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东汉最后的赢家吗?

配桷y


曹丕是在司马懿等人的支持下才能顺利赢得夺嫡之争,最终实现以魏代汉。对司马懿来说,曹丕称帝也是他事业的登天之梯。

司马懿家族是士族阶级的代表之一。在当时,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士族阶级的支持的。

曹丕篡夺东汉政权时,与士族阶级做了一次利益交换。陈群发表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站在士族阶级立场上的选官制度。九品官人法和东汉的人才举荐制度完全不同,它非常有利于士族阶层控制全国的人才,控制住人才就相当于掌握了未来的政权命脉。

正因为士族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所以曹丕在士族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地改朝换代,东汉也因此灭亡。

司马懿不仅成为了曹丕的心腹大臣,还让士族阶级和自己的家族的政治地位都得以巩固。为后来司马家族权倾朝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算是东汉甚至三国的最后赢家。


洋先生说三国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晋,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后人,三国最终归晋,所以司马懿是东汉末年最大的赢家。


司马懿,字仲达,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他是三国里的明星之一,同时又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当丞相以后,又想让司马懿当文学掾,并对手下说:“如果他不来,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没办法,只好就职。曹操珍视他的才干,也提防他的为人。单单请他做事就大费周折,可见这人委实不简单。“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是史书给司马懿的评语,曹操自然也意识到了。


司马懿知道自己己经被曹操所忌,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他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就连喂牲口这样的小事都亲自操劳。在司马懿高超的演技之下,素有识人之明的曹操也被忽悠得团团转,渐浙打消了对他的怀疑和戒备。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临终前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公元255年,司马师惊吓过度而死,临终前,将大将军印交给了司马昭。说:“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继续为咱司马家谋福吧”没错,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


263年魏灭蜀,265年晋代魏,280年晋灭吴,三国就此降下帷幕,天下重新归于一统。


峰回路转说历史


如果从后代能够掌权并当皇帝这一点来看,司马懿确实算是东汉最后的赢家。

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流芳百世,司马懿没有享受到。而他自己本身明明是历经四朝的忠臣,三朝的托孤老臣,最后却被定性为成了篡汉的贼子。所以从司马懿本身来说,当他的初衷理想与最后的结果截然相反的时候,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输家。

司马懿在魏国的贡献与诸葛亮在蜀国的贡献不相上下,但这两人一个是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忠臣,一个却成了遗臭万年的奸臣贼子,这里面深层次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后世人去深思。



今天我还是说三个问题:

1.人如其名,论外号的重要性。

2.司马懿到底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贼?

3.司马懿的名声到底是怎么被败坏的?

我们先说说外号的问题。

诸葛亮的外号叫卧龙,姜维的外号叫幼麒,庞统的外号叫凤雏,龙麒麟和凤凰,这都是古代的瑞兽。 只有司马懿的外号叫冢虎,意思就是坟墓旁边的老虎。这一听就是个凶兽。

如果这只老虎一直埋伏在坟墓周围,那就预示这老虎连敌人的尸体都不会放过,会吃得干干净净。这也比较符合司马懿善于隐忍持重充满阴谋的性格。

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同门的师兄弟,这两人的学识不相上下。但最后司马家族能够出人头地,建立一统王朝。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司马懿他能忍,而且他能活。

能够在以猜忌出名的曹操手下为官20余年,身家平安还能步步高升,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智谋。

最终司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诸葛亮,把所有对他有威胁的那些能人们都熬死了。三马同槽也成为了事实。就连毛主席都认为在隐忍这一点上,司马懿比诸葛亮要高明的多。

我们再说一下司马懿到底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

司马懿的年纪和曹丕差不多大,所以就像曹操这么有智慧的人也没有想到,司马懿会活那么久,而曹丕会那么短命。

而曹丕在活着的时候,司马懿是他的铁杆心腹之一。几年之后当30多岁的曹丕英年早逝之前,把自己的心腹司马懿作为大托孤大臣引荐给他的儿子曹睿。

在曹睿当政的时候,司马懿依旧是忠心耿耿,人算不如天算,谁知几年之后,曹睿也英年早逝。

曹瑞在临死之前,又把司马懿作为他托孤大臣引荐给了他的下一代帝王曹芳。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是三朝老臣,两朝托孤重臣。如果他这个时候死了的话,那司马懿绝对就是忠臣。

