胡雪岩亏损1000万两白银,资产萎缩一半。

胡雪岩遭遇滑铁卢惨败,跌进人生低谷。

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贫恨而终

胡雪岩生丝经营亏损巨大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又被人添油加醋,说成胡雪岩即将破产,于是,阜康钱庄的客户们纷纷取款,一时之间,挤兑风潮压得胡雪岩气息难喘。

一直潜伏观看胡雪岩的李鸿章开始动手了。

李鸿章曾经说过:要想扳倒左宗棠,必先治死胡雪岩。

左宗棠是李鸿章的政敌,两人为了在大清王朝中占有更多的政治势力,明争暗斗、尔虑我诈,都想在官场上压制对方。

当李鸿章希望通过加强海防、兴办北洋水师、进一步壮大实力的时候,左宗棠公然提出: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保京师。”

在李鸿章看来,左宗棠就是要减少北洋水师的经费、削弱李鸿章的实力。

李鸿章已经把左宗棠当成最大的敌人。

苦于无法撼动左宗棠,便把仇视的目光盯准了左宗棠的“财经部长”胡雪岩。

胡雪岩经济上捉襟见肘的时候,李鸿章多管齐下,谋划着如何将胡雪岩置于死地。

李鸿章指使盛宣怀,鼓动阜康钱庄的大小客户,抓紧时间兑换银票,以免血本无归;

李鸿章怂恿毕道远等官员上奏朝廷,请求清查阜康钱庄的资产,避免胡雪岩资不抵债、导致社会动乱;

李鸿章要求邵友濂等大臣延迟拨款给胡雪岩,以免胡雪岩把资金挪作他用,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李鸿章派人游说花旗银行,尽快向胡雪岩催要债款,避免造成死帐、收不回来。

李鸿章的努力终于收到成效,清政府下旨,将胡雪岩革职。

清政府督促左宗棠尽快查封胡雪岩当铺、钱庄、商号,并且清算胡雪岩所有资产,然后上报朝廷。

大量钱庄、当铺、商号被迫关闭之后,胡雪岩遣散家中姬妾佣人。

清政府命人对胡雪岩进行抄家。

曾经的“大清首富”沦落到家贫如洗。

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后不久,1885年11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离开人世。

如果法国不敢发动中法战争,金融危机就不会爆发,胡雪岩也就不会栽倒商场;

如果胡雪岩没有巨额亏损,李鸿章置胡雪岩于死地的阴谋也就不可能得逞。

因此,不是李鸿章杀死了胡雪岩,李鸿章的作用就是雪上加霜。


数学张教员


说李鸿章杀死了胡雪岩,肯定不严谨;但说胡雪岩之死跟李鸿章没啥关系,迂腐气也很重。

提到胡雪岩,咱们一般都会贴上这几个标签:一、此人是经商大师,不仅有戒欺诚信的操守,而且还特会搞官商“勾结”共赢那一套;二、此人为国家民族还是做了不少事的,尤其是协助左宗棠办洋务、收复新疆,难得的有功绩的商人,并不是只会挖墙角、薅羊毛一身铜臭气的特权商人;三、贫寒出身的胡雪岩发迹后虽然个人生活奢靡,但他还算是没有忘本的仁厚之人,为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善事,身后留下的胡庆余堂也能折映出这一点。

那问题来了,这么一个品行不坏,又会搞关系,对国家又有功,民间口碑还不错的红顶商人,怎么会突然垮掉,进而含恨败亡呢?

又或者说,这样的人真就这么该死吗?究竟是谁杀死了他?

胡雪岩临终时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很意味深长——白老虎可怕呀!

胡雪岩口中的白老虎指的是什么呢?白花花的银子。

生意做到他那个程度,无疑是与虎为谋,杀死他的不是具体某个人,但无形中的众人成虎更凶猛,更可怕。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最终吞噬胡雪岩的这只猛虎是怎么一步步成形并最终张开血盆大口的?

胡雪岩是靠官商合作起家的,他核心的生意都是有后台的,前期是王有龄,中后期是左宗棠。不管他做的生意对时局有多少积极的意义,但终究是经不起查的。后台硬、自己没破绽的时候,皆大欢喜;一旦后台势弱或者垮掉了,又或者自己露出了明显的破绽,那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说的形象点,胡雪岩的大生意都是一边帮朝廷出力,一边钻空子占朝廷便宜。好的时候,朝廷看前者,所以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慈禧赏了他黄马褂、红顶子;可坏的时候呢,朝廷一准看后者,于是乎钻空子就成了大罪,抄家查产自然在所难免。

所以说,一脚在朝堂外,一脚在朝堂内,这样的生意终究是要栽跟头的。

可能有说了,挣那么多钱,怎么就不知道适可而止呢?

