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滅掉元朝後,數百萬蒙古女子的下場如何?

蘇打_vison


明太祖朱元璋的各種殺功臣的故事,讓人覺得朱元璋是個殘暴的君主,特別是蒙元統治中國的時候,把人分為四等,漢人和南人都低於蒙古人和色目人,漢人在蒙元統治下生活的很苦,很多人就會想到朱元璋攻下蒙元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那些蒙古女子的下場應該會很慘,然而並非如此。



朱元璋因為生活所迫,當過和尚要過飯,最後在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參加了農民起義軍,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後,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因為朱元璋作戰勇敢還不貪功,把所得賞賜都分給大家,又把戰利品都上交給郭子興,郭子興將他視為心腹,還把養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朱元璋就這樣逐漸成長起來,再後來聽從李善長的建議,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又歸還軍中有夫之婦,不準部隊擾民滋事,這些做法讓朱元璋深得民心,在夾縫中擴張自己的實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改名為應天府(今南京),實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不斷網羅人才,這些知識分子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此後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地,先消滅了勢力最強的陳友諒後,再進攻張士誠,滅掉張士誠接著討伐割據浙東的方國珍,方國珍投降,朱元璋統一江南。


統一南方後,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提出了“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成紀,救濟斯民”的綱領,進行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軍進逼北京,元順帝帶著三宮后妃、皇太子等逃出大都,全部逃往蒙古草原,蒙古在中原98年的統治結束,中國再次回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

朱元璋在統一中國後,還有很多蒙古人沒跑回蒙古草原,自然也有很多蒙古女子,那麼朱元璋是怎麼對待這些蒙古女子的?


朱元璋提出“胡漢一家”,並沒有對蒙古人進行大肆屠殺也沒有讓他們承受太多的懲罰,只不過朱元璋對蒙古女子進行了漢化政策,朱元璋在《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中說道: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這個前提是蒙古人誠心投降願為臣民的,朱元璋是不會對他們下手的,如果負隅頑抗自然就不客氣了。

然後對於歸順的蒙古人進行一系列漢化運動,要求蒙古女子必須嫁給漢人,不準蒙古人自行婚配,如果蒙古女子不服從命令,和本族人通婚,就會被處以80軍棍的責罰,夫妻兩人還會被罰為奴隸,對於蒙古人來說,在元朝的時候是高高在上的,血統自然也是很高貴,現在要跟漢人通婚,一時之間很難接受,不過和生命相比,這種辦法卻算是仁慈的多了,這樣經過幾代後,是真的“蒙漢一家”了。


朱元璋下令在明朝統治區域內,蒙古人脫下自己民族服裝,只准穿漢人服裝,並要求要學會講漢語,還將他們的蒙古姓氏簡化成漢人姓氏,一切都以蒙古人漢化為主,對於蒙古的收繼婚制,進行廢除,首先這種婚制對於漢人來說,被視為亂倫,因為這種婚制是父親死後,兒子可以繼承除親生母親之外的小媽,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寡嫂。其次就是這種婚制還會讓蒙古女子嫁給本族人,對於漢化不利,所以要廢除。

作為一個統治者,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和蒙古人的方法無疑是非常明智的,畢竟在那個時代蒙古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對那些蒙古人進行大肆屠殺以此消除威脅,對於大一統是不利的,也是不人道的。對於在明朝統治區域內的蒙古人進行同化,也可以消除種族等級之間的壓迫。


朱元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其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當上皇帝后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帶領華夏復興,成功的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只是對於功臣的屠殺和株連,讓他的評價打了折扣。


歷史紅塵


朱元璋滅掉元朝以後,留在明朝境內的蒙古女子很多,她們最後都去哪裡了?難道都被誅殺,或者罰沒為奴了?當然沒有,這些蒙古女子其實在明朝生活的很幸福。不但是蒙古女子,即使是蒙古的漢子,只要忠於大明,同樣受到優待。這一點是要給朱太祖點個大大的讚的。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純正的草根皇帝,他對於皇權的確謹慎了點。但是,朱元璋對待百姓是非常仁善的。同樣的,朱元璋對於留在明朝境內的少數民族,頒佈的政策也非常人性化,都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的。

