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13714810485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赵云在长坂坡百万大军中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樊城之战被二十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手?

按照题主的意思,关羽的武功差赵云太多了,其实不然,关羽和张飞是三国公认的万人敌,而赵云只不过是武艺高强罢了,比关羽这种万人敌级别还差一些,至于为什么赵云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毫发无损,关羽面对二十万军却无法突围的问题,小哥详细分析。

赵云长坂坡之战功成身退原因分析

首先,长坂坡之战的时候,赵云年龄不大,武功处于巅峰时期,在跟随刘备后被刘备赏识,此刻的赵云意气风发浑身充满干劲,他愿意为刘备赴汤蹈火,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数十万曹军,赵子龙浑身是胆七进七出所向披靡。

其次,按照《三国演义》描述,曹操见到白袍白马白铠甲的赵云后,打内心深处非常喜欢这个青年,曹操见赵云不仅长的帅,充满精神气,同时他武功高强,曹操对赵云的爱才之心汹涌彭拜,因为在他的眼里,弱小的刘备此次在劫难逃,先抓了赵云,等刘备失败被仙首,那个时候不愁赵云不投降自己,所以他命令手下要把赵云活捉,由于曹操的这个命令,基本上没有弓弩手敢对赵云放冷箭了,其他人在对战赵云的时候也有所顾忌,所以最终导致赵云如猛龙过江一般来来去去七进七出长坂坡,最后大家只能目送赵云离去,因为接引赵云的哪位大将,是出自从不吹牛、一脸严肃的关羽口中“万人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囊探物”的张飞,关羽的厉害有目共睹,所以面对张飞,无人再敢前进一步。




樊城之战关羽被困原因分析

首先樊城之战关羽年龄已经很大了,同时他曾经胳膊受伤请华佗医治,刮骨疗伤之后武力值锐减,在樊城之战的时候,关羽一方面听到荆州失陷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一方面连日征战,吃不好睡不好,如此大的年龄如此折腾,有几个人能扛的住?

其次,关羽和徐晃对战,关羽率领的人马都是残兵败将,体力严重透支,人数也非常少,而徐晃所率军马全都是精兵良将,同时徐晃为了呼吁魏军士气,直接在战场许诺,“谁能取关羽首级,重赏千金,”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战场交战,武将个人武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最终关羽被徐晃击败,在逃亡过程中,被东吴小将潘璋所擒。

所以说,拿一个年轻气盛武力值巅峰的赵云去和年老体衰武力值锐减的关羽做比较,是非常不合理的,关羽虽然败在轻敌,但是他戎马一生征战四方,他的战斗力是值得肯定的。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武艺高低可不意味着突围能力的强弱。

如果单论武艺的话,赵云排不到关羽前面,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两人与文丑的对战。


赵云初出时第一战就是对阵文丑。磐河之战,公孙瓒与袁绍开仗,公孙瓒亲自挥槊上阵,袁绍军中文丑挺枪相迎,两人相战“十数合”,公孙瓒抵敌不住,拔马败走,文丑追来,公孙瓒麾下四健将拦挡不住,被文丑杀一退三,纷纷逃走。

公孙瓒马失前蹄,栽落尘土,文丑正要结果掉他,被赵云冲来阻住,两将交锋“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反观延津渡之战,曹军阵中张辽、徐晃双战文丑,被文丑一箭射掉张辽的盔缨,再一箭又射倒战马,再与徐晃大战。文丑后军来到,徐晃退走。

关羽冲来,与文丑交锋,“战不三合,文丑心怯绕河而走”。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斩杀于马下。

两相比较,关羽的冲击力似乎要比赵云强很多。赵云初出,装备较差,又是少年将军,经验不多,与文丑五六十合战平也情有可原。但就算在赵云的巅峰期,要想三合击退文丑,也是不可能的。

但要说打突围战,在整个汉末三分时代,还有谁能比赵云更强?赵云说自己第二,谁敢称第一?即使横勇无敌如吕布,性情凶猛如张飞,武力超群如关羽,悍不畏死如典韦,都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

其他猛将突围,顶多也就是“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走”。但赵云突围有个鲜明的特点――斩将破围。

不干掉你几个,赵云是不肯走的。

咱们看看赵云的几次破围而出:

1.穰山突围战

从夜间开始突围,先力战许禇,再从许禇、李典、于禁的围攻中突出去,一夜鏊战,比及天明,又突然从敌方后军中突入冲阵,一枪挑翻高览,杀退张郃。


2.长坂坡突围战

夜中遇袭,在乱军中往来冲杀,夺剑,护主,突围,直杀到次日,七进七出,陆续斩杀曹军名将四十余员,夺槊三条,砍倒大旗两面,力透重围而出。

3.汉水破围战

黄忠被围,赵云去救,单骑闯阵,连斩焦炳、慕容烈两员敌将,杀入重围,一条枪“如遍体梨花”,无人能当,吓得张郃和徐晃不敢应战。



4.彝陵突围战

刘备征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溃败,仓皇而逃,一路上被东吴诸军层层堵截追杀。赵云赶到,单骑杀入重围,一枪挑杀朱然,震慑住追兵,保着刘备返回白帝城。

打突围战和两军阵前单挑厮杀完全是两码事。不是说的仅仅有高强的武艺就行了,最起码需要以下几个特点:

1.出众的武艺

这是必须的,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冲出重围。具备这一点的人很多,关羽也并不弱。

2.超强的耐力

这太重要了。因为突围战,可不是和一两个人交锋,是一大群敌人。而要说耐力,三国时代没有人能与赵云相比。这一点,关羽就要比赵云差很多。

3.玩命的勇气

突围战讲究的是快、准、狠,短暂突击,立即转移,下手必须狠,在最短时间内就必须解决问题,这就必须要放下身段,敢于冒险,敢于拼命。这一点,一向自矜狂傲的关羽也比不上赵云。

4.敏锐的战场感知力

突围战必须要对战场形势有迅速准确的判断,一步不慎,就会陷入绝境,能敏锐的发现突破口,识破假象和陷阱。这一点,赵云也要比关羽强很多。


正因为赵云以上几点都完美具备,所以就能屡屡破围成功。在三国时代的战场上,宁可和吕布、张飞、关羽阵前一对一,也别和赵云打混战。

单挑厮杀,技不如人,还可以跑,至少还知道自已是怎么死的,和赵云打混战就太危险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他的枪尖捅住了腰子。


馋嘴肥猫铲史官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长坂坡上赵云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可是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困在麦城,为什么就没杀出去?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时势不同了。且不说两人所处的年龄不同:赵云七进七出,正值壮年,那时候的赵云处于武力巅峰状态,而关羽败走麦城,已经快六十岁了,即使还能够征战沙场,但时间一长,体力很快不支,不是有句话说得好,拳怕少年壮,老年的关羽要想突出重围,还是有点困难的。



这是其一,其二,两人目的不同。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杀得七进七出,那是为了刘禅,为了少主,再加上他一个人,想要突出曹军重围,还是有可能的。反观之关羽,那可不是他一个人被围困麦城,还有他的义子,他的部下,如果舍弃他们逃走,这不符合关羽的性格,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其三,对方敌军不同。赵云能够在百万曹军中杀得七进七出,并且还能突出重围,和曹操怜其才有很大关系。毕竟是绝世猛将,杀之太可惜了,所以曹操令众军不得放箭,最好将其活捉,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云必然能够杀得个曹军七进七出,后来曹操知道赵云很难活捉,于是放弃了,但也为时晚矣,赵云早已逃脱。

而关羽呢?则不然,他是被东吴所获,如果是曹军那一方,可能关羽还能留下性命,可是东吴不行,他招降关羽不成,便将他给杀了,因为关羽得罪孙权太多了,当初孙权想与他结亲,而关羽却拒绝了:虎女安能嫁与犬子?这话说得有些太得罪人了。



所以赵云能够七进七出,而关羽却很难在麦城中很难突出重围。


青史回声


在三国蜀汉阵营中,关羽和赵云同为五虎上将,武艺相当。赵云被刘备用作贴身护卫,没有过多的在战场厮杀。但是,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了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不惜亲身犯险。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留下了常山赵子龙的威名。

关羽的成名更早,在温酒斩华雄时就已经成名了。在后来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更是威名远扬。在三国时期,关羽作为蜀汉的首位大将,被刘备委以重任,镇守荆州。在北伐襄樊的时候,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但是好景不长,随后东吴偷袭荆州,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公安江陵。在回军途中,关羽的军心涣散,士卒离散。关羽势穷,被迫退保麦城。不久在突围前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擒杀。

赵云和关羽都是武艺超群,可是为什么赵云在长坂坡能够在曹军的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而关羽却冲不出东吴的包围,最后被擒杀呢?