那是因为白老虎不龇獠牙的时候,诱人呀!

这也就是所谓的欲望成虎。

胡雪岩的生意,根基埋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政治站队,他无形中成了别人的靶子。

商人有政敌,而且个还很大,这种情况,除了运气极好的,大部分最后都会沦为政斗的牺牲品。

从很大程度上讲,胡雪岩就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斗的牺牲品。

说到左宗棠、李鸿章之间的政斗,这里有行事风格不同造成的积怨,更有政见不同形成的强烈对立,总之两人斗了几十年。

在经济领域,左李之争,李鸿章其实是占绝对上风的。一来李鸿章不像左宗棠那么无私,能到西北干苦差事,李一直控制着经济富裕地区;二来李鸿章背后的经济支柱比左宗棠的牢固的多,李鸿章扶植的是由盛宣怀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而左宗棠扶植的主要就是胡雪岩的民营资本。

胡雪岩的钱袋子对左宗棠很重要,又很脆弱,由此一来,倒左先倒胡自然就成了权谋高手李鸿章的最佳选项。

按理说,胡雪岩在当时应该警惕到这一点,但从他随后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险恶,否则他不会去做接下来那桩风险系数极高的生丝买卖,至少手笔不会那么大。

可话又说回来,这桩买卖要是做成了,那就可能是一步迈向了世界首富的高度,这样的诱惑确实又是极难抗拒的。

所以说,生意做到胡雪岩那样的高度,就是在赌命,赌运势,根本刹不住车。

看很多跌宕起伏的大人物命运,往往都有一个规律,大的灾难往往都是先上扬的抛物线。胡雪岩做生丝生意,一开始也是如此。

1882年,胡雪岩花掉2000万两银子在上海办成了生丝厂。

瞧这投资额就知道,胡雪岩染指生丝生意不是小打小闹,他想的是通过高价收购市面上的生丝,垄断市场,进而从洋商手里抢过生丝定价权。

一开始,胡雪岩算盘打下去,局面很好。他以每担比洋商高一两的价格(每担五两)狂收国内市场的生丝,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洋商无丝可买的情况,生丝的国际价格跟着也涨了上去。

如果整个市场一如往常,没有大的意外,那胡雪岩最终可能就赢了。

可惜,运势最终没占在胡雪岩这一边。

就在胡雪岩高调坐庄跟洋商打贸易战的时候,两个事先很难看清的因素瞬间将胡雪岩送进了寒冬。

第一个因素来自生丝市场本身,意大利生丝恰恰在那一年大丰收,因为这个,洋商无丝可买的困境一下就消解了。

第二个因素来自国内金融市场。因为中法战争以及爆发开来的金融危机,许多小钱庄纷纷破产倒闭,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陷入了随时都可能发生挤兑的险境。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是个什么概念的?一方面,胡雪岩的大量现银被套在了生丝生意上,另一方面他又急需大量现银来应对金融危机。

两头这么一绷紧,局面其实就很要命了,这时候,只要一个谣言,一个阴招就可能让胡雪岩彻底崩盘。

这样的机会李鸿章阵营岂能放过!

搞胡雪岩,李鸿章阵营主要走了两步棋。第一步,由盛宣怀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清空。赊款洋行听到这消息,纷纷跑去向胡雪岩催款。胡雪岩没办法,只好从阜康钱庄调来八十万两银子还账。

待胡雪岩将银子从阜康钱庄调出,盛宣怀跟着又扔出一枚大炸弹——胡雪岩囤积生丝已经血本无归了。待这消息传播开来,阜康钱庄立即陷入了挤兑潮。

第二步棋,因疯狂挤兑,各地阜康钱庄倒闭的倒闭,苦苦挣扎的苦苦挣扎。信誉没了,经不起查的问题跟着就被捅了出来,这时候李鸿章太好办了,稍动用手里的政治力量,胡雪岩立马就被抄了家封了产。

盘子太大,摆不上台面的问题太多,没直接要胡雪岩的命已经算好的了。

但话又说回来,到了这个份上,要不要命其实是一回事。


黑句本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大家都知道,清末首富胡雪岩,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小哥曾经回答了好几个关于胡雪岩的问答问题,并且当年也被《红顶商人胡雪岩》这本书说吸引,读过这本书后,更是被胡雪岩的事迹所折服,胡雪岩的成就不单单是清末首富,一句话可以评价:

做人李鸿章,做事胡雪岩!

