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大將中諸葛亮到底最喜歡誰?

y1個人的海枯石爛


諸葛亮最喜歡趙雲。

子龍一身都是膽

五虎大將全都有膽,但趙雲並非五虎將之一,他到死都只是個雜號將軍。事實上,劉備生前,雖然也重用諸葛亮,但相比法正,劉備顯然更信任法正更多一點。所以諸葛亮和趙雲會惺惺相惜,有一點點同病相憐。

趙雲和諸葛亮觀點一致

關羽死後,劉備要起兵伐吳,當時趙雲是明確反對的,這在裴松之注有記載:

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趙雲因為主張率先討伐曹賊,所以在夷陵之戰中被劉備棄用。

那麼諸葛亮是否贊同劉備伐吳呢?

1.直接證據

早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為今後幾十年規劃好了藍圖,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設想: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曹操實力強大,不能硬打,要注重時機配合。至於孫吳,那更不能打了,他們是我們的援軍,應該拉攏和結盟。

2.間接證據

史書上沒有記載諸葛亮對劉備伐吳的態度,但等到劉備戰敗的消息傳過來,諸葛亮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說如果法正還活著,就一定能夠勸阻劉備向東伐吳,計算勸阻不了,也不至於被陸遜打的一敗塗地,幾乎全滅。

南征重用

等到四虎將死絕了,諸葛亮也掌權了,趙雲再次登上了蜀漢的歷史舞臺。

公元225年,諸葛亮整治好蜀中內部矛盾,上了一篇《出師表》給劉禪,然後帶著趙雲等將士,開始南征。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平定。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公元227年,趙雲跟隨諸葛亮一起駐守漢中,第二年又隨同北伐中原,可惜的是,229年,趙雲病故。

是故,諸葛亮最喜歡的將領一定是趙雲無疑。


李杜文


劉備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其實逐一分析就能看出來。

第一,關羽。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又是坐鎮荊州的主將,並且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諸葛亮寫信都稱呼他為美髯公,可見諸葛亮是對關羽有些畏懼的,所以一定不是關羽。

第二,張飛。張飛也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性如烈火,除了劉備的話,從來不聽別人的話,多次給諸葛亮出難題,所以,諸葛亮也不會最喜歡張飛。

第三,馬超。馬超祖上四世三公,一直認為自己比別人有地位。而且馬超在蜀國一直不得重用,是因為劉備諸葛亮都知道馬超不是一個安分的人。諸葛亮最喜歡的也不會是馬超。

第四,黃忠。黃忠雖然和諸葛亮一樣都是荊襄人士,也特別聽指揮。但是可以看到,每次黃忠出征都是跟隨劉備,無論是攻取西川,還是夷陵之戰。可以看出他絕對不是諸葛亮最喜歡的。

分析到這,大家一定想到了,諸葛亮最喜歡的是誰了?就是趙雲。

從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後,趙子龍可以說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到諸葛亮進川幫助劉備,也是張飛自引一路兵馬,而諸葛亮和趙雲統領一路兵馬。再到夷陵之戰,諸葛亮也是安排趙雲去救劉備。再到北伐出兵,依舊是趙雲為先鋒。

所以,諸葛亮最喜歡的五虎上將就是常山趙子龍。


史詩解密機


諸葛亮是中國民間百姓非常喜歡的古代人物,其人才華過人,多智如妖。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諸葛亮有著“半仙”的風采。

但,諸葛亮也是個人,他也有著普通人的情感和心理,在劉備的下屬中,他也有著遠近親疏。那麼,蜀國五虎將當中,諸葛亮最喜歡誰呢?

