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

农机农艺帮


大家好,我是天义,专注于三农领域。看到题目中问到,种植玉米的密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结合我家这边种植玉米的实际情况,和土壤情况,玉米品种以及当地气候环境相关。

1,土壤情况。我们大家种植玉米的田地,土壤肥沃的区域,种植密度可以多一些,但是土壤贫瘠的位置,就需要做好间苗,播撒玉米种子也需要合理疏松一些。重茬种植的土壤上面,种植密度也是不能太大的。

2,玉米品种方面,现在有青玉米,粘玉米,还有一些水果玉米,所以我们也是要根据品种合理的进行播种,有些传统的老玉米,品种适应性比较强,也是可以多种植一些的。

3,气候环境,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气候气温都有一些不同,因此南方相对来说,种植的会比较密一些,北方种植的会比较疏一些。

如何做到高产高质呢?

一方面需要我们选择好优质的玉米品种,特别是农村里面我们自己留存下来的老种子,尽量不要使用了。播种的时候给土壤施肥,打好基础,提升玉米的出苗率,玉米小苗出来后,注意及时的进行间苗疏苗。

另一方面是在玉米苗生长的不同阶段,包括到了玉米抽穗,玉米果实生长的不同阶段,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浇水,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预防工作,科学管理才行。当然,夏天出现异常的天气灾害变化的时候,需要及时关注天气预防,提前做好排水防涝或者防旱,提升玉米的高产高质。

以上就是我对问题的完整看法和观点了,欢迎关注天义,希望对题主和大家有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习到更多的三农知识。

天义说


您好,题主,乡辣梅子为您解答。

玉米相信大家都吃过,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同时它的抗饿性也很高,用于充饥最好不过了。在农村的菜园里随处可见玉米植株,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密有的疏,那么玉米种植密度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玉米种植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种植土壤:每个种植地的土壤是不同的,比如有粘性强的土壤,有比较蓬松的沙质土壤,这些土壤对于玉米种植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同。因为沙质土壤的透气性要比粘性强的土壤好很多,因此沙质土壤种植玉米密度可以稍微密些,但如果是粘性强的土壤那么它的种植密度就要稀一些,防止影响到后续的生长。

【2】、玉米品种:市场上玉米的品种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它的植株生长长势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品种植株长势比较紧凑,而有的品种长势是平摊的,这些都会影响到它的种植密度。很简单紧凑型的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密些,平摊型的玉米种植密度应当稀一些,通常情况下一亩玉米地大约种四千株左右。

【3】、种植温度:玉米种植温度一般针对的是春玉米种植,因为春玉米种植的温度相对比较低,因此种植春玉米时密度可以适当提高些,避免有些种子不出苗,或者是出苗长势不佳等状况。但在夏天种植玉米密度就不能太高,密度高会引起植株疯长。

【4】、田间状况:玉米种植密度还与田间状况有关,比如田间的肥沃度适中,同时水分充足的话那么种植密度就可以稍密些,但是如果地块相对比较贫瘠,那么种植密度就要稀些,因为贫瘠的地块如果种植密度高的话,那么在后期生长中它的影响就跟不上去,自然而然后期的长势就会受限。

玉米种植如何高产

种植时间

玉米要想高产首先要注意它的种植时间,时间通常分为春天和秋天,比如春天种植玉米播种时间一般为五月份左右,秋天种植玉米时间一般为七月初。但有些品种的玉米时间有些差异,因此种植时间要紧跟品种来定。

选择品种

选择玉米种子首先要了解到它的抗逆性,比如是否抗寒、抗热、抗病害等,一定要选择抗逆性高的种子。其次在购买种子时要到正规的商店购买,可以看包装袋外面的编码,正规的种子外包装袋都有特定的编码。

正确播种

1】晒种:在播种前先晒种,玉米晒种可以把种子表面的一些病菌晒死,同时晒过的种子它日后能吸收更多的水分,使得后续出苗更好。玉米晒种的时间要把握好,晒种时间不能超过三天以上,尽量选择在上午时间到下午四点左右,同时不能直接把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避免灼伤种子。

2】浸种:给玉米浸种可以促进它后期更快的发芽,首先把玉米种子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15个小时左右,然后捞出待用。如果是选择温水浸种,水温要控制在50摄氏度左右,浸泡时间要缩短,一般为8个小时左右。

3】拌种:玉米种浸泡完成后后续就是进行拌种,给玉米拌种不仅可以防止后期产生各种病害,同时它的出苗率也会相对的增加。拌种的药物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是50%辛硫磷乳油,用量要根据种子的重量而定,玉米种子和药物搅拌均匀后再闷个5小时左右。