可是出现了一个变故:同为脱骨大春的草爽,对司马懿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并剥夺了他的军权。还对司马懿进行监视。

为了自保,司马懿父子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除掉了曹爽。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70岁高龄了。而一代枭雄曹操都已经死了快30年了。

如果说司马懿真正有了不臣之心,那就是从除掉了曹爽开始的,因为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家族才会安全。随着曹爽的死亡,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逐渐的被司马家族替代和清除。

但司马懿和曹操有个共同点:曹操至死都是汉臣,司马懿至死都是魏臣。可能他们想的都是做周文王似的人物。

司马懿的名声到底是怎么被败坏的?

实事求是的说,司马家族在取得政权并一统天下后,国家经济比较繁荣,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观。甚至出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

因此在曹魏政权末期和西晋初期,司马家族的统治,还是获得了人民的认可的。

问题出现在,晋朝的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的王爷们为了争夺权力而挑起了内部战争。如果只是内部争斗还好,八王之乱引发了一个重大的事件,那就是后面的五胡乱华

从五胡乱华这个结果往前推导过程,如果司马炎不篡位不建立西晋,那可能就没有五胡乱华,如果司马懿不发动高平陵之变,政权可能还在曹魏手中。不一定会有五胡乱华。



于是司马懿的名声逐渐开始下降,而到了明朝,随着三国演义的普遍推广,树立了诸葛亮一代忠臣的形象,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就更必须是阴险狡诈的代言人。

所以司马懿是给他的子孙后代做的那些烂事背锅的。


少校柳下惠


司马懿当然是东汉最后的赢家。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个高超手碗的政治家。一生凭借自身的才智在三国英雄林立的舞台上生丑净旦演了个变,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光耀了司马家族辉煌。

司马懿能有举世属目的成就是用一个"熬"字成就的.。他先熬死了生性多疑的曹操。曹操撑权时,他还是一个抄抄写写的小官吏.可他知道收敛。韬光养晦,隐忍不发。如果他那时候锋芒外露,以曹操多疑的个牲,做第二个杨修也未可知。况曹操还曾经做过三马同槽的怪梦。一旦疑虑,小命难逃?而他就是用他的聪明保全了自己。曹操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进言让曹丕废汉献地自立,并且献言,叫曹丕三请三辞而受,还筑台让汉献帝发诏书禅让帝位与曹丕,借以消除民怨。有此不世之功,才得曹丕器重。一块藏金,终于发光。

五丈原熬死武候诸葛亮。诸葛亮出山来少有失败。兵出祁山才遇到了劲敌。五次北代都在司马.懿的英勇反驳下无功而返。第六次而来,总结了前五次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兵精粮足,势在必得。然聪明绝顶的司马懿就是不吃你这一套,来个闭门不出,居高守险。任你阵前叫骂,塞耳不闻。求胜心切的诸葛亮忽心生一计,命帐下兵丁送了一套女人穿戴的凤冠瑕佩与司马,意为司马懿是个女人,胆小如鼠,不敢应战。要说这办大事者往往不矩小节。你能送,我便能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司马懿见了衣帽非旦未生丝毫之气,反在五丈原山下。命军士擂鼓呐喊,惊叫孔明而出,将诸葛送来凤冠瑕佩穿戴齐整,身着艳服,手拿丝扇,扭捏作态,学女人状跚跚而行,及至山跟,望着山顶诸葛亮等人三福而去。诸葛见状,气急攻心,顿觉不爽。之后终因疾积劳成疾,在五丈原赴瑶池而去。

继有熬死曹丕曹睿,扶持八岁的曹芳上位。这时候的司马家族可,谓羽翼丰满。司马懿更是权倾朝野。在未有十足把握拿到皇权的情况下。为了消除曹芳对他的戒备心,他选择了继续作秀。装病不朝。刚才还是个活力四显的老头,一听曹芳派人来窥病,顿时百病缠身。倒床呻吟声不绝于耳。更可狠的是叫家人院公喂饭才能进食,装疯买傻,语无伧次。年轻骨嫩的曹芳那里是这个老谋深算的老头的对手。一听手下人的报告,顿时得意忘形。心想,你老了,有病了,昏匮了,再也掀不起什么惊涛骇浪了。哪我就玩尽兴的玩吧!