諸葛亮喜歡的不是關羽,也不是張飛

諸葛亮接觸最早的五虎將是關羽、張飛,這兩人是主公劉備的兄弟,兩人武功都很高,但為人一個孤傲,一個粗野。

無論性格如何,關鍵是,兩人早期都看不上諸葛亮,一個文弱書生,動不動就大談什麼“三國鼎立”,像這樣的漢子能看上才怪。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不把我當回事,我可能就當你是臭狗屎了。

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磨合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磨合好。就算是磨合好了,諸葛亮對關羽、張飛的尊敬仍然大於親密。

關羽有沒有能力?有,很強。聽不聽話?不聽。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千叮嚀,萬囑咐,要“東聯東吳,北拒曹操”,關羽轉眼間就當放了個屁。

人家孫權派人來求婚,《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句“虎女豈能嫁犬子”就此和孫權撕破了臉。而《三國志》中也有詳細記載: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總之,一句話,關羽對諸葛亮交代的事情早忘了,最後導致荊州丟了,這樣的人,諸葛亮如何喜歡?關羽壞的不是諸葛亮的事,而是壞了整個蜀國的事情。

而張飛,也是個魯莽之人,在劉備一意孤行要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腦子更熱,人還沒出門,就被手下咔嚓了。《三國志》記載: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張飛這樣的粗人,一直就不是諸葛亮喜歡的類型,諸葛亮喜歡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喜歡什麼樣的人?才華出眾,智勇雙全的人。

《三國志》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一個自比管仲樂毅,和徐庶、崔州平為伍的諸葛亮,欣賞張飛的程度並不高。但相對關羽來說,諸葛亮更喜歡張飛,攻陷成都時,張飛一路幫了不少忙,出了不少力。

諸葛亮喜歡的不是黃忠,也不是馬超

黃忠能力不錯,真正的老當益壯,曾經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達到了人生的最高點。這個人,諸葛亮很敬佩,也很欣賞。

但是,黃忠老了,和諸葛亮是兩代人,和諸葛亮缺乏共同的話題。這樣的老者,諸葛亮更多的是尊敬。

馬超是西涼名將,按他手下龐德的話來說,此人勇猛非常,但是有勇無謀。馬超是公元214年歸附的,是五虎將當中,最晚一個“就位”的,武功是真得強,公元222年病死,死時47歲。

按年齡來說,馬超和諸葛亮相當,按家世來說,馬超是名門之後,看起來應該和諸葛亮能打得火熱。也正因為馬超出生名門,所以有點不可一世的傲氣,這點諸葛亮不喜歡,關羽更不喜歡。

《山陽公載記》裡記載,馬超剛投降劉備的時候,劉備很厚待馬超,馬超經常直呼劉備的表字,關羽非常憤怒,請求殺了馬超,劉備勸解:“馬超窮途末路來歸附我,就因為直呼我的表字,而把他殺了,以後怎麼面對天下?”

這樣的馬超,確實不是諸葛亮的菜,用可以,說到喜歡,難!

諸葛亮最欣賞的就是趙子龍

趙雲的為人品行,才華能力,都是諸葛亮非常欣賞的。趙雲既沒有關張兩人那麼深的根基,又是和諸葛亮一樣,被劉備欣賞且“聘用”的人,這兩人的處境基本相當。

另外,趙雲的年齡和諸葛亮相差應該不大,是劉關張口中的四弟,在公元191年時,還是個少年將軍。相近的年齡,讓趙子龍和孔明共同話題頗多。

趙子龍一身是膽,劉備很喜歡,諸葛亮也很欣賞,每每在關鍵時候,都是趙子云在頂事,長坂坡前救劉嬋;在諸葛亮的率領下,和大家一起攻克成都;劉備去東吳時相陪等等。

趙子龍是五虎將中壽數最高的,也是和諸葛亮一起時間最長的。

南朝裴松補充三國志的《雲別傳》曰: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啥意思?諸葛亮要賞賜趙雲,趙雲卻因為整體戰役失敗而拒絕,諸葛亮非常讚賞。

趙子龍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符合諸葛亮的欣賞標準;趙子龍和諸葛亮都是後來“外聘”,心理距離較近;趙子龍情商出眾,執行有力,深得諸葛亮讚許;趙子龍不居功自傲,服從整體大局,品德高尚,讓諸葛亮敬佩。

