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云集,法力无边的蛟河大庙 碎铜烂铁集第一百零三篇

摄影:孙克勤(感谢孙老,于一九四二年,用六X九中画幅相机,拍摄的珍贵影象)

资料提供:楊忠鹏,仲崇华

众神云集,法力无边的蛟河大庙 碎铜烂铁集第一百零三篇

蛟河大庙,是古代蛟河各地民众,祭祀众神灵,崇尚传统文化信仰之地,也是商贾云集,民众消遣,重要的名胜古迹。

它位于蛟河建设街文明小区(原蛟河鞋革厂,瓶盖厂)。王国相老先生,于清朝嘉庆十三年(公元18O8年),投资兴建。初建时,是一层大殿,供奉赵公明,称财神庙。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王国相的孙子:王好生,投资扩建财神庙,增修了关帝殿,娘娘殿,四大金刚殿等。

蛟河大庙,三进院,仿宫殿式建筑和布局,前院大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前檐插廊,木雕风格独特,艺术精巧,气势宏伟,犹如故宫午门。其一层有山门洞,是政界,社会名流,行走之门。殿上天花板,排列有序,画面勾线流丽,色彩古朴典雅,两廊壁画生动感人。

大殿东,西两边,修有角门,钟楼,鼓楼,庙宇四周建青砖墙,东,西,北,各有边门。进庙门,即见照壁,砖雕精美。还可见二层长廊。各殿均坐北朝南,青砖青瓦修筑,殿堂基石,用花岗岩垒砌,殿堂泛青光。各殿前廊,是用四根红松圆柱支撑,鎸刻金龙盘玉柱的图案,红柱金龙,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大殿重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东,西两厢房,三十余间,为道士生活区。嘎呀河环绕整座庙宇的北,西两侧而过,是块风水宝地。

大庙山门前两侧,静卧一对威猛的石狮子。山门广场,矗立着镶嵌有锡顶旗斗的四根,高八米的庙杆,底坐是两米高的,花岗岩石座,中间是圆型空洞,穿旗杆用。解放后,挪至民主广场,做旗杆座。大庙广场西侧,立青石碑,碑文镌刻大庙历史,捐募资金者姓名,白银X两字样。这座古建筑群,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殿堂齐全,众神云集,百姓俗称(蛟河大庙)。

观音堂:建在大庙正门,洞楼二层大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安有上御道和龙雕,九龙朝阳及莲花浮雕。菩萨眉清目秀,面善颜慈,手捧楊柳枝和玉瓶,身披白袈裟,端坐在“莲花座”上。菩萨头上,悬挂着“金翅大鹏”,脖子上挂一串黑色佛珠。塑像的右侧,稍下,有“红孩儿”,赤身戴红兜肚,金鸡独立,双手合十。观音堂,正中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地红字,木制匾额,制作精致,典雅,古朴,上面阴刻光绪皇帝亲书四字,“普度众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曰,观世音菩萨生日这天起,举办庙会十天,各地商贾云集,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家宅平安,人流熙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比过年都热闹。

财神殿:供奉的是文财神赵公明元帅,武财神关帝圣君关羽。

赵公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财源的神明,是五方诸神之一,阴阳之神。他头戴黑铁冠,手执玄铁鞭,黑方脸,满嘴大胡子,骑着一匹黑虎,形象异常威猛。被称“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为“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掌管天下财富,是华夏正财神。所以,此地成为蛟河民间祈财纳吉的朝拜胜地。

武财神关帝圣君殿:殿内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左手拿书,右手拈须,做夜读状。身披绿袍,足登软靴,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五揝长髯。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同治皇帝手书:“义炳乾坤”横匾,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两侧,刘备面貌慈祥,黄袍加身,张飞,则是豹眼圆瞪,虬须倒立。在刘,关,张的边侧,还有周仓,关平塑像。周仓手拄“青龙偃月刀”,虎视耽耽。关平,手扶宝剑,神态自若。在关帝殿的墙上,彩绘许多三国故事壁画。

关帝,被人们称为武圣关公,与文圣人孔子,齐名,是民众拥戴的道德楷模,财富的保护神,是千万民众的精神寄托,为世人所敬仰,缅怀,朝拜。

四大金刚殿:是中国汉传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称,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鞘。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鞘,右手把赤索。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执宝塔,右手执三叉戟,脚踏三夜叉鬼。他们是佛教伽蓝中,最为重要的护法神。

十不全:座落在大庙西侧边门处,是个拄拐杖,身瘦如柴,多病的黑色神像,一米高,是一位给人们带来康复和健壮的神,他是一位,宁可把别人身上的疾病,揽到自己身上的好人。身上挂着咸菜疙瘩,贴着膏药,极其虚弱的身体塑像。我亲眼所见,人们往其神身上各部位贴钱,在香炉里烧纸焚香,祈求健康,平安!

道观:在十不全像北侧,有一道观,墙是六角型的,青砖青瓦,整体不高,直径不超过四米,传说里面有道人,坐观圆寂。往前一走,即是几级青石台阶,下面即是嘎呀河,旁边有棵二百年的大榆树。

庙内,还供奉黄大仙,号称“赤松仙子”,其法力高强,能点石成金,因炼丹得道,羽化成仙,以“药方”度人,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民众往往取其香灰,做为药品,医治百病。

娘娘殿:供奉的是王母娘娘管辖下的,碧霄,云霄,琼霄三位娘娘,其神像雕塑得非常精美,风格独特,栩栩如生。

庙内,有一甘甜水井,水质清淡爽口,饮之败火,医治百病,“天赐神水,消灾得福”,信众每每到此,均求此神水饮之。

在钟楼上,悬挂着,一座嘉庆十三年,王振录手铸的,五百斤重的铁钟。鼓楼里,有一鼓面直径二米的大鼓。晨钟暮鼓,每逢庙会,或初一,十五,晨钟暮鼓敲响,悠远,庄严,神圣,方圆十几里的群众,都能听到。铁钟,后吊在县消防队,消防楼子下面,位于现蛟河大市场处,后移至当时公安局门前。每当在消防楼子上面,发现火情,就以敲响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次数,向蛟河镇内民众,明示火灾方向,如民众听到钟响四下,纷纷拿桶端盆,往发生火情的西方奔跑,前去救火。此铁钟,后又移至县粮库院内。

大庙除栽有松,柳,榆树外,还载有两棵,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香柏树。

当年,蛟河大庙,每日香烟缭绕,城乡群众,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二十八庙会期间,或是举行祭孔,祭祖,拜神大典时,千里之内,客游云集,烧香拜佛,百货杂耍,说书讲古,拉洋片,木偶戏,耍猴,唱戏的,逛庙者,多达数千人,好不热闹!

解放后,庙宇盛况日渐衰落,一九五二年,破除迷信时,神像被毁,道人离去。一进正门二层大殿,年久失修,危房在即,六十年代初,连同钟楼,鼓楼,角门等,一并拆除。一九六O年后,蛟河鞋革厂,瓶盖厂相继迁入。二OOO年,建成“文明小区”,成居民住宅楼群。

蛟河大庙,是众神云集,法力无边的庙宇,是关东东部,闻名遐迩的殿堂,二百多年的名胜古迹,虽然已不复存在,但仍然存留在蛟河人民的心中,世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