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北京人,聽說話就知道了,這是為什麼?

開心智慧哥


如果是關注一下再往下看就更好了。

分地兒。

為什麼說分地兒呢?

北京人在外地,一般自己人之間就都說北京話了。

所以,您一聽就知道是北京人。

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是北京人說話全國人民都知道。

就算是沒有接觸過的,電視上也經常看。

為什麼呢?

還不是因為是首都,就關注的人多一些唄。

其實,這裡也有的朋友會有些眼熱,說什麼北京人有什麼了不起。

北京人說話有什麼呀?

不就是兒化音嗎?

這兒化音恐怕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了。

尤其是現而今咱們國家發展迅速,北京又是國際大都市。

都盯著北京人看呢是吧。

其實,我們說話都是自己聽著順耳。

真的在外面沒有顯擺的意思。

您想想,您要是在北京,老鄉之間見面,是不是也說家鄉話啊。

那我們的家鄉話就是北京話啊。

您指望我們在外面還說普通話不成。

其實,剛才我說的分地兒。

就是真正在北京,您看到的北京人,不一定說北京話。

因為,在北京,尤其是工作的地方。

大部分都是外地朋友。

你說一口京片子,人家聽得懂說你裝,聽不懂的你還得解釋。

所以,一般在寫字樓裡就不說北京本地話了。

基本就是普通話,甚至還有的北京人會學公司裡大部分人說話的音調。

我就在財富中心碰到過一個北京人。

開始我真的沒有聽出來他是北京人。

操著一口港普。

有時候還有點大舌頭的樣子。

我呢,就努力的用普通話。

結果,一個不留神,我說了一句“這菜有點薄”

就是淡了的意思。

一般南方人都說鹹淡嘛。

這哥們兒聽我這麼說,立馬露出南城爺們兒樣了。

靠在椅子上,說:“這個粵菜,真特麼不如滷煮好吃。”

哈哈,是不是很逗。

兩個南城人裝到一起了。

在北京,就是這樣,北京人不一定說北京話。

所以,您在北京靠說話真的聽不出一個人到底是哪裡人。

有什麼不同見解,期待您的交流。


九門吏部尚殳


呃……不用聽說話,我第一次去外地玩的時候,陪女朋友逛商場(我是北京土著,女朋友是當地人)在商場女朋友挑衣服我在旁邊等。一句話沒說過,售貨員大姐過來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小夥子北京人吧?我當時都驚了,我可沒說過話,您怎麼知道的?大姐神秘一笑,你們北京人身上有種特點,一眼就能認出來!我趕緊好奇的問,啥特點?大姐笑笑,就是啥都看不上的勁兒!我當時蒙了,我啥都沒看啊,純粹發呆而已。後來回去仔細想想,也是,當時(03年左右)北京比外地很多地方還是要繁華的多的多,在外地商場裡的貨也的確比北京流行的要晚一些。所以可能根本連看都懶的看吧。也不是有什麼優越感,就是自然而然的而已。


和先生先生


我不是北京人,但很喜歡看反映北京市井生活的影視,我總結了一下,說的不好,老北京不要笑話。

1,北京口音的發音是兒化音,啥字都捎個兒,這個是北京人說話最大的特點,俗稱京片子,小美女一口京片子特別好聽。

2,北京人生活在是天子腳下,所以說話做事都特別講個規矩,細化到例如吃早飯,老北京吃早飯,一碗豆汁兒就只能配兩張油餅兒,吃3張油餅兒那叫胡吃,讓人瞧不起的。其它諸如此類的規矩不勝枚舉,所以北京能有那麼多玩主,老炮兒,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沉澱。

3,北京人與生俱來骨子裡就有一種優越感,哪怕他再窮困潦倒,骨子裡那種爺的範兒還是不能丟的,這叫爺文化,是北京人的臉面。

水平有限,只能說這些,見笑了。


少賺多做


咱們北京人一起聊聊吧,我是老宣武的,30多了今年。我不認為城四區人說話能有多大差別。小時候沒有接觸過郊區朋友,特別偶爾遇到過外地人,後來到10幾歲才陸陸續續慢慢接觸到郊區的朋友,有海淀的,昌平的,懷柔的,朝陽的,通縣的,大興的,延慶的,順義的,密雲的。現在回想總結一下,海淀郊區和昌平和順義這邊人,說話口音不明顯,但是你細聽跟城裡口音會有些許差別,另外個別字眼兒會有明顯不同,比如說,打下去,拉上來,這種詞語,北京城裡都說,打下(輕聲)去(切的輕聲),而這幾個郊區的人,正音,打下去。這是一個小細節。另外,北京的遠郊區延慶和平谷,口音會很重明顯區別於北京就不在今天討論範疇之內了。

