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散户规模突破1.5亿,占比99.78%,是近五年新高。你怎么看?

野马和尚


在A股市场上散户众多是一直存在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只要A股市场行情有所好转散户数量还会再次大幅增加。中国有14亿的人口,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散户数量自然也会不断增大。散户数量越多,入市资金越多则券商就越收益,对于中国散户突破1.5亿这一现象,我有两点要说。

一,1.5亿散户这个数字水分不少。

中国人口是多有超过14亿的人数,但是说有1.5亿散户我认为不可信,说有1.5亿的证券账户还差不多。券商公司能统计到的自然是在他们公司开户的人,但是多数人散户投资者都是一个多个账户,如果除去重叠的账户相信散户数量并没有1.5亿这么多。据18年年末统计显示,中国人口中16~59岁的有8.9亿,60及以上的有2.5亿,这两者加起来是11亿左右。而中国的股民一般集中在25岁以上,70岁以下,这么算来的话我国可能有9亿左右的人可能成为股民。如果是1.5亿散户,那么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股民。大家看看身边的亲戚朋友是否是每六个人就有一个股民呢?反正我身边没有那么多股民,十分之一的都没有。因此我认为1.5亿散户这个数字水分不小,说有1.5亿个证券账户更合适一点。

二,散户增多说明A股行情向好。

每一次行情好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证券开户人数增加了,散户数量增加了。14~15年的时候每个月证券开户数量都在增加,每个月散户人数都在增加。2019年A股的表现还是不错,沪指涨幅超过20%,深圳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指都有40%的涨幅。对比2018年,19年的A股市场行情太好了,因为行情好转因此散户规模也开始再次扩大。不过在我看来虽然散户规模扩大了,但是入场的资金并不多。原因有两点:1,入场的散户普遍资金较小。虽然19年行情好转,但是涨幅并不大,上涨阶段集中在年头和年尾,这让进场的散户出现了中间断层现象。大家对15年的大跌还没彻底忘记,因此还不敢大资金入市。2,行情的持续性不强。19年A股的上涨行情不是持续性的上涨,4~11月的A股一直处在下跌调整中,长时间的调整下跌散户就不会调大资金入市,因为散户害怕不断被套。因此散户规模可能是真的突破1.5亿了,19年的A股市场也确实有所好转,但是入市的资金并不多,活跃的账户更少。


投资观


2019年底,散户规模突破1.5亿,占比99.78%,是近五年新高。你怎么看?


这个数据确认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细想一下,这些数据既然是真实的,那原因在哪里呢,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历史经验大体上7年左右有一次熊牛轮动,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介入。也就是估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如果从2015年7月份算起,到现在已经进入4年半时间,很多人看股票市场的指数估值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个股估值也大部分在低位。所以自然吸引先知先觉者开户入场。

第二、资本市场制度性红利,新股申购,可转债申购,网下申购,配售等等。由于申购条件有一定的限制,资金量大的账户,很容易就顶格申购了,这会让精明的投资者,分流一部分资金去新开户的账户(比如是直系亲属的账户),资金一来比较安全,二来多了申购机会。特别是可转债申购,2019年下半年开始,可转债很少出现破发的情况,加上无市值可以申购。自然会让很多人想去多开账户,多申购的想法。

第三、楼市进入房住不炒的新时期,外加房地产周期是20年。分流了投资资金进入股市。从2000年算起到现在,刚好是20年。房地产的预期基本上已经从增值变成了保值。这必将分流投资基金的分化,一些资金为了追求收益率,进入股市就非常正常了。甚至有激进的投资者预计,股市企稳上涨会变成楼市资金池的抽水机。

第四、互联网金融(P2P)暴雷很多,投资者变得非常谨慎,加上资本市场总体估值在低位。

这些投资者是比较稳健保守类型的,原来比较担心股票、基金市场的大波动。选择高利率的P2P。殊不知这种关注利息,不关注本金安全的做法,让很多投资者吃亏不小。一些投资者开始反思,加上资本市场在低位。他们自然会被引流到资本市场来博弈。要么开股票账户,要么开基金账户。在基金账户可以申购一些高收益的企业债,城投债,国债。但本金的安全性,我觉得到时要高很多了。

