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環境下,棗核漂、長身漂,該如何選擇?

simon0813


這個野釣情況現在浮漂也分季節性的。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棗核型浮漂的作用。翻身快,下沉速度慢,抗走水,給口信號明顯。長身浮漂就是翻身慢,下沉速度快,適合釣底,穩定性好,也抗風浪。那麼怎麼根據季節來現在呢。夏季,中上層小雜魚多,搶食厲害,這時候就需要翻身快,下沉快得浮漂,那麼這時候就應該選擇長身浮漂了。冬季上層小雜魚少,魚的活性不高,那麼這時候就應該選擇下沉慢,可以起誘魚效果的棗核型浮漂。個人見解,不足之處請諒解。謝謝!


到處尋你


在野外作釣由於景色宜人,空氣清新,魚種豐富,受到許多釣魚人的追捧。但野釣時想要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我們還要根據當時的魚情、水情等相關因素,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作釣方式。尤其是浮漂的選擇,有些新手釣友,對這方面,還有一些盲區,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各種漂型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的漂型主要分為棗核型、長身型和圓肚型。

一、棗核漂

顧名思義就是漂身像棗核,這種長菱形的浮漂。其翻身下沉速度適中,極易發現在下沉過程中的魚口。一般棗核漂都為長腳,穩定性相對較好,可以有效降低走水和颳風帶來的干擾。到底後,信號反應靈敏、真實,也是因為這些優點,成為現在釣魚人,最喜歡使用的漂型之一。

二、長身漂

是指其漂身細而長的浮漂。此種浮漂翻身下沉速度較快,受水的阻力較小,靈敏度比較高,動作幅度大,穩定性又非常好,可以過濾掉小魚鬧鉤和蹭線時的雜亂信號,是垂釣底層魚類的必備浮漂。


三、圓肚漂

指漂身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浮漂。此種浮漂翻身、下沉比較緩慢,但在有魚吃口時,浮漂反應非常靈敏,長用於打行程、釣截口和冬季垂釣輕口魚使用。

不同的漂型,針對不同的垂釣方式,但根據作釣目標魚體的大小,要選擇不同吃鉛量的浮漂,然後結合作釣時的水情、魚情,來適當調整我們的調釣方式,才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悠然小釣


不請自來!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釣友!

首先,我來舉個例子!同樣的二頁紙。我們將一頁紙團成團。然後,同時在高處扔下。哪個會先落地呢?

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是紙團先落地。

這是因為,團成團的紙受的空氣阻力小於一頁的紙。

浮漂的漂身也是一樣的道理。

長身浮漂比棗核行浮漂橫截面積要小了些。別看身徑只是小了幾毫米。但是,入水後鉤餌下降速度可能要差上很多。

野釣環境相對複雜,小雜魚猖獗。所以,建議用長身的底釣漂型為主。這樣使得鉤餌下沉更為迅速。

至於,其它浮漂的類型及使用。可以參考本人以前發佈的文章。如果,感覺說的有些道理。給點個關注吧!




小懵哥釣魚


不管是什麼牌子的浮漂,只要不吃水,魚兒吃鉤就能反應信號的浮漂都是可以使用的,只有那些玩比賽或者遇到吃口很輕的魚才用到高靈敏的浮漂,浮漂分很多種類,形狀,粗細,品牌,材料等...,怎麼樣選擇一支好浮漂也是釣魚人頭疼的事,不過;在我眼裡只有浮力大小和形狀不同之外,沒有好壞,更沒有牌子之分。

具體來說,選擇浮漂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水情和魚情來決定,我們能做的只是準備好應對不同情況的準備,選好釣具,掌握好技巧知識。



釣魚人阿良


都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所以選擇一支合適的浮漂對於釣魚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浮漂的種類從材質和造型上多種多樣,如何選擇適合的浮漂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現在的商家也都在推波助瀾,浮漂分類越來越詳細,針對不同魚,不同水域,全都做了細分,結果就導致大家都糊塗,就連一些老手也完全跟不上浮漂種類的變化。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具備一定的浮漂知識,來到釣點,確定垂釣對象和釣法後,立刻能正確從漂盒中拿出當天要用的漂來。今天就說說浮漂,野釣如何選擇一支合適的浮漂。