趙雲,就是五虎將中,最受諸葛亮喜歡的那個人,沒有之一。


藍風破曉


關羽五虎上將喜歡誰,我們可以把蜀國的這幾個人分成一個宿舍。

這個宿舍暫時分成七個人。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這裡面劉備是這個班的班長,也是這個宿舍的宿舍長。

在這裡面,劉備,關羽,張飛是一個村的,拜了把子的,幹壞事都是一起的,算是和趙雲一個鎮的。而諸葛亮和黃忠是一個鎮但不是一個村的。馬超是另一個地方的。也算是插班生吧。

劉備能說會到,身邊總是圍著一群人。

張飛性格粗暴,愛見義勇為,是個熱心腸。

關羽比較傲,清高,不好說話,也不太會說話,說話比較衝。

諸葛亮是學習最好的,又最能說的。老家算是和黃忠一片但不是一個村的,

黃忠是最大,最老實的。

趙雲長的最帥,也是一個直心腸。

馬超是個插班生,內心還想著去當班長和宿舍長。

然後,再分他們的關係,劉關張顯然一個村的,從始到終帶的時間最長的。經歷的種種讓他們關係很親密。

劉備是宿舍長,要維護好所有人,所以和那個人都拉攏關係,但是和關羽張飛最好。因為諸葛亮聰明,學習好,很多時候能出點好主意,所以有時候也好問問他,參考他的注意,尊重他。趙雲認識比較早,也很賞識,但是有時的直性子看不慣,雖然知道說的有道理,不過也知道沒有壞心,有時候反感,但是比較信任。黃忠比較老實,歲數比較大,也好管教,所以關係不進也不遠,心裡放心。馬超是個外來戶,心裡還多少有點不服劉備,劉備表面還說話說話,心裡也防著他。



張飛和劉備關羽的關係不用說,張飛特別佩服讀書人和聰明人,所以對諸葛亮也是很敬佩的。有時候也跟著諸葛亮學點東西,所以他倆私關係也比較好。和趙雲黃忠關係差不多,看不順眼馬超。


關羽和劉張關係不用說,和諸葛亮沒有共同話題(一個文頭頭,一個武頭頭),但是看這倆兄弟跟諸葛亮走進心裡不毛。和諸葛亮一般沒啥話題,認識趙雲比較早點,算是一個鎮的,關係一般。但是和黃忠關係較差,有點瞧不起黃忠吧(覺得黃忠比較老,不想和他一起評為五虎上將,絕的丟身份),馬超是個外來戶,內心還想著拜把子的位置,所以更不喜歡他。

趙雲英勇帥氣,和大家處理的關係都差不多,劉備信任他,關羽張飛也算喜歡,比較靠近他,最後諸葛亮北伐也是嚐嚐帶著他,和黃忠馬超也沒啥矛盾。



黃忠入夥較晚,也是踏實肯幹的主,劉備信任他,諸葛亮也是和他靠近的。趙雲和他關係也不錯,馬超比較另類,但是對比別人而言對黃忠還是友好的,張飛也沒啥,就是關羽有點瞧不起他,但是他心裡沒啥。


馬超,來的比較晚,算是沒學校上了來的這裡吧,心裡有點不願意,一前是別的學校的老大,現在到這裡是小兵了心裡有點不接受,劉關張,諸葛他們也都防著他,趙雲黃忠雖說也防著吧,但是最起碼還放在心裡不說出來。

然後最後再來分析諸葛亮和他們的關係,劉備不用說。經常給他出主意,真心把他當老大。關羽,那是絕對不對乎,一個好武,一個好文,明顯老大後面的倆個小頭頭,不打起來就是好的。對馬超心裡也是不喜歡。其實對剩下的三個還是都是很喜歡的。張飛尊敬他崇拜他,黃忠算是老鄉,他能上去有諸葛亮的很大功勞,趙雲也是尊敬比他厲害的人。



要說和誰關係最好,我覺得還是黃忠,最信任,最喜歡他。在了趙雲,必定這裡面除了頭子覺得他和自己文化愛好方面說得來有共同話題。張飛很尊重他,所以他也對張飛有好感。三者其實沒太大的差距。