第五、资本市场的政策性利好不断,推动了市场止跌企稳,资本市场有走出底部区间的迹象。

2018-2019年,资本市场已经成为高层非常关注的市场,加上政策性的利好不断加持,很多人已经隐约觉得2440点已经是这波熊市的调整极值了,未来应该是右侧交易机会了。这比较提振投资者的开户热情。

总体来说,散户人数规模的增加,一方面跟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关,另外一方面跟投资渠道相对较少也有关。毕竟目前通胀率还是跑赢一年定存利息,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有必要找合适的投资工具,来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谦秋说


散户越来越多并不是好事情,这说明两点问题,第一、去散户化的过程很漫长,A股难以长期走出慢牛行情。第二、国内投资渠道匮乏,人人都想在股市赚钱。这两点问题就看出了国人都想在股市实现赚大钱的想法,但如果真要股市机构化,后期去散户化过程还会更长久。

散户规模突破1.5亿,股市仍是股民主导的市场。

股市最终是需要走向成熟的,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它是需要遵循着价值投资为主的趋势去发展的,也就是好的股票会越涨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差的股票最终被退市。但是A股市场散户占比超过8成,大部分还是喜欢短线投机,如果要股市更加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以机构为主导的市场,而不是散户主导市场,必然在后期会有去散户化的过程。

1、1,5亿规模存在水分。

1.5亿的散户规模其实是存在着较大水分的,目前股民基本上都会开2~3个账户,如果以1.5亿的一半计算,散户的数量其实也就在7500万人,加上亏损离开市场的股民,再减少一半的数量,其实真正在股市投资的人数可能不超过4000万人。

这种存在水分的统计数据代表不了什么,也可以说面对14亿人口的国家,股民仅有4000万人在炒股其实并不多。

2、散户占比仍较多。

但是股民的占比的数量却在股市是八成以上,这就说明在发展阶段要走向成熟就需要一个从散户主导的股市转变成以机构为主导的市场,才能让股市稳定发展,减少大起大落的行情。欧美股市也是如此,从散户转向机构,才出现了长期慢牛。

另外股市越成熟,后期的投机空间就越小,中长期价值投资成主流,很多股民想投机赚不到钱会慢慢被淘汰,如果仅仅是统计账户数量是体现不出什么的,因为股民的户数多并不代表交易的人多。

因此,股民数量达到1.5亿户,也有更多的股民在离开,以一个人可以开两个以上的户头计算,这种1.5亿户打折后仅有7500万,很多人不炒了留下空户头,最后预计4000万不到的散户数量,可以说股市发展阶段,散户还是比较少的。

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造成散户规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正在变窄,前些年还有房产投资,获利比较明显,房产走了一轮十几年的大牛市,目前进入高位盘整阶段,赚钱效应已经不太明显,老百姓的资金也有限,不太可能,全部都投资在房产上。而其他投资渠道,比如邮币卡文玩收藏等市场,一是需要专业的鉴定知识,二是市场规模太小,三是投资变现比较麻烦,不适合大多数的老百姓。

二,经过了p2p网贷,投资担保公司,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等,一系列杀猪盘的洗礼,老百姓如惊弓之鸟远离,回过头来想还是国家的交易平台靠谱,相对公平,最起码交易的资金不会被卷包会。所以又重新投入了股市。

三,经过了五年时间,15年的暴跌已经被人慢慢的忘记,割裂的伤口已经慢慢长好,一些优秀的个股创出了历史新高,走出了赚钱效应,受伤的散户重新看到了希望,开始进场。

四,新一代韭菜正在成长,五年时间,足以有半代人开始进入社会有了收入,会试探性的进行理财,而股票市场是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新一代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用手机看行情,下单都比较方便,这也是年轻人擅长的。

五,市场的集中度还是偏低,在主流市场的参与的都是机构投资者,盈利是机构之间的博弈。而我国的机构市场占有率偏低,机构投资股票像种树,埋下了树苗,耐心看护,等待长成大树,散户投资股票追涨杀跌,没有长远打算,容易被机构收割。

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还是市场集中度提高,散户慢慢的会退出市场,选择投资基金,但是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散户坚持自己投资。


