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邳州市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四王村调查报告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邳州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炮车镇四王村不久前又传喜讯,经层层遴选和考察,该村在全国数十万参评村中脱颖而出,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这已经是该村斩获的国家级第2块奖牌了,去年他们已获得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联合颁发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至于所获得的省级市县级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四王村之所以能成为邳州市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一面鲜艳的旗帜,源、缘何在?能给全市乡村振兴工程和富民兴村事业以什么样的启示?受邳州文化研究会委托,笔者近日深入该村进行了调查走访,经与村党总支村委会的负责同志和广大村民接触访谈,初步得出结论:除了党的好政策引领,村干部的坚强领导和以身垂范以及村民们强烈致富欲望和艰苦奋斗外,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比如诚实守信理念的坚守和有效传承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美德,诚信是四王人的执着理念,诚信是四王人经营的成功密钥,诚信是四王人创造辉煌的坚强保证,诚信是四王人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

一、诚信经营是四王人从事“红伞”的职业几辈人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一)四王村“红伞”产业发展的概况

  “红伞”产业,是四王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资料四王村现有2100多口人中,从事“红伞”产业的就有1100多人,如果加上信息、餐饮、物流等上下游从业人员,可以说全村2/3以上的人都是“红伞”产业的从业者,而“红伞”产业也是四王村创造财富的主出来的成功经验。要来源。目前四王村的总产值约八千多万元,人均收入24000多元,仅“红伞”一项,四王人的产值就达到五千多万元。现在兴起的一些初具现代化规模的产业如物流、快递、旅餐、果蔬种植等,不是直接服务于“红伞”产业,也是一部分通过从业“红伞”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转产创办的。

  何谓“红伞”?“红伞”四王人对卖冰糖葫芦的形象说法。其缘由早期卖冰糖葫芦的人都是肩扛木柄大杵,上扎稻草把,成串的冰糖葫芦插满草把,远观活脱脱一把大红伞,故四王人自称“红伞”人。

(二)“红伞”创兴的历史及诚信体悟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四王人卖冰糖葫芦的历史据考,源自清末明初,外出混穷的臧春堂老人在京津打工时,有幸结识了京津冰糖葫芦售制人,看到了制售冰糖葫芦本钱小,工艺也不复杂,很适于穷人糊口。于是就悉心求教。学会了冰糖葫芦的制作技艺,就返回家乡就开始制作冰糖葫芦,在本地走街串巷叫卖。

  制售冰糖葫芦,小本经营,利润微薄,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但对于无地无产的臧家来说,已足以糊口,能基本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了,以至于“红伞”就被臧家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来,到现在已经沿袭了七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伞世家”。

  “红伞世家”之所以能代代传承,烟火不息,而现在更得到发扬光大,考其原因是臧家从创始老人开始始终秉承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据第七代传人臧千彬讲,“红伞”始创人臧春堂开始拜师学艺时,师傅就告诉他:“卖冰糖葫芦生意虽小,要想赚钱,除掌握制作技艺外,第一位的是要有信誉,那么多卖冰糖葫芦,人家为什么专买你家的,还不是你的品质好、质量好,人实在价格公道?”师傅还给他讲了北京同仁堂靠诚信赢得良好的口碑,赢得顾客盈门的例子。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诚实守信!”

  带着师傅的教诲,臧春堂走上独闯天下的路,在制售冰糖葫芦的经历中,他不仅进一步领悟了师傅秉承诚信的苦口婆心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且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同行,不讲诚信所造成的惨痛结局。制售冰糖葫芦的实践,不仅进一步坚定了老人诚实守信的信念和经营原则,而且把诚信作为家训的核心内容传授给了儿孙,臧家的红伞,历七代不倒,诚信其实是不衰的秘诀。虽然事业因各种因素(社会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没能得到多大的跃升,截止改革改革开放前,臧家也仍是一柄红伞串乡镇,但信誉却一直都好,四王冰糖葫芦也因之一直传名扬四方。

二、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诚信坚守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四王村”红伞”产业建成规模,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打破重重禁锢的四王人同其他各地农民一样,也急切的寻找致富门路。但苦于人多地少的现状现状(人均不足4分地),一时又无其他门路,臧家制售冰糖葫芦的红火情况,引起了许多村民的注意,制售冰糖葫芦,一不需要多少资金,二来制作工艺也不是那么困难复杂,乡亲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试探着向臧家打听学习手艺,一起经营制售冰糖葫芦。

