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2号人物杨秀清,为何实权在握还要惹恼洪秀全?

游书斌


在太平天国内部,洪秀全与杨秀清的身份关系,打从金田起义之初就是一个矛盾体。

根据拜上帝教教义,洪秀全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是上帝派往人间带领广大底层赤贫穷苦百姓斩妖除魔来的,而这些所谓的妖魔就是清王朝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

待到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在政治权力体制上,依次设置了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6个王。天王洪秀全是领袖,东王杨秀清是法定的2号人物,节制除天王以外的所有封王。

这套权力蛋糕分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清晰,可问题偏偏出在东王杨秀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天父”。这也是杨秀清时不时逾越天王洪秀全的“最高权力”来源。

杨秀清在拜上帝教中的地位,起初本在冯云山之下。最早是冯云山深入广西紫荆山地区开展拜上帝教的传播活动,才陆续有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的加入。

所以在拜上帝教传播的阶段,冯云山才是仅此于洪秀全的2号人物。而杨秀清的后来居上,则是在冯云山被官府捕捉之后。

冯云山的被捕,对拜上帝教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因为拜上帝教一直宣传自己有神力,信仰上帝就能获得天父的庇护,可如今半人半神的冯云山被官府捉拿,却没能表现出任何自救的法力,这就让广大教民对拜上帝教的信仰逐渐产生了怀疑。

关键时刻,是杨秀清施展“天父下凡”的神力,连哄带骗地聚拢教民的人心。同时又集合手底下众多烧炭工的银钱,通过贿赂官府成功营救出了冯云山。从此,杨秀清便以天父的代言人自居,在太平天国内部获得了仅次于洪秀全的地位。

洪秀全心里完全晓得杨秀清这套跳大神的鬼把戏,只不过起义初期两人目标一致,正处于关系蜜月期,杨秀清这个精神上的“老爹”,反而时常能加强和巩固拜上帝教教民对洪秀全的拥戴。

即便“天父”的意见与天王有些冲突,也能假借萧朝贵的“天兄下凡”调和关系,所以打江山阶段两人矛盾并未爆发。

等到太平军攻下南京城坐稳了江山,杨秀清“天父下凡”对天王权力的约束,就开始越发让洪秀全觉得不自在。

在太平天国的制度设计上,虽然承认洪秀全是世俗权力的最高领袖,但在拜上帝教的意识形态里,却又有天兄耶稣和天父上帝两个天王的长辈。

搞“天兄下凡”的萧朝贵早先已经战死,但搞“天父下凡”的杨秀清却一直活得好好的,不仅东王的爵位却仅次于天王洪秀全,而且还能时常以天父下凡的方式干涉最高领袖洪秀全的政令。

更要命的是洪秀全还不得不认杨秀清这个“爹”。因为天父下凡是太平天国内部人尽皆知的事情,广大教民对此深信不疑,如果洪秀全对此公开提出怀疑,岂不是反过来让大家质疑他这个“上帝第二个儿子”的真实性?

但杨秀清到后头做得越来越过分,不仅假借天父附体杖打起了洪秀全,而且竟然还以天父之口,逼着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不明摆着是要和洪秀全平起平坐,将来还要接管天王的位置嘛!

于是就有了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相互攻杀的内讧“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带来的危害,除了内耗死去一大帮来自广西的起义精锐外,更致命的是导致拜上帝教信仰体系的崩塌。从此,各地将领纷纷抢占地盘,再难形成统一的作战行动。


剧透历史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传统的君臣关系。其实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杀杨秀清之前洪秀全只是名义领导人,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人,依次是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洪秀全本人也缺乏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实际掌权带来的只有灾难。

洪秀全虽然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宗教领袖。但洪秀全缺乏发展宗教组织的能力,冯云山才是拜上帝会的实际发动者和组建者。

拜上帝会的发展阶段,冯云山才是负责建立壮大宗教组织的实际领导人,洪秀全只是宗教领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月,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人。冯云山被紫荆山士绅王作新捕拿,拜上帝会组织陷于危机之中。面对危机,洪秀全无可奈何,没能力解决问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月,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传言,安抚会众。九月,萧朝贵也学习杨秀清,来了个天兄耶稣下范。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有很强的能力,也是实力派人物,在危机中乘机掌握了权力,冯云山回归后,也无可奈何。