大海侃股


近日数据宝公布的2019年中国股民画像引起了关注,数据宝对股民画像的描绘体现了中国股市的几个特征:

第一,A股市场投资者中有99.78%是散户,而他们当中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工薪阶层占据绝大多数,占比达到76.91%,月收入3万以上的人群占比最少,仅2.49%;

第二,A股市场是男性的主战场,其中男性股民占比接近75%,是女性股民的3倍左右;

第三,股民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经济越活跃省份股民的参与度越高、积极性越大;第四,新股民层出不穷,激进派和保守派各占据了约半壁江山,但是由于新股民多对股市的热情处于激情期所以具有相当大的投资热情,但是由于占大多数比例的股民都是新股民经验尚浅,主要操盘都是以短线投资为主。

中国散户规模如此巨大,特点如此明显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中国股市投资者整体素质较高。在中国股票市场进行投资的散户,除了最基本的市场交易规则、技术分析,到稍显复杂的基本面分析、财务解读等,还需要对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把握。正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这样的特殊性,造就了它的投资难度比较高对于投资者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其次,中国股市挣钱很难。中国股市投资要求就比较高了,但是国内散户综合水平的提高仍然不能成为保证利润率的因素,因为在投资过程中除了股票本身的影响,还要面对比他们厉害好多倍的机构投资者的威胁。

第三,国内投资者更热衷于短线投资。除了短线投资能够尽快使收益变现或者尽快逃离,但是更多情况下,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因为不少试图实行长期价值投资的散户投资者来说,因价值投资或长期投资而亏损甚至被长期套牢。而同时机构投资者凭借着自身的信息优势、成本优势以及资金优势,频繁采取短期投机交易的行为,这样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长线投资散户与短线投机的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此背景下,散户投资者迫不得已选择了短线投资。

最后,低收入水平者迫切想要通过理财投资改变自己的收入水平。近年来连年工资不涨消费涨,而为了维持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和未来的生活规划,通过理财投资获取收益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而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成为了股市散户的主力。


50计划


这种数据不真实,一位股民最少两个账户,1.5亿散户对半分也就7500万户,而且有的股民开三四个户,如果再对半分,7500万户也就剩下3750万户,股民数量也不多啊,创了五年新高还是没有多少股民。

第一、统计不精准。

这二十多年股票从早期的几家到现在的3700多家,按照目前这种情况计算,股民的数量也就在3750家,可以说上市公司人数都要超过股民数量了,这种1.5亿的统计数据就是一人开多户也算多人,统计不精准,没有参考的意义。

第二、新老交替。

老股民离开,新股民入场,A股市场里的1.5亿账户真正休眠的有多少,肯定是超过一半的,如果是3750万户计算,那这里面交易的可能就不到3000万户了,说明股民数量正在不断的减少,主要是股民长期难赚钱引起的数量减少问题,新股民进来,老股民出去。

综上所述:

股民数量近五年新高,这种统计其实并不精准,真正的股民数量连1亿户应该都到不了,主要是离开的太多,真正留下的不多。


股海重生2015


我认为,97后开始进入股市,炒房人的部分资金开始进入股市,叠加外资2019年在A股流入1万亿以上资金买股票,社保,企业年金等长线投资资金逐步进入股市,A股的新一轮“民心所向”的牛市即将拉开大幕!




还记得2007年和2015年的时候,基金申购都要排队,按比例配售。券商营业部开户要预约,晚上下班后或者周末开户盛行,配资公司的配资额度提前一个月就预约抢完,是个人都想来股市抢钱,生怕错过了股市盛宴!回过头看,这都是牛市快到顶的迹象,而现在显然还没有到达如此疯狂的底部,而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那么2019年底的这个散户规模突破1.5亿的一些细节说明了什么呢?


