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成为欧洲“第一”

意大利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成为欧洲“第一”

【欧洲时报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持续进展中,公众对疫苗、特效药的期待也越发强烈。好消息是:对付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一步已经跨出: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分离出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毒株并分析了该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这为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分离出该病毒毒株的国家。

意大利成功分离新冠病毒毒株!卫生部长:“治疗将更容易!”

综合安莎社、《共和国报》报道,2月2日,意大利卫生部部长罗伯托·斯佩兰萨(Roberto Speranza)在Spallanzani医院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大利成功分离出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毒株。

图为意大利卫生部部长罗伯托·斯佩兰萨在发布会宣布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斯佩兰萨表示,“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毒株,意味着研究人员可进一步了解病毒致病原理以及传播途径。我们将对国际社会公布这部分信息,后续治疗将变得更加容易!”

意大利罗马Spallanzani传染病研究院负责人Giuspeppe Ippolito表示,分离出病毒毒株为疫苗研发和快速检测试剂研制提供了便利。

主导这次实验的Spallanzani病毒学实验室主任Maria Capobianchi表示,“这是全体科研人员的胜利,我们用实力胜出,并在这个领域积累了经验。”

当天,总理孔特也在个人社交网络上对此事表示祝贺。“意大利是世界最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国家之一。这是对后续治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我为Spallanzani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鼓掌。为(意大利)拥有世界顶尖的医疗卫生服务感到骄傲。”

报道称,此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国夫妇目前病情稳定,仍在Spallanzani医院继续接受监测治疗。截至发稿前,意大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

加快检测试剂研制,确诊疑似病例可缩短至15分钟至半小时

据上海财新网报道,中国是首个分离出该病毒毒株的国家(浙江省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控中心分别于1月24日和27日分离出该省的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随后是泰国、德国等国家。

目前,中国已经根据分离病毒的成果研制出快速检测的试剂,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浙江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张严峻表示,“之前检测一例大概需要3个小时,如果有了快速检测试剂,一般能够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出结果。”

央视网称,截至1月2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已应急批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序系统等6个产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快速、简便、精准的核酸检测方案。

意大利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成为欧洲“第一”

图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至少6个研究团队在赛跑,美国期望3个月内疫苗研发成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蔓延,预防性疫苗是扑灭重大突发性传染疾病大规模流行的关键,全球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正在赛跑开发该疫苗中。

据上海一财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6个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如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1月26日对外表示,该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专家凯瑟琳·保莱斯等人1月23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撰文说,自疫情出现以来,针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这可以大幅缩短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时间,候选疫苗有望在3个月后展开人体临床试验。

再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也正运用一种名为“分子钳”的专利技术,以期快速生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该技术能够增加病毒蛋白的稳定性。此前,研究团队尝试利用该技术开发针对MERS冠状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疫苗,已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目前业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传染源还没有找到,传播致病的机理以及变异的风险还不清楚,这对疫苗研发带来挑战。

一旦获得候选疫苗,研究人员将在动物体内对其进行测试,以查看它们是否安全并产生免疫反应。正在与美国公司共同研发疫苗的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克表示,“疫苗开发的最大挑战是暂时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不知道这个病毒会导致什么动物发病和死亡,所以暂时无法在动物模型那里验证疫苗的效果。”

作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方面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科研项目领头人之一的查佩尔近日对外表示,疫苗研制工作非常困难,因此,全球各实验室同时展开疫苗研制工作非常重要。他说:“我们要跟病毒赛跑,争分夺秒为全人类开发出有效的疫苗。”

德媒表示,美国研究团队希望,在3个月内就研发出能用于人体试验的疫苗。倘一切顺利,相关疫苗最早能在2020年夏天投入使用。在疫苗研发上,这将是创纪录的速度。在SARS期间,从基因频谱化至研发出疫苗用了20个月。而那时,疫情已然终止。

特效药来了?有效数据带来了希望

至于是否能走到这一步(成功研发疫苗),也取决于另一种途径是否此前就有成功的希望: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北京《光明日报》报道,在药物筛选方面,1月27日,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同清华大学药学院免费将药物研发资源开放给全社会科研人员,共同加速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

干扰素治疗是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手段。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通过雾化吸入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目前已有6万只注射液发往武汉,近200万支库存已被中国工信部储备。

除此之外,2月1日,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多篇关于2019-nCoV病例的论文,其中一篇介绍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其接受吉利德科学在研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进行试验性治疗的临床表现。该患者在治疗之后,病情出现了迅速缓解。

吉利德同时表示,目前正在配合中国卫生部门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使用Remdesivir(瑞德西韦)治疗2019-nCoV感染者是否安全和有效。另据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Remdesivir(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试验将于2月3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启动。

北京《新京报》报道,2月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官网已显示,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截至目前,Remdesivir(瑞德西韦)尚未在任何国家获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证实。吉利德表示,尽管目前没有抗病毒数据显示Remdesivir(瑞德西韦)对于2019-nCoV的活性,但其针对其他冠状病毒的有效数据为其带来了希望,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Remdesivir(瑞德西韦)证实了对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病原体均有活性,它们也属于冠状病毒,且与2019-nCoV在结构上非常相似。将Remdesivir(瑞德西韦)紧急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数据也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