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什么意思?

用户56508310019


这不是诗,是网络流行语,唯美而伤感,因此很受文艺青年们的喜欢。

完整的表达是:“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实际上,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1 出处:

拼凑而来的,只能说找到相似或相关的表达。

“林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两句什么意思呢?林深幽静,野鹿时隐时现。正午寂静,不闻钟声。 渲染道士隐逸的山里环境,远离世俗,清幽静谧。

李白这两句押韵工整,上句为见,下句为听,林深幽静,又是道士隐居之地,钟声敲响是正常的,打破这静幽的感觉,禅味十足,远离世俗,顿时心平气静,然而不闻钟声,正因道士不在,为最后两句铺垫,很是巧妙。

而“海蓝时见鲸”,从林到海,跨越得脱离现实了,上下句重复用语,也不合平仄,只能是拼凑而来,但由山到水,意境算有的。

“海蓝时见鲸”,原话没有,但古诗词中有“碧海鲸鱼”的意象。

比如,杜甫有诗《戏为六绝句》之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这两句是杜甫写文的主张,能写出“翡翠兰苕”类温婉秀美的,但缺少“鲸鱼碧海”式有力度壮阔的大手笔。

“鲸鱼碧海”,形容杜甫的诗歌审美,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诗境。

香港作家黄碧云也有一句:“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把李杜的诗句截取来形容爱情了 ,黄碧云的这句,有爱情里义无反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势。但这两句要温婉得多。

林子幽深可见鹿隐约,碧海幽蓝偶遇鲸飞跃,梦醒时分,恰好你正在。林因鹿而有活力,海因鲸而生机,梦醒时有你而甜蜜。比兴手法,表达爱情恰好在最需要的时候到来。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这两句有点意境,幽深的林子,鹿在飞奔,碧蓝的大海,鲸在跃起,是清新脱俗,唯美浪漫的画面,正如梦醒时,恰好见到爱人,那份感动与激动,抑制不住的惊喜。前两句只是铺垫,“梦醒时分”才关键,李之仪有诗:“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 ”

这是情感最脆弱的时候,一人独眠,梦中不自知,然梦醒后的清醒却伤人,恰好此时,梦中想见的人正也看着自己,深情款款,眉目含情,正是恋爱中的惊喜与温情。

2 为何很多人喜欢?

文艺小清新,略带点忧郁,仔细分析这三句,还是很有意思的。

林至深,鹿才隐见,海至蓝,鲸才腾跃,这是很少见到的奇景,正如梦醒时见你,也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爱情不易寻,更不易拥有。

梦醒时分,是一个人的孤独,清醒的孤独!渴望知己,更是夜深人静深味这尘世的悲凉与无奈!

前三句,感性地表达恋爱的小确幸。其实后几句更有意味,调侃人生的苦涩。

林幽海碧,却是雾起浪涌的疯狂,梦里醒来,依旧是弥漫的黑夜,没有鹿与鲸,更没有期待的你。本预想的甜蜜,梦醒时分,却是冰冷的黑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才是现实,这可能已不仅仅是爱情了。想象的太美好,现实总一如既往的冷酷。

前半截很甜,后半截实苦,甜与苦的对比,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承诺令人痴迷,总在现实中破灭,唯失落与孤独依旧。这样的情怀,很是符合时下自许为文艺青年在失恋与受挫间无病呻吟,嘲风弄月的心理。

唯美清新的画风,淡淡忧伤的文字,再加上似乎被抛弃的失恋体验,或者是一时失意的人生,自然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除了意象与意境,这首诗也就是一段白话而已,直接,浅白。

想到另一首失恋的诗,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相较而已,这首诗,意境也是唯美的,然而文字的解读却是多样性的,含蓄细腻微秒,意味深长。

或许有时对一首诗的青睐,只是因为某一时刻,它恰好击中你内心的脆弱点,文字的力量,让你感受到某种共鸣,而诗写的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或许这就是这首诗被许多人喜欢的原因。


一绿浮芳


曾经我哭,你在旁边递上纸巾;曾经下雨,我躺在你怀里看书;曾经做饭,你说难吃却一粒不剩;曾经散步,你手心都是冷汗,打湿了我手也淋湿了我心,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了。我多希望分别是一场梦,梦醒时你在旁边宠溺给我一吻,而不是任凭我的泪水淋湿了对你思念的日日夜夜。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但我,只想梦醒时见你