玩你就在城里玩呀?一高兴还跑到城外去玩,乐极往往生悲。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司马懿一听曹爽出城,立刻百病全无,佩剑直奔大殿发号司令。命守城军士紧闭城门,发动政变,窃取国家神器。可怜曹芳娃娃,有室难归,最终走了祖上逼汉献帝禅让的老路。怎么得来的江山最终叫别人怎么拿了去。天理昭彰,看来因果报应并非空穴来风。

所以说司马懿靠一个熬字成了东汉最后的赢家。



竹影临风


导语:

东汉末年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刘备,因为他从一穷二白,成为蜀汉帝国的皇帝,为儿子打下了43年的帝国江山,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至于东汉末年最后的赢家,必然是司马懿。司马家族一直都是东汉士族集团中的一员,司马懿能够熬到东汉灭亡,主政曹魏,最后为儿孙篡位奠定基础,足以说明他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01司马家本是臣子,熬成了帝王世家。

司马家族一直以来都是汉朝的士族,虽然不是一直都身居高位,可是世代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在朝廷做官的。

到了司马懿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是曹操主政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不打算为曹操卖命,所以宁愿呆在家里。

  1. 可是曹操求贤若渴,司马懿是不可能长期呆在家里的。所以司马懿取代杨修,成为了曹操的秘书。这一身份的转变,注定了司马懿不平凡的一生。
  2. 不过打死当时的司马懿,他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帮助儿孙夺取天下。因为司马家族不管是位列三公的时候,还是做小县令的时候,都是大汉朝的臣子。
  3. 这个世代忠良的家族,是不会出现乱臣贼子的,所以司马懿家族的祖先,没有哪个愿意造汉朝的反,毕竟人家是赏饭吃的主子。

后来曹丕篡汉的事情,对司马懿的触动是比较大的,毕竟司马懿做惯了臣子,没见过臣子会造反的。就连曹操那么雄才大略的人,最后都没敢造反,曹丕居然敢以臣子的身份造反。所造反的对象还是司马家兢兢业业效忠了数代的汉王朝。

司马懿的人生观发生改变以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晋书》

他现在虽然对曹丕效忠,曹丕也很信任他,但是保不齐将来曹丕的子孙后代也能够信任司马懿。为了司马家的未来,司马懿必须要采取主动。

所以司马懿帮助子孙夺取了曹家的江山,他架空了曹家皇帝,杀掉了不少曹家的宗室,为子孙扫除了所有障碍,最终将司马家族打造成了皇族。

02司马家夺取天下的成本是最低廉的。

自古以来,夺取天下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我们看秦始皇夺取天下,需要灭亡天下六国,花费十年时间,上百万的军队。刘邦夺取天下,需要跟天下最猛的对手项羽交战数次,一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 刘秀夺取天下,不仅要推翻王莽的统治,而且要扫除天下各路诸侯的势力。曹操为了夺取天下,花费了一辈子时间,也不过只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已。

所以说要想夺取天下,的确很麻烦。而司马家夺取天下,却显得比较容易。因为司马懿只是通过一场流血非常少的政变,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当时司马懿手里并没有兵权,为了防止司马懿篡位,曹叡临终前,已经将大权交给了大将军曹爽,这是曹家的宗室。

所以曹爽当政的时候,司马懿是非常憋屈的。不过也正是因为曹爽当政,才给了司马懿这个机会。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硃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晋书》

当时司马懿所能够控制的人马只有几千人,他们趁着曹爽带领小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祀的功夫,就夺取了朝廷的控制权。

但是曹爽手里有天下兵权,于是司马懿带着几千人,连蒙带吓地把曹爽的兵权给夺来了。这一次司马懿手里的人马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天下兵权。

拿下了曹魏的兵权,基本就等于是拿下了天下。因为当时最强大的政权就是曹魏政权,司马懿这一步棋,非常出色。子孙后代们为了活命也只能牢牢把握住权力,时机成熟的时候,便可以篡位自立了。

03司马懿是什么时候打算夺权的呢?

