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這句話說得對嗎?

房哥說房天下


先不論對錯,先講一段我的親身經歷。記得十多年前,我還是職場愣頭青,喜歡發表看法,有時候自己的主見與上司相反,但就是“扭住不過”,總是試圖說服上司接受我的觀點。上司有一次又氣又惱,說了一句:等你坐到我的位置時,再實行你的觀點吧。年輕氣盛的我,當時真的是氣不過。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等我坐在比原上司還高的職位時,我現在想起來還是挺感謝那位上司的。我歡迎下屬提意見和建議,最後還是由我來拍板,也會遇到不理解、不服氣的下屬,我也會像原上司那樣說話,“這件事由我負責,你去執行吧”。行走職場,責權利對等,上司坐在那個職位上,就要對部門整體工作負責,作為下屬可以持不同意見,但必須執行上司決策,因為上司對決策後果負總責。

回到這個問題——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不成功,再有道理也是放屁。這是千百年來“成王敗寇”文化的市井化,這是對權、位文化的庸俗化。歸根到底就是,誰權力大,誰說了算。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官大一級壓死人,話語權在於權力,誰的權利大,誰的話語權的權重就大。論證這句話對錯毫無意義,在實踐中,人人都是這樣,人人是這句話的“受害者”,人人又是這句話的“施害者”。

第一,這句話的根源,在於人們文化觀念的趨同性,對成功和權力標準的簡單化。

國內職場,與西方職場不太一樣,就是對成功和權力的認知不同。西方人對成功,有多種認識標準,哪怕是一個窮遊族也是成功者,因為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國人對成功和權力,認知是簡單的,也是趨同的,就是有錢、有權、有勢(關鍵還是有錢,有權的目的帶來有錢)。比如,經濟學上的流行語,資本碾壓一切,誰股份大誰說了算。

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帕累託效應,比如,財富上的二八定律。20%的有錢人瓜分80%的財富,80%的普通人瓜分剩餘的20%財富。所以,普通的沒錢的人佔絕大多數,在職場上,在經濟活動中,處於被支配地位。所以,帶著不滿情緒說,有錢人放屁都是香的。透著憤怒,更透著無奈,歸根到底透著自己的“順從和服從”。唯一的願望,就是自己也要成功,將來放屁也是香的,而不是質疑這句話是否合理。對嗎?

第二,存在即合理,吐槽這句話沒有意義,對於普通人唯一出路是向上攀升。

前不久,流行“佛系文化”,不爭不搶,隨遇而安。但這種文化,很快雲消霧散了。因為,對大多數人不具有可複製性和可操作性。你可以佛性,但你孩子上學沒有學區名額怎麼辦?你妻子要買一個和同事一樣的包包怎麼辦?你的父母生病住院要交手術費怎麼辦?解決這一切問題,一個是有錢,一個是有權。其他都是扯淡。

還有許多雞湯文,鼓吹成功多樣性,自己看開了、放下了就是成功。你信他個鬼呦,糟老頭子壞得狠呢。那是他們有錢有權之後,又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又要追求思想上的放鬆,才發明的成功多樣性,比如說提倡的極簡主義才是成功,可是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追求吃得好傳得體面才是成功。

成王敗寇,這句話放在今天社會並不適用。但是,以成敗論英雄,在職場和生活中都是通行的。當今社會,人人浮躁,都是成敗論英雄鬧的,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也無法擺脫這種文化基因的影響。你可以佛系嗎?當你實現財務自由時,你可以談佛系。當你還是土裡刨食的時候,你沒有資格談佛系,你非要談佛系,那是你在逃避責任。

第三,人微言輕,地位低下沒有話語權,提高話語權重,依然靠努力奮鬥。

你在職場上,只是一個小職員,一個大開間裡的螺絲釘,你掌握的信息量很少,你接觸的層面很低,你講的話,就沒有分量,也說不到點子上去,或者說,開會的時候,輪不到你說話,你說的話“連屁都不如”,雖然粗俗,但也是事實。

很多年輕人不服這個理,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話語權,往往給上司提建議,採納了當然好,不採納就生氣,就甩臉子,就不願意執行。這是職場不成熟的表現。你只是一個小職員,你可以發表看法和意見,但你沒有資格對這個部門的運行負責,也輪不到你負責。人微言輕,是必然的客觀規律。

有一次,一位年輕下屬反對我們總經理的決策,當眾說,“我對這件事負責”。我們總經理又氣又惱,說了一句,“哪裡輪到你負責。”總經理說的沒有錯,他才是公司的負責人,對整個公司運行負總責。所以,他要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怎麼能輕易聽從別人的意見呢?