朱元璋在《皇明詔令》中非常明確的說:“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儀,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厲害吧,朱太祖在明初就已經有了天下大同的思想,天下的人同樣生在天地之間,只要肯認同我大中華禮儀文化,我們就願意平等的對待、撫養他們。

當然,認同不認同,朱太祖也並不強迫。朱元璋同時指出,“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也就是說,只要認同歸附中華,那就入鄉隨俗,安心在此生活。不樂意呢,那也不強迫,不挽留,自己走就是了。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平等精神了。

在封建社會,僅憑這一點,相比元、清而言,大明雄渾自信的氣魄就已經出來了。

當然,不同的族群混居,如果沒有合理有效的融合辦法,還是會有隔閡,甚至會鬧出大亂子。比如兩晉時期的五胡亂華,遷入中原地區的胡人,就趁晉朝衰微之時,大肆反叛作亂,導致生靈塗炭,造成了中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所以,朱元璋就想到了一個促進民族之間相互融合的更好的辦法。就當時而言,這項政策,絕對是非常人性化的政策。

朱元璋對於大量留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色目人,在《明會典·律令·婚姻》篇中,特別規定:“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即漢人)為婚姻,務要兩廂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這條律令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蒙古、色目人,男人必須娶漢人為妻,女人也必須嫁給漢人為妻妾,不允許蒙古人嫁娶給蒙古人,或者色目人嫁娶給色目人。當然,蒙古人嫁娶給色目人也是不被允許的。反之,亦然。同時,還規定此類婚姻必須以自願為前提。凡是違反這條律令的蒙古人、色目人,都要被杖責八十,然後入官為奴。

這條規定有什麼好處呢?不言而喻。通過婚姻和血緣關係,加強了留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色目人與漢人之間的聯繫。不同族群之間,互相有了血緣親情關係,而且還都混居在一起,會促進互相之間的交流與理解,只會越來越親近。這種情況下,漢人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蒙古人、色目人,而蒙古人、色目人居住在漢地,也會跟在自己家鄉一樣沒有隔閡。

事實上也是如此,很多留下的蒙古人都開始忠心於大明,為了守護大明江山,以及大明境內的同胞,包括漢人,與邊塞之外的遊牧民族英勇作戰,甚至是不惜以身殉明。

《明史》記載,朱元璋曾下旨:“蒙古、色目人有才能者,許擢用。”同時,還給這些人賜漢姓,取漢名。眾多歸附明朝的蒙古及其他民族的將領、大臣,因此在《明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傳記。其中很多有功者,還被明朝追封為公爵、侯爵,並以忠字為諡號。

比如永樂時期的大將吳允誠,歸附明朝之後,多次跟隨明軍徵瓦剌,屢立戰功,頗受朱棣信任,死後賜諡號“忠壯”。其子吳克忠、吳克勤在土木堡之變中,拒守山崗,力戰而亡,分別被賜諡“忠勇”、“僖敏”,可謂是滿門忠烈。正是朱元璋的政策,才讓這些人得以留名青史。

蒙古的漢子們都已經忠於大明瞭,那些留下來的蒙古女子,自然也不會被虧待。她們只要願意嫁,都可以選擇漢人為夫君,徹底融入漢人的大家庭,與漢人女子一樣,生活在漢人的大家族之中。明朝皇室都毫無忌諱,大量納少數民族女子入宮為嬪妃。血脈相連了,心也自然就相通了。

正因為朱元璋奠定了不實行婚姻隔離的政策,甚至為了促進不同民族與漢人之間的融合,還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交融,這才讓漢人有了強大的包容性與融合性,不同民族之間也相處融洽。

事實也已經證明,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少數民族同胞,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舉世看來,其他任何國家的少數民族,都沒有像在中國這麼優厚的待遇,不但不會被歧視,享受的待遇甚至都超過漢族呀。


