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的黃鱔越來越少了?

戰狼阿冷


為什麼現在的黃鱔越來越少了?這個問題,非常的現實,以前小編老家這邊有許多靠抓或釣黃鱔為:生的人,現在都失業了,下面我來分析下黃鱔泥鰍減少主要原因。



一、藥黃鱔,小編記得之前有好幾年,許多人為了捕捉更多的黃鱔,獲得更多的利潤,經常使用一種可以令黃鱔在水中缺氧的藥物,短短几年之間,對黃鱔的種群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因為藥物一下,大的黃鱔一出洞就被抓了,而小的最後會因缺氧而死亡。

二、水稻種植的改變,小編老家這以前是種植雙季稻,一開春稻田裡就會準備放水,為犁田作準備,而這個時候正是黃鱔的繁殖季節。現在全部換成了一季,黃鱔在稻田的黃金產卵季已經沒有了,這也是導致黃鱔減少的主要原因。


三、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上面的二個原因本就造成了黃鱔的急劇減少,加上農藥、化肥的雪上加霜,直接導致了許多地方的黃鱔種群滅絕。

四、電捕的盛行,現在全國各地已經開始禁電捕了,以前農村到處是電魚機,黃鱔還有少量的倖存者在河溝中生存,但是電魚機的反覆電擊,對許多河溝中的黃鱔帶來了嚴重危脅,據現在的研究稱,受到電擊傷害的魚類,患不育的機率大大提升。

總之,黃鱔的減少和人們過度的、非法的捕撈傷害及水稻種植的改變有很大關聯。現在農村已經開始禁電捕及藥抓黃鱔了,希望黃鱔的種群又能慢慢的多起來。


壞男人說小龍蝦


說到黃鱔、有些地方說的鱔魚、得從我小時候說起、出生在農村、那會兒村子裡人很多,每家每戶到晚上坐在院子裡乘涼、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都是梯田。

家家戶戶都種植有水稻,一到晚上村裡的大人拿著手電筒穿著水鞋、去稻田裡找黃鱔,因為到了晚上黃鱔基本都在外面很容易抓,一晚上就能逮好多。後來我們那裡不種水稻了。改種水果、村裡的人陸陸續續往城裡去。有些地方擔心收成不好!田裡用大量農藥!所以基本沒多少。圖片來源於網絡。



方—源


第一、各種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

過去,農村水田裡為什麼泥鰍黃鱔都很多,那是農民種田用的都是農家肥,化肥使用的少,肥水還有利於泥鰍黃鱔的生長。而如今種田動不動就化肥農藥,特別 是種田前撒碳酸氫銨,泥鰍黃鱔聞到這股銨氣就浮出水面,然後就成了農民飯桌上的下飯菜。還有打除草劑等化學劑,破壞了生態平衡,壓縮了泥鰍黃鱔的生存空間。

2、捕黃鱔的工具的泛濫

電瓶捕魚也會導致泥鰍黃鱔滅絕。前幾年,農村用電捕魚捕泥鰍黃鱔的特別多,這傢伙非常厲害,泥鰍黃鱔就是躲在泥土裡也會被它電出來,如 果電餅電壓過高過強,泥鰍黃鱔卵也會被電而亡。最主要的是沒死的泥鰍黃鱔經過電擊後就會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只要電擊過的地方,泥鰍黃鱔都只會越來越少了。還有用藥捕黃鱔的,大小通吃。

3、利益的驅使和過度的抓捕

由於黃鱔的營養價值很高,大家都喜歡買來給老人小孩做滋補的食材,導致市場上供不應求。過度的捕撈也會導致黃鱔數量銳減。現在,雖說人工繁殖養殖泥鰍黃鱔的的確很多,幾乎市場上出售的泥鰍黃鱔還是養殖的多,但價格卻沒 有野生的貴。目前,市場上野生泥鰍開價30.00元/斤,而野生黃鱔最少也得60元/斤,半斤以上的開價要90元/斤至120元/斤。我每天上下班都看到 有農民開著三輪車到處放鰍籠鱔籠,有的都是專業的。這樣大量的過度抓捕也會導致泥鰍黃鱔的數量會越來越少。

四、自然環境的影響

大量農田被荒廢和佔有,蓋成了高樓大廈,一些河流、水渠乾涸了。老話說“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意思是說像魚這些動物的繁殖能力很強,魚籽能保存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即便水田裡的泥鰍、黃鱔今年沒有了,但是到了每年又會孵化出很多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卻不是這樣的呢?那是因為很多的水渠、河流乾涸了。水田中的泥鰍、黃鱔都是從水源進來的,水源中不僅有泥鰍、黃鱔,還有魚籽,於是一些沒有魚的水田,過幾年也會有很多的泥鰍、黃鱔。但是現在很多的水渠、河流乾涸了,黃鱔賴以生存的水源沒有了,數量自然就少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一些經歷與看法,如果你還有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見。







五阿哥vlog


黃鱔又叫鱔魚,是咱們平時常見的一種淡水生物,因為黃鱔長得比較像蛇,因此在很多地方,黃鱔又被叫做地龍。不過現在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發現,黃鱔的數量在急劇下降,因為往年這個時候,水稻田田埂上每天下午都要去檢查一下是否有黃鱔洞漏水,那個時候如果誰家的田埂上黃鱔洞比較多的話,會自認為倒黴,但是現在與之前恰恰相反,現在如果誰家的田埂上有一兩個黃鱔洞的話,那還是挺讓人高興的一件事情,因為現在野生黃鱔的價格很貴,只能賣到50元一斤,憑空的捉兩條黃鱔,也算是割了兩斤肉吃。