可见胡雪岩在世人心目中的影响力是何其的大!

胡雪岩晚年过的比较凄惨,可谓是郁郁而终,因为作为晚清首富,胡雪岩最后竟然破产了,一辈子苦苦奋斗的诺大家业,最后居然分崩离析,胡雪岩晚年更是欠了大笔债务,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普通百姓对胡雪岩的指责,朝廷对胡雪岩的冷漠!殊不知胡雪岩先生创办的胡庆余堂,时至今日依然光彩夺目,在贫穷落后的晚清,胡庆余堂免费赠送军队,民众的各种药材,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要讨论李鸿章为什么要治胡雪岩于死地,就不得不提左宗棠左大人了!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湘军,曾经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事战斗中,树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两人都得到清庭的倚重,左宗棠一生立功无数,除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从沙俄手中,武力收复新疆伊犁等大片国土,这在当年那个清政府动不动就割地赔款的年代,何其不易,而支持左宗棠一路西进,收复失地的最大动力就是胡雪岩,因为当时国库空虚,收复伊犁的军费,基本上就是左宗棠请胡雪岩出马,胡雪岩硬着头皮,全力以赴,借东借西凑出来的,那么庞大的军饷,可见胡雪岩办事的超强能力!

左宗棠在收复伊犁后,回归北京,在朝廷一时间举足轻重,无人可出其右,最终随着时局的变迁,左宗棠和主管洋务的李鸿章矛盾越来越大,后来,在两人的争宠中,左宗棠落败,自此告老还乡,而胡雪岩因为和左宗棠的关系,在失去左宗棠这个大树的庇护后,形式急转直下,而主管洋务的李鸿章,在其得力伙伴盛宣怀的支持下,地位迅速上升,因为盛宣怀主要是和洋人打交道的,特别是银行!

最终,在中国传统钱庄和国外银行这两个金融机构的对决中,作为我国钱庄票号的代表人物,在面对盛宣怀和外国资本家的静心算计下,一败涂地!

胡雪岩的境况每况愈下,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很多人趁乱打劫,敲诈勒索不绝!真是墙倒众人推!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病逝!

所以说,胡雪岩不仅是左宗棠的得力助手,更是其在朝廷说话的最大倚仗(可以解决国库危机),而其掌管了牢牢掌控生丝市场,药材市场,同时插手漕运,盐铁,火器,这对于李鸿章而言,既然不是自己的朋友,那么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最后李鸿章支持盛宣怀,给予了胡雪岩致命的打击,并且在胡雪岩尚有一息机会的时候,利用手中权利,拒绝救援,并且乘机打压,所以说,虽然胡雪岩是病逝的,但是李鸿章确实是杀死胡雪岩的一个侩子手,此事不容置疑!

虽然盛宣怀和外国资本家勾结,同时倚仗李鸿章的权利,打败了胡雪岩,但是盛宣怀也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他在我国现代教育,现代工业,现代金融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这个问题上怎么那么多人胡说八道啊。

胡雪岩的死和李鸿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好不好!

胡雪岩生意倒闭并不是因为投机生丝失败,事实上他生丝生意好得很,即使最后清仓大甩卖给外国商行,价格也非常客观,绝对不存在“贱卖”这回事。

简单点说,胡雪岩生意的破产和当时外贸回款方式以及讯息流通方式、和清朝当时根本谈不上完善的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和李鸿章真的没有任何关系。

胡雪岩输在“天下大势”上,而不是什么阴谋诡计上。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可以举个例子:现在直接去国外网站海淘买东西即使加上税款也比国内便宜,所以很多人都海淘;但是海淘有个前提条件是你得会英语,也要会上网买东西。一个完全不会英语,不会上网买东西的人,东西买贵了,你能说这是有人阴谋整他,故意不让他海淘吗?他连什么是上网,什么是英文都不知道,怎么海淘?