奕天讀歷史


元朝滅亡以後,都以為滯留中國的蒙古人下場會很慘,畢竟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好殺之人。但真相往往讓你意想不到,“暴君”朱元璋不僅沒有殘忍地殺害這些蒙古人,反而對待他們算是相當仁慈了,可謂之以德報怨的典範。

元朝入主中原以後,將人口分為四等,漢人是最低的一等,有時候甚至比不上一匹馬。長期的壓迫政策終於激反了漢人百姓,朱元璋順勢而起,經過殘酷的鬥爭建立的大明,並派遣軍隊進行北伐,勢必要將蒙元勢力全部趕出中國。

北伐的時候,朱元璋頒發了聖旨,表示只追究蒙元皇帝的罪過,百姓是無辜的。要求徐達不能對百姓燒殺搶奪,甚至還要善待元室宗親。最後攻破大都後,還將俘獲的蒙古人盡數釋放

。這可謂是一著妙棋,被釋放的蒙古人對朱元璋感恩戴德,踴躍參軍,最後成了朱元璋手裡的一把利劍,在對付逃到草原的蒙古軍隊時起了很大的作用,真可以說是從內部分化瓦解了蒙古人。

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朱元璋還出了三道關於蒙古人的民族政策,以求從根本上解決風險。這三條政策大意是:

一、禁止蒙古人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只能穿漢人的服飾;

二、禁止蒙古女人嫁給蒙古男人,只能嫁給漢人。蒙古男人也只能娶其他民族的女人,這樣三代以後,大明國內就沒有蒙古族了;

三、所有蒙古人必須學習和使用漢語(這和當初日本人在中國推廣漢語是一樣的吧)。

三條政策雖然強硬,但卻換回了上百萬蒙古人的性命,可謂是一舉多得。


歷史小跟班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京師,國號大明。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令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中原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到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的之下。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而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那麼當文化碰撞,明朝擊敗元朝後實行了怎樣的政策呢?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又是如何對待蒙古人的呢?

朱元璋在《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中寫道:“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朱元璋在檄文中表示,只要蒙古人誠心投降,他絕不會對蒙古人橫加殺戮。這言下之意就是,倘若蒙古人負隅頑抗就別怪他手下無情。

當時朱元璋對蒙古人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首先,禁止蒙古人原有的收繼婚制。

在蒙古人的認知裡,父親死後,兒子會繼承除親生母親以外的小媽;兄長死後,弟弟會繼承所有的寡嫂。在傳統道德中這是不道德的,在漢人看來這是亂倫,漢人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再者,在明朝的統治區域內,禁止蒙古人穿蒙古服飾、說蒙古語,並要求他們穿漢服,說漢語,簡化蒙古姓氏改漢姓。這也說明了朱元璋對待蒙古人並不是完全懷柔的政策,而是有意識地將他們與漢人同化。其實,這也是不少君王在統治期間會做的事情,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民族的思想,新建立起的思想又為統治服務。

最後,也是最為致命的一個政策——不許蒙古人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必須嫁給漢人,為漢人生孩子。若本族自相婚配,不僅要處以80軍棍,還要將夫婦收為奴隸。為什麼要有這樣奇怪的政策呢?其實蒙古人非常看重血統,如果孩子是混血的話,這個孩子是不會被蒙古人認可的。這種人一直處在社會底層,容易偏激,不利於社會治安。而明朝下達的命令則讓這些孩子有了名分,給當時根基非常不穩的明朝爭取到大把時間來整修,大大鞏固了漢族的統治。

對於蒙古女子來說,如果沒有實行這一政策,她們一旦被抓住之後,在她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不淪為奴隸,要不就會喪命。如果她們在大漠深處生活,那生活條件艱辛不說,更要時時擔驚受怕。相比之下,被同化而且還可以相對平等的生活,這個結局無疑是好的。

從統治者的層面來看,朱元璋的做法無疑是十分明智的。朱元璋實行這個政策並不沒有將蒙古族完全消滅掉,而是讓他們在這個交融的狀態下,慢慢為自己所用,完成一次徹底的大統一。久而久之,蒙古人非但不會反抗,反而會成為漢人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不見血,但對於民族特色而言是一種溫柔的殘忍。