  没想到臧家一口应承,并且毫无保留的把工艺传授给大家,还把诚信经营作为准则和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身为共产党员的臧千彬诚恳地说:要赚钱大家一起赚,一家富了心也不会安。

  在臧家的指导和引领下,制售冰糖葫芦,迅速发展开来。无数柄红伞,从四王出乡、出县、出省,走向了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除港澳台外,所有省市都留下四王人的足迹,“红伞”之花开遍了全国的城乡。在经营“红伞”产业的过程中,四王人牢记前辈们谆谆告诫“要诚实守信”,要用自己的保质保量,不求一夜暴富,但求“卖糖疙瘩住楼,慢慢熬。”

  诚信,第一位的是要保质。四王人说冰糖葫芦要卖给人吃的,不能掺半点假。怎么做到保质呢?一是要精选原料,四王人知道冰糖葫芦的原料山楂的选择很有讲究,邳州本地的山楂由于水温以及土壤条件,品质较差,品相差不说,最主要是含水分太大,含糖量太低,经过反复比较,产于山东沂蒙山区的(主要是平邑县)的山楂比较适合质量要求。因此他们不远千里,前往平邑去选购山楂。到平邑采购山楂,路远不说,当时的交通太差,但为了能采购到理想的山楂,他们宁可多吃苦,也要保证质量原料的精优。为了保证原料精优,前往山东平邑采购的山楂的人,跑遍平邑,反复考察,选准卖家后,对卖家的山楂,还有精挑细拣,并与卖家签订长期的保质合同。

  尽管采购时做到了精挑细选,但平邑到四王,远达近千里路,从平邑运回,在80年代初,交通不是很发达,不少人主要是骑着自行车,来回要七八天、甚至十多天,路上的辛苦不说,新鲜山楂运回,部分变质是避免不了的,没办法再心痛,四王人也要把以变质的山楂扔掉。现任四王村干部的李绍辉,就有过扔掉整筐山楂的痛楚。那是80年代初,当时还不是是干部的李绍辉也和许多四王的一样,怀揣着的解决温饱的美好愿望,也开始投身“红伞”产业,一次,他来到山东平邑,精挑细选了一批山楂,正常带着收购的喜悦返回时,不料回程遇雨,一连十多天,眼看新鲜的山楂慢慢变色,心急如焚的李绍辉冒着还未停止的小雨,拼命往家赶,到家伙打开筐一看,山楂颜色不在新鲜了部分已霉变。怎么办?爱人心痛的问还能拣点好的吗?“变色就是变质,变质了就不能再卖了!”说完不顾妻子的眼泪,就把整筐的山楂全部倒掉。虽然亏了本,但他心里还踏实:“无论如何不能坑顾客,那可是要砸自己招牌的。”其实像李绍辉这样的事,从事“红伞”产业的人大多都经历过。

  诚信经营还体现在熬制冰糖葫芦的过程中,熬制冰糖葫芦的工艺要求不算太高,但为了使品相美观,保持新鲜是基本要求。开始制作的时候,为了让冰糖葫芦爽口不粘,一般都要加矾,四王人当初也是这么做的,后来听说矾作为一种化学原料,人食用时会受一定程度影响健康,四王人决定改变这种做法,经过悉心研究和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实现了全加水工艺,确保冰糖葫芦好品相和好口感的同时,还确保人的食用健康。这项工艺已通过了市食监委的严格检测。

  诚信经营的又一表现在不随便加价和对顾客的一视同仁上。由于已打出名声,四王冰糖葫芦有了良好声誉,一段时间,供不应求,来求购的顾客可说是车水马龙。但即便这样,四王人依然秉持微利原则,不任意加价,同时对顾客切实做到童叟无欺。

  正正因为坚守诚信的执念,四王冰糖葫芦,已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在邳州,四王牌可是免检产品。随着四王人的走出脚步,免检的四王冰糖葫芦,已在全国各地打开了市场,北京的大前门就有两家四王冰糖葫芦的固定摊位。

  四川成都都江堰旅游开发区,闻听四王冰糖葫芦良好声誉,在派人前来深入考察后,决定聘请四王人前往都江堰经营,并指导该旅游区的餐饮网点建设。

三、村两委护航,“红伞”产业型赢来大发展的机遇

  四王“红伞”人,能以良好信誉赢得了顾客和市场,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四王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强力护航,是“红伞”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红伞”产业,其实是相当脆弱的散放,经营人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形成不了规模,更无从谈起创品牌,获规模效益,就是诚信理念的树立,也就是“红伞”经营人的在贩卖实践中,长期品味得形成的朴素认知。