杨秀清与萧朝贵两人,最初代替冯云山掌握拜上帝会实际领导权的是天兄耶稣下凡的萧朝贵。从1848年到1851年策划金田起义,都是萧朝贵实际执掌大权领导操作的。

金田起义后,咸丰元年(1851年)十月十八日,在广西永安城外的一场战斗中,萧朝贵身受重伤,丧失了继续理事的能力。洪秀全不依靠才能卓越的杨秀清,永安封王中,杨秀清被封东王,统领诸王。萧朝贵伤愈后也只能屈居杨秀清之下。

随后南王冯云山在广西全州附近的衰衣渡之战中战死,西王萧朝贵在太平天国围攻长沙时战死。杨秀清没有了强有力的挑战者,彻底掌握了太平天国大权。


(杨秀清)

杨秀清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太平天国的迅速发展壮大,都要归功于杨秀清的领导。洪秀全在其中并没有什么功劳。但洪秀全作为一个牌位的宗教领袖地位,对太平天国政权还是有一定意义。洪秀全声称的杨秀清想废掉他应该是污蔑,杨秀清没有必要这么做。

洪秀全虽然对太平天国从起步到发展,都没啥功劳,个人才能也十分平庸,但搞政治斗争还是有一手。洪秀全挑起了天京变乱,在这场混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数万太平天国的核心老兄弟在内乱中丧命,石达开被逼领兵出走,太平天国自此元气大伤。

天京变乱后实际执掌大权的洪秀全能力平庸,与杨秀清天差地别,天平天国从此走上了灭亡之路。


仁勇校尉


因为他的实权来源就是骑在洪秀全头上发号施令的过往经历。
众所周知,杨秀清本身一开始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里面只是一个普通成员,远远没有达到领导人的身份和资格,结果因为冯云山在桂平因带领会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营救。在这当口,群龙无首之际,杨秀清抖擞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当地非常迷信,于是他假装请神下凡,实质上就是一种降童巫术,这个杨秀清利用当地人的迷信,经过他伪装成“上帝附体”的样子,成功完成了代表天父传达圣旨的目的,一下子就彻底巩固了拜上帝会。



冯云山出狱后,与洪秀全返回广西。虽然他们知道杨秀清伪装天父下凡是左道巫术,但看见在群众中起了这样大的作用,认为正可以利用。于是,杨秀清在拜上帝会内部,正式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并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领导者之一。
可以想象,洪秀全自称天父上帝的儿子,而杨秀清自称是天父本人,那么一旦最高领导洪秀全与杨秀清发生矛盾,杨秀清只要“请神上身”,那么,洪秀全必然需要避让,这怎么可能会让洪秀全心里舒坦呢?

而在建都天京后,杨秀清尝到甜头后越来越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无非是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大大激怒了洪秀全和许多太平天国元老。

后来杨秀清更是得寸进尺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这件事彻底让洪秀全火冒三丈,但是洪秀全忍住了,假装答应他,许诺他过生日的时候就册封,实际上立刻派出密诏,让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戴老师讲历史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东王,是太平天国的法定老二,除了天王洪秀全,其他各王都要受到东王杨秀清节制。这还不要紧,杨秀清还有一个特殊权力,就是天父下凡的代言人,也就是说,杨秀清可以天父附体。天父是谁?是天子的父亲,是太平天国最高的神,是洪秀全在天上的爹。

这一设计,问题来了,洪秀全在世俗政权上是太平天国的老大,但是在神界,洪秀全还必须听天父的,虽然天父并不存在人间,但是天父在人间有代言人杨秀清,这样杨秀清就是太平天国在神界的老大。这种制度设计,虽然承认了洪秀全在太平天国世俗权力结构上的最高领导地位,但是又有一个人能凭借天父下凡附体约束洪秀全,问题很复杂。

杨秀清没有天父附体的时候,作为东王是天王洪秀全德臣子;杨秀清天父附体的时候,天王洪秀全要向代表天父的杨秀清下跪听旨。但是,天父什么时候来附体?这个杨秀清说了算。这样一来,杨秀清的权力太大了。