这是因为两人所处的情况不同,所以两人的结局也不同。赵云在长坂坡能够全身而退,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而关羽则恰恰相反。

一、天时。

赵云当时是面对着曹操的五千虎豹骑。可是,这五千人马是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长坂坡的。史书上说道,这五千人马一日一夜追击了三百里,而且到达后还跟刘备打了一仗,已经一个个人困马乏。即便是有人还有力气和赵云交手,可是也马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赵云杀进杀出,连追都追不上。

而关羽则不同。他的情况和赵云正好翻了个。他自己是被困麦城,粮尽援绝,人困马乏。而东吴则是养精蓄锐,以优势的兵力对他虎视眈眈。在突围的时候,关羽当然处于劣势,困难程度要比赵云大的多。

二、地利。

赵云当时处在长坂坡已经有一些时日。当时刘备要携带十几万百姓南撤,一天只走十几里,赵云有充分时间熟悉战地的情况。而曹军初来乍到,对地形一无所知。在这里,赵云以逸待劳,凭借对地利的熟悉,与曹军周旋。

再加上漫山遍野都是逃难的百姓,曹军的五千人马,在十几万百姓中,根本就如同水入大海。更不要说赵云一个人,更如同大海捞针。有百姓的掩护,赵云的行动更是如鱼得水。曹军根本难以阻挡。

而关羽,则又是和赵云翻了个。关羽在麦城驻防之时,东吴很快就对麦城进行了包围。在围困关羽的时期,东吴针对关羽突围的路线,专门派人设下了埋伏。在关羽突围的时候,反而是东吴以逸待劳,针对关羽的小部队进行了伏击。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很难逃脱东吴的伏击。这是关羽没能突围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人和。

赵云在长坂坡的奋战,得到了曹操的赞赏。曹操想要生擒活捉赵云,命令赵云所到之处,不得放冷箭,只要活捉赵云。这样一来,曹军将领和赵云的交战难度就加大了。本来和赵云纠缠的张郃,一听到这个命令,马上就退下去了。这样一来,赵云面对一群普通将士,当然如入无人之境。

曹军没有人自问有活捉赵云的能力。而且当时赵云也没有什么名气,抓住他不但没有什么功劳,反而有丧失性命的危险。所以曹军将士没有心思和赵云死拼,这使得赵云能够单枪匹马,冲出重围。

而关羽又是和赵云翻了个。关羽为人傲而自矜,他眼高于顶,目中无人。在面对东吴将士时,他张嘴江东鼠辈,闭口东吴群狗,根本不把东吴将士放在眼里。

甚至当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的时候,关羽竟然说,自己的虎女安配犬子。对孙权都予以辱骂。在对外军事上,他动不动就威胁东吴,说自己要顺流而下,兼并东吴。

经过长期的相处,东吴的将士对刘备集团十分敌视。刘备不但借荆州不还,还派关羽对自己满怀敌意。因此,东吴将士对关羽恨之入骨,全军上下,同仇敌忾,非要擒杀关羽,以报侮辱之仇。

因此,在关羽势穷的时候,东吴将士穷追猛打,不给关羽一丝一毫的喘息之机。在关羽从麦城出逃时,东吴将士设下天罗地网,人人奋勇当先,最终活捉了关羽,出了长年积聚的恶气。

结语:

由于以上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虽然关羽和赵云的武艺相当,可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赵云能够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全身而退。而失去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关羽则败走麦城,最终没有逃脱被擒杀的命运。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赵云大战长板坡时有人给曹操吹了耳边风,若得赵云,可得天下不远。曹操有令,只能打下马,不许放箭,故赵云得脱。

关羽败走麦城,东吴兵拼死巢杀,拌马相擒。

再说关羽臂有箭伤,提刀不起。英雄一世,难逃一时。




白云3498


其一,赵云在长坂坡那是救主心切,刘备就一个儿子,漂流了大半辈子,才有一个儿子。赵云追随刘备的,一旦刘禅有事,赵云内心有愧。因此极力搜寻刘禅。找到刘禅,自然希望找到刘备。遇到敌军,自然要死战。关羽心灰意冷,刘备的小舅子出卖了自己,刘备的干儿子也不救援,刘备自己也不发兵。