鄧海春


滅掉元朝後,蒙古女子只不過不允許嫁給蒙古漢子罷了,其他沒什麼變化。朱元璋以萬萬漢人去同化百萬級別的蒙古人,自然要比滿清試圖以幾十萬人口同化上億的漢人要簡單的多,其實回頭來看,滿清入關初的一些政策和朱元璋同化蒙古人的政策有點相似,只不過走了兩個極端。

禁止少數民族族內通婚

在朱元璋時期,便頒佈了針對少數民族的婚姻法,《大明會·卷141·典律令·婚姻》規定: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其中國人不願與回回欽察為婚姻者,聽從本類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意思是,只要是蒙古人、色目人,要與中國人聯姻,必須要兩廂情願,不允許蒙古人、色目人之間相互結婚,否則杖責80,男方女方還要被押解進入官府為奴為婢。如果漢人不同意嫁娶少數民族,則允許漢人之間聯姻,不受限制。

朱元璋的這項政策可謂是從根本上杜絕了少數民族勢力的崛起,所有少數民族都會深層次的進入漢族生活,只需2、3代,那麼少數民族的基因基本上就被同化殆盡了,文化同理。

非我族類,一視同仁

朱元璋發佈的《諭中原檄》中說到: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蒙古人、色目人雖然不是我華夏民族,但是同一個天地、同一個文明,如果有知道禮儀,願意為我大明朝所用的人,我族將一視同仁。

而對於,學習漢人文化禮儀的蒙古學士,則給予了上升的通道:

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體擢用

因為這些種種的法令,既有限制發展的,又有促進發展的,使得元末被趕跑到草原荒漠中的異族人重新迴歸中原的懷抱,僅洪武、永樂兩代,從塞外遷入的蒙古人就大約在七十萬左右。所以網上各種傳言朱元璋大肆屠戮蒙古人、色目人,根本就是沒有證據的一通亂說。

反而朱元璋對張士誠等部的漢人屠戮比較嚴重,而蒙古人畢竟是上朝掌權人,倘若大肆屠戮,那麼冤冤相報,恐怕大明王朝境內四處都是恐怖分子了。

這樣看來,滿清入關,試圖以滿清文化吃掉中原文化,最終只不過在表面上完成了“剃髮”,最終在文化層面上潰敗就是必然了。而滿漢不通婚亦是為了保留滿族基因,而作為少數民族掌權,這也是高層所必然要防範的,只不過此舉反而顯得不夠自信,也是無奈了。朱元璋本就是漢人,就不用整這亂七八糟的塑造自信了。

史味人生


元朝是我國曆史上疆域最遼闊的王朝,常年的征戰,讓蒙古軍隊異常強大,但是,因為蒙古統治者不善於治國,引起了元末老百姓起義,結果元朝最終被推翻了,漢人重新拿回了江山統治權。不過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王朝在歷史上存留的時間並不長,僅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便滅亡了。


但畢竟當年蒙古人也在中原大地生活了近一百年的時間,元朝滅亡之後,肯定有很多蒙古人留在了中原沒有辦法回去。

那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是怎樣對待那些蒙古遺留下來的百姓的呢?

不可否認,在我國二百多位皇帝之中,朱元璋是一位相當富有謀略和智慧的皇帝,從社會的最底層,一步一步爬上起義軍統領的位置,再到最後建立了大明王朝,是極個別實現草根逆襲的典型。

蒙古被他推翻後,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的問題,加上各類限制,有些蒙古人不得不留下來,那這些人怎麼個安排是明朝建立之初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雖然稱得上是明君,但是他有時候也是嗜殺成性,很多開國功臣都死於他的手中。

那當年這些蒙古人就沒有遭到朱元璋的屠殺嗎?