杨秀清这么大的权力,洪秀全不知道吗?知道。当年一开始闹革命,也是没办法,创业艰难,要管人不容易,杨秀清这招很管用,能约束那些粗蛮的手下,而杨秀清一开始也不用这个招对付天王,所以洪秀全也就认可了。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杨秀清开始骄傲起来,动不动用这招处罚其他王爷,甚至要打洪秀全的屁股,后来竟然发展成用这个招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你杨秀清装神弄鬼吓吓手下还可以,你真拿这玩意来逼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不是傻了吗?洪秀全能信这套吗?在杨秀清看来,不管你洪秀全信不信,反正我杨秀清自己信了。这件事,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内乱,杨秀清全家被杀。



杨秀清为什么要惹恼洪秀全?答案就是:还是读书少。几年前还是个作田的农民,农闲烧炭,大字不认识几个,几年后贵为王爷,这个转变太快。打打杀杀,并不要你读多少书,但是玩政治玩人心,你必须要多读书。

其实以杨秀清当时的实力,只要暗地里培养势力,除掉洪秀全都易如反掌,但他竟然会傻到以天父下凡的办法逼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不是等洪秀全来杀自己吗?杨秀清天父附体的把戏把别人骗久了,不知不觉自己也相信了。杨秀清被杀的时候才33岁,没读书,加上年轻,误事啊。


坐看东南了


洪秀全看似是太平军里的头号人物,但是,事实上所有的军政大权,都是在二号人物杨秀清的手里把控着。

当时,太平军已经占领了南京。

这一时期洪秀全在南京城里,无所事事。他不是自己建立了一个十公里大小的豪宅吗。在这个豪宅里,他还养了三千多名女人。

这么说吧,整个天王宫里,除了洪秀全和他的儿子之外,就没有别的男人。洪秀全每天的时间,都是在管理这个后宫团里的女人。

看上去洪秀全不争名,不争利,实际上他早就对杨秀清不满了、毕竟没有人想当傀儡,没有人不想掌管生杀大权。

所以说,洪秀全早就想除掉杨秀清了,而且在秘密的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尽管他早就想除掉杨秀清了,但是,他一直苦于,没有这个机会。

当然了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的矛盾,他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两个也终究会有一战的,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杨秀清对于洪秀全的防备,也是十分的严密的。那时候洪秀全也没有任何向他下手的机会。

但是,事情总会有转机的时候。

杨秀清也可能是被洪秀全麻痹久了。再一次他放松戒备的时候,当然了也有内应给洪秀全通风报信。

导致了洪秀全抓住了,除去杨秀清的唯一的一个机会。

本来洪秀全在南京城,是没有自己直接调动的军队的。他若是想要杀掉杨秀清,就必须要从前线调部队回来。

但是,当时所有的军政大权都是有杨秀清直接关系。

那么,他要选谁来为自己完成这个使命才万无一失呢?

因为通过多日的观察,洪秀全发现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的矛盾最大。原因就是杨秀清杀了韦昌辉的哥哥,引起了韦昌辉极其的不满。

韦昌辉表面上对杨秀清毕恭毕敬,但是,实际上早就想把他给碎尸万段了。

所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利用了他们两个人的矛盾。

洪秀全火速让韦昌辉带领部队,从前线回来,杀杨秀清一个措手不及。

韦昌辉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他星夜赶来。就在夜里,杨秀清睡觉的时候,他把东王府围住,然后把杨秀清给杀了。

另外,杨秀清的亲信兵团,两万余人,也都被韦昌辉一网打尽。

可以说这场杀戮对于太平军来说,是伤筋动骨的。杨秀清的死,也标志着太平军开始走下坡路了。

所以说,并不是杨秀清惹怒了洪秀全,而是因为权力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杨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积累了好久了,他们两个早晚会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斗的。

正是洪秀全先下手了,杨秀清也就没有机会了。

也正是太平军内讧的缘由,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失败的。


汉史趣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杨秀清只是摄政王,洪秀全不但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也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老部下。

比如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对洪秀全都是很忠心的。平时他们打仗可以听从杨秀清的命令,但如果杨秀清敢于杀死或者推翻洪秀全,这些老兄弟肯定是不干的,兴兵造反都可能。

杨秀清骚扰、戏弄洪秀全并不完全是因为无赖的性格,主要也是从政治考虑。

通过打压天王洪秀全,杨秀清树立了自己的威风,得到了甚至比洪秀全还要高的行政和军事地位。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平天国创建开始就将洪秀全立为半神,是所谓耶稣的兄弟、上帝的儿子。

而杨秀清只是偶尔会请神上身的凡人,无论怎么搞也不可能超过半神啊?