邢臺大管家


蜀漢五虎大將在諸葛亮眼裡最受待見的莫過於趙雲了。從性格上講關羽傲慢,張飛暴烈,馬超孤僻,黃忠強鷙,趙雲則機智謹慎。其他四人性格中的缺陷較明顯,往往會傷及自身。其人生的結果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關羽失荊州被殺應歸昝到他的傲慢性格。張飛暴瘧部下成了他的取死之道。馬超的孤僻造成了不能保住一方諸侯之位。黃忠的任性造成了中埋伏身亡。唯趙雲行至有度,不驕不躁,無私無懼,國家至上,深得諸葛亮器重,視作國家棟梁。


天山月3


我是歷史話光年,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喜歡的人並不一定是聽話的人。我們先來重新認識下諸葛亮,為蜀漢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自受託孤以來,竭忠盡力、事必躬親輔助後主劉禪。雖然中間經歷了曹丕的誘降,南中的叛亂,蜀漢的派系之爭,但諸葛亮從未動搖過,對劉備、對蜀漢的忠誠從未變質。

在蜀漢的五虎大將中,關羽曾在劉備帶詔事件中投降過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趙雲原是公孫瓚的部將,因兄長去世離開公孫瓚,雖不知公孫瓚與趙雲關係究竟如何,但在公孫瓚危難之際,趙雲並未前去相助,最後反而投了劉備;馬超在投降劉備之前,還投過張魯;黃忠原是劉表部將,兵敗的時候,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投降,最後還是劉備自己上門的。

可見,在五虎大將中,唯獨張飛至始至終都始終跟著劉備,不曾有二主。古城相會,張飛曾因關羽事二主要殺掉關羽,張飛之忠義才是古今無二。

當諸葛亮收到曹丕令王朗書寫的勸降信之後,立即做《正議》痛罵王朗不識名主,與當年陳崇、孫竦稱讚王莽篡漢無二。譴責曹丕篡奪帝位,對百姓失德,猶如當年項羽一般。可見正義在諸葛亮心中所佔的位置有多重,這從文章標題“正議”也可以略知一二。

張飛事實上與諸葛亮的交集並不是很多。張飛是常任車騎將軍,負責蜀漢守衛領土與平定叛亂,所部機動性很強。諸葛亮是負責鎮守成都、治國興邦。二人在工作上也沒有太多交集。

夷陵之戰前夕,張飛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而諸葛亮是夷陵之戰兵敗後,白帝城託孤,才正式掌控蜀漢軍政大權於一身。再此之前,無論從資歷上,還是從實權,再或者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上,諸葛亮都是無法與張飛相比的。

劉備在世的時候,趙雲一直都是其親兵白毦兵的統領。雖然趙雲多次隨劉備出征,但主要以負責劉備安全為主,趙雲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漢中之戰,沒有趙雲便沒有漢中之戰的勝利。

趙雲雖是後來投靠劉備,但卻是危難之中,無論劉備在與不在,始終都在為劉備的匡扶漢室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無論是諸葛亮調遣、還是劉備親自委派對其來說都沒有太大差別。所以,五虎大將中最聽話的人,趙雲當之無愧。

將軍當征戰沙場、馬革裹屍,在蜀漢的將領中,唯有張飛的兒子張苞死後,諸葛亮痛哭至暈厥,幾日不能理事。足見,張飛一脈在諸葛亮心中的位置有多高。

綜上

五虎上將中諸葛亮最喜歡的人就是張飛,雖然交集不多,但二人對忠誠的理解是非常一致的。“蜀之諸將,惟飛最雄”,張飛不僅勇武、忠心,最主要是很尊重文人,這一點與關羽有本質的區別。

歷史雖然對張飛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存有爭議,但張飛確實是一個文武雙全之人。自諸葛亮出山以來,在劉備的嫡系之中也唯有張飛以平常心對待諸葛亮,不似趙雲眼中只有劉備,更不似關羽那般看不起文人。

