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哪一种学术思想更适合当今社会?为什么?

朱八戒CC


两种思想都有可借鉴之处,阳明心学更多些,但是,都跟不上时代了。新时代需要系统思想,请看看《大系统观》吧。百度可得。











阿色树新风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哪一种学术思想更适合当今社会?我认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在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

程朱理学奉行天道,其最先进的理念是“民贵君轻”,在当今已经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程朱理学,其实是一个群体理论,他不是由历史上哪一个人提出的,而是经历了不同的时代,由一个理论家群体形成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也有人叫做“程朱道学”,是宋明时期理学的主要派别,也是理学派别里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之所以叫做程朱理学,是因为其主要创始人有两大代表,一是北宋时期的二程兄弟,即程颢、程颐;二是南宋时期的朱熹。

程颐、程颢兄弟俩都是周敦颐的学生。同敦颐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写《爱莲说》的那位,其实他才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二程兄弟在周敦颐处学习期间,受其思想影响很大,学业结束后,二兄弟共创了“洛学”,为后期他们创建理学奠定了基础。

二程兄弟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二程兄弟的理论形成后,叫做"新儒学\

方圆居文化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哪一种学术思想更适合当今的社会?可肯定回答:王阳明心学学术思想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而程朱理学学术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非常有限,更谈不上适合。

首先来简述一下,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分道扬镳,是王阳明第一次悟道出,程朱理学学术是穷理而对立。

程朱理学是儒家思想,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学术观点“性即理”,意思是一草一木皆至理。王阳明通过七天观察以究竹子的道理,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否定。“物理吾心”无法契合,并不成立。史称“竹子格物”。由此,两种学术思想“性即理”与“心即理”根本对立,而分道扬镳。

再说,程朱理学也提出过进步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来打破严重的社会阶层划分。由于“性即理”学术观点并不是纯天理。始终触动不了统治阶级利益而形成一句空话。所以,程朱理学学术思想,对当今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社会没有什么意义。由此,两种学术思想不能相提并论。

相比之论,王阳明心学学术思想最经典的三句论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从这三句经典论言来理解,对当今社会推行三个方面政策相应适合,一,突出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道德教育自我道德修养。从相应适合的三个方面论述一下:

一,“心即理”,与突出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应适合。

王阳明心学学术思想“心即理也”,心主宰万物,而心意之所体现,必有其物(物即事)。就是高扬主体精神,突出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没有主体意识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无法进行。主张以充满活力的心来发展自己,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正与我们当今社会,深化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鼓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政策支持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使得人们主观意识不断活跃增强,走自己勤劳致富的道路来获取财富已成现实。为此,在这方面很相应适合。

二,“知行合一”,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相应适合。

王阳明心学学术思想“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与当今社会信仰的哲学思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得出完美统一,达到真知,再落实到实践中去。也就是理论一一实践一一再理论一一再实践。直至取得成功成为现实。也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有着相同的思想理念。最终形成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这方面很相应合适。

三,“致良知”,与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相应适合。

王阳明心学学术思想“致良知”,从心外无理”论出发,把玄妙而不可及的天理拉回到人们的心里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自我道德修养即可“致良知”,实现人格的完满。主张只要将自己内心固有的良知体认明白,即可人人达到圣人气象。当今社会科教领域推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德,智,体高素质人才,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服务。提倡人人讲道德,人人行道德,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这方面也很相应适合。

综上相提并论,可由此说明,王阳明心学学术思想对当今社会很相应适合。相比之下,程朱理学术思想是封建迂腐沉寂,对社会发展进步非常有限,并不适合当今社会需要。

总之,王阳明心学思想对社会发展,思想开放,冲破封建迷信束缚。在封建社会有这种远见的进步思想,确实是中华文化自信。值得当今社会借鉴并发扬光大。


刘梦辉1445414400581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哪一种学术思想更适合当今社会?为什么?王阳明心学更适合当今社会。程朱理学适用于发展缓慢的社会,有足够的时间慢慢从表象改变自心,亡羊补牢式的教育,羊(传承)越来越少,牢(愚腐)越来越坚固。现代社会发展很快,科技发达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更多新知识和讯息量,也是压力,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没有强大独立的内心人格建立,更容易迷失方向,连个普通人就做不好,虽然不缺吃穿住行用,内心空虚表面繁华,就是病。王阳明就是告诉想活明白的人拥有强大独立内心的一些方法,活明白的人也不需要看王阳明心学,也不存在看不懂。有种理解很重要,前人传承下来的都是智慧,宝贝,直接讲智慧没有几个人能懂,所以讲的都是方法、引导,能把方法理解透就很了不起了,只能说聪明,离智慧还差一步:行。前人把智慧讲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传,不是智慧本身。而授者,看前人的著作已经差好多步了,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允许。人贵自知之明,有一处不明白就说明没完全活明白,人生有缺陷就是圆满的。不明白讨厌的地方就是自身的缺陷,也是希望,需要努力😁😁😁!


