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场所哪里需重点消毒?乘坐火车、飞机、出租车、扶梯分别需注意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月2日下午召开了主题为“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的发布会。


办公场所哪里需重点消毒?乘坐火车、飞机、出租车、扶梯分别需注意什么?


△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左二),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右二),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右一)出席。


近期确诊患者粪便中发现了病毒,是否意味着传播途径有了新的变化?


这说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复制并且存在,但是不是通过粪口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形成气溶胶的方式再传播,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现象。


当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现在的主要途径还是以近距离飞沫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为主,但是这些现象也提示我们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触了容易污染的物体表面,在

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是防护这个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办公场所哪些区域需要重点消毒?


关于消毒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电梯的按钮、门把手、手动的水龙头、公用电话,这些接触比较频繁的部位是重点要消毒的地方。对于地面、台面,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如果以前是每天晚上做一次清洁,现在中午如果有时间再做一次清洁。因为这种办公场所的风险高,要尽量减少集体面对面的讨论,减少集中聚餐。


可能有些地方存在过度消毒的苗头。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消毒一定要有针对性

,比如对马路反复喷洒消毒剂,往汽车轱辘上喷洒消毒剂,这种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


办公楼的中央空调设施是否容易造成疫情扩散?


国内绝大部分的公共场所所用的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前面的风机盘管和家里用的分体式空调是一样的,只不过后面加了新风,加了新风以后,房间相对来说是一个正压的环境,对房间本身来说,和平常是一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无序外溢,因为室内是正压的环境,风往走道里面跑,往其他地方跑,这是我们控制不住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一些排风来保证室内空气有序的排放。


当然,万一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

,应该按照相关的要求,不只是对中央空调系统,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评价合格以后,再看看中央空调是不是可以打开。


返程高峰期,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如何防控?


对于公共交通工具,一是加强消毒,二是加强通风。如果要乘坐火车、飞机、长途汽车,要尽可能的隔位而坐,或者分散而坐。


飞机、火车上,如遇乘客有可疑症状,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在飞机、火车上最好专门设一个应急区域,比如把后面三排空出来做应急用。如果发现可疑病人,我们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听从安排,到隔离区接受隔离排查。


在无法立即洗手的情况下,消毒湿巾等能否起到效果?


要让手干净,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剂。要洗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六个方面,如果是出门在外,可以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卫生。也是要把刚才说的这六个部位都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剂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剂,因为酒精挥发比较快,杀菌效果比较快,如果有些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当然,如果没有手消毒剂,那用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


乘坐网约车、出租车,需注意什么?


乘坐以前可以

先开门通通风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和你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机、乘客都戴好口罩,旅程结束了,下车了,做一个手卫生


有报道称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外面难免碰到光滑的扶梯把手或是电梯按钮,应该怎么办?


实际上干净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阴暗、潮湿,比较脏的地方存活的时间更长。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你碰我也碰,因为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大。


对应策略是三条:

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原来一天一次,现在可以一天多次。二是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对于特殊的人群,比如售货员,地铁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等,面对的风险要比普通群众更高一点,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建议?


工作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岗期间要规范佩戴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弄脏之后会导致防护性能下降,要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手卫生,平常用洗手液或者流水洗手,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或者防护面罩这些防护用品,当然如果出现了可以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肌肉酸痛等等,应该立即停止工作,不能带病上岗,及时就医。


居住较为集中的返城务工人员,需注意什么?


是用工单位要根据各地政府的要求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疫情防控。返程过程中,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便查询。


开工之后每日要对务工人员进行监测,尽量让务工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尽量避免接触更多其他的人员。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这些人群密集场所,要注意加强通风清洁,建议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的车间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口的密度。


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如何做好防护?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者标本,或者在实验室和病毒有直接接触的人员,所以他们的感染风险是更高的,需要更严格的防护。我们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是对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或者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的工作帽,一次性的手套,还要穿戴医用的防护服、防护口罩,或者是过滤式的呼吸器,防护面屏、护目镜,穿工作鞋或者胶靴、防水靴套等等。二是对在现场开展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因为密切接触者本身还没有出现症状,所以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就可以了,但是要和被调查对象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线的距离。对于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开展调查时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除了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手套各防护服之外,口罩要戴更高级别的,要戴N95、N99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另外还需要防护的面屏、护目镜,穿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对于疑似或者确诊病例调查时,也可以采取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避免和病例直接接触。对于采集呼吸道标本的采集人员,或者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病毒检测的工作人员,我们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双层的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也要戴N95、N99的防护口罩或医用口罩,或者过滤式呼吸器,加上防护面屏、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等等。必要时还要加穿防水围裙或者防水隔离衣,这是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另外一类人员是对于病例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的人员,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并且要在一次性手套外面加长袖加厚的橡胶手套,双层手套,以及医用的一次性防护服,N95和N99防护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加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围裙、防水隔离衣等等。另外,消毒人员要使用动力送风的过滤的呼吸器的时候,要根据消毒剂的种类选配尘毒结合的滤毒盒或者滤毒罐,要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