其實並沒有。那些被朱元璋屠殺和遭到牽連的大臣,全部都是因為他們犯了罪或者是有謀反的意圖,而這些蒙古人一無所有,朱元璋並沒有平白無故的屠殺他們,而是下了將他們“同化”的命令,以便於管理他們。

回想當年蒙古人剛剛入主中原的時候,或者是後來的滿族人,他們都對漢人進行過大規模的屠殺,相比起來朱元璋的這種政策就已經算是最仁慈的了。


而至於具體的“同化”政策則如下: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一律不得保留之前蒙古人的穿搭習慣,民族服裝、配飾等都要銷燬。由蒙古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所有人將蒙古語棄用,改為學習漢語。

上面的這些是籠統的針對所有蒙古人的,還有一項專門針對蒙古女子的,《明律》中規定,蒙古女子以後不能嫁給蒙古男人,只能嫁給漢族男人,之前已經結婚了的蒙古女子可以和他的蒙古丈夫生活。

但是,在《明律》推出之後,所有到了結婚年齡的女子只能找漢人丈夫,一旦發現女子在婚配方面違反了《明律》規定,女子將受到杖刑。


可能很多人都疑問,那些蒙古男子怎麼辦呢?

雖然《明律》上沒有對他們的婚配明確規定,其實,對蒙古女子的規定就是對他們只能和漢人女子結婚的默許。

雖然政策開始的時候,很多蒙古女子並不願意去執行,但最後她們還是在《明律》面前低下了頭。通過這種政策,朱元璋完全實現了將眾多的蒙古人同化的目標,有效的維護了大明王朝的統治。


夏目歷史君


元朝是我國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並且這個能征善戰的民族在統一華夏後,將治下的子民們分成了四等,激化了民族矛盾。

所以再後來的朱元璋的起義中就打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併成功將蒙古騎兵趕出了華夏大地,建立起了大明王朝。

但在大明王朝建立起來後,朱元璋也面臨著一個大難題:那就是那些遺留下來蒙古族的子民們應該如何處理!



真相往往讓大家意想不到,“暴君”朱元璋不僅沒有殺害這些蒙古人,相反給予他們寬厚仁慈的對待

而且這群人的數目並不小,達百萬之多。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朱元璋會將他們“斬盡殺絕”,但其實朱元璋並沒有這麼做,反之朱元璋採取的辦法則是將他們給同化了。


首先

  • 朱元璋在《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中表示雖然蒙古人雖然並非漢人,但與我們漢人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凡懂得禮義廉恥,同時又願意成為大明王朝子民之人,都可以享受和漢人一樣待遇。

再者

  • 朱元璋還規定這些留在中原地區的蒙古人,不可再穿之前的蒙古服飾、佩戴民族配飾等,穿著同漢人;同時倡導他們學習漢話,方便交流;還有就是全部改漢人姓氏取漢人名字。


其次

  • 除了以上說到的兩點外,朱元璋還在《明律》中為這些遺留下來的蒙古人,特別是蒙古女人制定了一項極為嚴格、苛刻的規定,朱元璋在《明律》中明確規定蒙古族女子不得與蒙古族男子結婚,必須與漢人通婚,否則視同違法將送到有關衙門接受仗刑,收為奴隸。甚至那些堅決不與漢人通婚的蒙古人還將受到逮捕。


朱元璋正是通過這三點,在極短的時間裡,將這百萬蒙古人從服飾、風俗、語言等徹底的融入了我華夏文明。

或許有人會說朱元璋這些政策,雖不見血卻殘忍無比。像素以為這根本談不上殘忍,甚至說這是朱元璋的寬厚仁慈,更是其大國之君的胸懷,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朱元璋不是去同化他們,那麼這些人的結果又會是如何?或淪為奴隸、或被斬盡殺絕、最好的結果又或是逃回沙漠之中風餐露宿,先較之下,融化華夏文明,也許是最好的結局。


像素說


朱元璋滅掉元朝後,數百萬蒙古女子的下場如何?(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元朝時期的蒙古帝國,鐵騎狂亂,國力強盛,國家版圖曾一度擴張到地中海,橫跨歐亞兩大板塊,但最終繞不過朝代興替的歷史規律,最終被“乞丐皇帝”朱元璋帶領軍隊推翻滅掉,殺伐果斷的朱元璋在滅掉元朝後,是怎樣處置當時的數百萬蒙古女子的呢?