職場法則,責權利對等,坐在什麼職位上說什麼話,負什麼者,拿多少工資,這是對等原則。你不成功,說話就沒有分量,因為你不需要為此負責,其實就是輪不到你為此負責。你成功了,有職有權,說話就有分量,因為你有決策權,由於信息不對稱,怎麼決策都覺得有道理。因為你的決策左右別人的命運,所以,怎麼說都被人“尊重”。


職場火鍋


絕對的正確,我一個親戚和大時代裡的丁蟹很像,做生意快四十年了,完全沒道理可言,他的發家之路可以說是運氣爆棚,初中沒念完就工作了,平時也不學習,和他講什麼用人和做事的道理跟本就聽不懂,也不會聽,他的想法就是除了他,身邊的人都沒用,都得依靠他,不管他的行為多麼的可笑,低級,可他就認為自己做的對,還有一幫人捧臭腳的,想學他的生財之道,毛都學不到,他也講不出啥來,他是當地的首富,這幾十年都沒人超越,你們說在這樣的人面前道理是個啥[捂臉]


不爭不爭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這句話說得對嗎?

不是有個段子,叫做:名人用過的東西叫文物,凡人用過的叫廢物;名人強詞奪理叫雄辯,凡人叫狡辯;名人跟人打招呼叫平易近人,凡人跟人打招呼叫巴結別人;名人打扮不修邊幅,叫有藝術家氣質,凡人就是流裡流氣;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叫王老,凡人老了只能叫老王;名人死了叫仙逝,凡人死了叫死了,至多叫去世。

自然,用到說話做事上,也是如此了。如果成功了,走到哪裡都是朋友,過去不理你的人,也會慢慢靠近你,甚至把他過去曾經為你做過的,不厭其煩地跟你說,而一句不講他曾經對你不好,或冷落你。如果失敗了,很快地,他們又離你而去了。至於講話,那就更是如此。所以,沒有必要在意,自己就是自己,不會因為成功了,就變成另一個人了。

如果變了,也就完蛋了。


譚浩俊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這句話說得對嗎?大家好,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表達方式有些粗糙。大家還記得馮鞏老師表演過的一個作品嗎?叫做《小偷公司》,裡面有一個經典的對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這個作品是諷刺官僚主義的。可同時也說明了和我們題目的說法一樣的一個道理,就是誰有“話語權的問題。

先來說說什麼是成功者?成功者首先不能用財富來證明。因為不同領域都有成功者。比如科學界有科學家,商界有民族資本家,學術界有思想家和教育家,文化領域有藝術家。所以,有很多成功者是在他自己的領域一枝獨秀的,也不一定就能產生多少財富。可這個成功者在他自己的領域就有絕對的“話語權

我們普通人如果想要立志成為馬雲或者莫言可能都會有些困難。因此,如果我們要是認為只有那麼成功以後才能有話語權那就錯了。畢竟世界上沒有幾個馬雲和莫言。多數老百姓還是掙扎在生活裡。至於說我們的事業,也很難達到一個公認的成功者的地步。

那麼我們就不妨在小範圍內爭得話語權。也就是通俗的講,說話好使。那麼怎麼能做到說話好使呢?

1、首先我們要做到說話算話。用專業術語說,就是講話要有誠信,說到做倒。在公司裡也好,還是朋友之間也好,都要言出必行。這樣我們首先在小圈子裡有一個說出話來好使的形象。最起碼讓人家感到這哥們兒說話還算話。不能今天這樣講,明天那樣講。沒有準譜兒。如果能做到,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就會得到我們需要的話語權。

2、然後是提升我們的專業。在工作的領域裡做到精益求精。首先要讓同事認為我們在專業方面有水平。當然,這是需要我們認真的學習,仔細的磨鍊,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的。然後讓同事覺得我們的態度很誠懇。工作的時候很認真。工作當中也有一定的水平。這樣漸漸的在工作的小圈子裡,就會有人贊同我們,就會得到相應的話語權。

3、社會中的我們也要儘量的幫助別人。 佛教有云:“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認為對的要儘量去做,我們認為錯的就不要去做。在社會中,我們要尊老愛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做肯定是對的。對陌生人也要付責任的去說話,不能信口開河。要對所有能接觸到的人都誠實。這樣,我們在陌生人當中也能爭得話語權。

總結一下:其實,我們在小圈子裡有相應的話語權也很重要。那有那麼多能在世界上都有話語權的人呢?我們普通人就在小圈子裡有話語權就足夠了。

只要在我們設定的小圈子裡,咱們可以做到讓人覺得我們說話好使,就是成功。成功的得到小圈子的話語權,才能在以後得到大圈子的話語權。才能成為一個成功人士,讓人覺得您“放屁”都是道理不是?


北京範兒


強者決定話語權,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千古一理,顛撲不破!