4】种子包衣:拌种后的玉米种子还可以进行药膜包衣,药物有多菌灵3.5%、呋喃丹12%等,做法是把这些药物均匀的搅拌在种子的外表,并晾干使得种子外表形成一个膜后就可以播种了。种子包衣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病原菌以及土壤下面的害虫。

5】播种:玉米播种的深度不能太深,一般为3厘米到5厘米之间,如果苗床的土质比较疏松的话,深度可以加深到8厘米左右。

苗期管理

1】补种:当玉米出苗时要观察它的出苗率,如果出现有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补苗处理。比如可以用好的种子催芽再播种,也可以就地去材,把长势密的苗取出再进行补救。

2】追肥:给玉米苗追肥可以选择在它长出五片叶子的时候进行,给玉米苗施肥要注意用量,避免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3】中耕:整个玉米苗期要进行两次左右的中耕,首次可以在它定苗的时候,定苗时要注意苗旁边要浅耕,苗床中间要深耕,避免给苗造成伤害,还可以清理野草,给其深耕的深度要控制在4厘米左右。第二次中耕可以在苗的拨节期,深度为十厘米左右,这个深度可以除去它的细根,使得新的根系长出。 

整地

玉米属于一种喜光植物,同时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整地时要在地中开好沟,使得排水良好,不仅可以浇灌同时也能更好的排水。在整地前可以施入足量的农家肥,并与土壤搅拌均匀,农家肥可以使土壤更加的蓬松,使得后续玉米的根系更好的生长。

正确移栽

玉米的移栽时间最好选择下午,下午移栽后没有那么强的阳光,同时还有一个晚上让其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其次在移栽玉米时不能光秃秃的根系,应携带一些土壤,使其后期的长势更佳。此外玉米移栽后要浇入适量的水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落地水,避免干旱影响到后续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

1】锈病:玉米植株产生锈病的初期它的叶子上会变成像疤一样的形状,颜色为褐色并形成脓包,该脓包在后期会会破裂,分泌出的物质为粉质,像铁生锈的颜色。其次玉米的表面还会形成凹凸状,形状分别为椭圆行和长形。

防治措施:首先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抗病性高的种子,后期还应注意田间管理,防止被病菌盯上。比如肥料施入适中,水量的施入也要控制好。除了农业防治还可以用药物来防治,药物防治要注意用量和时间,通常来说间隔一个礼拜使用一次药物,连续使用两到三次即可。

2】大斑病:大斑病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就是像斑点的病状。玉米初发大斑病它的叶子会像被水浸泡过一样,随后颜色变成了青色,同时还伴有大小不同的斑点,最终叶子枯萎。该病害遇到雨天它还会形成发霉一样的病状,颜色变为黑色。

防治措施:同样在选择品种时选择抗病性高的种子,如果种植地很宽敞的话还可以进行套种。在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种植出现该病害要及时把病害的植株去除,防止传染到未得病的植株。

采摘

玉米的采摘时间要根据它的品种而定,通常情况下,春玉米它的生长时间为80天左右,冬玉米它的种植时间为一百天左右。除了生长时间还可以观察它的外边,看起穗是否出现干瘪,整棵植株是否翠绿等。

总结:玉米种植也是一个技术活,如果管理不当那么会影响到后期的收成,因此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比如种植环境、品种等。


乡辣梅子


玉米种植,近年来,随着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以及相关种植技术的普及,种植户们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向着更高产量迈进。

种植玉米想要高产传统种植方法,肯定不行,必须科学栽培管理,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的合理密植才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中心环节,那么,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把握这些中心环节。下面我来了解一下与其相关的因素。那么如题所问。

玉米种植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玉米种植如何确定栽培密度?在生产上我们还是要根据下几点相关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

1.当地的气候特点(就是在区域的积温条件)。

2.土壤肥力条件和水分条件。

3.个人施肥水平及玉米品种的特征特特性。

4.种植方式,播种时期早晚,及田间管理水平等综合条件因素。(相关细化详解在其它问答中以及文章中有所提及,这里也就不在细说,望见谅)因此,确定适宜种植密度后,应根据以上几点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那么,根据以总总相关因素。


种植密度确定后我们如何做到高产高效呢?