好了 我開一個頭,大家可以說說各自地區說話有意思的區別,聊聊天哈哈,


文文19848273


不是一嘴京片子就是北京人,真正的北京人是講規矩,給人面兒,北京人可不是裝出來的,他開玩笑,打鑔都有分寸,當然你要是非要把他惹急了,你也會付出代價。北京人並不怕事,他是不願意惹事。很多外地人都覺得北京人看不起人,其實不是這樣,您一次又一次的不懂規矩,您憑什麼讓人拿你當回事。很多外地人非常討厭的是隻顧自己合適,其他不管不顧,您覺得別人會對你好嗎?應該嗎?我對面有個河南人,見面都不和你說話,突然找你說:我買了個西瓜放你冰箱裡行嗎?咱想著頭回撅人家不合適,就答應了,回頭人晚上十點了敲門拿西瓜,然後連聲謝謝都沒有,過分的是過兩天又來了。您告訴我,我憑什麼?我直接就告訴他,回頭你幫我個忙,幫我把這冰箱搬你們家去。從那他再不理我了。


老蔣曬太陽


北京人吧?大多數北京人去外地都會聽到這句問話!我在1993年3月份去昆明參加藝術節的開幕活動,同行的朋友和我一起都是北京土著,當一下飛機時,接機者直接就朝我們這個方向走來。

我很疑惑為什麼我們沒有見過面,他就知道我們是北京來的呢?當然語言表達是一個原因,穿著打扮沒有特殊,吃的東西也沒有太挑剔,皮膚也不像杭州人那麼細膩,我好奇的問了一句:

咱們見過嗎?他很霍達說到:一看就知道是北京來的!因為你們特別大氣,外表感覺不俗,但又不刻意。 原來如此簡單,可能京腔有京韻放在一邊,主要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原故。


(圖片來源外站/北京故宮)

綜述:北京人說話很親切,見到外地來客也不會耍心機和傲嬌,都很友好,願意和簡單的人做朋友,不願面對愛篼圈子的人。北京人一開腔,就知道是北京人,大概就是沒有架子,張嘴說話盡顯人際的魅力。

可否贊同?


蘭竹ZLZ


語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還是身份、地域的象徵。就北京來說,郊區就不用說了,就是南北城說話的口音語氣神態都不一樣,住機關宿舍的跟衚衕居民說話也不一樣。所以就甭說外地人了,基本上一張嘴,就能知道你是不是北京人。這不光是口音的不同,還包括用詞、神態、穿著、相貌的因素。外地人一般只知道北京人說話用兒話音,但是具體怎麼用他們並不清楚,所以一聽就知道他是外地人,比如東北人,說話屬北方語系,說普通話沒問題,也使用兒話音,但說北京話時,除口音能聽出來以外,他們在使用兒話音時,跟北京區別很大,比如北京人說去前門,東北人就會說前門兒,北京人說襯衫,東北人說襯衫兒,北京人說幹什麼?東北人說幹哈或幹啥?南方人到北京不說家鄉話,說普通話,但仍然可以聽出他們有南方口音,另外他們說話時神態跟北京人不一樣,諸如此類,不一一列舉了。其實判別一個人是不是北京人,不用聽說話,一看人的整體氣質就可以辨別出他是不是北京人。


旅人210108670


嗯,我自己是聽不太出來自己說話和別的地方的人說普通話的區別,不過經歷過得北京人恐怕都會有這種感覺,去到一個地方,坐個出租車,買個東西,就會被對方認出是北京人,我起初也驚歎於這種操作,後來被認出來太多次,也就適應了。


我曾經有過這種遭遇的地方包括在南京、上海、廣州、秦皇島、重慶等地,真的是說過幾句話就被認出來,而且我並不是南城長大的,說話吞音並不嚴重,語速也不是很快,自認為跟別人說普通話沒區別,但是依然很容易因為幾句話被認出來,自己感覺也很神奇。


即便是在工作中,渠道一家新公司,有些同事接觸了幾天,也會問我是不是北京人,在我肯定他們的疑問以後,市場會問他們為什麼這麼說?他們的回答往往也是聽說話能聽出來。我也是驚歎於自己從小長大的這片土地了,這片水土當真給了我這麼強的辨識度嗎?關鍵是真心不知道自己說話是怎麼暴露的。


在我詢問是怎麼聽出來的一些人中,給我答案最多的,是告訴我,我說話比較逗。

我說話比較逗...說話比較逗...話比較逗...比較逗...較逗...逗...


未泯雙瞳


記得那年和父母去泰山玩,坐纜車下山時,還有另一對母女在同一個轎廂裡。我看見懸崖峭壁間開著白色野百合,就跟我媽說:“媽,你看這野百合就是漂亮…”不知為什麼聽見我說話,對面那個十幾歲的姑娘眼睛看著外面,很不屑地一聲:“切!”他媽媽大概覺得欠妥,就主動跟我們聊天,“你們從哪來?”我:“北京…”那對母女,尤其是那姑娘,臉上表情瞬間變得不一樣了,之後就一臉認真地聽我們聊天聊他媽媽提到關於北京的各種,臉上的表情甚是嚮往的樣子。我不清楚她何來不屑,又為什麼在提到北京時一臉嚮往。


曺圭賢是我的


我是老宣武的,廣安門是生我養我的地,有人說我說的是北京話,語速也快,也有人說我普通話說的特標準,竟然問我是哪裡人,她說北京人有北京腔,我沒有,所以懷疑我是外地人。判斷是不是北京人,一是聽說話,二是得處事,北京人的確有京腔,仔細聽是北京人都有,跟北京人處事主要是得講理,不講道理在北京人堆裡混,是吃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