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我们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的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海军一艘万吨级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英军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用鱼雷击沉,导致323人丧生,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那么这起击沉事件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评价和启示呢?

评价

由于“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在英国划定的海上禁区之外被击沉的,因此阿根廷舆论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英国国内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认为此举让原本占据“道德高地”的英方失分不少。不过,直接在战场上和英军对阵的阿军方将领对此却看得很开。

战争结束数月后,英国电视台记者就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一事采访过一位阿根廷海军将领。这位将军毫不犹豫地承认,如果他处在伍德沃德的位置上,他也会下令击沉“贝”舰。他还特别指出,对英阿双方来说,从4月下旬开始,整个南大西洋实际上都是交战水域了。军人们都很清楚,战火一旦燃起,他们就必须遵循战争自身的法则了。胜利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的目标,其它的一切都只能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贝”舰被击沉后,以海盗形象出现在阿根廷媒体上的撒切尔夫人

从军事角度看,击沉“贝”舰对战局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英国特混舰队旨在收复马岛,因此在登陆行动展开前,必须消除阿根廷海军的威胁。因为英军一旦登陆,特混舰队的行动势必要围绕着掩护、巩固滩头阵地和向内陆进军来展开,如此一来舰队的活动空间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若此时阿海军,特别是其航母还能在海上自由活动的话,则拥有巨大回旋空间到阿舰队必然对不得不局促在一隅的英特混舰队形成明显的战术优势,战争的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消除阿海军舰队威胁的一个常规方法是在舰队决战中将其击败。单就舰队航空兵力而言,英军在航母和舰载机的数量上都占据优势。然而,历史上航母舰队对决的经验表明,在浩瀚的大洋上,舰队的侦察、预警能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恰恰是在这方面,英国人完全没有把握。英军舰载机除了“海鹞”外,就是直升机了。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而在阿根廷方面,其航母上还搭载着S-2E“追踪者”反潜机。这种螺旋桨动力飞机虽然已显过时,但具备长达8小时的续航时间,装备有一部AN/APS-38搜索雷达,雷达天线安装在可升降的机腹天线罩内,拥有360度视野,在海上侦察方面,其效率显然要高于“海鹞”和直升机。调配得当的话,阿方航母编队在海上态势感知方面是能做到优于英方的。

英国舰队劳师远征,利在速决,但在5月1日初步发现阿军北翼舰队踪迹的情况下,却选择避战,表明英国人对己方舰队在侦察预警方面的缺陷是清楚的。在敌情尚不确切的情况下贸然迎战,绝无必胜的把握,却要冒着本方航母受损的巨大风险——而英国人又实在输不起。只要航母的航空作业能力受损,英国人收复马岛的希望基本就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向有着主动进攻传统的皇家海军选择避战,虽属无奈,却也在情理之中。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阿根廷海军的S-2E舰载反潜侦察机

航母舰队决战虽无把握,但英国人手中还有另一张牌——核潜艇。先期进入战场的英军核潜艇凭借着优良的水下机动性能,隐蔽地保持着对敌方舰队主力的监视。受到交战规则的限制(双方并未正式宣战),并顾虑到联合国的调停活动,英国人对采取攻击行动还是比较克制的。

而在获得攻击授权后,由于对阿军航母暂时失去了接触,打击的重锤自然就落在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头上,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带有点戏剧性的——不过效果却并无二致:阿方一下子失去了一艘万吨级主力水面战舰(虽然其实际战斗力和它的排水量并不匹配),受到极大震撼,海军舰队就此撤出战场,将马岛周边水域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英国人。而英国人凭借这一核潜艇战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击沉战果,轻松地达成了航母对决未必能达到的目的,这场战争胜负的天平就此倒向了英国人一边。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英国海军核潜艇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击沉这一事件本身,只是阿根廷海军的一次战术性失利,但它何以造成了影响整个战役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心理上的。一艘万吨级战舰对任何国家的海军来说都不是无足轻重的,更何况是对阿根廷这样的中小国家。尽管其实际战斗力远没有像其外观那样令人震撼,但一旦战沉,其影响力仍是巨大的,甚至足以动摇军心,摧毁作战意志。这样的教训,是很值得深思的。