事實上,朱元璋擊敗蒙古軍隊的時候,原本崇尚暴力解決敵人的他,並沒有對這些異族女性進行處罰,而是非常友好地進行處置安排。具體事情還要從這裡說起。

1、強大元朝滅亡的原因。

一是元朝統治者內部自身的爭鬥。成吉思汗是一個威望非常高的超級霸主。但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四個兒子就開始了汗位的爭奪。成吉思汗在生前就知道他的兒子會為了汗位進行爭奪。所以才會四處爭霸,打下更多的地盤,分封給四個兒子。這個目標實現了,但是蒙古最總領的那一個大汗,卻依然在爭奪之中。權柄在他孫子輩的時候,由三兒子後代轉移到四兒子的後代蒙哥身上。然後蒙哥的權柄又轉移到弟弟忽必烈身上。可以說從這時候開始,蒙古皇室就開始了爭權奪利。元朝建立以後,皇室之間為爭權更是進行了許多非常殘酷的鬥爭,這個鬥爭讓內部產生了巨大的消耗。

二是蒙古人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蒙古人在統一南宋的過程中,遭到了漢人的強烈反抗,他們也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但是當他們統一全國以後,卻依然把漢人當成它們的敵人來對待。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在五胡亂中華的時候就已經這樣做過。也是南方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上千年的對抗所致。也是作為北方遊牧的蒙古人,缺乏一種自信和包容。民族矛盾沒有處理好,直接導致了漢民族民間力量的聚集壯大,最後如決堤一樣衝湧起來,勢不可擋。

三是蒙古人對於漢民族文化的排斥。漢民族文化以三綱五常、忠孝節悌這些東西,作為規範社會的秩序,上千年來一直行之有效。但是突然之間這些東西都不起作用,而只是依靠武力來進行控制,這樣,社會勢必進入無序混亂,動盪不安,這種動盪不安的結果就是矛盾更加突出,暴力事件頻發,最後釀成元末農民大起義,一介農民最後當到了皇帝。

四是蒙古人尚武精神的蛻化。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源於他們當初生存環境的險惡,在馬上練就了彪悍的尚武精神。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當這個馬上民族來到富庶之鄉以後,優裕的生活條件,讓他們的身體體格嚴重退化,尚武精神嚴重蛻化。一個本來依靠馬上來統治世界的民族,再加上它沒有更多的統治手段,而尚武精神又蛻化,其滅亡基本上就是在旦夕之間。

元朝後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於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醜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而後,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紅軍起義,席捲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2、朱元璋為什麼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

既然朱元璋依靠“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獲得那麼大的好處,並最終獲得大明江山。為什麼不繼續否定蒙古人,反而在建國後,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並且給元朝修史呢?

一是承認元朝才不會成為無根之水。朱元璋曰:“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奈何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對於朱元璋來說,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沒有元朝這個“腐朽”,就沒有明朝這個“神奇”。

具體地說,就是隻有承認元朝作為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已經“氣數已盡”了,明朝這個朝代才會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有人可能會說,明朝可以不承認元朝,只承認宋朝呀。可以認為明朝是在宋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呀。這樣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恰恰相反,只承認宋朝不承認元朝,有很多麻煩事。一是既然只承認宋朝,那麼你朱元璋就不該直接稱帝,而是應該尋找宋朝的後裔稱帝。二是隻承認宋朝,當時宋朝的版圖很小,那麼獲得的宋朝以外的領土,就是一種侵略。三是隻承認宋朝,對於元朝那段歷史的認定就會很尷尬,中華歷史,就成了斷代史。