其二,赵云此时还是无名小卒一个,尽管是常胜将军,但大多数人还以为此人不过尔尔。而关羽是蜀汉名将,贵为五虎上将之首,树敌太多。

其三,曹操传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很多人自然想活擒赵云,无疑增加难度。众人看到一个赵云在左右厮杀,想着逗赵云找乐子,没有人真想用箭射死赵云。而关羽作为荆州的指挥者 ,是孙权的强敌,自然孙权不敢懈怠。

其四,赵云此时正当风华正茂,正是打仗的最佳时间;而关羽此时年龄老迈,又中埋伏。


李治亚文史博客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为什么赵云在长坂坡时,于百万大军中都能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第一个问题,根据演义及正史的记载,分析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百万大军是夸张的说法,当时曹操派出追击刘备的军队,充其量不过是五千精兵,也就是所谓“虎豹骑”。

不论是史书,还是演义,为了突出一个人的勇猛,经常用“数万大军”、“百万大军”之类的字眼。赵云单枪匹马,怀抱阿斗,怎么可能在百万大军之中,还能七进七出,并且幸免于难,救出阿斗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赵云武艺高强,有三头六臂,也难敌百万大军。演义和正史中,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为了赞扬一个人的勇猛,说他是“万人之敌”,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

曹操阵营的程昱、荀彧等人,称关羽和张飞为“万人之敌”,也只是为了说明他们确实非常勇猛罢了。官渡之战前,孔融夸赞袁绍猛将如云,称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无非是为了劝曹操知难而退。

此外,当时曹操派出的精兵有相当一部分去追击刘备了,并没有全部跟赵云厮杀。张飞也吓退了曹操众多军队。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率领二十余骑,据水断桥,只见他一声巨吼,曹操军队不战而退。正史中相关描述如下: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因此,赵云作为一员猛将,单枪匹马,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甘夫人和后主,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曹操敬佩赵云,不忍心杀死他。

依据演义记载,曹操当时率领五千铁骑,星夜追击刘备。赵云为了救出刘备的家属,在乱军之中,杀死了曹操多位将领,有淳于导、夏侯恩等人。期间,赵云先是找到了甘夫人,将他交给了糜竺,而后继续寻找糜夫人和后主。之后,赵云找到糜夫人和后主。糜夫人不忍心拖累赵云,于是跳井自杀。赵云将后主包裹在怀里,继续厮杀。接连斩杀曹洪部将晏明、袁绍四位降将。

曹洪看到后,惊讶不已,连忙问赵云的名字。赵云回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随后,曹洪将他亲眼所见之事,禀告给了曹操。曹操听到后,对赵云那是相当敬佩,遂萌生了招降他的想法。(“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曹操还下令三军:“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正是因为曹操下达了这一命令,赵云才能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如入无人之境,拼死力战,冲出重围。

第三,罗贯中为了衬托赵云的勇猛,夸大了他在长坂坡的表现。

在正史中,赵云在长坂坡的变现,真是普普通通。《三国志·赵云传》相关记载如下: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知道,赵云在曹军中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而已,仅此而已,并不能证明他有多勇猛。再看赵云之后被封为牙门将军,就可见一斑。这一点,罗贯中也是心里有底的。所以他才会在曹操下令不要杀死赵云的后面,加上“因此赵云得脱此难”之句。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将根据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第一,关羽寡不敌众,难免被吴军所杀。

关羽退守麦城时,只剩下五六百人,还多半带伤。关羽败走麦城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真可谓是进退失据,前面有吴兵,后面有魏兵。况且救兵又不能赶到,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吕蒙又向孙权献计,在关羽的必退之路,设下伏兵五千,而且都是精兵良将。后来关羽果然中伏兵,被吴军擒获,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随行止剩得十余人。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最后,关羽宁死不降,吴主孙权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下令将他处死。

第二,关羽此时年过半百,不复当年之勇。

想当年,关羽那是何等勇猛,“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真是无人能敌。但是关羽败走麦城时,已经将近六十岁了。就算他有心杀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关羽此前,中了庞德的毒箭,大病未愈,疮口迸裂,怎么能敌得过年轻力强的潘璋和马忠呢?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赵云和关羽?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元哥说历史