如果我们确定了种植密度,也就等于确定每亩种植的株数。也就是确定了合理株距。这样即能保证单株的正常发育,又促进群体的充分发展,从而获得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所以我们要本着以下几点原则去做。

1.科学合理应用密植栽培管理技术,选择适宜密植高产的垄距,种植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品种生长特性的优势。



2.选用高质量的杂交种,高质量的杂交种能够满足密植的条件,如果种子质量低,发芽率低,纯度又不好,籽粒大小不均匀,杂质多,破损粒多,我们播种后会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出苗速度,生长态势,发育进程均会产生不同,当高密度种植时,矮株弱株会产生空秆,造成减产。


3.筛选种子,精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对种进行筛选,剔除大粒,或小粒,破损粒,杂粒或杂质,保证出苗的质量,精量播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条件,和个体优势,协调群体密度关系。达到高质量播种要求。

4.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及品种的生育特性,确定合理高产的栽培密度。

5.出苗后及时查田补漏,确保单位面积足够株数,培育壮苗,健苗,为中后期良性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6.加强玉米田间中后期,科学肥水管理,在合理施用基肥的基础上,按照玉米生长期需肥规律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合理追施,补施所需肥料。


7.做好排涝抗旱防治病虫害工作,减少自然灾害给玉米生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真正做到,涝可排,旱可浇。病虫害防治有效。

小结

玉米合理密植高产,突出优质高效,主要原因不难理解。总体分析看,这几点很关键。

1.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协调穗数,穗粒数粒重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是构成玉米产量主要因素,但是呢,玉米产量的形成是群体产量体现,而群体产量是由个体产量构成,在实际生产中,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存在着矛盾,当种植较稀时,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但是收获穗数减少。当穗粒数和粒重增加不能够弥补穗数减少而引起的减产时,公顷产量就要降低。但是种植密度过大,个体生长不良,不但穗小粒少,空秆率高,群体生长量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穗数增加所引起的作用小于穗粒数和粒重,同样会造成减产。因此实际生产中必须要合理密植。相互协调,组成高产量的密度关系。

2.合理密植时叶面积指数发展比较合理,叶片是玉米光合速率,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单位面积上叶面积大小,发展分布是否合理,必然影响到群体光合速率的高低,有机物质生产和积累的多少产量的高低。所以要在合理区间发展分布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合理的群体关系,增强光合速率,生产积累有机物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 玉米种植的密度与玉米的品种,生长习性,土壤结构,种植环境有关,与玉米的生长阶段的管理水平也有关系;如果想获取玉米的高效高产,可通过优选种源,保障土壤营养结构均衡合理,合理施肥,科学水肥管理,才能获取玉米全面丰收。

玉米密植的有关因素

  • 一,品种与种源;玉米种植的密度与玉米的品种和种源有关;玉米的品种繁多,有些品种适宜密植,有些需疏植,种植户需根据农业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依据品种特点合理密植;例如;矮单268玉米品种,其优点是植株矮化,叶片疏,叶片向上伸展,穗位低,扎根深,抓根全面,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密植;而华农138,圣瑞999,齐单6号等玉米品种就不适宜密植,不能密植的玉米品种都有叶片平展,叶片密,植株高,穗位高的特点,抗倒伏能力差上,密植后产量无法保障。

  • 二,生长习性;玉米的施种密度与玉米的生长习性有关;如果玉米喜欢在通风条件顺畅,光谱成分对玉米影响大,光合作用能力强的环境下生长,就不能过度密植,如果玉米喜欢在潮湿土壤中生长,就可以适当密植;有的玉米可以在超过35度高温下生长,有的却只能在低于25度以下才能旺盛生长;种植户需根据玉米的生长习性定位种植密度。
  • 三,适宜土壤;由于各地土地土质不尽相同,所以,玉米种植的密度也不相同;比如土质肥沃,土壤营养价值丰富,微量元素均衡的黑钙土地就可以密植;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微量元素匮乏的沙土地就不能密植。
  • 四,种植环境;玉米的密植程度,与种植玉米的生长环境有关,比如多风多雨地区与干旱少雨地区种植的密度不同,光照时间长的地区与光照时间短的地区种植密度也不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种植密度也有区别,平原地区与山区丘陵地带种植密度也不尽相同。

获取玉米高效高产的措施

  • 一,优选种源;种植户需要在农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土壤结构,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并熟悉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特点,优选农业植保部门研发培育的优质种源作为种子。

  • 二,遵循玉米生长规律;种植户需根据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特点,遵循玉米的生长规律,科学施种,科学管理。

  • 三,优化土壤结构;玉米种植需保持土地有机活力,可施入足量的农家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并根据农技人员的建议,配施适量的钙磷钾肥;并采取轮作的方式,优化土壤结构,保持土地各种元素的合理性。
  • 四,提高玉米抗逆能力;玉米是一种容易倒伏的植物,特别是暴风雨天气,如果穗期遭遇暴风雨,玉米倒伏或折断会造成减产;所以,在玉米成长期可适当培土,施入钙磷钾复合肥,增强植株抓地能力,提升植株韧性,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施治病虫害,中耕除草,提升玉米抗逆能力。