胡雪岩就属于这样。

先说讯息,19世纪讯息传递可没有现在这么迅捷,尤其是电报还没有发明之前,从英国到上海,最快的船都要大半年;以生丝为例,如果一个英国商人在上海做生丝生意,他只能根据半年前的消息来制定今年的生丝收购价格,但是欧洲发生什么情况,他在上海完全不知道,比如今年意大利生丝丰收(意大利也是生丝主要出口国之一),但这个上海的英国商人完全不知道,那么他制定了100块/1公斤生丝的价格,可伦敦交易价格因为意大利生丝丰收,可能才80块钱/1公斤。

那么这个商人在上海按照100块钱/1公斤收购生丝,那就等着亏钱破产吧。可惜,即使从生丝在上海上船,到运到伦敦,再把消息反馈回上海,大半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可能这个商人2月就破产了,但是等他知道自己破产已经是9月了。

所以,当时在上海的外国商人为什么说是冒险家的乐园?因为每次外贸生意和赌命没有区别。

当然,随着电报技术的进步,在1880年代,电报网络从长崎到上海、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周期的电报网络,伦敦的消息虽然还是要经过新加坡中转,但是到达上海也只需要1天时间。信息相比1860年那种半年传递一次,已经可以叫及时了。

在上海的外国商人可以很迅速的知道伦敦交易市场的情况,从而改变自己的收购价格,所以这个时候破产的外国商人已经很少了。

但是当时这种信息都掌握在外国商人手里,毕竟胡雪岩也没牛到能派交易员去伦敦,他也根本没有这个思路。

第二,清朝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晚期的外贸结算方式完全是被动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外商手里;最早的时候外商和中国商人交易主要的货币都不是白银而是鸦片,因为外国商人手里就鸦片,中国商人把货物卖给外商,外商支付一定数量的鸦片,然后清朝商人再在国内把鸦片卖掉换钱。

胡雪岩那个时候当然还不至于这样,但是每一次和外商交易都有半年的压款期:举个例子,怡和买了胡雪岩价值500万两白银的生丝,但是可能胡雪岩当时只能收到20万两白银,剩下的钱要等怡和把生丝运到伦敦卖掉之后,再把钱给胡雪岩。

这种方式是不是不公平?当然是不公平,但是这就是当时外贸规则,清朝商人想挣这份钱就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除非你能厉害到抛开外国商人,抛开外国商船,自己从新建立一整套收购、物流、交易流程。

但别说19世纪,即使今天,恐怕都没几家企业能做到这一点。英国人、美国人做到这一点,那是好几个世纪,填了多少人命在里面,一点点趟出来的;更何况英国皇家海军全球疯狂打击海盗也是为了英国贸易服务。

换了海军孱弱的清朝,即使胡雪岩建立了船队,搞不好没到新加坡就被“海盗”抢劫了。

最后就是当时清朝根本说不上存在的金融市场,大家知道很多金融工具必须在法规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成为正常的金融工具,而把金融产品放在毫无市场规则的金融市场只会带来灾难。

当时清朝金融市场根本说不上市场,但是当时1883年,上海竟然流行股票交易投机。

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许多人都把买卖股票当作了赚钱的正当生意,所以向钱庄贷款用于炒卖股票的现象也很普遍。

恶果随之而来,《申报》说: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从钱庄、商号流出的大量资金就此在股市中蒸发。坏账、呆账由此而大量出现,经济形势就此恶化。《申报》说:1883年,“沪上市面自夏秋以来,日见衰落之象,至冬间则更疲敝。亏倒之行号、店铺,日有所闻。讼案累累,不能清结。”(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

1883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说: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进入1883年,市面更萧条,倒闭的商铺更多,并牵连到放贷的钱庄。1883年2月1日,上海的信源钱庄首先宣告倒闭,“亏欠某银行银约八九万两”(见1883年2月2日《申报》)。4月5日,上海的利康钱庄又宣告倒闭,“共亏银约有二十九万两”(见1883年4月6日《申报》)。

此后,银根更紧,局面更惨。10月8日,上海又爆出两大钱庄倒闭的消息:一家叫“纯泰”,亏损金额为“19万白银有余”;一家叫“泰来”亏欠金额为“7万白银有余”(见1883年10月9日《申报》)。

10月22日,杭州声名显赫的德馨钱庄突然倒闭。当时,《申报》作了这样的报道:

杭垣著名之大钱庄,合上下城计之,不过七八家而已。而其资本极巨、声名极震之店,则以阜康与德馨两号。如双峰之对峙焉。德馨庄开张于望仙桥河下,房屋闳敞,排场宽绰,本系某宦所开……

日来,上海遭倒闭巨庄者甚危急,且泰来庄亦系某宦与人合开,一经倒闭,必致波及,其势万难支持,故于上月念二日即时倒闭。(见1883年11月5日《申报》)