所以洪秀全之所以容忍杨秀清一次次形同人格侮辱的搞怪,甚至还被抢走了几个女人,主要是洪秀全顾全大局知道杨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

同时,洪秀全因为抱着暂时利用杨秀清的目的,就像刘邦用韩信,时机成熟了就要你的命。

其实,当时真的也忍无可忍。

摘录一小段:

东王杨秀清在“安福”(即天父附身)的状态,赶赴天王府。洪秀全得报“天父”驾到,急忙步出二朝门迎接。“天父”杨秀清怒对天王说:“秀全,尔有过错,尔知么?”天王、北王及朝官一起下跪同声说:“小子知错,求天父开恩赦宥。”杨秀清大声说:“尔知有错,即杖四十”。众官表示愿意代受杖责。杨秀清不允,洪秀全只得说“小子遵旨”,即俯身受杖。杨秀清遂说,“尔已遵旨,我便不杖尔。”(所以并没有真的打洪秀全四十大板。)在下令让上述四名女官“安享天福”之后,随即“回天”去了。

这洪秀全身边的4名美貌女官,就被杨秀清抢入府中成为小妾了。

看看,洪秀全的女人都感动,还有什么不敢的。

杨秀清也不傻,很快图穷匕见逼着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

这摆明了就是要坐洪秀全的位子,洪自然不能再忍,不然恐怕下一步自己就是中毒毙命或者不明不白的死了。

这种情况下,洪秀全赶忙反击,将杨秀清连同全家和部署斩尽杀绝。


萨沙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促使人不断拼搏前进,也能使人丧失心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几位高层领导,几乎都是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陨落的。在这些人中,杨秀清算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但却死的并不冤枉。

在拜上帝教创办之初,杨秀清可算不上二号人物,他的地位其实不及冯云山和萧朝贵。不过,当这伙人将声势闹大后,洪秀全却巧妙地通过提拔杨秀清来限制冯云山和萧朝贵,以便加强自己的权力。

永安封王时,各王都要听东王杨秀清的节制,而洪秀全又高高在上,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不过,天王洪秀全的安排却因冯云山、萧朝贵的战死而被大乱,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杨秀清乘机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的心思都沉浸在了色欲和肉欲之中,杨秀清则不断扩张势力,甚至连教权都插手。最为明显的就是,杨秀清常常搞“代天父传言”的闹剧,折腾地洪秀全、韦昌辉等人心烦意乱。

更为令洪秀全难以忍受的是,杨秀清不仅仅满足做“九千岁”,而是想要与洪秀全一样,给自己贴上个“万岁”的头衔。最终,洪秀全还是与之决裂了。

事实上,真正掌握太平天国大权的,不是别人,还是那个躲在天王府内逍遥快活的洪秀全。最终,他授意韦昌辉、秦日纲等人诛杀杨秀清,这才有了1856年的天京事变。在这场政变中,杨秀清尚未来得及抵抗,便被斩杀,东王府上下几乎全部被诛。

说白了,杨秀清就是因为贪婪而自己找死,一点也怨不得别人。老话常说,知足者方能常乐,但真能知足的人,又有几个呢?


夕阳下的晚枫


杨秀清是将理想中的太平天国变成实质的关键人物,权谋干练且野心勃勃,是晚清一等一的奇才,被封为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东王九千岁并节制诸王,是太平天国中仅次于洪秀全之下的2号人物。

那么杨秀清为什么要惹恼洪秀全,以致在“天京事变”中被杀身亡呢?