结论

  •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土质,生长环境有关;玉米种植户需根据当地的土质,气候条件,生长环境选择适宜的品种,在农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种,科学管理,才能获取玉米种植丰收。


乡音乡情


玉米种植密度跟品种、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关。在相应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种植适宜的品种,是玉米高产高效的保证。

所有的种植户都知道,必须要种植适合于本地气温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品种,否则,再精细的耕作都是一句空话。玉米在种植过程中,选取适合于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来决定玉米的密度,从而来达到相对于本地条件下的“高产高效”。


一,玉米种植密度跟品种品系的关系。

天水山区最早大田种植的“老玉米”每亩大概在1000株以下。小时候跟父辈们种玉米,在开始锄草间苗时,父辈们老是说,“不要惜苗”,“玉米行子里要能卧倒牛”。准确到数字上说,行距株距要在三尺左右。按照行距株距90ml计算,每亩才不过800多株。这800多株的密度,很显然,产量也不会很高。对于有些地方的种植户来说,也是每无法接受的。但这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实践也说明,这800多株的密度数字,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要是把肥玉米苗给留得稠了,一年下来,收获的玉米棒子就像“老鼠儿子”。那时间,每亩玉米的单产也就是300斤左右。推广地膜玉米种植技术之后,一直选择的是“中单”系品种。通过正常的株距和行距计算,每亩密度增加到了2500株左右。产量也达到了1000斤以上。

地膜种植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改变。但就是这样的新技术,对于品种也是有要求的。如果地膜里面种植“老玉米”品种,会出现早衰和倒伏。也曾经试种过其他一些品种,增产效果都不好。脱离了本地适宜的品种,通过增加密度来实现高产,有些不太现实,这就关系到气温和环境的问题。

二,玉米种植密度跟气温光照的关系。

气温变暖在最近些年一直在改变着种植户的传统种植结构和模式。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利好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传统种植结构和模式的种植户带来许多的不适和难处。曾经的经验和方式被打破,农民也一直在摸索和学习过程中从事农业生产。

气温在逐步的变暖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整体气候环境的影响,使得这种所谓的“气温变暖”没有多少可操作性,种植过程中也只能是通过大概的预测和估量,来衡量这种“气候变暖”给玉玉种植带来的利好。这也就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很难通过增加密度来达到高产高效的原因。

以天水为例,最早刚引进油菜籽种植时,胡麻地茬口是赶不上种油菜籽的。但是现在却绰绰有余。在地膜玉米种植上,在保证种植品种的同时,增加了种植密度,遇到气温持续较高的年份,光照相对充足时,也有增产的可能。如果遇到阴湿或光照不足的年份,正常的收成都会打折。就像目前种植的“中单”系也是以二号为主,其他的品种也不能保证增产。


玉米种植密度跟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品种和气温条件满足之后,地理环境也是调节玉米种植密度的关健。在很大程度上说,高端的种植技术解决不了真正的种植问题的原因就是地理环境的限制。说白了,就是不能因为技术过硬,就一定会让农作物超常规产出,除非是少面积种植或者说是试验田。

地理环境中其实就包括了气温、光照、土壤特征等多因素。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种植玉米,品种适宜,气温光照适宜,排除相关的未知灾害外,在调控密度时,也一定是按照相对较低的数字规划的,而不是最高,更不是增加密度。就像有些地方的玉米亩产在1500斤以上,天水山区的最多也就是1000斤以上。天水山区农民如果想通过加入密度来达到1500斤以上产量的话,后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但更不能忘记地理环境的出产能力。利用好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保证常规的种植收益,并不是去改变地理环境的性质。特别是玉米这样一种常规作物,需要大面积种植才会有收益的农产品,脱离了地理环境因素,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产量和效益不太可取!

玉米种植如何能高产高效?

玉米种植如何能高产高效?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相对于本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下的高产高效。不能拿高寒阴湿地区的玉米和肥沃的主产区的玉米相比较,也不能试图用增加密度和改换品种的办法来提高产量。所有的实用技术也无非就是在有限的前提下做到精耕细作,勤于管理,就是达到高产高效的办法。就像在天水山区,每亩玉米产量能达到1000斤就属于高效高效一样。

在地理环境不好的地方,每亩地的产出都不高,不是技术不到位,而是条件限制只能产那么多。就拿玉米种植中的密度而言,有的地方每亩2500株左右,有的地方却在3500株以上。种植中,玉米相对的高产高效绝对不会和密度数字关联,而是与精耕细作,合理管护有关。玉米的“高产高效”也应当要和本地玉米的产出做比较,而不是和其他地方的产量做比较。脱离了本地实际,讲所谓的“科学技术”,都是空谈。