一、浮漂的大小要素

浮漂浮力的大小是浮漂選擇的重要要素,它直接決定所用鉛墜大小,是釣組靈敏度最直接的決定因素。浮漂越大,魚吸食拉動越困難,浮漂上出現信號越困難,但漂大也有好處,鉛大下降速度就快,到位快,翻身站立也快,浮漂站立前魚截食機會少。浮漂越小則反之。選漂時首先要保證魚吸食進口信號能傳遞上來,即保證靈敏度,在此基礎上又不能過於追求高靈敏度。比如冬春季節魚口很輕,就特別要求靈敏度,線組浮漂都不可用大;而夏天深水,一是魚力氣大了,漂大也足以把信號傳遞到浮漂,二是到位快,效率就高,還可減少小雜魚攔截。

二、浮漂的長度要素

1、浮漂全長由漂尾、漂身、漂腳三個長度加起來的,不難認識浮漂全長的特點。無非是漂越長,穩定性越好,越便於看下行接口,翻身越慢。要注意的是,浮力比較大的漂翻身過程本就是十分短暫的,漂身長短粗細的影響就更小了。漂身長度做長了,縱截面、漂身整個表面積相應大點,所以長身漂翻身平緩些,下行更快些,下行平穩些,抗走水能力弱些,短身漂則反之。

2、漂尾,硬漂尾比重大於水,長度越長,越增加浮漂自重,降低靈敏度,所以小鯽魚底釣漂、輕口漂、冬釣漂,都不會做得很長。浮漂翻身時,站立點都在漂尾與漂身結合部附近,上下越長,轉得越慢,越長越不利翻身,這點在小浮力漂身上就很明顯,所以太小的漂是不適合用於釣浮的;漂尾越長,越便於觀察行程中的接口,而且因漂身受水阻影響,到位也要稍慢點,浮漂深入水面越下,風浪影響越小,穩定性越好。

三、浮漂的選擇

同樣水深,整個過程的下行時間,鉛墜重量、水線長度、子線長短,是主要因素。同樣大小鉛墜,子線一長,整個下行時間增加明顯,而水線相應縮短,漂站立更早,漂型影響相比起來要小得多了。釣底時,同一時間段內,釣行程與底部待魚咬鉤,時間上是不能兼顧的,用不著單獨考慮漂型和子線長短引起的行程長短問題;釣離底呢,從翻身到鉤餌下襬到浮漂下方,這時看信號叫釣肩膀,能釣離底,魚口不會差,浮漂就不會很小,翻身很快,站立時間無疑更有意義,子線長則站立時間長,但信號傳遞就差,需要綜合起來考慮子線長短;釣浮時,希望漂翻身早點,好早觀察魚訊,因為要定層,也不希望鉤餌下行過長,這都要求浮漂不會選長的,既然能打浮,魚口肯定好,漂用大點靈敏度也夠,用漂也不會太小,所以漂型影響更小,想翻身更快還可以通過上移鉛墜來達成。

通過以上分析,漂型是最次要考慮的因素,對釣魚影響最小。所以,我們釣魚,首要注意浮漂大小的選擇,然後根據需要考慮浮漂的長短,千萬別在漂型上費多了腦筋。


遊釣大魚GN


原來浮標買了很多種,不下百支,都是高檔貨,各種用途越搞越糊塗,每次釣魚都要換七八支漂,光花在調標上的時間就不少。現在一支長腳長尾棗核標基本能勝任各種釣法,省時,省力,省錢。魚也沒少釣,幾十年基本沒有過空軍。十幾年臺釣下來覺得野釣不如傳統釣好,靈活方便,沒口隨時換釣位。個人意見而已。


21世紀酒仙


野釣主要看浜好不好,7分靠好浜3分靠技術!想當年新江灣機場還沒開發的時候,我一個5元買的雜牌漂用的一樣很嗨皮!現在上千塊的裝備一樣白板一天!


陷入瘋狂釣魚的小康


這個要看哪個季節釣那種魚,還要根據每個釣場來定,對我自己而言,一般裝備帶足,不管釣走水還是靜水,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辦法是想出來的,個人觀點,大師唔噴。


大表哥戶外釣魚


現在隨著釣法和技術的進步,都是以棗核漂為主,以棗核的圓經(粗細)和材質為吃鉛量。以尾和腳的長短決定釣多快的魚。個人認為超過四兩以上的所有魚總長不能低於45釐米!


尊者浮漂


字少。好記一些。

淺水用短漂。翻身快。太淺也不會出現漂和子線纏繞。

輕微走水選擇棗核票。穩定性好點。不容易出現漂慢慢的下沉。口輕找不準

我比較喜歡50cm的長腳棗核漂。 化氏湛廬。用慣了。

冬天用長肚子蘆葦漂。輕微的信號放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