天父临凡 种下祸根

杨秀清是广西桂平人,烧炭种山为生,是最早加入拜上帝教的教众之一。1847年11月21日,地主团练头目王作新率团练突袭拜上帝教设在平在山的总坛,以“毁坏寺庙、宣传妖书”为罪名抓捕了教中头目冯云山投入大牢。洪秀全闻讯逃回广东,设法解救冯云山。拜上帝教群龙无首,顿时人心惶惶,大有散心。


危急关头,不甘屈居人下的杨秀清灵机一动,假扮“神灵附体”,用广西一带流行的“降僮术”代天父下凡传言,晓谕教众“切莫惊慌,一切俱有天父做主”。此举有效的稳定了人心,团结了教众。杨秀清又让教众捐献“科炭钱”,贿赂桂平官吏,将冯云山营救出狱。

第二年,洪秀全、冯云山返回平在山总坛,见杨秀清将教众管理妥帖,“天父传言”又处处维护洪秀全的领袖地位,便默认了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特权,并让其加入领导层,自此种下日后内讧之祸根。


为了制衡杨秀清,洪秀全将义妹洪宣娇嫁给杨秀清的好友萧朝贵,让他“代天兄传言”。不料,1852年8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福薄命短的萧朝贵中炮牺牲。加上此前南王冯云山在全州阵亡,自此杨秀清地位稳固,再无人能够撼动。

一国二主 雪上加霜

杨秀清身负大才,颇富韬略,金田起义时率领太平军屡败清军,志大才疏的洪秀全不得不倚重他整军作战。加上太平天国的政体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是一国之主,临朝不理政。军政要务皆出于军师之手。杨秀清是左辅正军师,总揽天国军政大权。

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进入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中安享福贵,足不出户。功高盖世的杨秀清大权独揽,更加不可一世。当时天下只知有东王,民间谣传天王已死,天王府内只是供奉了一尊木雕而已。杨秀清地位显赫,权势熏天,由此可见一斑。“一国二主”格局就此形成。

野心膨胀 不知自忌

杨秀清身居富丽堂皇的东王府,但出行仪仗、妃嫔数量都在天王之下。大权独揽,羽翼已丰的杨秀清野心再度膨胀,不愿屈居于酒囊饭袋的洪秀全之下。他凭借“

天父临凡”的特权,多次指责洪秀全行为不检。

洪秀全对待妻妾非常苛刻,时常因小事喊打喊杀,最严重的一次竟然穿着木屐猛踢怀有身孕的小妾导致胎儿流产。杨秀清知悉内情后,以“天父”身份痛骂洪秀全,并表示要责打四十军棍。洪秀全只好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自今以后,凡事定与兄弟相商而行之。”杨秀清这才就此罢手。

不久之后,杨秀清看上了天王府中的女官朱九妹,于是又借“天父”之名,将石汀兰、朱九妹等人纳入东王府。杨秀清自恃位高权重,日益骄横跋扈,四面树敌。北王韦昌辉的父亲韦源玠因偶遇东王仪仗没有及时回避,被抓入东王府。在韦昌辉苦苦哀求又代父受刑之后,杨秀清方肯罢手。翼王石达开也看不惯杨秀清的嚣张跋扈,二人面合心不合。

逼封万岁 被杀身亡

洪秀全被“天父”几番责难,忍辱负重,而杨秀清却愈发骄横,肆无忌惮。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围困,杨秀清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中无法自拔。因不满“九千岁”的称号,再次借“天父”之名召唤洪秀全:“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委曲求全,只好硬着头皮答道:“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天父

”哈哈大笑,曰:“如此大好,吾回天矣。

随后,洪秀全向杨秀清表示要遵“天父”旨意封他为万岁。但由于事起仓促,等到9月23日东王生日当天再举行加封庆典。杨秀清欣然同意,并表示“我当万岁,尊天王为万万岁。”二人尽欢而散。洪秀全回到天王府,当即写下诛杀杨秀清的密诏,派人连夜送往在外督师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营中。


1864年9月2日,韦昌辉率领3千精锐,日夜兼程,赶到天京城外,会合自丹阳返回的秦日纲人马,在佐天侯陈承瑢的接应下连夜入城,包围东王府,将府内3500余人尽数杀害,杨秀清本人也在乱军之中被杀身亡,年仅34岁。太平天国的重大转折“天京事变”,由此拉开序幕!