总结。

玉米种植做为一种传统的作物种植,各地总结和发展起来的种植经验都是通过农科部门的研发论证和和农户的种植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在保证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温条件下,种植适宜的品种,再通过精耕细作,勤于管理的方式,就可以做到相对的高产高效。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一定要适合于本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玉米不是高特新作物,收益上也是全凭数量大才会占有优势。许多看似增产高效的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借鉴的意义都不大。反而是本地的种植经营却更能使玉米保持相对高产。

农村人说农村事,@木火同明,祝三农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木火同明


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也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过稀,土壤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内株数减少,整体穗数、粒数降低,产量跟随降低,种植过稠密度大,株间拥挤相互遮阳,田间阴蔽郁闷,争肥争水激烈,容易徒长,茎秆细弱,不抗倒伏,病虫害多,穗小穗短,还容易出现“空杆”,产量下降。因此合理种植和合理密植,才是增取提高玉米产量,也是达到高产的最基础措施。

◇玉米种植密度的影响因素及确定:

玉米种植的密度大小主要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降雨条件(或浇水条件)有关系,如没有条件浇水的地区或地块,可根据当地年降雨量来确定亩保留株数,一般情况可根据降雨量每100毫米,种植株数为1000株/亩推算,如年降雨量在300~350毫米的地区以3000~3500株为宜,株距35~40厘米,年降雨量在350~450毫米的地区以3500~4500株为宜,株距保持30~35厘米,同时,肥力较高的地块,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全面,可适当密植。有条件浇水的地块,能随时供给水分需求,可适当密植。品种上株型紧凑、坚秆抗倒、抗逆抗病性强的品种可适合密植。合理密植可充分发挥群体增产效果。


◇如何做才能达到高产:

要想达到高产,除具备适合种植密度的土壤肥沃、年降雨量高(或浇水方便)、株型紧凑多抗性品种外,还需要注意种植模式、方法,以及播前土壤、种子消毒处理、施肥,做到“地不好不种,肥不足不种”,种植模式和方法采用全覆膜大小双垄种植技术,提温保墒增产,以及播后的整个玉米生育期,加强水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适量推迟收获时间,都是增取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其具体措施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选地、整地、施肥:

地块应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高,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地块,避免陡坡地、沙土地、瘠薄地、洼涝地、盐碱地等地块,做到“地不好不种”,同时随耕随耙保墒,精细碎土耙平平,做到“地整不好不种”。

结合深耕整地,亩施足农家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尿素12~15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10~12千克,硫酸锌1.5~2千克,结合整地集中施于窄行垄带内,做到“肥不足不种”。

二,选种、种子处理、土壤消毒、喷施除草剂:

①,选种首先选用株型紧凑、抗早衰、抗逆抗病、抗倒伏的杂交玉米品种,如春季种植生长期长,可选择中晚熟品种,夏季或加茬抢种可选择中早熟品种,低海拔地区可选用中晚熟品种,高海拔地区可选用中早熟品种。

②,种子尽量选用“红包衣”种子,播前还要再次进行药剂拌种消毒,如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或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都可防治地下病虫害,保证株苗健康,多收粮食。

③,在播前或覆膜前,对土壤消毒,可进一步预防和防治玉米病虫害,对培育壮苗,提高产量有基础保障,播前可每亩用辛硫磷0.5千克,加细干土30千克,均匀拌成毒土撒施,可有效防治地下病虫害。

④,在整地起垄后,应喷施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剂,把杂草灭除在萌发状态,减少营养消耗,避免遮阳挡光,促进苗株健壮,提高玉米产量。

三,播种时间、方法、方式及深浅度:

春播玉米要结合当地气候状况来确定播种时间,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为适播期,播种方法上采用大小双、高垄种植法,大垄宽70厘米,垄高13厘米为宜,小垄宽40厘米,垄高18厘米为宜,方式上有露天种植和覆膜种植,相对来说,采用全覆膜大小双垄、高低垄种植,更能提高玉米产量,而实现高产效果,播种时注意深浅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过浅影响出苗扎根,过深拉长出土时间,都会影响苗株生长和产量。


四,加强苗期、中期、后期管理:

①苗期管理:苗期重点管理,应及时破土引苗,查苗、补苗、定苗、打扠,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为争取提高产量,打好基础。