雖說在五虎大將中諸葛亮最喜歡張飛。但在五虎大將心中,諸葛亮僅僅只是治理國家的讀書人而已,單從這個角度來說,五虎大將每個人都是諸葛亮仰視的對象。

我是歷史話光年,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喜歡請點擊關注,與你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諸葛亮最喜歡他老婆黃月英了,可惜不在五虎將中,那五虎將中他最喜歡的應該是趙雲,原因有二:

第一、兩人有共同話題


我們先看這幾個人的出生年代,據史料載關羽生於公元160年,張飛比他小點,估計也就公元160到公元165之間,黃忠的話比他們還要大,而馬超是公元176年,

趙雲是公元170年,諸葛亮是公元181年。俗話說20年一代溝,這樣看來能和諸葛亮有共同話題的也就趙雲和馬超了。


另外,看這幾人跟隨劉備的時間,關羽張飛不用說,是和劉備一起發家的親兄弟。趙雲是公元200年在鄴城跟隨劉備;黃忠是赤壁之戰結束後,於公元209年跟隨劉備;馬超是在公元215年跟隨劉備;諸葛亮是在公元201年出山輔佐劉備的。那麼從這方面來看,諸葛亮與趙雲算是同時期入職的小夥伴,都是新員工,能聊的話題比較多,自然而然關係也會好很多。

尤其是到了後期,蜀中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後,趙雲成了蜀中少有的棟樑,蜀漢也更需要趙雲的扶持與幫助,諸葛亮和他一文一武,兩人關係也就更好了。


第二、趙雲本人心思細膩、有勇有謀


趙雲自從跟隨劉備以來,直到公元229年去世,將近三十年時間,先後參與了大量戰役。如博望坡、長坂坡、入川戰役、漢水之戰、箕谷之戰等,也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在任期間,還先後擔任了桂陽太守、公安太守、江州都督等職,劉備夷陵之戰敗走時也是趙雲率軍前去阻攔吳軍的追擊。趙雲一生剛正不阿,在平定益州後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關羽被害荊州被丟後,也曾極力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稱為有大家風範的儒將。

在公元218年,漢中大戰第二年,戰事一直相持不下,於是趙雲想到偷襲曹操糧草,便派黃忠前去攻打。但是他們約定時間到了之後,黃忠還沒有回來,於是趙雲帶著幾十騎兵前去接應。結果半路上遇到了曹操伏兵,趙雲只好且戰且退,回營之後,曹操覺得趙雲營中有埋伏,趕緊下令撤退。可惜還是被趙雲抓住時機,在他們撤退時,趙雲下令用弓箭攻擊後軍,讓敵人誤以為後方被包圍了。這一仗使得曹軍大量士兵墜入漢水之中淹死,給蜀漢陣營的士氣打了支強心劑。


趙雲在後期更是蜀漢的中流砥柱,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出箕谷作疑兵,迷惑曹魏的主力部隊,為諸葛亮所率的真正主力爭取時間。雖然後來馬謖丟失街亭,導致諸葛亮首次北伐失利,但在撤退時趙雲所率部隊依舊完整。由此也可以看出趙雲在統軍方面也有不錯的方法,確實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將領。

諸葛亮本人也是一位心思細膩的人,做事穩重,趙雲與他很像,兩人的性情相投,所以他們二人的關係也更好。再看其他幾人,關羽傲慢、張飛馬超粗魯、黃忠雖然比較老實但和諸葛亮年齡差距太大聊不到一起,這幾人和諸葛亮也就同事關係而已。


總結

趙雲一生縱橫沙場數十年,智勇雙全,冠絕三軍,性格也和諸葛亮非常像,因此在五虎將之中深得諸葛亮的喜愛。

另外兩人同時期進入蜀漢陣營,有著共同話題,在任務執行時也是謹遵諸葛亮安排,不居功自傲,體恤下屬,品德高尚。尤其在其他幾名虎將去世之後,趙雲更是成了蜀漢重要的大將,一生和諸葛亮共事近三十年,兩人心心相惜也很正常。


不住聊三國


諸葛亮最喜歡趙雲,其次是張飛、關羽、黃忠、馬超。

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對下屬的要求無非兩點:忠誠和能力!