从公布的数据结果看,A股40岁以下股民占比超过八成,股市也完成了年轻化更新换代,年轻一代力量崛起,97后股民已经进入股市,占比超过15%。


收入机构看,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工薪阶层占据绝大多数,占比达到76.91%,月收入3万以上的人群占比最少,仅2.49%。说明A股虽然目前市场风格已经基本上被机构所主导,但是散户数量上的优势,却导致A股的“羊群效应“特别明显。就是交易所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买得多,第二天集合竞价就有很多人按照涨停板价格申购买入,这样就造成第二天直接一字板开盘到第二天仍然是一字板涨停开盘。反之,如果龙虎榜显示机构大量卖出,就有很多人第二天集合竞价挂跌停板卖出,导致股价大幅低开甚至连续大跌几天。A股投资者不理性的特点依然鲜明。


从公布的数据结果看,散户中投资经验低的人群占比达到48.34%,近半数股民都是“小白投资者”,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

这些新进股市的新股民由于投资股市资金有限,散户们更看重短期的收益,散户追求短期收益的人群占比88.79%,远超追求中长期收益的人群。“涨停板敢死队”又多了很多新生代接盘侠。



下面说说我作为一个老股民的观察。


上次2009年小牛市我在券商营业部工作,那次股市小牛参与者以老股民为主,虽然也有一些20-30岁的新股民,但是相对来说,老股民更有经验,投资上更偏爱2006-2007年的大牛股资源股,地产股等等。2014-2015年年轻新股民就更多了,那次牛市是从2013年创业板开始,收购各种打着高科技标签的公司,给自己贴上了各种概念,比如生物疫苗,互联金融,北斗导航,阿里概念,手游,大数据,网络安全,无人驾驶,量子通信,VR,3D打印等等新名词。那些小盘股带着一个新名词的标签,代表着股民对新经济的向往,也代表了中国经济对新经济转型的愿望。


历史最终证明,新经济的转型不是你想到一个名词收购一个新概念公司就可以轻易实现的。绝大多数收购了那些新概念公司的上市公司,这几年都面临着利润承诺无法实现,商誉巨额减值,公司价值大幅下跌,股价大幅下跌到2015年牛市泡沫最高峰只剩一成才逐渐见底,无数新股民损失惨重,直到2019年末,少数转型成功,原有业务也持续增长的公司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为2019年的大牛股,比如亿纬锂能,泰格医药,康泰生物,宁德时代,中际旭创等等少数标的。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每一轮牛市都代表了市场和股民对财富的向往,对于能够创造新经济模式的上市公司尤为追捧。但是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决定了,成功者从来都是少数,每一轮牛市从头走到尾的行业都是极少数。2015年的牛市最终穿越熊市的依然是消费,白酒,医药,银行这种老百姓和经济基础消费,很多时候,所谓的牛股并不是那种顶着高科技光环的企业,能够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下保持长达数十年的企业真的很少。以史为镜,2019年打着科技兴国,华为有为,国产替代旗号成为大牛股的芯片,消费电子的股票在2019年能够依然强势的股票恐怕并不会太多。


所以奉劝众多新股民在一片牛市来了的喊声下,不要被2019年股市风格固化了思维,寻找新经济的代表和急先锋没有错,但是对于那些已经估值太高,业绩可能跟不上股价上涨速度的2019年大牛股保持警惕。对于2020年的股市新牛股要以全新的认识和观点来判断,尊重市场,尊重客观规律和现象,及时跟上投资风格的变化,否则2020年即使牛市来了,如果你买的2019年大牛股在整个2020年的大部分时候都在回调,那还有什么意义?


蒋生的投资笔记


我的观点很简单,牛市要来了。散户开户变化趋势,一直是市场晴雨表。

如果说开户规模是管道,那么他们的带来的增量资金就是流入池子的水,如果股价是船的话,那么水位高了船位自然高。

毫无疑问,股市的增量资金要多了。

1、股市的估值处于低位

目前我国股市经历15年的大跌后,整体估值趋于低位徘徊。从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一般故股市进入10倍区间范围,将会引来抄底资金。