现在很多书籍包括电视都表明了一点,司马懿的野心早在曹操时期就已经暴露出来了,甚至有人强化了鹰视狼顾之说,表明司马懿不会久居人下。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懿欲讨灭二虏以安宇内,始分军粮,克时同举,未成而薨。齐王以懿有辅己大功,故遂使师承统懿业,委以大事。而师以盛年在职,无疾讬病,坐拥强兵,无有臣礼,朝臣非之,义士讥之,天下所闻,其罪一也。---《三国志》

这简直就是非常可笑的一种说法,大军师里把司马懿在曹操面前的野心,描写得如此露骨,难道他们不担心曹操宰掉司马懿吗?

  1. 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是半点马脚都不敢露出来的。毕竟曹操是个疑心病非常重的人,睡觉时都会爬起来杀个人,你司马懿要是野心暴露了,曹操会察觉不到?那个时候司马懿可是曹操的秘书。
  2. 曹丕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只有忠心一片。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在曹操权力的交接下,夺取了东汉王朝的江山,建立了曹魏帝国。司马懿是曹丕的忠实粉丝,他只希望好好辅佐曹丕,成为曹丕王朝的骨干忠臣。
  3. 曹叡活着的时候,司马懿逐渐开始活络了起来。到了曹家第三代的时候,司马懿终于有点想法了。毕竟他是军中十分有威望的将领,手里的资源也十分丰富。不过曹叡对司马懿的打压也很严重,常常将他一撸到底。可惜曹叡离不开司马懿,曹魏江山此刻也离不开他。
  4. 曹芳活着的时候,曹爽掌握天下大权,对司马懿各种打压。这个时候司马懿本着求生存的态度,当然是要想办法为子孙谋福利的。所以司马懿在曹爽掌权的时候,才有了谋反的想法,而且有了成型的计划。

所以说我们会发现,司马懿一生的时间,几乎都没有谋反的想法。只有到了晚年被逼急了,才想到了夺权这个昏招。

而且他自己也没有登基称帝,没有建立帝国。甚至他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没有称帝,足以说明,司马懿发动的这场政变,是被动的。

总结:司马懿想要篡位吗?我认为不想。

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兼有历代都是忠臣孝子的司马家族,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会想到造反这个昏招的。因为造反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1. 首先,你必须要抛弃数代人努力建立起来的忠良招牌,这是比较不容易的。毕竟祖先的名声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2. 其次,你必须要承受谋反失败以后的各种风险。谋反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如果失败了,家破人亡是最轻的,甚至可能灭族。
  3. 再者,你必须要做好所有谋反的准备。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谋反不仅需要恰当的时机,更需要你有足够的实力,而这一切的准备,都需要在暗处进行。

所以我们会发现,司马懿根本就不想篡位。他到死都没有想过称王称霸,他只是被逼急了,他不这么做,子孙就有可能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

《三国志》

《晋书》


江湖小晓生


毫无疑问,司马懿是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179年—251年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谋略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好学,博学多才,遵从儒教。他的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1. ▪ 早年的经历 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理想,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
  2. ▪ 征召而入仕 起初瞧不起曹氏篡权,拒绝入仕。几年后被强制入了曹操门下。
  3. ▪ 奇策和善谋 每次谋划大事,均有奇策,深得曹丕信任。
  4. ▪ 辅政和平乱 孙权出兵攻打魏国,司马懿击退孙权,斩杀孙权大将。
  5. ▪ 擒斩-孟达 孟达想起兵造反,被司马懿奇兵平叛!
  6. ▪ 关陇和抗蜀 诸葛亮发动三次四次北伐,魏国均损失不大
  7. ▪ 对阵-五丈原 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坚壁清野,熬死诸葛亮
  8. ▪ 平定-辽东 辽东叛乱,司马懿亲自平叛。
  9. ▪ 托孤-重臣 曹芳即位后,与曹爽一同辅政。
  10. 退敌-征吴 修广漕渠,疏通东南。主持屯田制度。征讨吴国。
  11. 辅臣-争端 与曹爽争权,出其不意,最终消灭曹爽势力。
  12. 政变-夺权 豢养死士,发动政变,杀掉曹爽。
  13. 架空-魏室 独揽朝政
  14. 去世-辞封

知行合一2020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先帝人,遂分为三国。”司马氏灭东吴,三国归晋。结束了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进百年的战乱。


海纳百川233699882


东汉末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司马家做了嫁衣裳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东汉开始四分五裂,各路诸侯开始格局四方。何进死后先是董卓挟持汉献帝掌权,然后又是李傕郭汜,再然后曹操,地方上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最终经过三十多年混战,由曹操平定了北方各路军阀统一了北方,南方由孙权和刘备割据,和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最终三国形成后又经过了五十多年混战,最终被司马懿篡夺了魏国江山,以此为基础很快统一天下。可以说司马家沾了曹操很大的便宜。

但最终司马家统一天下太平时期也只不过十年,却因为司马家胡作非为使得异族趁机崛起,后来又连续三百年混战,司马家也被刘裕灭族,所以也可以说没有谁是最终的赢家。


小伤聊史


我是秦汉通史,我来回答!

