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名疾控人,56名逆行“战士”

在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直面各类病患,深入细致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积极排查追踪,参与疫点消杀指导工作,切断传播途径;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默默驻守在实验室,直面全市送检的大量标本。

“疫情来临,责无旁贷!”这是全体疾控人的心声。今年的春节,因为责任在肩,他们坚守阵地,持续作战。

连续奋战200余个小时

流行病学调查是市疾控中心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工作。疫情防控能否及时阻断,关键就看流行病学调查是否全面、数据分析是否到位、信息传递是否及时、防控措施是否得力。为此,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王国华和他调查小组内的11名应急队员不分昼夜,随时待命。

而工作的危险性,就是需要他们面对面与疑似或确诊患者交谈沟通,回顾患者近14天来,特别是发病以后的活动轨迹,详细询问患者去过的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接触的人群尤其是密切接触者,不放过任何细节。

56名疾控人,56名逆行“战士”

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但工作并没有结束。接下来,12名消杀应急队员需要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对患者曾去过的地方进行全方位消毒,大到内外环境,小到日常生活用品甚至碗筷和门把手。

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王国华一直坚守在流行病学调查最前线。每天除了流行病学调查,他还要进行疫情信息分析、统计各种数据,安排采样、消毒等一系列工作,一忙就是十六七个小时。“关键时期,每个人都很辛苦。”他说。

为了减少家人被传染的机会,大年三十以后,王国华就没有回过家,可他却笑着说:“这个春节吃了很多泡面,现在就想着家里的一口咸肉。”

实验室里离病毒最近的人

记者了解到,市疾控中心是目前桐乡市唯一一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机构,承担着全市所有可疑病例标本的检验检测工作。从接到第一份标本开始,中心实验室灯火就不曾熄灭过,标本接收、整理、分装、核酸提取、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读取数据、结果报告,24小时连轴不断。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的可疑病例标本都在这间实验室里检测,大家火力全开,成为了“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56名疾控人,56名逆行“战士”

“我们检验检测工作小组共有6名工作人员。”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乔春艳告诉小布,他们每天重复着收样、检测、结果报送的工作。

一次初筛检测需要5到6个小时,身穿防护服的他们不敢喝水,也尽可能避免上厕所。往往一次检测完成、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全身是汗,脸上还被护目镜勒出了压痕。

实验室里的人操作有条不紊,外面的人却很紧张。“如果初筛阳性,就要第一时间送到嘉兴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和确认。”乔春艳表示,与身体上的疲惫相比,更让他们难过的是初筛阳性。

56名疾控人,56名逆行“战士”

一直奋战在一线从未休息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业务骨干吴龙飞,面对可疑病例标本检测冲在最前面;

二孩妈妈吕蓓将两个孩子送回老家,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连续3天没有离开过单位;

微生物检验科最年轻的小伙子张轶哪个辛苦干哪个,哪里危险就请战哪里;

即将退休的微生物检验科老科长张英英以身作则,迎难而上……

而他们背后还有24小时待命,承担起接收和运送样本任务的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三人组:陈国征、吴佳敏、王萍。

疫情面前,56名疾控人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一线勇士。他们是父母的儿女,是子女的父母、是妻子、丈夫,更是一往无前的“战士”,为了桐乡百姓的平安他们选择逆向而行,向着危险的地方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