②,中期管理:中期管理重点是促进玉米植株叶数增多、叶面面积增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茎秆粗壮,因此在大喇叭口期要及时追施“壮秆攻穗肥”氮肥,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同时还要注意瘤黑粉病、顶腐病及玉米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喷洒0.2%的克菌丹或0.1%的抗菌剂预防防治病害,用5%的甲基异柳磷或1.5%的辛硫磷拌毒沙灌心叶防治,减少病虫害,确保植株健壮、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③,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害,防止植株早衰,因此为了保护好叶片,提高光合强,延长光合时间,就要适量追施尿素每亩5~8千克

“攻粒肥”,或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溶液2次,促进粒多、粒饱,增加产量,同时还需加强田间病虫害工作,进一步确保提高产量,如发现有粘虫可喷洒20%速灭杀丁,有红蜘蛛可喷洒73%克螨特,有蚜虫时可喷洒50%抗蚜威防治,如有其它病害,在喷杀虫药时可针对性地加入相应药剂防治,消灭病虫危害,增取多收粮食。

五,适当晚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不准备早收腾地种小麦、大蒜等其它作物时,尽量晚收,可通过后熟作用,使玉米籽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可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以“苞叶干枯、有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最佳,这时籽粒生理完全成熟,缩水率小产量高。


总之来说,要想玉米达到高产,就须采用全覆膜、大低垄小高垄双垄(宽窄垄),集雨保墒保温种植技术,选用适合当地多抗性、紧凑型杂交新品种,加强播前播后种子、土壤消毒工作,合理密植,同时加强整个生育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确保植株健壮健康生长,才能达到高产预期目标。


基层农人


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按合理的种植方式种植的玉米植株数量,一般以每亩多少株来表示,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因素之一,而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是玉米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玉米的种植密度多大为适宜呢?根据多年的经验,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之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密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密度越大产量越低,所以说合理的密度是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而要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则一定要增加播种量,只有增加播种量才能有足够的苗,才能选出壮苗和提高密度,玉米种植密度跟那些因素有关呢?又是如何做到高产高效?本文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题主和玉米种植户有所帮助。

影响玉米种植密度的因素

1、气候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从南到北有6种气候类型,主要是降雨、气温、风力等气候条件,降雨多少,气温的高低、风力的大小都是影响种植密度的因素,降雨多的地区,玉米长势要好点,相对降雨少的地区的密度要大,早春玉米种植时温度低,但在生长后期是高温,所以种植密度相对来说比夏玉米密度要低,风力大的地区种植密度小,防止叶片相互摩擦而引发病害。

2、地理因素 玉米种植地的选择,谁都想种植在排灌方便的地块,但不同的地块有不同的种植密度,如旱地与水地,旱地,土壤含水量低,植株长势不好,只有提高种植密度才能取得高产,而水地则要适当稀植,坡地、涝渍地、盐渍地、沙化贫瘠地等密度要适当提高。

3、水肥因素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的地块玉米种植密度相对来说要稀疏些。

4、叶片展开大小因素 玉米叶片依据其展开大小分为平展型、竖叶型和中间型。叶片平展型的多为中晚熟品种,植株高大,叶片宽而多,适合春播,每亩3000-3500株,竖叶型多为早熟品种,其株型紧凑,叶片向上适合夏播,每亩4500-5000株,中间型多为早中熟品种,其叶片展开形在平展型和紧凑型之间,每亩3500-4500株。

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的高低来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

1、苗产700公斤的高产地块 一般都选择紧凑型中晚熟大穗杂交品种,每亩4500-5000株,紧凑型中穗杂交品种每亩5000-5500株。

2、亩产500公斤以上的中产地块 一般都是选择平展型的杂交品种每亩3500株,紧凑型中晚熟大穗型每亩4000株,紧凑型中穗每亩4500株。

3、亩产400公斤以下的低产地块 像沙化贫瘠地、盐渍地等肥力低的地块,一般选择平展型杂交品种每亩3000株,紧凑型每亩4000株。

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在选择品种时选择耐密度高的品种,每亩提高株数也就是提高穗数,穗数多少、穗粒饱满度、植株长势是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所以在在肥力好的地块每亩种植密度可以增加600株左右,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以上是玉米种植密度大小的因素和高产高效的种植方法,在玉米的种植中要注意肥水管理,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农业小手


玉米种植密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

一、我国玉米种植范围既广泛又集中,是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刚才提到,在我国乃至全球,玉米种植分布非常广泛,但主产区也相对比较集中,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中北部地区、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平原地区,是传统的黄金玉米带。从国内主要分布来看,大致上从黑龙江起,沿吉林、辽宁,经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四川而至云贵川一带,形成了一个斜长的玉米主要生产带,这个区域的玉米面积和产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85%以上。