概序

按照一般理解,秦汉之后就是晋,这是大一统王朝的排序。就此而言,汉的败亡必然为晋朝的兴起奠基,所以认为晋的奠基者司马懿是东汉最后的赢家,看似没有问题。

但在学界,多数学者是持“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王朝顺序观,注意在“汉”和“晋”之间加了一个“魏”。司马懿是魏国臣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朝臣子。所以,认为司马懿是东汉最后的赢家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应该是“司马懿是三国最后的赢家”或者说是“曹魏王朝的最后赢家”。

一、曹魏不同于东汉

站在曹魏隶属于东汉王朝这一观点,显然司马懿成为了东汉最大的赢家,但事实上曹魏就是曹魏,他并不等同于东汉,也不隶属于东汉。

曹魏之于东汉,绝不似武周之于李唐,关键点就在于曹魏的兴起标志着东汉的覆灭史称,曹丕篡汉称帝,注意是“篡汉称帝”,这种用词颇为讲究,隐含着曹魏篡夺汉室天下的意思,进而有正统的含义附在其中。

关于这一点,早期的晋朝史学家陈寿就有鲜明的观点,在《三国志》中,帝王本纪只为曹魏之主而列,至于吴蜀二帝,只列了传。

司马氏篡魏,这是司马懿赢得的局面,但没有司马氏篡汉这一说法。这个说法有两方面含义:其一,隐含了曹魏篡汉的这层意思;其二,司马懿是占了曹魏的便宜,而不是东汉的便宜。

二、司马懿不同于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于是乎有了董卓袁绍,公孙瓒曹操,进而又刘备孙权,吕布刘表等等割据势力的产生与发展。

故而可以说这些汉末的诸侯王,都是凭借着东汉的混乱局势而兴起的,换句话说这些人是东汉大乱之下的赢家。而这些人之中,董卓最早下线、刘表覆灭、公孙瓒败亡、袁绍战败、吕布被杀,最后曹操一统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进位“魏王”。

可以说,曹操才是东汉的最后赢家,而不是区区司马懿

司马懿并不属于三国时代,他是曹魏王朝后期发展起来的官员,同时又是挖掘曹魏的墙角扩充自己阵营的一个人物。在三国争霸时期,司马懿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陈寿在《三国志》中甚至都没有给他列传。

显然,无论是东汉,还是三国争霸时期,司马懿的存在感都很低,不具备当东汉最后之赢家的条件和能力。


秦汉通史


司马家族是东汉最后的赢家 创建了晋国

东汉末年,各路英雄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几经较量,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会是司马家族的人一统三国,毕竟无论是谁的实力都要比司马家族强大。

那么为什么不是聪明的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取得了胜利,而是司马懿笑到了最后,成为三国最后的赢家呢?并由他的子孙统一三国,司马懿可以说是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的成功虽有运气的成分,但与他自身也离不开。众所周知司马懿是一个非常隐忍的人,本身也非常有才华。

也许诸葛亮处处比司马懿强,但是在有一点上,是不比不过他的,就是挖掘人才上,邓艾跟王浑都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邓艾灭蜀”“王浑灭吴”是令三国统一的两件事。由此看来司马懿是造成三国归晋的大功臣。

而后是司马懿长寿,司马懿活了七十二岁,虽然在三国时期寿命不算最长的,但他耗过了曹家三代,所以,司马懿虽然一生称臣,但他在有生之年却能够将政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使得曹魏政权最终沦为傀儡。

司马懿能够笑到最后的根本是子孙都有才。司马懿最终没有取代曹魏政权,而是由孙子司马炎完成,司马懿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是当时的惊天之才,消灭蜀汉就在司马昭手中完成,这使得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在旁人看来那是顺应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