歷史中的趙雲將軍雖然沒有《演義》中那般神乎其神,但是長坂坡護主(不是七進七出哈,而是護送劉備家眷)、漢水退曹、箕谷詐兵等神勇事蹟,在歷史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劉備也曾公開稱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所以趙雲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

趙雲與劉備通過公孫瓚相識,兩人互相尊敬、志同道合,趙雲於官渡之戰前期在鄴城投奔劉備,於是這一聲“主公”,便叫了一輩子。《雲別傳》中記載,劉備與趙雲“同床眠臥”。可見趙雲與劉備之間的君臣之情和關羽、張飛般深厚。因此趙雲對劉備的忠誠之心毋庸置疑。

趙雲與關羽、張飛不同,關張二人有自己的政治主見,他們尊劉備為大、諸葛亮次之。所以諸葛亮很難100%的約束和管理關、張二人。主要是他們的地位性格擺在那裡,作為元老中的元老,他們的地位是高於諸葛亮的,而且關羽比較孤傲,而張飛又比較暴戾。二人說實話,都和諸葛亮不怎搭,他們不是諸葛亮的將,根本談不上喜歡不喜歡。

而趙雲不一樣,雖然劉備兄弟相待,但他的出身遠不如關羽張飛,劉備對於他來說是主而不是兄,他和諸葛亮有著更多類似的背景。而且向來以大局為重、以服從軍令為天職。關羽被殺後,趙雲支持諸葛亮的看法,極力勸阻劉備伐吳。劉備去世之後,趙雲尊諸葛亮為大。對諸葛亮的戰略部署,趙雲向來言聽計從、身體力行,諸葛亮亦尊趙雲為蜀軍楷模,二人一文一武,共同效忠於蜀漢江山。可見趙雲尊重諸葛亮的為人,敬佩諸葛亮的智慧。

“服從命令聽指揮”這六個字在趙雲將軍的身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趙雲將軍都沒有半分汙點可言。他忠君愛國、不近女色、不貪戀權勢,沒有政治野心。

三國趙雲身為蜀國的虎威將軍,又是後主劉禪的亞父,可謂身份顯赫,尊貴無比,但趙雲不弄權、不借勢,一心效忠蜀漢,無半點私心。

反觀馬超和黃忠, 根據《三國志》記載,馬超和父親馬騰先是背叛漢室跟隨董卓起兵。後又背叛董卓投奔曹操。馬騰在曹操手下為官期間,馬超擁兵自重,大有自立為王的架勢。

由於馬騰在西涼地區的勢力極為龐大,所以曹操非常重視馬騰。只不過馬騰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馬超和韓遂竟然不顧自己的死活私自起兵反曹,曹操一怒之下將馬騰殺死。

馬超抗曹失敗,走投無路之下才投奔了劉備, 野心勃勃的馬超不僅害死了父親馬騰,還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馬超歸順劉備之後並沒有得到重用,可見劉備與諸葛亮對馬超始終心存芥蒂。

至於黃忠,雖然不似馬超那般反覆無常,但他是劉磐的部下,而劉磐是劉表的侄子。劉備和孫權瓜分荊州之後黃忠才投靠劉備,所以黃忠的政治身份並不算理想。黃忠和馬超被封為五虎將時,關羽的言辭之間頗有不滿,認為黃忠和馬超不配與自己平起平坐,可見黃忠和馬超在蜀國高層的眼中並不受待見。

而且黃忠和馬超加入蜀國陣營的時間較晚,在戰場上與諸葛亮配合的機會也不多,所以諸葛亮與馬、黃二人並無深交,更談不上“喜歡”二字。

綜上所述,五虎將之中,諸葛亮最欣賞趙雲,其次是張飛、關羽,黃忠、馬超。


白話歷史君


要說三國里人氣最高的男子天團,非蜀國五虎上將也。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將人氣之高,遠超女子偶像貂蟬、甄夫人、鄒夫人、大小喬。

