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KAZA地圖和獅群。圖片:Simon Dures

保護主義者不應該總是假設野生生物的遺傳多樣性喪失是由人類造成的,正如國際慈善保護組織倫敦動物學會(ZSL)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就南部非洲獅群而言(Panthera leo),這很可能是生態因素而非人為因素引起的。

倫敦動物學會的動物學研究所和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今天在《動物保護》雜誌上發表了該研究報告,分析了博茨瓦納北部2010年至2013年間KAZA(Kavango-Zambezi邊境保護區)中149只非洲獅的遺傳多樣性。

儘管在許多情況下人類影響是造成遺傳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但研究獅子的科學家發現,整個種群的多樣性喪失是由獅子適應不同生存環境的需要引起的。

他們確定了該地區兩個遺傳上不同的獅子種群,每個種群都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棲息地類型中。居住在奧卡萬戈三角洲溼地棲息地的所謂“溼地獅子”和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半乾旱棲息地的“旱地獅子”種群。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旱地獅子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溼地獅子

如果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種群,但由於生態或人為因素而將其從原始來源群中剔除,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種群之間缺乏交流,基因流動將越來越少。更大的,更緊密聯繫的種群通常具有更大的遺傳多樣性,它們之間的少量移動可以保持多樣性,同時保留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在兩種不同的環境中壯成長。儘管差異不大,不足以被歸類為單獨的亞種,但種群之間仍存在輕微的遺傳運動,但它暗示了一種稱為表型可塑性的現象-動物以各種方式適應它們所處的環境。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結構的分佈,顯示了代表兩個種群的抽樣獅子種群的比例。黃色代表與溼地有關的獅子,紅色代表與旱地有關的獅子。圖片:Simon Dures

確保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者瞭解種群是如何遺傳分裂的,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有關保護的決定並考慮動物的真實需求。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獅子種群之間的遷移方向。圖片:Simon Dures

論文的第一作者,倫敦動物學會研究人員西蒙·杜雷斯(Simon Dures)博士解釋說:“這些發現對整個非洲的野生動植物管理者都有重要的應用。這意味著,例如在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之後,動物的遷移應從遺傳易感性方面加以考慮。

“生活在奧卡萬戈的獨特“溼地獅子”種群非常適應他們的環境。他們是堅強的游泳者,並且似乎在追逐並殺死水牛的水中茁壯成長 - 這與非洲其他獅子相反。將這些動物移入半乾旱環境可能會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不利影響。

“動物需要能夠自由活動,以維持一定的遺傳多樣性水平,以增強對氣候變化引起的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我們認為,這種由生態導致的獅子種群分離早於西歐人對南美洲的殖民地定居,在非洲很可能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

“雖然我們沒有發現人類是這裡的驅動力,但這並不意味著說他們沒有任何作用。諸如迫害或人口增長之類的影響可能會加劇近親繁殖,並威脅到這些特別適應的獅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