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功而掌权的晋朝,你怎么看?

我想养猫捉老鼠


个人认为晋朝对中国历史贡献是很小的,靠着司马懿的阴谋诡计上台,最后又来个内斗导致外族大规模毁灭汉族,毫无定国安邦的贡献。


AndyDu86


“无功而掌权的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有一次举行祭祀结束后,他远眺皇陵,感慨地问身边叫刘毅的校尉道:“你认为,我可以跟汉朝的哪一位皇帝相比?”

刘毅立刻回答道:“汉桓帝和汉灵帝。”

这两位是东汉末年最昏庸的皇帝,大臣们以为晋武帝会龙颜大怒,谁知他只是笑着说:“我虽然不能跟尧、舜一类的圣君相比,好歹能够做到克勤克俭。我还灭掉吴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也比桓帝和灵帝强吧?”

可见晋武帝不同意“无功而掌权”的说法,那我们先看他到底有功没有,再说晋朝。


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是心狠手黑的角色,并且疑心极重。

他统率魏军在祁山与诸葛亮对峙,打败蜀军,从而得到曹操信任,便成为手握重兵的大臣;然后他杀死曹爽兄弟,夺曹魏政权;这期间他假养病真观察,发动政变清除异己。

司马懿死后,他儿子司马师把持朝廷,另一个儿子司马昭也握有重权。这两兄弟得其父真传,今天让人脑袋搬家,明天又绑一人改日宰杀,最后杀死了傀儡皇帝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尽管如此他当皇帝的梦想还是破灭,得病死了。

于是,他儿子司马炎上场表演,并亲自指挥消灭吴国的战役,统一了中国。

如果先人路铺不好,司马炎统一中国是有难度的,可他若是平庸到极点,一盘好棋也会下坏。所以,晋朝可认为是司马家祖孙三代合力所建,司马炎完全无功说不过去的。


八王之乱

但也是司马炎亲手葬送了晋朝。

他开国建朝后,总结出魏晋间帝位的变更,多通过宫廷政变来实现,而能成功的重点则是魏朝各王徒拥虚名。

于是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杜绝帝王孤立无援的情形,只有用分封皇室子弟的办法,好令其为己所用。他一口气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期望他们成为朝廷的可靠力量。

我以为,当晋武帝定下如此国策,便给外族入主中原打开了大门,为什么呢?

晋武帝给封王的皇室弟子们,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以及任免地方官员的权力,但他们“得陇望蜀”,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同姓王之间为土地、权力相互开战,本已使西晋政权很不稳固,加之晋武帝不如楚庄王福气,家有贤妻。

他的皇后贾凤兰不恪守本分,父女合谋掌握了国家大权,让皇室子弟的战争升了级。

诸王之间相互残杀,造成西晋的社会经济衰落,人民大量死伤和流亡,整个国家摇摇欲倒。历史上把诸王混战的这十六年间,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给西晋的带来了灭顶之灾。

胡人乱华

皇家内战,百姓遭殃,也有坐收渔利之人。

此时北方的贵族按赖不住,跳出来反对晋朝,成立了刘汉王朝。其皇帝刘聪现实命人追杀晋军数万人,而后有攻打西晋都城洛阳,洛阳军民奋力抵抗还是以失败告终。

洛阳失陷,晋怀帝落入敌人手中,刘聪又命人放火焚烧了洛阳。

随后,各地少数民族纷纷来侵,西晋百姓为避其战乱,只得往西迁移到安全地方,北边成为胡人的生活区。

后来西晋灭亡,胡人们入主中原、割据政权,中国开始了历史上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


俗话说;“万事皆有缘”。

晋武帝分封同姓王即是源头,由此才出现日后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及五胡十六国时期,同时这也是外族入主中原的首例。

所以我说也是晋武帝葬送了晋国,原因即如此。


果笑


曹魏的帝王享乐主义远大于奋斗统一愿景,造皇宫选美女不惜民生,已无能力无毅力使国家一统而让司马家上位无可厚非,后期又心思不正不考虑国家安定传位不传成年的皇亲却给了小儿帝位,这是极不负责的自私做法,被有统一能力责任感的司马家取代对中国有大利。只是司马炎后期也犯了传位傻子儿子自私做法,置国家安稳于不顾导致司马八王发生内战后五胡乱华中原涂炭,北方沦陷人民丧乱为两脚羊亡国奴,司马家有不可推缷的责任以法律审判可诛三族以正国民。而以儒家思想来看司马家没打天下却篡位,得国不正,又不能使国家稳定安康长久给后世立了极不好的标杆,使后世王朝帝王君臣有不信任感,朝掌上争权夺利更为残酷不法,对中华文明有巨大伤害。


喝咖啡睡不着


一塌糊涂!一地鸣毛!石崇比富,腐朽透顶,仅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泰民安的幸福


这是天星,宋朝开国之君赵家兄弟有何功劳。特别是赵匡玉。但人人夸宋朝强盛,而撑了几百年基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