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土壤条件、作物生长周期等等自然条件来看,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又可以分为北方春玉米生产区,包括东北、西北、河北北部一带,属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一年一季,单种玉米,或与大豆轮作;黄淮海的夏玉米产区,主要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以及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一带,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气候上是温带半湿润,一年两季,夏粮为小麦、秋收以玉米为主;西南山区丘陵的玉米产区,主要是云贵川一带,既有一年一季春玉米的高山地区, 也包括两年五熟的春玉米丘陵地区,还包括一年两熟的夏玉米丘陵产区,以及一年三熟的秋玉米平原产区。其他还有南方丘陵玉米种植区、青藏高原玉米种植区、西北内陆的春玉米产区等。

二、玉米的一生漫长又短暂,成熟长短不同区域不尽相同。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经过种子萌动发芽、出苗、幼苗生长、拔节、抽穗授粉、灌浆乳熟等,行业内将其分为三个生育阶段,即苗期、穗期、粒期。玉米的一生,也就是生育期的长短,是和品种、播种期、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直接关系的,品种的叶片多、播种期早、日照较长或温度较低的,生育期均较长,反之则生育期较短。那么据此分类,我们可以将玉米的生育类型分为早熟(生育期春播的85-100天、夏播的70-85天,积温2000-2200℃,植株较矮,叶片数较少)、中熟(生育期春播的100-120天、夏播的85-95天,积温2300-2500℃,适种地区较广)、晚熟(生育期春播的120-150天、夏播95天以上,积温大于2500℃,植株高大,叶片较多,产量高)。

三、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种植方法,配合合理的肥水能更好的保证高产。

在玉米种植上,单位面积的穗数、每个玉米穗的粒数和籽粒重,都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在农民的种植经验和农业科技推广实验中发现,玉米种植密度稀,则不能使得土地、空间、水分、光照等得到充分利用,虽然每一颗作物的生长发育会比较好,玉米棒大且籽粒饱满,但由于亩穗数减少,单产也不会高;而种植的密度过大,虽然穗数增加了,但也造成了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好,从而使得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容易出现空杆、倒伏、穗小、籽粒轻等现象,也影响单产。那么到底合理的种植密度怎么确定呢?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要求。

限于专业能力,这里就不能详细阐述了,但据粮小咖的了解,玉米合理密植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结合品种、栽培条件的不同,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是群体的最适叶面积系数的光截获率达到95%左右,从而使得光能在冠层中分布合理,保证群体和个体的协调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的穗数、粒数、粒重的乘积达到最大值效果。简单来说,比如晚熟品种一般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需要较大的个体营养面积,密度上应该稀一些;植株较矮的早熟品种可以适当密一些。

另外,根据肥水条件来看,一般地力比较差的、施肥水平较低的、灌溉条件较差的,玉米种植密度应该低一些,土壤肥力较高的、灌溉条件较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根据日照、温度等条件,短日照、气温高的,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从出苗到抽穗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较短,据此对同一类型的玉米品种,南方地区的种植密度应高于北方,夏播的玉米密度高于春播的。

综上所述,了解到玉米的分布、分类及种植密度的相关条件后,严格上来看,也算是纸上谈兵,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才是最合适的选择。所以说,农民朋友都知道合理的密植有利于增产,且很大程度上是主导作用的,那么确定了合理的密度之后,还要考虑合适的种植方式,比如等行距、宽窄行等;同时更要考虑肥水的跟上,毕竟玉米虽然适应性比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但却怕涝怕旱,且需肥、需水较多,每个生育周期需要补充不同的元素,需要满足对水分的不同要求。


粮小咖


玉米种植密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高产高效?

玉米的产量取决因素众多:玉米种植的密度、玉米的品种、土地状况、种植方式、水肥管理、后期的养护等。

在同等土地、同样的玉米品种、同样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高低不一致,这就要考虑玉米的种植密度问题,假如种植的玉米密度过低,产量则相对减少;假如密植度过高,玉米粒度小且产量则不高,可以看出,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十分关键!



编者所在地华北的农村,可以说夏季玉米作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由于常年种植各方面做的不错,父母每年种植的玉米亩产量均超1300斤(根据历年的波动收成看没低于1200斤过),行情优越的年份亩产量超1400斤。对于乡村的玉米生产者而言,均希望每次种植的玉米能够获得高产量,那么究竟玉米如何种植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呢?