二是承認元朝才有利於讓北方的百姓歸心。明朝是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並不是只想偏安江南。既然想建立一個大統一的朝代,因此就必須要能夠讓整個元朝範圍內的老百姓都歸附。如果朱元璋一直只站在漢人的立場上,甚至是站在南邊漢人的立場,顯然是不容易讓中國境內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讓北方的各民族歸附的。因為北方的這些民族,他們很大一部分是承認元朝歸附元朝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認元朝,顯然是不利於團結的。當初朱元璋討元的時候,目的是要讓更多的南方人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現在承認元朝,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國民加入到明朝的大家庭來。

三是承認元朝才有利於朱元璋繼續討伐北元。如果認為元朝是一種異族入侵。那麼,當明朝恢復了原先南宋的江山以後,他就沒有理由繼續討伐北元了。因為人家蒙古人已經把你漢人的江山還給你了,你再討伐,就是一種侵略。反過來,如果朱元璋承認元朝,那麼,元朝作為一個“氣數已盡”的朝代,他所有的版圖,都應該被新的“冉冉升起”的朝代所替代。也因此,明朝討伐北元,就師出有名,理直氣壯了。因為是要把那些“腐朽”的殘餘勢力消滅,當然就必要要趕盡殺絕了。也正是這一點,朱元璋進行了八次北伐,並因此徹底撲滅了蒙古人反撲的可能。

3、滅掉元朝後,朱元璋這樣對待數百萬蒙古女子。

《明實錄》中記載;昔元起沙漠,天命入主中國將及百年,今其子孫怠荒,罔恤民艱,天厭棄之,君則有罪,民復何辜。前代革命之際,兵戈相加,視如仇敵……,克城之日,毋擄掠、毋焚蕩、毋妄殺人,凡元之宗親皆善待之。這也就是說,朱元璋當時下令,雖然元朝國君有罪,老天爺放棄了他,但明朝的軍隊是為了拯救百姓,所以在攻克城之後,不能對百姓姦淫擄掠,而且還要善待元朝的皇室宗親。||縱觀歷史中,滅亡的王朝都沒有好下場。在元朝滅亡之後,朱元璋發現明朝疆域中還存留大量蒙古人,其中有數百萬的蒙古女子,按理說,一個殺人無數的皇帝應該將這些異族對手徹底除淨,免留禍患,但朱元璋卻以英明的政治眼光,對待數百萬蒙古女子。

一是蒙古女子必須穿漢服,不允許再穿他們的民族服裝,也不能說蒙古話、寫蒙古字,要說漢語、寫漢字,還要都為自己取一個漢族的名字。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失去了自己的語言、文字以及具有自己特點的服裝,那麼這個民族離滅亡就不遠了。

二是朱元璋廢除了他們的繼婚制度,繼婚制就是兄長去世後,弟弟可以娶嫂子。因為讓一個女人先後嫁給一個家族中的多個男人,漢人是無法接受的。

三是藉助文化的力量,一點點讓蒙古女子融入漢人文化之中。先是放寬政策,留在中原的數百萬蒙古女子很多都受到了新政權的寬容待遇,一些被俘虜的蒙古士兵被充入明朝的部隊。

四是所有蒙古女子不能與本民族男人結婚,只能與漢族等中原民族男人結婚。這一招確實厲害,不僅能淡化蒙古人的民族意識,斷絕其有生力量,還可以為己所用,按照這樣的婚姻法,數代至數十代之後,留在明朝的蒙古人將會被完全同化,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就此消失。當然了,這個政策對於蒙古女子是非常好的,她們有機會進入漢族家庭,從而改變因為國家顛覆所帶來的地位變化,而且擇偶範圍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五是朱元璋還制定了很多針對於蒙古女子的優待政策,讓他們安心與漢族人結婚。在那樣一個環境之下能夠這樣,蒙古女子當然應該覺得幸福了。

所以,雖然元朝皇帝把當時的漢人劃分為四個人種的最低等民族,但是作為漢族人的朱元璋推翻元朝後,並沒有報復蒙古人,而是採取和善的政策妥善安排數百萬蒙古女子,這雖然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有一代開國皇帝仁慈的體現,朱元璋不愧為開創大明江山的一代皇帝。






