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数据显示,统计局口径下的小微企业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也是集中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中。  

疫情通过需求和供应对小微企业产生影响。从需求端来看,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的需求短期内受到影响,使得这些行业内的小微企业收入减少;从供给端来看,员工短期内无法回岗、交通运输受阻导致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无法及时运达,而工资、租金等支出相对刚性。  

当年“非典”(SARS)对中小企业影响不小:据北京海淀区饮食行业协会调查,小型餐饮行业停业率高达85%;洗涤业正常经营的不到2%,即使坚持开业的企业也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虽然受的影响要小于服务业,但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是要大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例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北京地区2003年1-5月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比2002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即使对于其他没有直接受“非典”疫情影响的地区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来说,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防治“非典”也给部分企业带来商机,特别是消毒液在全国范围内极为走俏,一些化工企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抗“非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年为了应对“非典”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政策做出了针对性安排。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以外,北京、深圳等地也推出了针对性措施,如补贴因“非典”受损的中小企业。针对本轮新冠状病毒,政府多管齐下缓冲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中央和地方层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一方面给予这部分小微企业延长还贷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补贴措施,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政策。

在官方措施的鼓励之下,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企业也纷纷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和租金减免等措施,帮助这些小微企业渡过疫情带来的临时性经营困难时期。

东方证券:非典时期出台过哪些政策工具

2003年“非典”对宏观经济形成明显冲击,二季度单季GDP增速较一季度下行2个百分点,全年分别为11.1%、9.1%、10%、10%,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一系列财政、产业政策以对冲不利影响。我们判断,在当前的疫情防控过程中,这些政策工具包有较大概率重现。  

财政政策方面,更趋积极,强调定向。首当其冲的是针对疫情防控的专项支出:(1)2003年4月中央财政紧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科研攻关、疫情监测等等,财政部安排了3.1亿元用于第一阶段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

(2)2003年4月23日从中央预算总预备费(一般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中安排20亿元设立“中央财政‘非典’防治基金”,同时对中西部地区按每省1000万元进行预拨;

(3)在已安排12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省、市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要求东部地区安排自有财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地方各级财政也加大了“非典”防治经费的投入,截至2003年5月,地方各级财政安排“非典”防治经费近80亿元。  

在减税降费方面,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活动能够获得相应优惠:(1)对境外捐赠的防治“非典”防护用品、诊断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对参加“非典”防治工作一线的医务和防疫工作者特殊临时性工作补助等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3)国内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非典”防治工作的捐赠,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此外,在“非典”疫情期间凡是在北京经营蔬菜的个体工商户将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更多财政政策工具表现为对受损行业的定向支持:(1)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决定,自5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对餐饮、旅店、旅游、娱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行业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

(2)同日财政部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从5月1日起至9月30日,对上述行业减免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通知规定,基金中属于中央的收入,实行全部免收,属于地方的收入,具体减免幅度由省级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3)对中央大型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额度根据企业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发生的用于支付人员工资费用、必要的保障性供给等与正常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费用的短期贷款数额确定,贴息期限为5个月;

(4)各地方也陆续出台政策,如北京市决定对疫情时期继续营运的出租汽车司机减半征收承包费、减征营业税,对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酒店、餐饮、商贸等旅游服务型企业,暂缓或减半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等等。  

货币政策独立于疫情。2003年上半年并无降准或降息的货币政策操作,2003年9月,在投资增速(全年维持在30%以上)较高、需要防止过热的背景下,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4月又进一步提高,两次合计1.5个百分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