朋友,这是你的前任女朋友对你最后的挽留,因为放不下,所以还有喜欢;因为喜欢,所以一直放不下。

请珍惜一个对你恋恋不舍的女孩,谁都会犯错,在人生的路上走出了一条爱情的歧路,如果再没有交集,将是爱情最大的悲歌,这个错,叫年轻的代价。

李白曾跑到山里去见道士,可是道士不在,所以他很惆怅和遗憾。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无奈,愁倚两三松。

李白愁什么,我们早已不知道;网络上的这段小诗,也是一种淡淡的忧郁,一点轻轻的遗憾,一抹洗不去的悲伤。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只想梦醒时见你。

我对你的爱和喜欢不想只是一场梦,不是流着泪睡去;再痛哭着醒来。爱情不该是这样的,受伤的爱情让人成长,成长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谁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人。

我是想告诉你:我想你了!


可我,树深时雾起,海深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如果,只是如果,我放下女孩所有的矜持,仍然得不到你的回应,那么,我只能装作无所谓,在你经过的地方刚好遇到你,说一声好巧。

转身,我决然而去,抛掉我的烦恼,让我们的爱情成为我们的遗憾。

雾起,掩盖你对我的好、我对你的关心。

浪涌,破碎你对我的情、我对你的爱意。

梦里不再有你,不见鹿,不见鲸,也不想见你,因为我承受不起思念你的伤悲,就让我们装作彼此错过的路人,哪怕当我转身泪流满面看你,你正好遗憾地收回对我的目光,落寞地走在我们曾牵手说要牵一辈子手散步的路上。

错过一时,遗憾一生。

朋友,你前任女朋友发给你的“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表示她后悔了,希望你能和她重归于好,不要给双方留下永远的遗憾。如果你还爱她,就快乐的牵起她的手,继续在爱情的路上猖狂地走,因为梦醒时见你,这才是最好的爱情。


西游梦红楼


有人说: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实际:

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但终究:

鹿踏雾而来,鲸随浪而涌。

你没回头又怎知我不在。

可我看来:

鹿见人而惊 消失于林深,

鲸踏浪而上 搁浅于浅滩,

亦如我见你 如碌如惊。

终究:

鹿惧人前,潮退鲸落,雾气藏你心。

不见你,不见我。

意思是:当你走到森林的深处时能看到鹿,游到大海的深处能看到鲸鱼。

林深时见鹿第一句的原话出处在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后面那一句“海蓝时见鲸”是现在创作的网络文学。网络上流行的全文是:

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岁月以南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红语。若论传播程度,估计可以和抖音那句“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有得一拼。

仔细搜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因为这句话接下来的句子,有很多个版本,分别指向了不同的结局。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如今的爆款句子,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给起的头。他大概……想不到自己能引领潮流一千年以后吧。

楼下已经有很多人详细回答了这句话出自《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答主就不展开细讲了。我想强调一点的是,彼时的李白,在戴天山访学时,尚且不到二十岁。与他后来狂放不羁、举樽对月的形象相比,这时的他是多么少年意气,也因此,能从他这时的诗里,见到如此清丽爽朗的句子。

“林深时见鹿”的下一句,本来挺佛系的,是“溪午不闻钟”,无关情爱羁绊。到了网络时代,被现代的创作者续了一句“

海蓝时见鲸”,画风一变,倒也不显突兀。毕竟大海与森林,鲸与鹿,都是悠远、灵动、颇有想象空间的意象。也无怪乎,这个句子很快流行了起来。

回到题主的问题,想知道的是,前女友表达的是什么深意。

答主简单直接地来猜,她没说出口的,或许是这两个句子传播较广的第三句——梦醒时见你。无论怎么剖析,这个句子都代替她说出了梦醒时分的怅惘。至少证明,你在他心里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但如果你的心思比较细密,硬要从这句话外,解析出更深的寓意,估计会有一点方。因为有太多人,为这款网红句子,续写了不同的情绪和结局——

比如"艰难相见版“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然林深时起雾不知归处,海蓝时浪涌,忘而却止步。梦醒时夜起,惊慌失措。鹿不在侧,鲸不予游,亦不见你。等风吹过深林雾,海映晴蓝空,你唤我梦醒,便可见鹿,见鲸,亦见你。

比如“曲折相聚版”

人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亦不见你;