要說諸葛亮最喜歡誰,當然是黃月英啦(開玩笑的)

我覺得諸葛亮最喜歡趙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趙雲有情有義,赤膽忠心。

趙雲初追隨公孫瓚的時候,雖然公孫瓚目不識人,沒有發現趙雲這個人才。但趙雲並沒有轉投他人,只是後來趙雲的哥哥去世,趙雲為了給哥哥守孝,才辭別了公孫瓚。當時劉備捨不得趙雲離去,緊緊握住趙雲的手不撒開,趙雲說:終不能做不義之事。


後來趙雲追隨劉備,並沒有因為劉備勢弱而舍劉備而去,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赤壁之戰,在劉備最勢弱的時候,趙雲始終堅定的追隨著劉備。長坂坡七出七入,就出阿斗;劉備出兵益州,趙雲在長江截住了打算帶阿斗去東吳的孫夫人,接回了阿斗,都看出趙雲對劉備的衷心。他不僅僅把自己當做劉備的下屬,更是因為劉備待他如兄弟,他把自己也當成劉備的家人。

博望坡,趙雲擒住了同鄉夏侯蘭,由於二人自幼相識,趙雲向劉備求情,保住了夏侯蘭的性命。

可見趙雲是個重情義的人。

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受人敬重。諸葛亮如何不愛?

趙雲英勇無雙,心思同樣謹慎心細。

回顧趙雲一生戰績,有多次以少勝多的戰例。

218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大戰,黃忠率兵偷襲曹操的糧草輜重,由於到了約定時間沒有回來,趙雲率幾十騎前去查看。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大軍,趙雲且戰且退,多次衝擊曹操的軍陣,並在回營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吶喊,並用勁弩攻擊其後軍,致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墜入漢水淹死。

228年,諸葛亮北伐曹魏,趙雲率少數兵士,號稱蜀國主力,在箕谷作為疑兵,成功牽制了曹真的主力軍,雖然最終諸葛亮北伐失敗,但趙雲也並沒有潰不成軍。

由此可見,趙雲著實是一個心思縝密謹慎的將才。

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謹慎行事,與趙雲在這一點上頗為相似。性情相投,諸葛亮如何不愛趙雲?

諸葛亮,趙雲,地位相同。

在劉備的朋友圈中,關羽張飛始終是第一位的,算是親友圈。蜀國千萬人,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算是外人。

而趙雲和諸葛亮都是半路投奔劉備,雖然皆受到劉備的器重,但充其量算是合夥人,怎麼能和至親相比。而馬超和黃忠,雖然也是半路入夥,但他二人都是降將,地位自然又低趙雲、諸葛亮一籌,算是打工的。所以趙雲、諸葛亮更容易相處。

二人地位相同,諸葛亮如何不與趙雲親近?


與其他四人相比,趙雲沒有關羽的目中無人剛愎自用,沒有張飛的魯莽暴躁,比馬超有情義,比黃忠年輕;作為軍士,自然喜歡這種沒有後臺,聽話好駕馭,辦事謹慎穩妥,可託付大事的好同事。

(純屬個人意淫,無詆譭其他四人之意,五虎上將,都是我的最愛)


始終先生


五虎大將中諸葛亮最喜歡趙雲,因趙雲赤膽忠心,有勇有謀,文武雙全,而諸葛亮也是忠心於劉備,二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忠於主公劉備,那趙雲對諸葛亮的才能也是佩服的,對諸葛亮的調兵遣將,每一次趙雲都是服從而沒有異議,不向關張和魏延有時有異議或不服氣,所以綜以上可看出諸葛亮很看重趙雲,劉備東吳招親派趙雲去保護,並出色完成任務,諸葛亮在東吳弔孝也是由趙雲保護,借東風也派趙雲來接並一箭射落敵軍桅杆,一成功回到江夏,所以趙雲和諸葛亮一直關係很好!諸葛亮也很重視趙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