关羽和赵云都是五虎上将,都曾威慑三军,若论武艺,其实两人不分伯仲,若论身经百战关羽第一,赵云相当于刘备的贴身护卫,并无太多上阵厮杀的机会;仅凭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下刘备的儿子刘禅,就足以流芳史册,也成为蜀国最大的功臣,说起来赵云也胜在运气好。

关羽打了那么多胜仗,仅仅败走麦城一项,就留下污点,对他是不公平的。这两个人也无法相比,毕竟他们面对的局势不同,而关羽败走麦城时,已经进入垂垂暮年,关羽年轻力壮之时,赵子龙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呢!

关羽成名很早,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后被刘备委以重任驻守荆州,荆州一地对蜀国的意义相当于龙脉。

后来北伐襄樊,项羽水淹七军,震惊四海,所以魏吴一直将他视为头号劲敌,对他也是一个字:杀。然而长坂坡曹操对赵云却是有爱才之心,他下令三军不得放箭,要活捉赵云,结果最终没活捉成功,让赵云给溜了,曹操心里也颇为懊悔。

而且赵云面对的是曹操的五千虎豹骑,数量不多,并且长途跋涉才到那里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取赵云和阿斗的命,而且抵达后还与刘备打了一仗,兵困马乏,所以赵云突围还是有可能的。

赵云在长坂坡呆了一段时间了,熟悉地形,曹操初来乍到对地形不熟悉,而且后面还有刘备以及跟随他的十几万百姓,人数上就占据优势,目标太大又过于分散,赵云趁乱行动,很难成为绝对的靶心,所以能侥幸突围。

关羽在麦城驻守之时,他是东吴的主要目标,东吴专门针对他突围的路线进行伏击,而且他外无粮食援助,内有兄弟和义子掣肘,以关羽义薄云天的性格,必然是不会舍弃他们任何一个——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而且孙权也因为向关羽的儿子提亲,被关羽一通奚落——虎女安配犬子,让孙权对其恨之入骨,关羽竟然这么瞧不起自己?所以在意念上,东吴上下同仇敌忾,就是想擒杀关羽,关羽的处境岌岌可危。

赵云逃到长坂坡桥边,有张飞断后,张飞的勇猛吓得曹军不敢追击,赵云才逃出生天。

反观关羽,他手臂有箭伤,箭伤未愈,关羽本就身心俱疲,而东吴的军队还断了他逃回益州的后路,并且不远处的刘封与孟达部也不愿意救援关羽,关羽就是孤军奋战,此时东吴军队已经遍布整个荆州,关羽即使插翅也难以逃出来。

不过赵云也确实勇武,单挑是关羽厉害,而打突围战赵云更胜一筹。

首先赵云的武艺也很高强,他天赋并不比关羽差,因为受训较少,而当时又年轻,能够打出七进七出的神话,一般人恐怕难以做到。

突围战讲究的是快准狠,一招毙命,而后绝不恋战,不拖泥带水,要有分析战场形势变化的能力,还要有洞察力,不能被敌人断后,要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这一点无愧为常山赵子龙。

关羽性格也有瑕疵,他太看不起人,这才导致东吴的将士们十分痛恨他,而且在战场上骄傲轻敌也容易导致失败,而赵云则十分谦逊,沉着冷静,所以打混战当属赵云。


静说历史


赵云长坂坡能七进七出固然是因为子龙英勇,但和曹老板爱才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曹老板下令下死手,子龙焉能杀出重围?要知道曹老板手下也是猛将如云,一个个也不是吃素的。

而关羽就不一样了。

关羽去打樊城,孙权趁机派兵占领荆州,孙权知道不能让关羽缓过气来,于是派陆逊占领夷陵,秭归二城切断关羽后路,又让吕蒙散播假消息动摇蜀军军心,这明显是有备而来欲置关羽于死地。

而从赵云和关羽的作战特点来看两人也是完全不同,两人皆属万人敌之悍将,但赵云善于突围战耐力较强,代表战就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武器也是适合突围战的长枪,而关羽则是爆发力较强,代表战就是斩颜良诛文丑,武器则是比较重的适合突然炸裂战力的青龙偃月刀。