但:鹿踏雾而来,鲸随浪儿起,你不曾回头,又怎知我来过;

望:风吹深林雾,海映晴空蓝,你唤我梦醒,见鹿,见鲸,亦见你。

比如“终于如愿版”

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终于:鹿踏雾而来,鲸随浪涌起,余生终遇你。

还比如“雷劈结局版”

却:雾走雨欲来,晴无电闪鸣,恐你唤我醒,怕雨,怕雷,亦怕你。

终:雨走鹿也走,雷停鲸也沉,人醒天明,没鹿,没鲸,也没你。

你的女朋友究竟想跟你今生无缘,遗憾分离,还是想和你再续前缘,不再分离,大概……取决于她看到的是哪个版本,以及,你有多大的决心去挽回她的心意

最后,祝你幸福!


饮水君


爱情有时候看上去转瞬即逝却又能在心里留存很久的东西。


这句话非常有意境,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是,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这句话的后半句:“树深时雾起,海深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这才是爱情的常态。


不知道你每天想起无数次的人,还在你身边么?那些和你一样经历了爱情的人,他们又去了哪?那些明知道不会有结局的人和那些执念与不甘和不知足的耿耿于怀。


爱而不得,那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会爱过一些人,但却不知道爱上只要一瞬间。

我们都知道会错过一些人,但却不知道错过就是一辈子。


人生总会有些遗憾,遗憾没有坚持陪他走到最后,遗憾没有抓住那个对的人,遗憾自己没有努力让彼此幸福,那些遗憾就让它们住在心里吧,去和过去告个别,对着回忆说声再见。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都值得祝福。

爱的时候就再认真点,拥抱的时候就再用力点,告别的时候就好好的告别。

苦难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落在我们的肩上,亦如那些曾经突如其来深陷其中的甜蜜。


我始终认为爱情这个东西,需要缘分也需要自己的争取。如果你的前任还爱着你,并且想要复合,而你也一直爱着ta,那么就可以去尝试一下。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如果她想说的是后一句是“梦醒时见你”,那么希望你不要错失掉这次再次抓住ta的机会,也给自己幸福的权利。


祝福你,也祝看到这篇问答的人,都能够幸福美满。


早安读书


这是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如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现在有人据其意把它改变成一首现代小诗,如下:

人说: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树深时雾起,海深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在树林深处看到鹿,在大海深处看到鲸,大约都是最美好的状态和理想吧!

但愿能解惑。


姑苏阿焦


有人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可林深见鹿容易,深海见鲸不难,但醒来见你,如同深海见鹿,林深见鲸一般。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的含义:能看见鹿,说明已经进入山林深处了;能看见鲸鱼,说明已经进入了深海区域;而梦醒时见你,也就说明了对“你”的用情至深,做梦醒来都想看到你。

她发给你这段话,有可能是突然想起你了,也许是对你余情未了,也许只是突然单纯的想念,并且想让你知道她还没有放下你

。至于是复合的意思还是不要等,这要看你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感情一事,光是等待没有用的,有些话要及早说出来,有什么想法,也要及早说清楚。莫要让等待有一天成为了空留的遗憾,因为很多人,很多事,是很容易错过的,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

“林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92c000c476a5520c7a3\

唱歌的小何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前半句见于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句应该是: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意思是树林深茂,时时可以见到野鹿在林中出没;到达近庙的小溪时已是中午,但却听不到寺中午缮的钟声。诗句写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因听不到钟声而产生的疑虑。

下半句:海蓝时见鲸,乃今人所续。意思是湛蓝的大海上,随时可见鲸鱼的身影,在海浪中翻腾。

据说这句话在当前网络上很流行。想象这样两幅画卷:前半句讲的是没有汚染的山林原始图景,后半句讲的是治理汚染后的大海蓝图。倒也相映成趣,环保意识强烈,不失为好句。林深鹿现,海蓝鲸游,很美的图景。




8232354703122老三届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自然产物,爱而不得又是这个世界上最伤人的遗憾结局。但是拥有过就是美好!