之所以現在農村田地裡面的黃鱔越來越少,老張覺得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以前咱們種地,因為化肥的供應不上,往往使用農家肥比較多,甚至那個時候,大家在農閒的時候,還會揹著揹簍到路上去拾馬糞和牛糞,就是為了給田地裡面攢肥。不過現在隨著化工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的化肥和農藥層出不窮,這些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的確幫助我們減少了很多種植的時間和勞動成本,同時讓我們的農作物產量也提高了不少,但是也對這些田裡面的黃鱔泥鰍產生了致命的傷害,嚴重的會直接導致這些黃鱔和泥鰍的死亡,不嚴重的可能會降低黃鱔和泥鰍的繁殖成功率。



農業機械的使用。以前咱們種地,基本上全靠牛來耕地,牛耕地相對來說對土壤的破壞遠遠不及現在的機械化旋耕。而野外生存的生物,最怕的是身體受到挫傷,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讓黃鱔和泥鰍遭受到了嚴重的生存挑戰,不少黃鱔泥鰍因此而埋落在泥田裡面。



人為的過多捕撈。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野生的黃鱔價格非常貴,能達到五六十元一斤的高價位,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有很多專門挖黃鱔為職業的人,這些人為了生存,開始千方百計絞盡腦汁的挖黃鱔,而且對於小黃鱔也從不放生,久而久之,由於人類的貪婪,戶外的野生黃鱔數量越來越少。


當然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現在的農村水溝水渠基本上都變成了硬化,黃鱔失去了棲息地。再加上很多河流的斷流,地下水位的下降,黃鱔失去了水,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這種情況也會導致黃鱔數量的急劇下降,更談不上黃鱔的持續生存。


老張談三農


這樣說有些不對,黃鱔沒有變少,只是野生的變少了。現在市場上的黃鱔有很大一部分是養殖的。為什麼野生的黃鱔會變少?有這樣幾個原因。


1.過度捕捉。在小時候,也就是90年代,我們農村的稻田,河溝,池塘等等地方都有黃鱔的身影。也可以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黃鱔。而且黃鱔的個頭也是比較大的。

在那個時候,黃鱔基本上是賣不出去的,如果有人收購價格也是比較低。家裡面也沒有人吃,都不知道該怎樣吃,所以捕捉的就比較的少。野生的黃鱔就比較的多。

但是到了20世紀以後,黃鱔的價格有了明顯的上漲。捕捉的人也越來越多,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在閒的時候捕捉一些。不管大的還是小的,收購的販子都會要。這樣的變化,給野生的黃鱔帶來了很大的災難。不管大小的過度捕捉,是造成野生黃鱔變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2.環境汙染。從10年前開始,我們的村子規模養豬的就越來越多。那些沒有經過處理豬糞等,慢慢地水體就開始了富氧化。水體變的汙染了,直接的就讓黃鱔沒有地方生存的了,在汙染過的水體黃鱔變的非常少。

在90年代的時候,農民在種植的時候,用工業肥料的還比較少,基本上都是用農家肥。那個時候化肥還是比較貴的,農民都不捨得買。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基本上在種植水稻的時候,全部都使用化肥。

大量的使用化肥,水體,土壤的PH值就發生了變化,不適合黃鱔的生存。慢慢地稻田的黃鱔也變的越來越少了。


這樣兩個是野生黃鱔變少的主要原因,但是現在慢慢又發生了變化。養殖戶們都建起了汙水處理設施,而且化肥的使用量也在慢慢地減少。以後野生黃鱔的量肯定會回升的。


無吳五


泥鰍和黃鱔富含蛋白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不僅是農村人的美味,城裡人也非常喜歡,市場上對它們的需求量也比較大。不過大家應該注意到了,現在稻田裡的泥鰍和黃鱔比以前少了很多,即使抓到,個頭也小了不少。這裡面有啥原因呢?

首先就是農藥化肥的使用。現在農民種地,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是沒法避免的,它們的使用能夠讓稻子的產量提升,長得更好,對水稻來說是好事。但對長在稻田裡的水生物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農藥的使用能夠減少稻田的病蟲害,但是會讓泥鰍和黃鱔的食物減少,沒有吃的,它們的數量自然會下降。

以上就是稻田裡野生的泥鰍和黃鱔越來越少的2個原因,你覺得還有其他因素嗎?


小巧的農村生活


現在抓黃鱔的工具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了。用電的。最厲害的是用藥的,一條河溝藥一次就絕種了。我親眼看到的一次,黃鱔,泥鰍,蛇,魚,螞蟥,青蛙,癩蛤蟆,全死了!


小杜060710


主要原因就是農藥,還有就是現在經濟作物種類多了,不像上個世紀南方務農以水稻為主,一年兩季水稻,常年都是水田,現在水稻種植很多都只種一季,田裡沒水,在就是水渠全部水泥固話,導致沒有棲息地,田螺,泥鰍,小魚等過去常見的,現在真的很稀少


無法表達666


農藥啊!化肥啊什麼的用的多了。還有電魚的人所以就少了


硬質合金小萬


有幾個原因:1現在農村使用農藥過量,2水稻田耕種面積減少,3想吃野貨的人滅絕式捕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