葛大小姐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對待蒙古女人的方式,不見血而且不殘忍,可以說很人道的解決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問題,成功的避免了五胡亂華的情況再次發生。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把俘虜的蒙古族人,包括大量的婦女,既沒有殺害,也沒有驅逐,而是強制他們和漢族通婚,融合於中華民族之中。

元朝建立之後,大量蒙古人南下定居,經過一百餘年的繁衍,蒙古人、色目人,就有一百多萬。

徐達北伐時,元順帝放棄北京,逃回了草原。只帶走了大約4萬戶,按一戶4-5人計算,也不過20萬人,其餘的幾乎全留下來了。而且留下的人中,婦女居多,因為青壯年蒙古人都被徵發入伍,要麼戰死,要麼被俘,要麼逃走了。

對於這100多萬蒙古人,朱元璋該如何處理?

朱元璋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一、只要歸降,一視同仁

朱元璋聲明,蒙古、色目人,只要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朱元璋是這樣說的, 也是這樣做的。

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朱樉,娶得正妃就是蒙古女子,而且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保保的妹妹。

王保保(也就是擴廓帖木兒)在明初很多年,一直帶領北元蒙軍,和朱元璋的部隊打仗。朱元璋不僅不恨他,還稱讚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一心想招降他。

朱元璋不僅不殺害王保保的妹妹,也沒有歧視他,反而讓她成為自己兒子的正妃,請注意,是正妃,不是小妾。

二、漢化政策

禁胡語、胡服、胡姓名,蒙古色目紛紛改名換姓,幾代人之後,就與漢人無異了。

朱元璋還詔令蒙古人色目人衣冠如唐,與華人無異。

這樣,就把中國北方被蒙古化的風俗改變了過來,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延續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禁止蒙古、色目人內部通婚,就是蒙古色目女性要嫁給漢人,蒙古、色目男人要娶漢女。

朱元璋下令: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朱元璋的這一條政策看起來不太人道,實際上最人道。

大家都知道西晉末年,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大量來到中原,聚集在一起,終於爆發了五胡亂華的悲劇,黃河以北的漢人,遭到了滅絕性的殺戮,漢族女人淪為“兩腳羊”,淪為胡人的食物。

朱元璋站在歷史的高度,以博大的胸襟,接納了大量蒙古族的遺民。

又通過漢化政策,蒙漢強制通婚的政策,比較順利的實現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功在當時,利在千秋。

偉哉!朱元璋!高哉!明太祖!


陳健4396


對這類涉及民族的問題不太有興趣,但是這個問題卻擊中要害了。女人和民族是什麼關係?

人類有民族概念是在家族概念之後的事,也就是說民族是父系社會的事。民族認定也該和母親沒啥關係了。真是這樣嗎?

因為最近在寫一本東北歷史的書,對東北民族的歷史多研究了一些,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女性和民族的關係。

先說結論:

第一,黃種人的膚色基因來自母親。

第二,東亞民族父系基因都是由O2和C2構成。簡單點說東亞民族就兩個來源,一個是漢族一個是漠北鄂倫春人或者叫通古斯人。

第三,東亞所有民族的母系基因都源自一個母親。

參考文獻自行去知乎或者百度,頭條裡也有。這裡不多做解釋了。

記得一個關於五胡亂華的說法,一旦某個部落失敗了,男人全部殺死,女人留下。從五千年前,漢人血統O2進入中國,就一直穩定的佔據著這個地區。北方的另一個基因就不斷的南下,不是他們要搶地盤,是人家要回家。C2基因比O2來的早,只不過沒打過人家,一路向北逃命去了。

現代漢人血統都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的五個人身上,至於是不是三皇五帝就不好說了。不過,女媧好像一直都在原地,所以,朱元璋怎麼對蒙古人和蒙古人怎麼對漢人,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媧的基因一直沒變,所以我們一直都是黃種人。

額外說明一下,北方通古斯語系和漢語完全不同,但是這並不妨礙南北兩個基因的交流。完整的華夏文明應該是包括西伯利亞地區的,所以漠北對我們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