  随着一批“红伞”人与满足于在本地小打小敲,希望走出去闯荡天下,四王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敏锐的捕捉信息于是便主动出手,慎重决策,积极承担起组织、引领和护航的重任。

  一是确立“诚信经营”为“红伞”产业的基本准则。

  在鼓励村民多种经营,各施长才,共谋致富发家之路的同时,特别关注传承诚信为本的传统理念,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听取村民意见,对村民特别是对“红伞”经营者提出几点要求和建议:1、一定要自觉传承先辈诚信经营的理念,大力创造四王冰糖葫芦的良好信誉,不要为图丰利、快钱,自毁招牌;2、坚决与假冒伪劣行为说不;3、一定要守法经营,严格遵循经营地的管理法规,出了矛盾、纠纷,即使是在维权时也要寻正路,通过各地政府尤其是市管和公安部门化解分歧。

  谈到三条要求,曾在上海苏州等地从业“红伞”人臧某某深有感触,他谈到在上海摆摊时候,曾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当时他正忙着招呼顾客,另一为摊贩把器械放在他的摊位上,要他为其看护,没等他允诺就扬长而去。而等那个人返回时,那个器械因顾客人多,不小心碰坏了一点,那人就不依不饶的,不但要他赔偿损失,还要砸烂他的摊位,而当他怒不可遏时,想起了村两委的要求,就冷静下来,走到不远处的公安岗亭,请求警察帮助调解,警察在认真询问了事情的始末,并听取现场围观人的情况介绍后,作出仲裁,严肃批评了那位闹事人,及时平息的一场纷争。

  其实许多四王“红伞”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他们表示只要以会依法依规经营,警察和市管,都是他们合法经营的护航人。因此,四王“红伞”人走遍全国都与各地的市管人员、警察成了好朋友。

  二是多措并举,为“红伞”经营创设发展条件,扩大规模化经营,降低营销成本。

  四王人开始制售冰糖葫芦,到山东采购原料,受当时交通及工具等条件的限制,运输量小,造成成本过高,对本来就本少利薄的经营人来说,就不堪重负。听了“红伞”人的反映,村两委及时决策决定组建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在土地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村两委投资六十多万元并精心规划在村头路旁开建山楂批发市场;另一方面,遴选村民信得过的人,成立物流公司,到山东平邑采购山楂,然后批量运回,到村建市场供“红伞”人选购。由于是批量运输,成本较之前大的降低,仅此一项就“红伞”人,节约了1/3的成本。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现在四王庄市场也很成规模,为了确保批发市场的秩序和信誉,村党委除严格要求经营人诚信经营外,还组建了有村主任牵头由村民推选出德高望重的代表,成立巡督小组。天巡视市场,及时遏制消极苗头。正因为措施得力,四王批发市场不仅得到了“红伞”经营者的真诚拥护,而且赢得了许多外地客商的钦服和青睐,每年都有大批什么课山东客商前来贩卖山楂。平邑同市镇马宅村的王敬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听说四王市场规范,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组织一批货前来贩卖。四王人的诚信和热情,感染了他,他不仅顺利小销货,还与四王人成了朋友。回去后,到处宣传四王人的诚信和热情,宣传四王市场的规范。从此,他每年不仅自己来,更带着一大帮平邑客商前来交易。

  三是紧盯市场变化和时代进步,及时出台措施为“红伞”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红伞”产业渐成规模誉扬四方后,用什么措施促进其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建立发展的良性机制?村两委为此呕尽了心血。大学生村官四王村党总支书记王海松凭年轻人的锐识和开阔的视野以及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敏锐地发现“红伞”产业传统经营模式的不足,单兵作战、肩挑手扛、沿街叫卖明显落后于时代变化,并与各地城乡规范管理、文明建设发生冲突,并与信息化拉开了距离,不受年轻人的欢迎。

  为了帮助“红伞”人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红伞”产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王书记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帮助“红伞”人构建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营销“四王冰糖葫芦”。已小有名气的“四王冰糖葫芦”,上网不久,就打响了名头,拥有了一大批粉丝,极大的拓展了“红伞”的影响力,近两年,通过网上平台营销的冰糖葫芦已占到了全村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更好配合网售、服务网售,村主任李董礼还领衔创建了快递公司,为“红伞”网销提供便利和保障。