實力印證尊嚴,是國家的感悟;成功詮釋存在,是民間的箴言。你見過獅子和羊講理嗎?你相信單薄的呼喊會被採納嗎?你覺得弱者能打敗強權的世界嗎?如果沒有 ,那就敬仰這句話








論鑑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叫成功?有錢叫成功還是有名算成功,有人會說有了名自然就會有利,利就是錢,所以有錢就是成功,有錢說話分量才重,沒錢說話沒人聽,有句俗話,酒席宴會把酒敬,杯杯先敬有錢人,有錢三十歲稱年老,無錢六十歲逞英雄。現在很多人都是向錢看,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完全沒有了道德底線。



攝友25117525


你好,我是矣律,我來回答!

有人說:“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這句話可對,可不對,取決於什麼場合,什麼人說。

成功的定義

馬雲曾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成功,但是,我知道該如何定義失敗。失敗就是放棄。人的一生不在於得到了多少,而在於經歷了多少!我希望在我七八十歲的時候,抱著我的孫子,告訴他你爺爺這輩子經歷了多少!而不是得到了多少!”


成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漢語名詞。同“勝利”。意思是指達到或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結果叫做成功。出自《書·禹貢》:“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什麼樣的人才能算為成功呢??

有人說比如:馬雲,李嘉誠,王健林,試問一下世界上還能出現第二個馬雲,李嘉誠,王健林嗎?

你認為什麼樣的成功才能算為成功呢???

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經歷許多次人生的考驗,只有通過了不同的考驗,你才能證明你的實力,成功包括精神與物質兩方面,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相互配合。

其實只要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去奮鬥,體現出自我的價值,無論結局如何其實你都是成功的人。而成功後你會覺得成功路上的考驗都是值得的,你也會笑著向它們致敬!


社會很現實,很殘酷,就目前來說,這句話是對的。有錢就是爺,說啥都是對的。

好好努力,讓自己,家人過得好一點就行了,加油!


矣律


這話雖然有些偏激,但仔細一想,確是如此。同樣的一句話,從成功人嘴裡說出來和從平常人嘴裡說出來,肯定不一樣。這也是社會的一種病態,只注重成功者,輕視失敗者,一個健康的社會是鼓勵成功者,激勵失敗者,讓失敗者有機會追趕成功者。話雖糙理不糙。


HY航宇


這話帶有強烈的感性色彩,有點偏激。如果理性分析,就會發現這話說的有點問題。現實社會生活中,失敗者未必就沒有道理可言。因為:

一是失敗往往是成功的鋪路石。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所謂的成功是從若干失敗中萃取的精華;

二是歷史上失敗者多於成功者的事實,足以證明"失敗是成功之母"。正是因為失敗者的教訓證明了哪些路是行不通的,所以為成功者的選擇提供了新思路與找到了新方向。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三是失敗者的理論與實踐,常常是"時位"錯置的真理。所謂的時位錯置,就是泥古不化,把曾經的"真理",應用於變化了的時空中,全然不顧客觀環境的變化。就是人為割裂主觀與客觀的聯繫,這是教條主義產生的原因;如孔子力圖恢復周禮的行為,終其一生也無法實現,但是並不代表失敗者的理論與實踐中,不包含有"真理"的成份。這部分恰恰是同樣應該傳承的。孔子的某些思想不是一直延續到今天麼?;

四是歷代成功者都是非常重視失敗者的理論與實踐。開創漢唐盛世的帝王都是這樣。漢武帝借鑑前人和親的教訓,強化了武攻的準備,終於解除了邊境之患;李世民"以人為鑑",汲取隋亡的教訓,開創了大唐盛世。

綜合以上所述,所以說這句話有些偏激,不夠理性。


天道若龍


這是個豬人的思維,放屁要是有理,那麼與屁有啥兩樣!春秋時諸子百家有誰成功了,孔子也就一個小芝麻官的魯國編修和執禮,六國遊說又惶惶如喪家之犬。;韓非子也不過被秦始皇採用了個學說,其他都是老百姓,命運坎坷,有啥成功。在現實中有多少老師級的人物都不需要成功,成功的都是弟子,但是老祖無名,可是一旦出山就震動天下,治理天下,不可輕慢,慢侮則裂地崩天,血流千里,比如墨子,魯班,老子,鬼谷子,孟子,莊子等等。歷史中又有多少。百姓,屠夫,手工業者,他或她們都從無名到成功,包括現在百姓在農村開會,農忙或工人作工,打工都是誰說的對,誰就是真理,人們就都聽誰的,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有誰胡說八道,那麼絕對是甲魚放氣,屁都不如。反之,如果覺得自已成功了,有名了,妄言,胡為,與人民為敵,坑害百姓,那麼就是一切反動派麥蚱秋後滅亡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