先一起来追溯一下这句话的来源和意义吧。

这篇短文引荐出处?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来看一下题主这句话的全文

这个版本的篇文有很多,但我这里拿它来说,因为它更是贴切一些。

有人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深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意思是:去往森林深处才会见到鹿,去到大海深处才能看到鲸鱼,要等到梦醒时分才能见到你。

可我呢?走到森林深处大雾便起来了,临近深海时海浪波涛汹涌的跑过来了,梦醒时分仍然是夜晚依旧继续,我没有见到鹿,没有见到鲸鱼,也不曾见到你。

小结

这是一篇伤感、唯美、却又很动人的情话小短文。而从这篇文字的来源不难看出,作者借鉴李白的那首诗,和下面所写的这篇小短文。它们同时表达的都是见到了别样的景色和物象,但是想见的人却没见到。两者都有一种淡淡的无奈和忧愁,而后者更是有着深深的感伤和失落,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总结,如果你想弄明白她到底是想复合还是让你不要等待,就此放弃?那你可以这样去做:

1、不知道你们分手多久,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分手的?但是如果分手了,还继续保留有彼此的联系方式,她没有删掉你。说明对你还是留有感情,不想断了和你的联系,依旧想了解你的生活情况,这点毋庸置疑。

2、不管她现在是否想要和你复合,又或者让你不要再等待?当她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想着发给你的,那站在女生角度来看的话,说明你在她心里的位置依旧十分重要,你还是那个最能触动她内心深处的感情使然。

3、然后你可以多方面了解一下她的各方面的近况,确定一下你说的这个前任目前是否还是处于单身状态?

4、在把上面的这一步做好以后,

如果她已经谈了男朋友,这句话发过就是让你放下,不要等待。但如果她还是单身,而你刚好还对她放不下,心里觉得她依旧很重要,还是有想和她复合的冲动。那你就可以把这句话的整段文字发给她,看看她什么反应?

5、如果你把文字发给她,她没有理你,那这也刚好说明她可能只是想表达一种对你的感激或者怀念你们曾经的美好。虽然她还没有完全放下,但是她也只是希望你们彼此能够放下,然后各自去过好自己的生活,期盼你们同时安好,那你就不要再继续打扰。

6、如果你发给她,她回复你了,而刚好你们都心里装着对方,一个曾经和自己谈过恋爱的女孩子,如果她还喜欢你,你是能够感觉得到的。那作为男生的你,可以主动一些和她多一点交流,然后在恰当的时间表述一下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一步步聊天,慢慢的再次深切了解。然后在了解完,自己慎重考虑之后,如果你还是想从此以后好好珍惜她,那就大胆的再次主动表白,牢牢的抓住她,而后好好的和她共度余生。

7、都说破镜重圆不可能,但是还有一个词是重修旧好,如果你能够再次拥有和她重新在一起的机会,那就别再辜负自己以及你内心深爱的这个她。



写在最后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每个人夜黑能见月明,花开能遇蝴蝶 ,抬头就能看见他(她)!


芷兰小时光


这句话如果是你的前任发的,那她应该是有复合的意思,建议你可以争取一下。

这句话是现在网上的一句流行语,“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它后面还有一句:“梦醒时见你。”

因此,你的前任发这句话给你,可能是想暗示你,她希望“梦醒时见你”。这是心里还有你才会这样的,否则的话,她早早就拉黑你了,怎么可能还和你联系,还发这么有暗示意味的话语?

因此,如果你对于前任也还未曾放下,心里也还有她,建议你还是争取一下,复合的机会很大。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真的算得上是一句大白话了,“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用三句类似排比的话,唯一的目的就是说出“见你”这两个字。xx时见x,前面两句未必有啥特殊意义,目的只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确切来说是为了突出“你”这个字。

个人认为这句话的改编完全破坏了李白原诗的意境

“林深时见鹿”这句话改自李白的“树深时见鹿”,李白的原诗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可见,李白的原诗断句是这样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里的“时”是“时常”的意思,不是“时候”的意思。“树深”对“溪午”,“时见鹿”对“不闻钟”,对仗非常工整。这两句诗的赏析为:

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走,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相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的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突出主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以我个人的理解,“树深”这两个字含有一种镜头感、空间感:远近不同的树木,错落有致,光影交杂,深浅不一。李白用两个字便描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而网络流行句为了与后面两句的“海”和“梦”对应上,把“树”改成了“林”,却完全失去这种感觉了,“林深”就仅仅是指树林深处,完全没有了这种镜头感和空间感。

而且改动后的断句变成了:林深时/见鹿,这里的“时”就变成了“时候”的意思了,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句大白话,失去了文学味道。

当然,网络流行语的本来用意也并非是为了文学,而只是为了突出“想见你”的情绪而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