“贝”舰的沉没,也反映出阿根廷海军在技战术和兵力部署上不足和失误。无疑,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反潜意识淡薄,是“贝”舰覆灭的直接主因。TG79.3的三艘军舰都是二战旧舰,其中两艘驱逐舰虽然在战后接受过FRAM项目的升级改造,但性能提升十分有限。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马岛战争

而且根据一些资料,两艘驱逐舰在改造后本来都加装了变深声呐,但这种对反潜作战十分重要的装备在军舰移交给阿方前却被拆除了。而在实战中,阿方对于反潜显得漫不经心,对水下威胁的存在居然始终一无所知。另外,对于英国核潜艇的技战术特点显然也不甚了解,否则就不会放着布尔德伍德浅滩这样的地利而不加利用了。

在兵力部署方面,阿海军临战前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联想起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前的部署——都存在着主力与其他战术编队相距过远,难以有效协同配合的问题。但平心而论,阿方的部署并非一无是处。毕竟,TG79.3拥有8枚“飞鱼”导弹,15门152毫米炮和20门127毫米炮,在水面战斗中是绝不能视若无物的。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飞鱼”反舰导弹

英方一度抽调战舰南下,意图截击“贝”舰编队,就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贝”舰的存在能起到牵制、分散英舰队的作用。但问题在于,“贝”舰在阿海军中具有主力舰的地位。而以主力战舰孤军涉险,吸引调动敌军,即便获得成功,也不能算作是一次有效的牵制行动。虽然在海战史上,类似的举动也是有先例的,但基本都属于劣势一方的无奈之举。而对阿根廷海军来说,并非没有别的选择。

假如将TG79.4与TG79.3互换位置,那么南翼的阿军就拥有12枚“飞鱼”反舰导弹,导弹突击实力还要强于TG79. 3,英军同样不能将其无视。而这些千吨级的轻型护卫舰即使有损,影响力也无法和“贝”舰相提并论。如果阿方能充分利用布尔德伍德浅滩的地利,那么就极有可能真正达成牵制、分散英军舰队的目的。这至少能让阿海军在南大西洋上存在更多的时间。而对英国人来说,战局的变数,也就大大增加了。

启示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阿根廷地图

如果仅从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就得出“在夺取制海权方面,核潜艇比航母更加优越”的结论,那无疑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了。马岛战争有其自身的特点,交战双方的航母编队都远称不上完善,这才给了核潜艇更大的舞台来施展本领。尽管如此,英国海军核潜艇在此战中的表现,仍颇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首先,核潜艇先期进入战区,熟悉战场环境,并对敌方主力进行有效地隐蔽监视,是英国特混舰队在战争初期掌握海上态势的一个重要依靠。这一点,在未来我军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可能展开的军事行动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舰载预警侦察力量尚存在很大短板,不得不依靠陆基航空兵力支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核潜艇(也可以包括常规潜艇)的隐蔽性,先期筹划,先期部署,对全面掌握战场态势是极有助益的。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核潜艇,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器

其次,监视跟踪“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接到攻击指令后,能迅速展开行动,并一击奏效,这固然和阿舰本身的老旧、反潜能力的薄弱有关,但也充分显示出具备良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的攻击平台,在实战中的巨大价值。

今天我们在谈论这类平台时,或许首先想到的是长航时隐身察打一体无人机,但核潜艇近乎无限的续航力和巨大的攻击威力,尚没有哪种平台可以取代。未来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极有可能和马岛战争一样,没有正式的宣战。如此,则利用核潜艇特有的长时间水下高速机动性能,对敌方关键目标进行跟踪监视,必要时骤然发难,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选项。

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之战的评价和启示

隐身察打一体无人机

再次,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极有可能阻碍我军维护国家统一的外部势力,恰恰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核潜艇舰队。如果客观形势呈现出必须武力解决的趋势时,就应对外部干涉势力预先派遣核潜艇隐蔽进入相关海域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对我方高价值海上目标给予严密的保护,杜绝因此类目标遭受打击而严重影响我方军心士气及至作战意志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