第一、土茬问题

玉米属于一个耐旱的北方性农作物,可以说对水分、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南方雨水充沛的地区种植玉米不适合。同样玉米的种植也需要换茬播种,连续三年以上的玉米种植土地需要进行轮作一次,防止土壤因板结病菌突出等因素影响了玉米的生长。

二、优选良种玉米

玉米的高产如何种子问题是首选,有些农民朋友种植玉米选择用上一年的玉米做为种子,理由是方年玉米长势不错,而且又能降低播种成本。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错误的做法,这直接不利于后期玉米的种植。为了每一茬的玉米种植能够收获高产且高效的玉米,尽量从专业的农业机构引进玉米种子,高产、抗旱、抗涝的玉米品种为佳


第三、播种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玉米的一亩地播种株数为3500株左右,而且按照垄种植,每垄的间距控制在500--5500mm,每株的间距控制在400---500mm,每一株玉米的播种温度控制在120mm左右。适当的每株间距能够保证玉米苗、玉米秸秆的生长密度,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透气性。

第四、肥水的管理

水分和肥料是生长的必需品,特别是玉米在涨至400-500mm的高度时需要进行一次追肥,在玉米抽穗时还需要进行一次追肥,前期的追肥用氮肥为主,后期的追肥可以用复合肥。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玉米作为我们农民主要生产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对玉米的质量和品质要求逐渐上升,加强对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显得非常的重要。

而玉米种植密度和选用品种,种植时间,生产条件以及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玉米种植密度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在良好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高,是玉米增产增收的重要基础。

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密,玉米植株的生长缺乏充分的生长空间,玉米植株的叶片会存在相互遮光遮阳、滋生虫害的现象。

因此,在整个种植地块内,玉米作物的通风效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其中包括病害虫增多,穗轴无法进行自由伸展,最终导致玉米的产出量受到影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所以,我们种植户在玉米种植的实际种植过程中,保持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条件,对玉米的种植效益有效明显的提升作用。

☑、玉米如何做到高效生产

㈠、品种选用、拌种消毒

品种的选用对玉米的产出量和品质有这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品种的选用上,我们需要选用优质高产、紧凑早熟、穗大粒多、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地理条件,例如,风力较大的地块要选择抗倒伏能力高的品种,风力小,选择抗倒伏能力低,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地块土壤贫瘠,灌溉不便,要选择抗旱能力高的品种。

抛开以上品种的特性之外,我们还要因地制宜的选用具备色泽饱满,籽粒均匀,、发芽率高、没有破损、无病害虫的优质品种。

㈡、对玉米有效的拌种消毒,不仅能够预防地下害虫及玉米土传病害,而且还能提高玉米种子的抗虫抗病能力,同时玉米拌种剂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也可促进种子发芽,根系生长,保障玉米在苗期苗齐苗壮,为玉米增产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

在选用拌种剂的阶段我们也要考虑,选择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中有成膜剂,能够保证种子的安全性。尽量提前拌种,拌种后要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才能播种,切忌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晾晒。在拌种施不能随意的增加或者减少用量,因为这样会影响拌种效果和玉米种子的发芽。

玉米种子虽带有包衣,不过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二次拌种才能有效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播种技术、种植密度


㈠、玉米的播种时间不能过早或过完,播种时间过早受低温容易造成断垄,播种过晚会影响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时间,导致玉米贪青晚熟该成熟时未成熟,直接造成产量大幅度降低。

玉米的播种深度,一般都为3至5cm即可,播种过浅或者深都会直接影响玉米出苗,造成出苗低或苗不齐。

㈡、玉米的种植密度也是直接影响最终产出量的关键,玉米属于是喜光作物,密度太大,玉米后期造成透风不良,地块湿度大,病虫害严重,渐而造成玉米产量降低。

因地制宜采取大小垄和宽窄行种植,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农事操作和水肥施用。一般人工播种地块行距大多为45至1500px,而机械播种部分农民保持的行距多为55至70cm。


㈢、种子质量差可多用,种子质量好少用,用机械点播或条播一般都能达到出苗整齐、大小均匀,不缺苗断垄,为均匀留苗打下良好的基础。定苗时严格掌握密度,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

我们可按照品种的特性决定适宜的密度留苗,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大肥料应多施。做到密度合理,才能充分发挥所种品种特性,获得较高的产量。土壤肥力条件好,也可适当超出要求密度的上限,一般不超过10%,不然易发生营养生长过盛和倒伏的现象。

☑、总结

㈠、玉米种植管理不科学,靠着传统的种植方法来种植,在玉米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只给给予必要的养分和病害虫预防,种植密度往往被忽视,从而造成玉米生长不良,导致玉米在收获时期出现病害、虫害增多,玉米的质量和品种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㈡、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玉米品种不适宜进行密植的,因没有掌握好种植密度、水肥施用以及病虫害预防;因此,导致最终大幅度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一般适宜密植种植的玉米品种因价格高、生产技术要求高,部分种植户选择了低质过时的品种,最终直接影响玉米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了效益。

以上均为流芳根据自身和当地种植玉米经验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关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