一路远景


举个例子,明朝有个家伙叫海瑞,没错,就是那个像疯子一样谁都敢骂的海瑞,因为奉行儒家的男尊女卑,成天不给他女儿饭吃,饿的他女儿如同小草一般,他的管家不忍心,就偷偷给了她一个饼,结果被海瑞发现,就把他女儿锁进空屋子里活活饿死,这就是儒家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王阳明的心学提出尊重自然法则,崇尚清静,但不是无为,虽然也提倡存天理,但不灭人欲。

如果一定从这二者选一个,谁更好其实大家都知道。


观上灵云


朱程理学还好学一点,有多少实用型的还是跟人的悟性有关。学问毕竟是工具,工具就是为了让人用的。但有些人学了以后被工具奴役了,自己也越学越迷茫。

阳明心学吗,可能比较难学一点,好多人参悟一生还是物不明白,他已经有点跟禅师悟道一样,真跟智商有关!

你看明悟的禅师,开口闭口从来不谈一个佛字,但字字珠玑,均带哲理。但是你看那些佛教会劝你为善学佛的那些人,绝大部分都没有悟透的,那帮人总是告诉你佛如何如何好,什么前生后世轮回涅槃,要学佛,等等事,让你烦不胜烦,单纯的说教,也就是这个道理。

时间有的多,比较是属于追求一生大道的。那我认为都可以学一点啊,艺多不压身。但精力有限的,也不可能短时间悟透的,也不要为它所执谜!



参禅摆渡人


大师的境界,看不懂啥用没有,看懂了其实是一非二。

以理正心,用理智戒不良习气,止不利行为。有止有戒,当能静心修心。

二者皆为修身炼心之道,

正如朱熹先生在大学里注释的那样: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道家消失在中国历史文化舞台后,诸子百家争鸣,各得一些道之皮毛,儒学将其与普通人的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既入世又不远离道,提出极为具体的方法和标准,让普通人得以有机会近道。让没有专门教育机构的古代社会有了统一的运行和管理标准。

而朱熹是孔孟之后儒家集大成者,无论是学术还是弟子亦或者影响力,皆无出其右者。

阳明先生从小学习朱熹,因为没有高人老师指点没学懂,之后因为社会动乱而改学兵法,因为做不到到静心修炼入定,而始终无法参破格物致知,取捷径实用同时受陆九渊启发提出自己一孔之见,实为儒学之矮化,其传世之作《传习录》

取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故其为儒家弟子无疑。虽通过反对朱熹来博取了众多不思精进求大道人的实用主义,这也是后世的悲哀。

简单概括阳明先生断章取义,朱熹的灭人欲思想,(人欲灭了剩下的就只剩下神之性,修行修心做减法),提出心即是理,这迎合了绝大多数凡夫俗子纵欲不修行人,装点门面的理论依据。实在悲哉!


黄圣茗2019


愚以为:程朱理学是掺合了当时外来宗教的一些教义,把儒家思想转折到狭隘保守封闭之处,是儒学的一处硬伤,比董仲舒掺入的“君权神授”危害大,存天理,灭人欲。直接逆转孔子的“食色性也”对人的天性的理解。

王阳明的心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有进步性,可惜影响不大,明、清基本上是宋儒理学的天下。


慎独精思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当今,在下雨天气的时候穿什么鞋子?是穿“宋代的草鞋”呢?还是穿“明代的草鞋”呢?


实际上现代已经有那么多的新款的各种高科技的鞋子了,还要找古代的鞋子穿吗?


这个问题大概还类似于: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到底是主要靠科学?还是主要靠宗教指导思想?


其实都一样。


只要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不论是东方宗教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西方科学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不论是道家还是佛家,不论是佛教,又或是印度教,不论是儒家还是什么其他哪家,最后研究到极致都是一样的结果。可惜的是,很多人没研究到极致就死了。


大道本源只有一个。进而本源演化出来了宇宙法则。人类以及万物都在宇宙法则下生存,离开法则就无法生存。就会被法则所灭。


至于人类世界的种种规则,和宇宙法则没有可比性。那只是人类在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研究出来的游戏规则而已。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人永远算不过天。但是天也允许人由心自由显化,自由发挥与创造。天道法则规定的结果是必然,人心造化的则是偶然。人生就是在必然中创造偶然,在偶然中又一定实现必然。


比如:

必然就是人必定会死,不论是平民还是皇帝。

偶然就是人可以在生活中自由发挥。比如:可以决定哪顿饭吃什么。工作做什么之类的。


学人不如学天。学人的思想和规则,不如学天的法则。

历史上那些人的思想都是向天学习后留下的笔记而已。可以参考,但不要当指导真理。那只是寻求真理时的笔记而已。


不管通过哪种形式,哪个渠道,哪个体系,最后人要追求和到达的就是大道。到达宇宙的本源。


宇宙造出人类,就是为了体验,人以及万物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体验而生的。


人就是宇宙的缩影。所以说,人也是一个小宇宙。所以,人“心”可以用来感悟大道,人可以洞悉宇宙法则和真理。历史上的古人可以,你我也可以。



赵散闲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并进而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并且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认为天理即人欲,反对先知后行,主张知行合一。并且进而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探究万物的规律。

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王阳明心学,他们都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源,都是同唯物主义思想对立的唯心主义思想!

从根本上来说两种思想都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