  四是坚守“诚信”理念,把“红伞”精神发扬光大。

  四王“红伞”之所以红,不仅仅因为冰糖葫芦的颜色鲜红和制售人扛的器具象伞,更因为四王经营人的从业品行、理念是正能量的。诚实守信一直是支撑“红伞”的灵魂。

  在新时代如何使“红伞”更鲜明靓丽,四王党总支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阵地作用和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四王党总支提出了打造“红商”队伍的计划,并适时启动了打造工程。

  根据时代的变化,党总支一是打破按居住地建支部的传统,改为按行业组建,先后组建了红伞创业支部、物流信息支部、果蔬种植支部。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要求党员在诚信经营上以身作则,切实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为了让红商工程迅速收到效益,在党总支的调度下,“红伞”创业支部根据党员流动广、地域较为分散的特点,积极构筑党员教育信息平台、网络指导监督平台,与各地党员保持实时联系,及时把党员学习材料、组织活动信息及决策意见及时传送到每一个党员手上,并要求党员把学习体会、对组织决定决策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组织,真正做到“人远心不远,千里共音讯”同时还发挥网络指导监督的平台作用,及时通过党员联系人、附近村民,了解党员言行,敦促党员?遵纪守法,模范践行党章要求,模范践行“红商”规约。

  红商工程打造数年,现已初见成效,在外进行“红伞”经营的党员,绝大部分都成为群众眼中的红商,学习效仿的榜样。

  村主任李董礼,因为职务原因,他无法同村民一起从事“红伞”产业,但他决心更好的为“红伞”产业做好保障和服务,为帮助“红伞”从业人,推展网售业务,他领衔创建了快递公司,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网上营销。

  党员臧千斌,受聘成都都江堰旅游区进行餐饮业的指导与经营,他坚守诚信经营理念,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赢得顾客赞誉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业绩,为旅游区经营客商,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深受旅游公司上下一致好评。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党员姬富强、马美荣、李绍义,李绍信,臧荣阳、李绍刚等都在各自在经营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村民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一面面鲜艳的红旗。

  五是大力培树以传统美德为基石、以提升文明素质为依归、以诚信为核心的新时代良风优俗。

  为了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良风优俗,四王村两委综合村民意见,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订立了《村民公约》,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尊老爱幼为取向、以遵纪守法为规则的和谐村风,为了敦促村民自觉遵守《规约》,村里建立了总支牵头,没有啊,崇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督励小组,及时化解纠纷矛盾遏制不良习气的残余和苗头。督励小组每月一例会,每季一小结,每年一汇总,将守信践约的、言行良好的人,推荐村两委表彰;对有违约言行人事也提交两委批评惩戒。

  如今的四王村,村貌整洁美丽,而且村风和谐、邻里友善,充满着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气氛。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十佳文明村,被邳州市树立为文明建设标杆。

  不满足于此,四王村两委还着眼长远制定规划,大力推进各项文明建设工程。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一是创建邳州市,首家民俗博物馆(现已落成,并全面开放),让村民特别是下一代,通过阅观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促生民族自豪感和践行自觉性。

  二是鼓励村民加大教育投资,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为了杜绝“小富即安”、“富不过三代”、“老子挣钱儿子花孙子挥霍败家”的现象,虽然村两委采取措施,鼓励村民,加大教育投资,加强对孩子正面引导,培树正确的“三观”。

  三是建立帮辅组织,把不良现象掐灭在萌芽状态。针对“红伞”人常年外出,孩子在家无人陪带的现实,村两委依托学校、幼儿园、关工委筹建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健身文化广场等各种场所,购置各种设施设备,让孩子们愉快的在知识海洋里畅游、在文明健康氛围内成长。村两委为了还加强了孩子的假期辅导队伍的建设,聘请良师担任各种场所辅导员,给孩子们以实时教育、引导。

  正因为村两委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什许多地方出现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参与赌博寻衅滋事等情况,在一起玩四王村基本不见踪迹。可以说,四王村铲除了这些现象滋生的土壤。

结 论

诚信铸灵魂,“红伞”闯天下

四王人用经营“红伞”产业的成功实例充分证明,以诚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行为规范,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发展自己、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在一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仍然具有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

——《邳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