可见,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倒闭前,上海商界已经出现一股倒闭狂潮,大批商店倒闭,继而是一家又一家的钱庄倒闭,并牵涉到外地钱庄。钱庄倒闭的消息,又引发猛烈的挤兑风潮,市面银根因此奇缺。《申报》当时曾发表长篇评论,感叹:上海市面“银根紧急,为从来所未有”。(见1883年10月24日《申报》)

如果这个时候清朝政府脑子里有救市概念,只需要在金融市场投入不到500万两白银就能救的,但是很遗憾清朝政府根本没有这个概念,那么胡雪岩生意的破产就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简单总结一下胡雪岩生意破产的过程:1880年开始,长三角流行玩股票,大量资金从钱庄涌入股市,很多人从钱庄里借钱炒股;而这个时候胡雪岩筹集了大批资金用于囤积生丝;到了1883年年底,这个时候由于股票市场崩溃,大量的人破产,钱庄贷款收不回来,造成市场恐慌,大家都去钱庄提款,这就造成挤兑了,钱庄没有那么多现金支付,只能倒闭了事。

这个过程中胡雪岩的钱庄也面临同样问题,而且他也不知道1883年意大利生丝丰收,伦敦生丝价格下跌(如果他早知道,早卖掉,挤兑风潮他是能躲过的)。

虽然他最后选择把生丝全卖给外国商人(外国商人没有乘机压价,依然高于胡雪岩收购价),但是由于外贸回款周期原因,远水解不了近渴,胡雪岩最终还是因为缺少现金,他的钱庄还是倒闭了。

胡雪岩的失败说明在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并不是只有军事、政治领域,在经济上清朝和世界联系的越紧密,也就越容易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比如1883年清朝遭遇的金融危机和当年的中法战争有直接关系,不少学者认为上海股灾和金融崩溃和中法战争息息相关。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局势不稳,使得人们对金融市场失去了信心,加剧了挤兑行为,升级了危机,直接导致总崩溃。

这就是胡雪岩生意倒闭全过程,他的失败只是当时清朝金融危机的一个缩影和其中一环。


兰台


从一个家徒四壁的放牛娃,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兴衰荣辱的一生,其实,就是晚清回光返照的缩影。

胡雪源在商场的成功崛起,离不开两个贵人的鼎力相助。一个叫王有龄,出身于官宦之家,却在官场混得很不如意。胡雪岩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交往中感到此人奇货可居,便拿出500两银子为他打点升官之路。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王有龄在官场逐步一帆风顺,最后升任浙江巡抚。



为了报答胡雪岩的恩情,王有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胡雪岩在生意上大开绿灯,再加上胡雪源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很快,胡雪岩就成为江南大名鼎鼎商人。

正当胡雪岩志得意满的时候,太平军杀过来,攻陷杭州,王有龄也城破自杀。失去靠山的胡雪源有些不知所措。后来,左宗棠带兵收复杭州,让陷入迷楼胡雪岩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开始倾其所能赞助左宗棠,并很快获得左宗棠的好感与信任,被任命为军中主管。胡雪岩由此掀开了官商同吃的辉煌一页。

那时候,做啥生意最赚钱,当然莫过于军火生意。胡雪岩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从洋人那购得枪炮,赚取巨额差价。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惊动了京城的王公贵戚,并以商人的身份被朝廷封为布政使的虚衔。

胡雪岩一生最可圈可点的是: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当时,朝廷只是同意左宗棠收复新疆,至于粮饷武器概不支持,其实也是没钱支持。多亏胡雪岩筹得大量钱款,用于左宗棠的后勤,才是没有了后顾之忧,成功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民心大振,朝廷大喜,胡雪岩也成了红得发紫的人物。木秀于林风必折之,左宗棠立下不世之功,让李鸿章如鲠在喉。而胡雪岩在收复新疆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让李鸿章深知:欲整左宗棠,必先除掉胡雪岩。

于是,他和手下盛宣怀开始策划置胡雪源于死地的阴谋。他们先断了胡雪岩贩卖生丝的财路,然后制造胡雪岩钱庄即将破产的谣言。怂恿大量客户到钱庄挤兑现钱,胡雪岩即使有再多的钱,一时也填补不了这个大窟窿,最后不得不关门破产。李鸿章就以非法敛财之名抄了胡雪岩的家。可惜 一代红顶商人,就这样成了李鸿章打击左宗棠的牺牲品,最后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