历史茶坊


向敬之

大臣功高盖主、权重逼主,那都是君王最为忌讳的。

作为太平天国的二号首长,杨秀清早在洪秀全永安封王时,被封为东王,且担任太平军的军事统帅,节制其他诸王。

起义之初,杨秀清还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由于玩天父下凡附体,代天父传旨,为当初集聚人心、激发斗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852年,南王冯云山战死全州,西王萧朝贵死于长沙,杨秀清的权力日渐扩大,逼近天王洪秀全。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洪秀全虽是天王,但退居二线,俨然一个精神领袖。随着进入天京后,洪秀全长期不出深宫,杨秀清在京城调度全国军政,颁发典章规制,势重如真正的主。

权势煊赫之时的杨秀清,不再甘心屈居洪秀全之下,于是再一次假托天父传旨,向洪秀全逼封“万岁”。洪秀全是天王,是万岁,而杨秀清也要万岁,无疑就是要与洪秀全平起平坐。

杨秀清逼封,让洪秀全更为恼怒。洪秀全虽然长期放权,但对杨秀清结党自成集团,甚至霸占天王妃子,已然是心腹大患。洪秀全为共主,是天王,而杨秀清搬弄大家心知肚明但不敢戳穿的旁门左术,成为天王之父,无疑是找到了一把制约洪秀全的威胁性工具,早早地让洪秀全满怀忌恨。

洪秀全不甘心在权力让渡给杨秀清的同时,又被他在名义上弄一个并肩,那就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僭越。故而,洪秀全决意对杨秀清动手,陈承瑢告发杨秀清意欲篡位,只是给了洪秀全、韦昌辉清剿杨秀清的一个借口。

杨秀清之死,死于对权力欲望无穷而无底线的追求,当然也死于太平天国政治合作中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史学家罗尔纲说:“杨秀清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


以礼观书


东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地位特殊,实际上不只是二号人物,而是真正的权利掌握者,天王洪秀全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首领。

之所以杨秀清有这么高的地位,还要得寸进尺,悦史君认为,这里面有杨秀清的问题,更有洪秀全的问题。

杨秀清原本只是广西桂平一个烧炭工,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洪秀全的好友兼教徒冯云山在紫荆山区时,将杨秀清拉入拜上帝会。

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冯云山因聚众毁庙被抓,洪秀全回到广州想办法,拜上帝会陷入困境,只是普通会员的杨秀清突然上演“天父附体”的戏码,成功稳定了混乱局面。

冯云山和洪秀全当然知道杨秀清是胡闹,但谁都不敢说穿,杨秀清就这样取得了可以扮演“天父”的地位,成为拜上帝会的主要领导。

悦史君认为,虽然杨秀清确实有功,但把“天父”这种角色给他扮演,洪秀全实在是给自己埋雷。

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等人宣布反清,面对清军的多次进攻,杨秀清一次又一次扮演“天父”,再加上卓越的军事能力,取得了成功。

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自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杨秀清被封为东王,还有其他四王,但杨秀清不仅地位在诸王之上,还兼任军师,掌握了军权。

悦史君认为,杨秀清当然有能力又会表演,但把他的地位一开始就放在仅次于自己,洪秀全真是一个昏啊。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杨秀清率领太平军攻下南京,此前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等人先后战死,没人能够制衡杨秀清。

杨秀清和洪秀全将南京改为天京,洪秀全开始躲进深宫享乐,杨秀清则在台前把朝政大权一把抓。

悦史君认为,洪秀全算是步步退让,可能他也没有办法,但杨秀清的权力已经完全突破天花板。

杨秀清派兵北伐、西征,还接连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取得了极高的威望,洪秀全只是一个象征。

杨秀清还是经常利用“天父”名义,索要更多利益,同时排除异己,羞辱洪秀全及其亲信。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杨秀清再次“天父附体”,不满足“九千岁”,要求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虽然答应了,但他和身边的人全部怒了。

就这样,洪秀全很快发出密诏,以杨秀清谋反为名,派北王韦昌辉等人进攻东王府,杨秀清和身边的两万多人全部被杀。

一路看过来,悦史君认为,杨秀清野心太过膨胀,但洪秀全自身的放纵也是大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难以持续。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