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远山的呼唤

——回忆《太行谣》系列水彩作品创作过程

1989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林学院(1995年院校合并时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按照当时学院党委的要求和同时分配到学院的同事一起到河北省邢台县浆水乡参加劳动锻炼。当时在河北企业界小有名气的邢台大河菱镁矿党委书记郭明祥酷爱书画,在饭局上让学院领导把我--唯一一个美术老师抽调到矿上培训职工学习书画。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在菱镁矿附近的白云山景区小憩 1990年

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因为大学期间几幅水彩作品在省里获奖,毕业前已经是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在当时河北的大环境下,水彩画被视为小画种,年轻人没有几个专门画水彩的。自己将来应该怎么画?画什么?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精神在支撑我继续画水彩,真得感谢那个时期风靡全国的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当时很多人学怀斯,却很少有人知道怀斯画的是干笔水彩,怀斯细腻、写实的画风与当时国内水彩流行的强调透明、轻快、水色淋漓而缺乏严谨造型的画风形成强烈反差。

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虽然事情不多,但是就像给软禁在山里了一样,出一趟山极其不易,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准备下山,从早晨7点一直等到中午11:00,每天只有一班的从下寺到邢台的长途班车都没有出现,就在我刚刚回到矿上,回头张望那一刻,那辆蜗牛一般的班车正慢慢的在我刚才站着的地方启动……

如此慢节奏的生活,却正好让我有大把时间到周边的村子、农户去转悠,这样以大河菱镁矿所厂部在地峪口村为中心,东南到大河、下寺、香炉寨,西北至浆水、前南峪,周围村子老实巴交的农民,时不时会看到一个年轻的陌生人揣着速写本、背着照相机到处游逛,偶尔也会借助交通工具到将军墓、放甲铺、冀家村,在90年的11月我还带着矿上学员经路罗来到现在非常有名的邢台大峡谷。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创作《山里的世界》场景 1995年

就这样,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住在厂部的办公室兼宿舍,吃着和矿工一样的伙食,除了辅导几个工人学员外,我还奉命给矿上创作了几张大幅水彩画,郭书记兴致勃勃地挂在厂部最显眼的位置,直到2012年我再次回到菱镁矿,已经倒闭的工厂几易其主再无往日的热闹,只有我的画还依然坚守在那里。也正是在这种轻松、慢节奏中让我有充裕的时间用于自己的水彩创作,不间断的在水彩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思索、探讨,认真思考自己所要表现和应该表现的题材和手法,从而为后续十几年完成一批写实风格、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水彩作品打下了基础。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在厂部完成第一幅干笔水彩时自己的那种激动心情,因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怀斯和自己作品结合的地方。在邢台山区的一年,让我找到了自己所要表现的东西,这种情节让我在以后很长时间里多次回到那里去真正消化、创作。比如说创作于94年的《大山里的歌》取材于下寺村、《太行三月》取材于香炉寨、《山里的世界》取材于浆水,出作品最多的当然是峪口村,那里每一户人家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创作了一批写实风格的水彩作品,如《福》、《灶屋印象》、《收柿子的时候》、《苞米熟了》、《黄昏〉、《深秋》、《晌午》等等---

2017年11月为创作连环画《李保国》去浆水调研时,我特意又去了一趟峪口村。

应该说我当年创作这些水彩作品时,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社会环境,跟现在都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的水彩画具都非常简陋,不像现在有很多品牌可以选择。在大环境上,那时人们对水彩画的理解还很保守。这充分表现在《太行三月》这幅作品上,当时全国大展对水彩画的尺寸限制非常严格而且还经常变化,为了保险我不得不选择不超过整开的水彩纸,如果当时作品画得再大一些,那么气场就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无论怎样,当时《太行三月》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入选了第八届全国展览并在当时人民美术出版社张克让老师主编的《水彩艺术》发表,三家画廊都有购买意向。上海一家画廊还专门来到保定。

铁扬先生十分喜欢《太行三月》,1998年在铁扬先生、李维世先生、侯志江师兄夫妇专程来保定参观我的个展时,因为在展览现场没有看到《太行上月》,铁先生唯恐我把《太行三月》卖掉,执意让我从家里把《太行三月》拿过来才放心。

96年以后,我逐渐开始在保定周边采风,此后创作的一系列雪景以及《太行花会》、《醒狮》等作品即取材于满城,我把这一批以表现太行山为主题的系列水彩作品叫作《太行谣》。

不知不觉的近30年过去了,山里山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看到这些画,那段日子仿佛又回到眼前,这时就觉得当时吃的那些苦、下那些功夫都很值的,假如当时也跟风画一些无病呻吟、不痛不痒的东西,也许早已淡忘了。

巍巍太行,我心中永远的呼唤。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山里的世界》4x78厘米x96厘米 1995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山里的世界》 局部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山里的世界》 局部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太行三月 76厘米×102厘米 1994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太行花会 168厘米×90厘米 1999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太行花会 (局部) 168厘米×90厘米 1999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苞米熟了 51厘米×73厘米 1991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收柿子的时候 51厘米×73厘米 1992年(荣宝斋售出)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灶屋印象一 51厘米×73厘米 1991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老宅 76厘米×104厘米 1995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黄昏 76厘米×104厘米 1995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老石屋 76厘米×104厘米 1995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大山里的歌 63厘米×88厘米 1994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春雪 52厘米×76厘米 1996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喜相迎 104厘米×76厘米 1996年(佚失)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雪霁 52厘米×76厘米 1996年

远山的呼唤——回忆《太行谣》

在廊坊工地创作《太行三月》场景1994年

王立君,河北保定人,擅长水彩画,中国画。198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水彩水粉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保定画院顾问、保定青年美术家协会顾问、河北美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水彩作品《太行三月》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省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太行花会》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银奖;其他水彩画代表作品还有《福》,《山里的世界》,《太行谣》系列等。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作品《花季》系列,《秋月松声》,《红衣罗汉》系列受到业内好评。出版有《王立君水彩画集》,《王立君画集》。2019年4月出版连环画《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并入选《人民就是江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连环画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