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越秀戰“疫”故事:一個老街道的最大同心圓

外籍人士發燒,中國好物管每天測體溫還送外賣;看到招募志願者,她從花都坐兩個小時轉4趟地鐵來支援;鄰居湖北迴來自覺隔離,鄰里互幫互助渡過難關。


最是一年喜慶時,闔家團圓過大年。然而,今年的春節卻被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打亂了節奏。當大部分街坊響應號召“宅”家過年時,他們卻放棄假期,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守護著社區居民的安全。

走進廣州市越秀區建設街,可以看到戰“疫”過程中的一個個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他們不分親疏、不分地域、不分國籍,繪就戰“疫”的最大同心圓。

廣州越秀戰“疫”故事:一個老街道的最大同心圓

體溫檢測

從湖北返回廣州主動隔離,鄰里互助繪就信任“同心圓”

建設街是廣州城市建設的原點,建設新村住著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建設六馬路則是廣州知名的異域風情一條街。老街坊多,外籍人士多,這給基層防控帶來了很大壓力。

建設街黨工委當機立斷,在初二一大早就發出了倡議,讓不少就近黨員馬上回到崗位上開展防疫工作。張貼、發放宣傳單,走商場、農貿市場督查,電話聯繫未返回的人員……一時間,百來個黨員“逆行者”開啟了一場最嚴格的戰“疫”。

以街道幹部、社區醫生、民警為主而組成的“3人小分隊”進行入戶走訪行動。不漏一戶,不少一人,他們與時間賽跑。“1月22日自駕車前往湖北荊州監利縣,1月25日晚10點返回廣州。”一個居民主動來上報了。得知情況,居委會工作人員迅速上門測體溫。“以前有鼻竇炎,經常咳嗽,沒有其他症狀。”該男子主動交代相關情況。

“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居委會工作人員叮囑他自行居家隔離14天,每天測兩次體溫,如自覺不適,要及時與社區醫生聯繫。“與他同行的朋友留在湖北沒回來,他自己單獨居住,沒和家人一起住。”瞭解到情況後,居委會和鄰居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各種幫助。

廣州越秀戰“疫”故事:一個老街道的最大同心圓

入戶走訪

六點出發輾轉四條地鐵來當志願者,志願幫扶繪就互助“同心圓”

穿著紅色棉衣,戴著紅袖套,一頭短髮……初五一大早八點多,鄧阿姨準時站在了東風東路公交站臺。

65路、85路、483路……每來一輛公交,鄧阿姨都上去提醒市民,“戴好口罩,不要隨便取下來。”

1月26日,廣東省發佈了相關公告,決定在廣東省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為了提高全民防控疫情的意識,近日,越秀區委宣傳部統籌組織18條街道發佈防疫志願者招募令,吸引了超過500名志願者的積極響應與主動參與,並在全區的400多個公交站點開展了公共文明引導及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還為每個上崗服務的志願者下發了疫情防控公交站點志願服務指引,構建起疫情防控聯動機制。

鄧阿姨就是這眾多志願者的縮影,不同的是,她要穿越大半個廣州來到中心城區當志願者,甚至要在早上六點多就起床出發。原來,鄧阿姨家住花都區新華街,需要從9號線轉3號線,再轉6號線、5號線,最終在淘金地鐵口下車。“看到志願者招募我就來了,這個時候大家都不願意出來,我更應該來了。”鄧阿姨表示,自己已經當志願者十年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我們讓她只負責上午的志願工作,她堅持要上午下午都上班,一直要上到下午六點,非常感動。”建設街相關負責人表示,無數個像鄧阿姨一樣的志願者一起互幫互助,築牢安全最後一道“牆”。

廣州越秀戰“疫”故事:一個老街道的最大同心圓

體溫檢測

外籍人士發燒物管當起“保姆”,真心繪就中外“同心圓”

全民防控,不漏掉一個人。1月28日,廣州向全市外籍人士發佈了《致在穗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併發布了英日韓法四種語言的健康防護指引,在全市41個外國人管理服務站進行張貼,加強宣傳。

越秀區建設街轄內就有一個外國人管理服務站,轄內外籍人士達510人;建設六馬路有不少外國餐廳,充滿異域風情;在中環廣場公寓、好世界公寓,也住著不少外籍人士。

在大排查的同時,出租出管理處工作人員在外籍人士租住地都張貼了指引,並指導物管嚴格執行。

“先生,您的體溫37.9。”大年初三晚上,一名幾內亞男子進入公寓時,被量出體溫超高。“他是獨住的男子,一個人在房間隔離,生活非常不方便。”物管馬上聯繫了建設街出租屋管理處工作人員。

“每天兩小時上門測量一次體溫。”建設街出租屋管理中心的小梁表示,在上門測量體溫的同時,他們還幫這名外籍人士買藥、買外賣送上門。“謝謝你們,新年快樂。”連續三天之後,男子體溫恢復正常,並用流利的中文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廣州市文明辦 越秀區文明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