当整体估值达到20倍以后,那么股市进入泡沫预警。

这是发生在无数国家的案例,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完善,愈来愈向成熟市场靠近。

股市进入2019年以后,外资开始关注A股市场的价值修复机会。2019年全年,外资累计流入股市几千亿,目前外资持股市值已经达到了万亿。

现在A股还在有外资不断流入,这一切都发生在眼前对资本市场熟悉的人,都应该明白数据背后的趋势。

目前A股整体估值,经历2019年的上涨处于11倍附近。

2、老股民的看法

今天和几个老股民聊天,谈及未来的看法,一致认为股市有一波大行情。

这几个股民,都是在市场上的风云人物。有一位老王,经常做客各种媒体解读股市。他目前仓位已经触达了8成区间,可以说用自己的行动在投票。

另一位老刘,对国际市场了然于胸。他的看法是目前我国股市处于类似90年代的走法,现在正是启动前的一段时间。

于此相映衬的是,各个股票群里的高手沉默几年后开始回归。

这些高手,只参与牛市,熊市很少参与。

所有这一切,证明股市春天来了。

3、说说房股转变

经历20年周期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表现最抢眼的是房市。

目前经历多年牛市的地产,总市值已经达到了65万亿美金的高度。这个现象,和传统经济体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反观我们的股市,市值仅仅有6万多亿美金的规模。

毫无疑问,楼市存在泡沫;股市处于价值低估阶段。

近年来,疯长的房价已经存在泡沫。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强调房住不炒的根本原因。

目前地产行业政策,多次强调不以地产拉动经济的工具。

这反差已经摆在台面上了,房股转化已经成为了可以预见的事实。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散户、大户、外资都已经看清楚了方向。反观我们很多剧中人,却在怀疑牛市的合理性。

大家以为呢?


牛牛牛说财经


真是个难解的悖论。一方面是市场越来越明显的去散户化趋势;一方面是新晋的散户投资者蜂拥而入的浪潮。至于说原因,无非是利益吸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首先是全球范围的经济不景气,我国也不能例外。官方数据中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不足7%,而在人们的普遍感觉中,实体经济低迷而通货膨胀明显。从实体经济中难以赚钱自然会把目光投向虚拟经济——股、期,汇等等。

二、经历了四年熊市的A股在2019年初开始,发动了一波春季行情,赚钱效应吸引了很多眼球。而就2019全年来看,各大股指均有不菲的涨幅,在主要国家股市中名列前茅。看着有钱赚自然有吸引力。

三、我国普通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品种有限。而股市具有门槛低、资金需求量小、易上手、手续简便的特点,又迎合了国人赌性重、善投机的民族性格,自然大受欢迎。

四、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平均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城市居民为主的人群逐渐普及了现代金融知识,而股市正是现代金融入门级的“大集市”,谁都可以来尝试捞几尾鱼。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长期熊市后人们似乎看到了牛市的曙光,被赚钱效应吸引而来。

股市是国家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的地方,我们却个个把它当成发财的捷径。所以总是热闹非凡地上演着一幕幕喜剧、悲剧,我们都沉迷于其中,久久不愿散场。

大白话说财经,我是断断断水刀。欢迎留言交流切磋。


断断断水刀


这个数据显示,2019年底,散户规模突破1.5亿,占比99.78%。不过,你也应该看看红色的曲线,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虽然人数规模在创新高,但是增长幅度开始减缓。

2015年下半年以来,股指出现了牛转熊的走势,持续下跌,不断创新低,即便如此,我们看到,股民的数量一致也在增加,这也反映出以下原因

第一,股市仍然具有吸引力

进入股市的新股民,都是为了赚钱,肯定是因为周围有了赚钱的效应,才吸引他们进入股市。

股指即便进入熊市,也不可能只跌不涨,一定也会有反弹,会有赚钱的效应,这也就吸引了新股民的介入,为股市带领新鲜的小韭菜。

而且,2019年一季度股指的大幅反弹,带来了赚钱效应,很多散户在这个阶段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吸引新股民积极入市。

第二,老百姓投资渠道少

这几年,P2P跑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老百姓大部分也没有专业的知识,投资渠道匮乏,可又害怕手中的钱贬值,不愿意存在银行,而投资实体要么资金不足,要么没有经验和精力,这个时候,股市可能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投资渠道,因此,总会有人投入的股市之中。

不过,我认为,随着a股市场的发展,散户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逐步减少,最终实现去散户化,散户将成为市场中的小众群体。当然,这个时间跨度可能会很长。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大部分散户都不可能是专业的人,亏损是常态,就拿2019年基金的收益很多都在50%到翻番的收益,对于散户来说,炒股真的不如买基金!

未来的市场,更多的将是机构之间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