所以常子赵子龙适合混战,而关羽则适合单挑。


布闻天下


因为时势不同,这问题就相当于问“为什么天下无敌的项羽在彭城之战能以3万兵力大破刘邦56万大军,而在垓下之战项羽带领10万大军却无法击败韩信与刘邦的60万大军”一样,因为时势不同。

就算是按《三国演义》解读,长坂坡之战,围困赵云的曹军也没有百万之多,而只有五千铁骑,就是曹操快马加鞭从襄阳一直到当阳,追赶刘备的那五千铁骑。



长坂坡之战,是一场追击战,是以曹操的五千铁骑追击刘备的三千精兵和数十万百姓,曹军先是击败了刘备的三千精兵,然后抓住了一直随刘备南撤的数十万百姓,你想一想,五千铁骑抓住十几万百姓,还能有多少曹军出来作战,还能有多少曹军去围攻赵云?

赵云在长坂坡之战,是为了维护自已的职责,在战前,赵云的任务是保护刘备的家小,二位夫人和小主人阿斗,在战乱中,赵云与二位夫及阿斗走失了,赵云是职责所在,必须救回刘备的家属,因此赵云不惜性命也要力拼曹军,救回刘备的家属。



赵云武艺天下第二,勇猛善战,长坂坡之战中,所遇之敌无一是对手,就连张郃出手,也被赵云击败,其他曹将大都不是赵云的对手,赵云在长坂一战中,斩杀了曹营五十员大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导致赵云能够全身而退,就是曹操爱才,曹操下了死命令,不得暗箭伤害赵云,要抓活的,想俘虏赵云为自已所用,就是这一点顾忌,曹军不好下手,有所顾忌,才让赵云逃走了



赵云逃到长坂桥边时,还有张飞在桥上接应赵云,并为赵云断后,赵云才再最终逃走,曹军虽然打败了刘备军,但并没有团团围住刘备军,刘备还有地方可逃走的,况且张飞断后,阻挡了曹军追兵,所以最终赵云全身而退。


而关羽在麦城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关羽还没到麦城时,已经在襄樊前线战败了,当关羽带着数万没有军心的荆州后南下撤退时,在半路上就已经得知荆州被东吴的吕蒙占领了,并且吕蒙善待了关羽手下士兵的家属,这让关羽手下的士兵军心全无,一路上不断的有人逃走,回到荆州,投降吕蒙。

等到关羽到达麦城时,手下数万军队只剩下数百人了,因为关羽的荆州兵,大部分都是是荆州人,他们的家属都在吕蒙控制下的荆州,你让他们怎么和吕蒙对战,难道要和自已的家属敌吗?



当关羽带着身上的伤痛和心中的伤痛到达麦城时,一无斗志,二无军心,三无救援,又被东吴军队团团包围,不仅被包围,而且关羽逃回益州的后路都已经被东吴军队切断了,他回不了益州了。

当时关羽手臂中箭,而不远处的刘封与孟达部也不愿意救援关羽,关羽就是孤军奋战,东吴军队虽然没有二十万,也有数万人,已经遍布整个荆州,并且孙权也下达了死命令,必须擒拿关羽



关羽纵使有天大的本事,纵使以一敌百,也无回天之力,真是“虎落平阳被狗欺,龙游浅滩被虾戏”,此为时势,不是关羽武艺高强就能杀出重围的,关羽也许能打赢一二个东吴将领,但是东吴军队群起而攻,关羽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是对手。

况且关羽的内心颇受煎熬,想我关羽英雄一世,没想到会被东吴一帮鼠辈给骗了,被东吴使用计谋夺去了荆州,关羽起初还想带兵夺回荆州,直到手下人都逃光了,关羽也就放弃了,关羽的放弃不仅仅是放弃荆州这么简单,而是放弃了抵抗,只想着逃走,然后来日方长再来复仇



只可惜东吴军队早就算好了关羽的逃跑路线,就那么几条路,关羽知道,东吴人也知道, 于是东吴军队在关羽可能会逃走的所有路上都设下埋伏,终于擒获了关羽。关羽被抓时 ,已是伤痕累累,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是历经沧桑。

所以关羽怎么也不可能逃得出去,这也是关羽的命运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